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很苦,中國人為什麼還愛喝呢?

茶樂神


茶葉的苦和澀

茶葉的苦澀是茶葉的成分決定的,是茶都會苦,但是茶葉的苦澀不是目的,或者說歷代茶人茶匠們,努力改良茶種,改進工藝的目的就是改善茶葉的滋味,減輕苦澀味,增加香味甘潤味,以達到口感上的舒適。

從不苦不澀不是茶和適口為珍這兩句話去追溯,說得最多的賣大葉子茶和鼓吹陳茶的茶商,最少對茶葉苦澀味最大的誤導。

引起茶葉苦澀味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和茶皂素等成分,所以歷代茶匠通過高溫殺青,揉捻發酵等方法來消除這些成分對口感的影響,通過茶葉在各個生長時期這些成分的比例不同來確定採摘的等級,嫩芽級苦澀味比較少,通過優選茶種,如安吉白茶,黃金芽等茶種茶氨酸比例高,鮮香味濃,苦澀味低。

這裡特別要指出的是一種茶葉,生普,茶多酚茶皂素含量最高,相反的茶氨酸這些最低是口味比較差(留點面子,不說最差了),而網上一大幫忽悠的鼓吹不苦不澀不是茶的大部分言論是這些人在搗鼓的。




龍井茶痴


說茶很苦的,肯定是還沒習慣喝茶,或者說對茶上癮。

茶雖苦,但是喝著喝著就會越來越喜歡喝。

茶本身對人的身體是有好處的,有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抗癌的功效。

所有讓你上癮的東西,第一次接觸,都不會給人很好的體驗。

在這舉三個例子吧。

煙、酒、茶,這是中國人離不開的話題。這三個都會讓人上癮,第一次接觸,體驗都不怎麼樣,煙嗆,酒辣,茶苦。但是一旦接受了,就會慢慢的成為習慣,就越來越喜歡。

中國有段特別有名的總結,為什麼南方人比愛房人做生意做的好。因為南方人愛喝茶,喝茶的時候,聊的是怎麼做生意,怎麼交朋友;而北方人愛喝酒,喝酒的時候,覺得天下都是自己的,所以老是酒後鬧事。

喝茶,對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而且茶本身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沒習慣喝茶的朋友,還品不透茶裡的滋味,更喝不出茶裡的文化。甚至把喝茶僅僅是當成禮節性的儀式。

茶相對於酒來說,更深一點。

酒一個人喝,喝不出滋味來,怕是多半心裡不痛快,要麼就是重度的酒精依賴。

茶一個人喝,怕是會品出很多道理和感悟來。

每個人獨自喝茶,都會有每個人獨到的收穫,不可一一而論。

酒在一塊喝,喝的是感性。茶在一塊喝,喝的是理性。

喝茶是禮節,是習慣,還是一種文化。

中國從唐代陸羽開始,就著有《茶經》。陸羽也被成為茶聖。

一旦喝過了茶的苦澀之後,就會體驗到茶更深層的東西,只用文字是無法描述的。這就像悟,需要喝茶人自己去體會。不是像咖啡那樣單純衝的濃了淡了。層次更豐富。

這個問題,千言萬語也解答不了,只有真正的學會喝茶,才能品出其中滋味。


毒叔筆記


喜歡喝茶,到底需不需要理由呢?茶甘甜,這個理由很充分;茶微苦,還是愛上喝茶,這是不需要理由的。

關於茶的話題有很多,這也是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休閒方式之一。前不久有關‘’小罐茶廣告‘’一事鬧的沸沸揚揚,許多名人也紛紛站出來發聲對這一事件的看法,,並且引伸出‘’茶道‘’的話題來,我也很感興趣,正好有朋友邀請前去喝茶,就跑去湊了一下熱鬧。

所謂的‘’茶道‘’很講究,而且還不是一般地講究,不過在我看來確實有點過分了:暫且不說先聞杯(一空杯有什麼味道嗎),也不說舉手投足一招一式(貌似武俠小說裡的太極),更不說口中唸唸有詞,單說這第一泡什麼什麼的,第二泡又什麼什麼的等等等等,表演的嫌疑太大了,與其說是演繹倒不如說是想抬高身價賣個好價錢(我這個想法是不是太俗了)。喝茶就喝茶嘛,搞了這麼大一個儀式的鋪墊,喝個茶要擺這麼大的譜嗎?更有甚者茶葉的投放量要精確到小數點上,沖泡的時間要精確到秒上。真的不知道這喝的是什麼茶,虛頭巴腦的盡玩些花招。

其實茶就是一普通之物(當然也有品質之分),一種很大眾的飲品,你有點貴一點也無可厚非。可不該非要把其提升到一個高端的位置上來,喝茶的流程如此複雜而且離譜。茶商們倒是笑了,可他們的笑是高興呢還是辛酸呢?!

