从后来者的角度来看,永嘉之乱有无积极的长远作用?

姑臧山鹰


长期以来国人只读半部中国史。另半部游牧民族的历史直接忽略了。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周期里不断进行民族融合,互相学习而来的。 站在汉族的立场,你可以说是五胡乱华。可是正因为魏晋时期不断进行民族融合,才有了南北朝到隋朝关陇贵族的崛起和发展,在这基础上,唐朝才得以以气吞山河的气势成为国际霸主啊。隋唐的统治阶级,其实都是在永嘉之乱后不断民族融合产生的新汉人


H说扒道


一般提到永嘉之乱不可避免要提到另外一个词,也就是衣冠南渡;我在很早的时候听老一辈人说过,现代闽南人的始祖,大多是衣冠南渡时期汉人大规模南迁入闽的中原人。

那么什么是永嘉之乱,什么又是衣冠南渡呢,这就要提到当时的一段历史。

公元304年即永兴元年西晋惠帝时,当时的朝廷腐败,社会动荡纷乱,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於离石(今属山西省),立国号汉(后来的前赵);公元306年,那个著名的痴呆皇帝晋惠帝驾崩,传位给司马炽,是为怀帝,改元永嘉。310年即晋怀帝永嘉四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位。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万余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因为这段时期发生在晋怀帝永嘉年间,因此史称“永嘉之乱”。

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当时的东晋富有先见之明的做了大量的准备,广纳南迁避乱的中原人,随着众多中原人南迁到长江中下游,东晋在此人丁基础之上众多的州郡纷纷设计,这段时期又被称为“”衣冠南渡”,此举极大的改变了东晋当时的政治格局;同时,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进一步迁往南方。


herloo


永嘉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由汉化后的匈奴人发动,使得西晋王朝覆灭。

乱局产生

西晋惠帝时,王朝腐败,发生了著名的“八王之乱”。永兴元年,匈奴贵族刘渊叛乱,自立国号为汉(后来的前汉)。到永嘉四年,刘渊死,其子刘聪即位。

刘聪无愧于一个“聪”字。他的将领石勒在苦县宁平城歼灭晋军十余万人,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后来他又调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打洛阳,连连击败晋军,一直打到洛阳。呼延晏与刘曜等人会合后,立刻攻破了洛阳。在他们的纵容下,士兵在洛阳城中烧杀强掠,他们也亲自抢夺金银珠宝,挖掘坟墓,破坏宫殿。最后他们俘虏了晋怀帝,杀了太子、宗室、大臣等人。

此次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南迁,史称“衣冠南迁”,这就是永嘉之乱。

永嘉缘由

首先,不得不说是“八王之乱”使得西晋发生如此叛乱而覆国的。八王之乱产生的原因又和司马炎有关,因为自己已经见证了曹魏的覆灭,而曹魏两代皇帝曹丕、曹睿对自己的亲兄弟不分封为王,才导致被司马家族覆灭。司马炎自然不想有人依样画葫芦,自己的王朝再出现这种情况,于是分封诸王,赐予他们军权,实权,还让他们掌握人事财政大权。可是他忘了西汉的“七国之乱”。

最终爆发的“八王之乱”把晋国实力大大损耗,而且战争又是在洛阳发生,八王军队在洛阳进进出出,搞得洛阳的防御,经济,人口大大下降。在凶猛的汉化匈奴人面前,洛阳城不堪一击,直接被攻破。

接下来便是敌方即匈奴人的原因。

在自汉朝以来,匈奴人便在中原地区的边疆生活。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匈奴人逐渐进入关中地区,一步步对洛阳形成了合围之势。尽管有大臣建议将其驱逐出中原,但君主都未引起重视。

然后就是匈奴人长期遭到中原人的压迫欺凌。尤其是在晋朝,,对胡人不仅加重赋税,很多匈奴人的孩子还被卖去当奴隶。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不断加深匈奴与中原之间的矛盾,最后在不可化解的情况下,爆发叛乱,发生“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的长远作用

尽管永嘉之乱造成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国家破灭,但是它也有着许多对后世的好处。

由于永嘉之乱是胡人爆发的,在战争烈火中,使得各个民族得到充分融合和发展,交汇。而且虽然胡人用暴力打败了汉人可是在民族文化交融下,他们在文化上深受汉文化影响,尊重汉文化,在朝政中也越来越多的任用汉人。在这一次民族交融下,胡人与汉人之间的婚姻也逐渐更多了。

而且在“衣冠南迁”的冲击下,江南地区迎来大量人口,其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很多技术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但是永嘉之乱造成的消极影响还是更大的,尤其是造成“五胡乱华”,南北对立。


肖尘


有三大有益影响:1,从社会治理层面,腐朽的门阀制度开始走向瓦解,新的生产力开始孕育,直指隋唐盛世到达顶峰;2,从文化发展层面,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土生民族,为相对封闭的秦汉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酿就了盛唐的包容;3,从人种基因层面,新的血统形成,体质更有抵抗力和体型更优良的汉民族开始形成。


范有为


永嘉之乱后,是华夏文明的第一次衣冠南渡。

我们知道,在永嘉之乱前,华夏文明的核心区一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谓衣冠南渡,其实就是华夏文明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扩散和转移。也正是从永嘉之乱开始,华夏文明的经济文化中心开始了漫长的南移历程。

事实上,正是历次的衣冠南渡改变了长江以南的百越之地,并最终使南中国永远变成了华夏文明的核心区,这一历程同样始于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事实上扩大了华夏文明的范围,此其一。

其二,两汉以将,随着游牧民族的不断被击败和内迁,华夏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之争迟早会到来,而西晋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便是这样一个契机。

从今天来看,杀尽胡人肯定不可能,让中原王朝北上移民占据大漠草原也不现实,融合是唯一之路。只不过这一融合之路过于残酷,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这一融合,促成了我国第二个大一统时代――隋唐的到来。

因此,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永嘉之乱是这样的:华夏族向南迁徙,游牧民族南下占据中原。华夏族在南方重建家园,游牧民族(尤其是鲜卑人)在北方重建华夏正统,华夏文明的范围事实上是扩大了。

而从制度的角度来看,正是游牧民族(主要是鲜卑人)的融入华夏,完成了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变,隋唐制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北朝的漫长演变。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

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我们今天确实可以理性的看待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但也应该看到这一融合的残酷性。历史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但普通老百姓的痛苦往往会化作一串串数字,一将功成万骨枯。


心向青山


永嘉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代的一个内乱事件,由居於中原的汉化匈奴人发动。西晋惠帝时,朝廷腐败,发生八王之乱。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於离石(今属山西省),国号汉(后来的前赵)。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四月其将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这为东晋偏安一隅作了预备,大量的侨州、侨郡的设立,深刻地影响了东晋的政治面貌。


历史社会哥


第一,促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长江以南地区的开发。南方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第二,北方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大量南迁至长城以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埋首故纸堆


从后来者的角度来看,永嘉之乱的后果是实现了优胜劣汰,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