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走进非洲」体验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烈士儿子子承父业

[编者按]刘洪耀,国家一级编剧、知名电视策划人,中国电视界环球拍片第一人。从事电视采编33年,策划制作电视剧、专题片、纪录片,专栏节目,出版发表数百万字小说、纪实散文,代表作《真话俱乐部》、《走路长征》、《混血儿》和《笑傲东非》等。1995、1998和2000年,刘洪耀三进非洲拍片,深度亲历非洲十来个国家、地区,他用诙谐生动的笔触,以亲身体验的视角,勾勒出一个个性化的非洲,本文选自刘洪耀近期完成的《东非、北非采访历险记》,以飨读者。

坦赞铁路,可以说是国人心中颇具知名度的外国铁路了,它的起点是坦桑尼亚的前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终点为赞比亚的首都卢萨卡。它是中国援建的,被誉为友谊之路、自由之路和希望之路。当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这条铁路就已如雷贯耳,那时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会亲自去东非看看这条铁路。

「连载·走进非洲」体验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烈士儿子子承父业


“中国,好”

1995年12月5日下午,我们四川省政府新闻采访团一行匆匆结束了在桑给巴尔岛的拍摄,返回达累斯萨拉姆市,在如河流一样快速奔腾的车河中,赶赴达累斯萨拉姆市西边的坦赞铁路车站。我们将第一次在国外乘坐列车,到坦桑尼亚中部基汉寺草原采访,那里有中川国际公司的电站工程。

中国在非洲搞了很多大型援建项目,在非洲当地人民心中树立起了非常好的形象。在东非三国采访的日子里,当地老百姓都会激动地夸耀——

“中国,好!”

“周恩来,好!”

在海关、过边境、进动物园、逛博物馆,只要一提起卡萨拉尼、坦赞铁路,他们会优先放中国人进去,并享受当地人的收费待遇,弄得同路的西方人云里雾里、不知究竟。古人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也。

「连载·走进非洲」体验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烈士儿子子承父业

我们去采访的那个地方,离达累斯萨拉姆市有500多公里。进站前,我们听中国专家介绍了坦赞铁路的管理情况。当我们和当地人一起排队进站时,心中有一股强烈的自豪感。站台上,一个黑人列车员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他大声地用普通话和我们打招呼:“你好,朋友,到哪里去?这是去卢萨卡的车!”

“我们去姆林巴。”

黑灯瞎火的小站

我们上了火车,车厢很挤,一个包厢四个铺,跟国内的硬卧差不多。

列车在天色将晚的时分启程,穿越坦桑尼亚那片大草原。车厢晃动得厉害,车速比我想象的快。看着窗外那些飞速后退的晚霞、草丛树木、非洲人的小草屋,以及向我们友好地挥手的非洲当地人,一种特别的情愫油然而生。在非洲,这种历史性的联络感非常强烈。

当晚,我们一行人在一个小站下了车。黑灯瞎火的,没有一个中国人。我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们没办法和草原里的工程队取得联系,在这个没有警察、没有电话的地方,万一出点意外,如何收场?

「连载·走进非洲」体验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烈士儿子子承父业

原来,坦桑尼亚通讯不太发达,电话一直打不通,即使打通了,在噪声中,我们到达的时间对方也听不清楚。工地上来接我们的汽车直到凌晨3点40分才开来。汽车开了近两个小时,我们才到达基汉寺电站工地。

第二天上午醒来,我们才看清楚此地到底什么样:这里杂草丛生、赤日炎炎、荒无人烟、动物出没。一群来自中国四川的工人,正在这里建设电站。他们下了飞机直接来到基汉寺,连达累斯萨拉姆是什么样都不晓得。有一个工人,把他每天抽的烟盒整整齐齐码在工棚角落;另外一个工人,在这里饲养了一只小猴子。即使生活再苦,他们也坚强地做下去,既为了国家的荣誉,也为了养家糊口。

为了采访他们,拍摄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我们和他们一起上工地、吃食堂,在草原深处的工棚里,我们共同生活了两天两夜。我们真正体会到在国外搞承包建设的点点滴滴,并开始去理解当年修坦赞铁路的岁月。

所以,当我们从基汉寺工地返回达累斯萨拉姆后,专程到位于西郊的陵园,向长眠在那里的60多位中国工程人员致以迟到的敬意。

记得那天的天气一反常态,强烈的阳光没有了,天上布满了厚云。当我们的小车驶进陵园时,丝丝细雨纷纷扬扬地洒下来。我们心情沉重,缓步走进鲜花盛开、松柏长青的陵园。我们几位记者均来自四川,此时在异国他乡,发现墓碑上的名字多是三十来岁的四川老乡时,禁不住更有一番愁绪上心头。我们在陵园纪念碑前一次又一次地鞠躬,以表达我们对这些献身于国际友好事业的同乡的深深敬意,并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些非凡而又无名的先驱者:罗毓升,33岁,成都人;刘光福,25岁,乐山人;向永举,34岁,南部人;戴先利,26岁,江津人;……

1996年3月30日晚,以上内容在四川电视台《荧屏立交桥》节目中播出了。没想到,就在成都,有一位观众,罗毓升烈士的妻子,她第一次看到了丈夫在东非洲的归宿地……

镜头勾起了她对亲人深深的怀念。我们到她家里,拍摄了她收存的烈士照片,欣慰地得知,烈士的儿子后来考上北京一所高校,毕业后去国外留学,现在科威特的中国公司承包项目上做项目经理,子承父业。烈士在天之灵有知,也当含笑了。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