茶,來自於大自然,而大自然既是純樸的又是灑脫的。所以,喝茶怎麼簡單怎麼來,隨心所欲也!

茶之甘苦,與其投放的茶葉量多少有著一定的關係。太少了,飲之索然無味;太多了又過於苦澀。所以不濃不淡剛剛好。喝茶也要有好的心情,你若用心,每一杯茶乃至於每一片茶葉都在講述著它自己的故事,會讓你唇齒留香,回味無窮。一抹茶香嫋嫋地滲透到你的心靈深處!

茶,沒有什麼可以講究的,唯一不變的就是敬茶代表著最崇高的禮節,給長輩們敬茶勝過敬酒!這是我們尤其是年輕的一代所要學習掌握的。

生活如同喝茶一樣,甘也好苦也罷,簡單就好!







手機用戶早知道了


作為一個有多年喝茶史的人,對這個題目還挺感興趣的,從以下四個方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一、茶不盡是苦的


最初喝的茶是那種幾元一袋的茉莉花茶,有很多梗,質量比較粗糙,多在小時候過年時解膩喝,低價,但是很經濟,有茉莉花的香氣,沖泡的次數多了當然是苦的。


工作了之後經常出差,去過不少地方,基本上每到一處都會買茶,有安溪鐵觀音、福州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武夷山岩茶、恩施的富硒紅茶、泰順的三杯香,時不時的也會在茶葉店和商場買紅茶,還買過六堡茶和斯里蘭卡的花果茶。綠茶沖泡不好很容易有苦澀感,但是白茶、紅茶、六堡茶個人感覺不是苦的,白茶較清淡、紅茶較暖、六堡茶發酵的感覺很重,斯里蘭卡的那個花果茶就很香了。


圖片都是自己買過的部分茶,非推廣,家裡只有這麼點了,有的喝完了,有的在單位。


二、為文化而喝茶


茶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茶聖”陸羽著有一本《茶經》,詳細地介紹過這種文化,通常我們會講“禪茶一味”,“茶以清心”,喝茶的時候會進入一種意境,清心、靜心、體味人生的哲思。

三、為社交而喝茶


這個就是具有現實的社交意義了,很多商務人士談事情,通常會選擇茶館這樣比較清靜的環境,泡上一壺上好的茶,較之酒,多了一種雅緻;較之咖啡,又別具一種中國韻味。

四、為健康而喝茶


現在商家在賣茶的時候,多宣傳茶的減脂、瘦身等等效果,當然茶是具有這樣的效果的,有一次坐出租,師傅就跟我講他的經常喝茶的朋友(長期喝,有十多年的喝茶習慣),身體就是很健康,不會有特別大的問題。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歷史上茶的作用是我們現在難以想象的,在過去那種醫藥資源非常短缺的條件下,茶裡邊富含的很多微量元素是人體健康必需的,所以才會產生從雲南向西藏運茶的茶馬古道,從福建向北走出國門運往今俄羅斯的萬里茶道,想了解這些知識的可以看一下阿來的《格薩爾王》和電視劇《茶馬古道》(筆者自己讀過、看過),萬里茶道應該也有相關的紀錄片。像內蒙那邊喝的奶茶(磚茶+鮮奶),也具有充飢、助消化等作用,最主要的是對於以肉製品、奶製品為主要飲食的蒙古族人民,助消化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所以茶在我的心裡,是有一種聖潔但又很親民的感覺的。

生在產茶的大國,於我們是一種極大的幸福!



