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再小裁五十九·聽孔老夫子談社會風氣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孔子在這裡提出了一個原則,一個時代到了衰落的時候,最怕在上面 的領導人以及各級單位主管,待部下和對人並不寬厚,這是很嚴重的偏 差。講到這裡,我們看中國歷史上,記載了許多做人或做官的過分尖刻 或涼薄。什麼是刻?所謂“察察之明”,為人太過精明,做部下的就不容 易發揮他的才能。因此,中國古人在政治領導上,都採用道家老子的道 理。也就是像郭子儀的故事:唐明皇因安祿山之亂由京城逃走,一直逃 到了四川成都,終於靠郭子儀打敗了安祿山,收復兩京,迎唐明皇還都。

郭子儀也因功封王。以後唐代宗把公主下嫁郭子儀的兒子。有一次小夫 妻吵架吵得很厲害,郭子儀的兒子說,公主有什麼希罕,你父親的天下, 若不是我父親替你們打回來,還有你公主當嗎?這句話的確講得太嚴重 了。公主氣了,馬上回宮去報告唐代宗。郭子儀聽了兒子的報告,也嚇 壞了,知道這件事可不得了,馬上把兒子綁起來送到宮中去。唐代宗自 然先聽到了公主的報告,說郭子儀他們意圖造反,唐代宗安慰了女兒一 番,要她先在宮裡休息。見親家把女婿綁進宮來,不但不生氣追究,反 而問老親家好好把個兒子綁進宮來是為了什麼?郭子儀報告並論罪一番。 唐代宗真是個好皇帝!他對郭子儀說,他們小倆口吵架是年輕人的常事, 你去管他幹嘛呢?“不痴不聾,不做阿姑阿翁。”這個故事後來也編成了 平劇及其他地方戲。

故事本身也說明了如果一個當主管的有“察察之明”, 下面部下就難為了

前幾天,有位同學當了法院的庭長,他來看我,我告訴他一句話: 歷來做法曹的最怕“深文刻法”。這句話就是當公務員的也要注意。什麼 叫“深文刻法”?就是根據條文,一個字一個字去推敲,在雞蛋裡去挑 骨頭,真是要了命。雖然法律的條文,完全合於邏輯。但有時是不合道 理、不合情理的,完全用邏輯是用不通的,舉個例子來說,法律規定, 抓到小偷應該送到法院辦,如果打他兩拳打傷了,小偷可以告你傷害, 在法理的邏輯上完全對,但講到人的常情上就不對的。所以我和這位同 學說,搞法律的人,就怕深文刻法,都講邏輯,則天下是非辨不清了。 因此中國人有一句名言,告訴作公務人員的朋友說:“公門裡面好修行”。 否則的話,人們便把公務員的過錯、怨氣統統都累積到政府頭上。自己 如果多動動腦筋,別人就省了氣力,同時也消弭了怨氣,這就是道德。 所以“居上要寬”,要求別人過嚴,別人沒這個本事;天下無全才,不必 求之太嚴。如果要求過嚴,希望別人都是聖人、全才。在道德上人人如 孔子,而防他又如防土匪,用他又隨便用得像機器。這是不可以的,切 記居上要寬。

為禮要敬,並不是只限於下級對上級行禮要恭敬,上面對下面的愛 護,也包括在禮的範圍之內。而且都要敬,就是都要做到誠懇、真摯, 不真誠沒有用。天天行個禮很方便,搞慣了成機械式很容易,但中間沒 有誠意就沒有用。同樣的,做長官的對部下的愛護關懷,也要有誠敬之心,假的關懷沒有用。 臨喪不哀,以前講過,我們到殯儀館弔喪,沒有一點哀慼之意,毫不相關,何必去呢。但這個喪也是狹義的,廣義的是對於某一件沉重的 大事,假如沒有沉痛的心情,也是屬於“臨喪不哀”的一種情況。

孔子提出來這三點,有感於當時春秋時候的社會風氣那麼壞,孔子講這些話,都是開藥方。當時有這種壞風氣,他就開出醫治的方法。所以他說像這個樣子的社會,就沒有什麼可看了,這是感嘆當時文化思想的衰落。


論語別裁再小裁五十九·聽孔老夫子談社會風氣

愛上傳統文化,傳播傳統文化,加入我們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