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滚乐发展史(九)——鲍家街43号

注:此文只因作者喜欢摇滚乐,所有理解与观点皆是主观意识,如果客观事实存在错误,欢迎指正。

1993年,中央音乐学院,鲍家街43号乐队成立,主唱,汪峰。

大家知道的汪峰应该都是单飞之后的汪峰,甚至我,听到的汪峰都是《花火》《怒放的生命》,虽然有那么点劲头,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像是我在爬一座高山,山顶就在眼前,我已经筋疲力竭,双腿不停的颤抖,迈不上身前的台阶,期待我的前面有人能拽我一把。

后来知道鲍家街,一首《晚安,北京》终于助我爬上了山顶,站在山顶云端望去,原来你是这样的汪峰,鲍家街的第一张同名专辑《鲍家街43号》,很难想像那时候汪峰的才气,虽然接受的是“严肃音乐”的教育,但却以摇滚乐为根基,用更专业的音乐技术和理论功底去创作。

中国摇滚乐发展史(九)——鲍家街43号

属于汪峰的青春

鲍家街43号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只是单纯的因为乐队的成员都来自这个地址的中央音乐学院,现在还比较被人熟知的还有主音吉他龙隆,2000年乐队解散后,参与过多位音乐人的单曲和专辑的制作,比如王菲、叶蓓、老狼。最近几年甚至还参加了好几档综艺节目。至于汪峰单飞后的音乐,我后边会在单独写一篇文章。

中国摇滚乐发展史(九)——鲍家街43号

我甚至觉得这个名字很好

围绕鲍家街和汪峰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各大音乐平台下对歌曲的评论,全是争吵,摇滚的死忠粉,咬死鲍家街之之后汪峰就不是摇滚,但摇滚的精神是什么呢?作为一个摇滚乐迷,我不太明白抬高贬低同一个人在不同时代的音乐有什么意义。并不是只有汪峰改变了,纵观国外摇滚大咖,大多数经典作品也是出现在七十,八十年代,是摇滚的黄金时代,中国摇滚的辉煌时期是九十年代,现在这很难听到经典的摇滚作品了,时代改变,我们成长,每个年龄段的有不同的感悟。

说汪峰变了?鲍家街的经典不是他作词作曲的?媒体的误导,键盘侠的攻击,导致某些摇滚乐迷失去判断,难道2000年之后的汪峰没有一点可取之处,《美丽世界的孤儿》《妈妈》《硬币》我请你们好好听听可以么?

中国摇滚乐发展史(九)——鲍家街43号

我从不去与人争论关于任何音乐的看法,每个人听到同一首歌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认为的摇滚精神是包容,是自由,是自我的权力,是我听到《李建国》时感受到的诙谐幽默,是《小鸟》中飞来飞去的理想与自由,是《明天》中对这个世界的关注,是夜里听到《忧郁的眼睛》感受到自己每寸皮肤的绽开,黑暗中遨游。

鲍家街43号是时代的产物,是值得反复聆听,反复感受的乐队,我不片面的去解构,去解读,我只听音乐,不去对我不了解的人做任何评判。


PS:文中提到歌曲,皆为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