月半讀書


良藥苦口利於病,茶最初的作用就是藥用。相傳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葉最早的製作是像草藥一樣晾曬保存。歷經幾千年的發展,茶葉的工藝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茶對於人體的保健功效。喝茶不只是帶給身體的健康,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人生如茶,先苦後甜。好的茶即便入口那一剎那略帶微苦,隨著茶湯入喉便迅速回甘生津。茶葉同時有提神醒腦和安神的作用,可以使人清醒並清淨。





南陽陳昇號


茶界有句老話:不苦不澀不是茶。數千年來,中國人與茶相依為命,苦是茶的原性,古代稱茶為“苦茶”,茶人喝茶,一為其苦,二為甘來,所謂:苦盡甘來實為人生。

“壺裡乾坤大,杯中日月長”,茶,從略帶苦意的茶湯,達成回甘喉韻功效,把人生所有的苦,一一煮沸,煮成一杯杯淡淡的清香和絲絲的甜意。

茶中苦味來自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類和茶葉鹼類物質,特別是茶多酚中的EGCG的苦味最重,在茶葉中佔比大,對苦味的貢獻最大,就是這呈現苦味的EGCG在中醫和西醫理論中都是備受關注。西醫理論上對抗癌症、保持年輕還是營養保健,中醫藥理講苦入心,能瀉火、燥溼、清熱解毒等功效都非常有意義。

好茶總是苦後回甘,澀後回津;苦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裡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駁色彩也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說一千道一萬,喜歡喝茶,主要是對了自己的口感。而在慢品細嚼中,放慢腳步,緩緩來慢慢走……


茶醉小妖


首先我覺得作為一味飲料,一定是喝起來好喝讓人愉悅的。關於是什麼味道讓人愉悅那就因人而異,我覺得苦味不一定是不好的味道。雞尾酒裡還有苦味酒這一類。再來討論茶是不是都是苦的,是不是隻有苦味。我個人感受茶水的味道其實是自然的味道,香是首要的。基本上不香的飲料很少見。咖啡也是苦的但是也是飲料。另一個有很多的茶是綜合味道的,也有變化的。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裡。茶能成為文化我覺得不只是好喝,而且是可以品味的。有品味的事物往往都是有些變化的不是一次可以領略的。舉個例子,比如普洱生茶,茶湯裡有甜味,有的甚至是冰糖甜,不過這個甜和水裡放冰糖有很大不同。這個甜是似有還無的感覺。水中放糖就好比你在街上看見一個很漂亮的姑娘兒,茶裡的甜味就像是你在夢裡夢到一個很漂亮的姑娘。那是一種心裡的幸福的味道。


Steven王年輕的大叔


數千年來,中國人與茶相依為命,也與茶的苦味共度了無數個春秋。苦歷來是茶的原性,古代稱茶為“苦茶”。這不禁讓人深思,茶雖苦,為什麼中國人仍然喜愛茶?

許多人不愛茶,只因其苦

人類的長河中,苦都是在艱苦歲月不得已才吃的,向來只有甜才是人生的嚮往。許多人不愛茶,只因其苦,這是從基因上就決定了的。

但是,茶這麼苦,現在的生活這麼好,根本不需要再去嘗那艱辛的滋味,何必“自討苦吃”。這不禁讓人深思,茶雖苦,為什麼中國人還要對於帶苦味的茶那麼喜歡呢?

不苦不澀不是茶

苦,歷來是茶的味覺組成之一,古代稱茶為“苦茶”。

許多老茶客都愛在嘴邊掛一句老話:“不苦不澀,不是茶”。在大多數人眼裡,苦味是茶的一種重要的組成成分。數千年來,中國人與茶相依為命,也與茶的苦味共度了無數個春秋。

苦味是什麼,都從哪裡來?

回到原點,茶湯中的苦味是本身帶有苦味的成分帶來的。首要的是,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類物質以及茶葉鹼類物質

茶多酚,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都普遍帶著苦味,其中尤其以EGCG的苦味最重。在茶葉中的佔比大,對於苦味的貢獻大。

鹼類物質,也都帶著苦味。由於浸出速度很快,通常前三泡茶的含量較高。雖然佔比不是非常大,但是對於苦味的貢獻也不低。

茶很苦,中國人為什麼還愛喝呢?

2018-03-15

閱讀 2914

分享到

數千年來,中國人與茶相依為命,也與茶的苦味共度了無數個春秋。苦歷來是茶的原性,古代稱茶為“苦茶”。這不禁讓人深思,茶雖苦,為什麼中國人仍然喜愛茶?

許多人不愛茶,只因其苦

人類的長河中,苦都是在艱苦歲月不得已才吃的,向來只有甜才是人生的嚮往。許多人不愛茶,只因其苦,這是從基因上就決定了的。

但是,茶這麼苦,現在的生活這麼好,根本不需要再去嘗那艱辛的滋味,何必“自討苦吃”。這不禁讓人深思,茶雖苦,為什麼中國人還要對於帶苦味的茶那麼喜歡呢?

