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欧三年,还望各位书友指点迷津,下图为今日拙作,能否赐教,有何不足,如何改进?

格物书画


三年写成这个样子,只能说很差,欧楷笔画多取背势,你都取了向势,与颜柳混为一体。笔画开始细而末尾粗,这是笔法不到位,不懂提按与疾涩,说白了就是不会调锋,对于如何用笔一片茫然。结体就更成问题了,没有处理好疏密聚散关系,还是沒有把欧体险绝挺秀的特点摸透。

我是个直人,不会奉承别人,实话实话,莫怪。你要这样瞎练下去,会后悔的。建议找个好老师,多请教,首先搞清笔法。自己也要狠下功夫读帖,把帖读透了,再临也不迟。"欲向活路去,先下死功夫",吃透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字,其它不难矣!


谈易斋主


看了题主写的欧阳询楷书,相当不错,比二田写得更灵活,字里行间保留着隶书笔意,结构上也还有魏碑痕迹,气韵高古,风姿妩媚,照这样的书法审美取向坚持练下去,相信能获得巨大成功。

好的方面不多说,不足之处,建议改正:

1、部分字的结构较松散,须把握欧体中宫收紧的结构特征

例如,“喻”字、“阳”字、“于”字等,以欧阳询楷书“阳”字为例,这个字为了写紧凑,欧阳询一般采用左右穿插的技法,将右边的横画延伸到左偏旁的空白之处。

注意观察《唐 · 欧阳询 · 九成宫醴泉铭》中“阳”字的笔画穿插效果,见下图——

2、有些字的笔画处理欠妥,导致结构不稳

例如“是”字、“其”字、“无”字、“拂”字等,这些都是因为笔画问题,影响到结构,以“其”字为例,由于主笔横画角度不平,整格子不稳;又以“是”字为例,左下撇不到位,导致整个字下半部分左边很拥挤,不够舒展,好像被束缚了手脚。

注意看一下《九成宫》“于”字中宫收紧的效果,见下图——

注意看一下《唐 · 欧阳询 · 九成宫醴泉铭》是字的舒展效果,见下图——

建议作者在日常的临摹练习中多观察原帖,特别注意到细节之处,只有把握了细节,书法才能更加精道。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不错😊!很厉害了!

看得出来是下过功夫的。

张大千有云:

大抵艺事最先纯有古人,继则熔古人而有我,终古人与我具完,始臻化境!

兄台,再下点功夫,练纯熟些,然后遍学各体,追求自我面貌!可期大成!




無舛闻徐


整体还不错,提点个人感觉,可能受某书家影响,提手,方字旁的竖画不足取,头大足尖,重心不稳,象一颗旧时铁钉,亦或是象一个小脚人钉在那。竖钩形状也不足取,整画也有点头大足小,而且在钩出前还加了一点向内的小拐,钩既小还不勾出,就那样含着,欧体钩本来就含蓄,但有厚度有锋芒,这里处理得更含又小,看着让人难受。这类竖画处理成头大足尖,让人联想到书写时战战兢兢,没有底气!仅供参考!


平和从容123


楼主的楷书写的相当的不错[赞][赞][赞],有卢体的味道,应该是师从卢中南老师吧,不错不错[加油][加油][加油]。


82803192


我个人觉得要从他的结构上入手,有的字间架结构还不是很好,已经有一定的功底了,现在应该着重整篇幅的整体感觉,不能单临一字或者几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