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一辈子都在流浪的艺术家

姜夔成为孤儿的时候十四岁。

他本来有个堪称幸福的家庭,父亲姜噩在他六岁时中了进士,官职虽然不高,但也能保证一家人的温饱。他母亲在他出生不久后即去世,但他还有个年长的姐姐,像慈母一样照料他的生活。

姜夔,一辈子都在流浪的艺术家


但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在汉阳知县任上去世了。姜夔的姐姐这时也许已经出嫁,也许是在安葬了父亲之后才带着弟弟嫁了人。无论如何,十四岁的姜夔从此跟姐姐、姐夫一起生活,直到成年。从一县之主的爱子到寄人篱下的孤儿,无法得知这个敏感的青春期少年心理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他一生的词作里,都带着孤寂凄凉的底色。

姜夔对于家的概念是模糊的。1154年,他出生在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的一个官宦之家。虽为官宦,但是家中十分清贫。他从小跟随父亲在任职之地辗转,居无定所,直到父亲在知县任上病卒。那一年,他14岁。

之后,姜夔投奔胞姐。在汉川县山阳村,他在姐姐和朋友们的陪伴下过完少年时光,这也是一段难得的快乐岁月。成年后他在词作《探春慢》中回忆到:“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

姜夔,一辈子都在流浪的艺术家


南宋文人姜夔被称为苏轼之后的又一个全才,是南宋词坛上能和辛弃疾分鼎并立的文豪。然而,他少年失怙,一生羁旅;才华满腹,却终生不第;错失所爱,只能苦念半生。虽然他下笔都是锦绣词章、受万人追捧,但仍然一生潦倒,到老年还要为温饱奔波劳苦。

“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这是时人眼中的姜夔。姜夔确实也配得上“超凡脱俗”:他是文学家也是音乐家,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

姜夔,一辈子都在流浪的艺术家


此时姜夔22岁,他也凭借此词在南宋词坛开始走红。真正让他的文才疯狂圈粉的,是文坛一些大V的倾情力荐和转发。1185年左右,姜夔结识了诗人萧德藻,两人成为忘年之交。之后,萧德藻将姜夔推荐给杨万里,杨万里对其词作嗟赏不置,称赞他“为文无所不工”。杨万里又将其推荐给曾官至副宰的范成大,范成大赞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诗坛大佬的推荐让姜夔很快名满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