不苦不澀不是茶

苦,歷來是茶的味覺組成之一,古代稱茶為“苦茶”。

許多老茶客都愛在嘴邊掛一句老話:“不苦不澀,不是茶”。在大多數人眼裡,苦味是茶的一種重要的組成成分。數千年來,中國人與茶相依為命,也與茶的苦味共度了無數個春秋。

苦味是什麼,都從哪裡來?

回到原點,茶湯中的苦味是本身帶有苦味的成分帶來的。首要的是,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類物質以及茶葉鹼類物質。

茶多酚,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都普遍帶著苦味,其中尤其以EGCG的苦味最重。在茶葉中的佔比大,對於苦味的貢獻大。

鹼類物質,也都帶著苦味。由於浸出速度很快,通常前三泡茶的含量較高。雖然佔比不是非常大,但是對於苦味的貢獻也不低。

苦,對身體有益

中醫藥理講苦入心,能瀉火、燥溼、清熱解毒等。“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

西醫理論中,呈現苦味的EGCG是備受關注的。目前已有的科學研究中,EGCG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無論是對抗癌症、保持年輕、還是對於營養,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苦盡甘來,好茶如是

苦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對於中國人來說,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裡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駁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壺裡乾坤大,杯中日月長。”真正的品茗,是從略帶苦意的茶湯,達成回甘喉韻功效,同時也藉此啟示苦的真道。

把人生所有的苦,一一煮沸,煮成一杯杯淡淡的清香

茶,只有投身到沸水中,全身筋骨才能舒展開,才能將自身的能量與價值釋放出來,才能散發出最濃郁的生命之香。

在茶中體味到苦,並體味到化苦為甘的樂趣,在苦與甜中咀嚼歲月,在咀嚼歲月中參禪悟道。

其實,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們慾望過多;人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一泡缺少苦味的茶,對“老茶手”來說,似乎總覺得不夠勁道,過於平淡而美中不足。一種缺少苦味的人生,對於熱愛生活的人來說,似乎也會覺得不夠飽滿,過於平凡而顯得人生無趣。

茶就像人們自身氣象萬千的人生經驗。茶之“綠”,不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類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是人生的真味,是生命的真味。如此,茶才意味深長,回味不盡。



康帥傅A1


東方人喝茶,西方人喝咖啡。這種東方樹葉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而神奇的茶文化。都說茶禪一味,茶味佛性,說明都已經超脫了苦了。

在此貼上我多年前寫的一首關於茶的詩一一

.

茶樹的葉子中間,有脈絡清晰的道路

有茶座和茶時分,跟我們共用一個天地

一盞茶的功夫,我的內在就

抵達了一種平衡和滿心的喜樂

茶中間是一條水路,是獨闢的蹊徑

在此岸間微苦,在彼岸間微甜

象生活本身。一路拈花

彷彿菩薩化身,鐵觀音是衝飲和

品味的佛,進入人,以及心靈的密室

傳授不二的法門——這是紅塵

我是那個遠道而來喝茶的人

習慣有一些以茶代酒的夜晚

只是現在,在茶水搽洗歲月傷口的

疼痛中,我只想

用鐵來修飾觀音

讓她現身說法,在一杯茶中一一

.

.


太陽詩學


中國人愛喝茶這個習慣,因為歷史悠久,已經成為一種“遺傳基因”牢牢的嵌入到了我們的身體,成為組成我們人體結構的一部分。

閒暇時飲茶享受的就是那種“儀式感”,絲絲清香入鼻,嫋嫋水霧騰起,熏熏然,如在夢裡。茶水溫潤入喉,先苦後甘,甘苦相繼,苦盡甘來,猶如品鑑人生,恰如頓悟空明!

中國人愛喝茶,實際上就是中國文化烙印在我們每個人內心中鐫刻下的烙印。

在冬夜裡,即便為了生活奔波再苦再累。一杯清茶在手,溫暖我的身體,一口清茶入喉,浸澈我的心扉!哪怕再多苦悶,只要能泡上一杯茶都能是一種有效的緩解。

有的時候,我甚至再想,是中國人愛茶更多呢?還是茶愛中國人更多?

我的答案,編者滿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