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会不会像蜜蜂一样,有一个蝗虫王?

西口情


蝗虫俗称蚂蚱,在农村很广泛,一般认为它是害虫,但也无法根除,一旦遇到适合大量繁殖的气候,就会迅速繁殖。然而蝗虫有个可怕的特性,就是一旦同一区域蝗虫的数量达到一定值后,它们就会朝着一个方向猛飞,就跟迁徙一样。而且一边迁徙,一边繁殖,越来越多。于是蝗灾就来了。

即便是它们飞到不适合其繁殖的地方,依然可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所以蝗灾时,场面是非常壮观和可怕的,遮天蔽日,所过之地庄稼不留。根据经历过民国时期的老人说,40年代初蝗灾来时,站到厨房里,把锅盖打开,再把锅盖合上,锅里就是一锅蚂蚱了,蚂蚱连厨房里的灶王爷贴纸都吃了。因此这样的蝗灾, 无论用什么农药,都灭不了,它们碾压式飞过,无论河流或者村庄,都挡不住它们,会直接扑过去的。

唐朝前半期,是一个跟蝗虫从始至终作斗争的时代。有一则“唐太宗吃蝗虫”的故事: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诅咒蝗虫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庄稼。”拿起蝗虫就吃,周围的人忙劝道:“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于是就把蝗虫吃了。

开元三年,蝗虫遮天蔽日,宰相姚崇主张扑杀蝗虫,唐玄宗刚刚登基,拿不准主意,很多大臣都不主张扑杀。认为这是上天的示警,任其发展比较好,所做的只是烧香磕头,希望蝗虫尽量快点走。当然这是迷信了。

北宋祥符九年,黄河两岸受蝗灾影响颗粒无收,庄稼受到严重破坏。某次早朝,王钦若拿着一只死蚂蚱对真宗说:“皇上,我们的诚意已感动上苍,现在各地的蝗虫都跳到河里淹死了,相信用不了太长时间,这场灾难就结束了。”宋真宗大喜。次日早朝,只见遮天蔽日的蝗虫涌入皇宫,蝗虫在金銮殿龙椅上欢呼雀跃……。

明朝崇祯初期,蝗虫肆虐,徐光启给皇帝上《除蝗书》,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提到了让“吃货”消灭蝗虫,节选其中几句如下:

蝗可和野菜煮食,曝亁可代鰕米,尽力捕之既除害又佐食,何惮不为?崇祯辛巳,嘉湖旱蝗,鄊民捕蝗饲鸭,鸭极易肥大,又山中人畜猪不能买食,试以蝗饲之,其猪初重二十斤,旬日肥大至五十余斤……。

上面的意思,是说蝗虫可以和野菜混到一起煮着吃;晒干后可以当虾米吃,尽力扑杀蝗虫可以除害又可以得到食物。崇祯年间,农民捕杀蝗虫喂鸭子,鸭子很容易长得又肥又大。用蝗虫喂猪,十天长30多斤,太快了。

清朝嘉庆、咸丰年,蝗灾肆虐。嘉庆曾写诗骂大臣:

内外诸臣尽紫袍,何人肯于朕分劳。

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

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

平时漫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

文史掠影


鑫旭在线


蝗虫是雌雄异体、自然交配繁殖的卵生动物,是一种植食性昆虫,在自然条件下,一般繁殖两代,分别是夏蝗和秋蝗。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蝗虫喜欢群居和迁飞性。

蝗虫繁殖能力

蝗虫的终身有3个虫态,即卵、若虫和成虫。卵生活在土壤中,不能自在活动;若虫分5个龄期,也就是说要脱5次皮,脱皮前后通常不取食或取食很少;成虫具有能翱翔的羽翼和老练的生殖器,并能交配产卵,繁育子孙。

蝗虫能够在沙漠深处,完全没有人烟的地方聚集。只要一颗矮树丛,就能爬满几千只蝗虫。雌蝗虫每次生育都会把肚子插入松软的土中,一个雌虫可以轻松产下80-120颗卵,最多能达1000粒左右,因而,蝗虫的繁衍才能十分惊人。

蝗虫从卵出世到成蝗交配繁衍大概30天左右。一月底蝗群已经开始产卵,幼虫将于2月初孵化,新的蝗群预计将于4月初形成。

蝗虫的取食量很大,终身大概需取食植物100克左右,其间成虫的取食量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因而,发生地的食物被吃完后,成虫会群集迁飞,形成蝗灾。成虫的飞翔能力很强,均匀每小时能飞翔4000米左右,能连续飞翔几十个小时,1963年,沙漠蝗横渡大西洋的飞翔就给非洲国家形成无穷灾祸。

在大多数时候,沙漠蝗(左)孤僻又无害,但外界的某种变化,或许就会让它顷刻间转变为聚集成性的祸星(右)

蝗虫的繁殖条件

蝗虫有很强的繁殖力。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

非洲气候干旱,蝗虫产卵量极大。在升温和强降水的情况下,植被疯长,给蝗虫若虫的生长提供了完美的条件,本就是蝗灾频发地区。而本次蝗灾级别超大,则是一系列气候异常的结果。

蝗虫独自呆着时,他们是绿色的温和状态,食量少,飞行距离也就几十米。当聚集起来将会变为黄色的狂暴状态,食欲大增,疯狂交配,大量蝗虫拥挤乱飞时,会触动他们后腿上的一个秘密机关,攻击性极强,对掉队的蝗虫互相啃食,能够连续飞上千公里。

如何治理

利用食物链,通过天敌来控制也是控制蝗灾的一种办法。但这需要长期的生态建设,而且需要至少数年才能出效果。能单次出效果的,都是小型虫灾。

对于蝗灾的救灾措施,虽然喷洒除虫剂等措施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虫群密度太大(粮农组织警告,如不进行阻止,蝗灾将会持续制造灾祸直到6月,届时蝗虫数量将再增长500倍),其破坏能够在极短时间内造成,所以只有通过飞机大范围喷洒才会有效果。而在东北非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基本无法完成喷洒作业。

长期看,最根本有效的是,要彻底治理蝗灾,提高植被覆盖率,达到50%以上。只要保持水准,这样的话,一劳永逸,永远不会再存在蝗灾。

2020伊始,病毒,流感,洪水,山火,地震,蝗灾……

我们应越来越重视自然、生物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渔人草舍


蝗虫以前在农村有很多,最近十来年就越来越少了,蝗虫分好多种,有专门在田里吃庄稼的,有专门在山地里吃花生玉米高粱类型大概十几种。还有几种连辣椒都吃,一旦人们人们被它的尿液射中皮肤马上全身起水泡,有一种蝗虫一旦爬到人身上全身都起风疹好可怕的。

记得小时候我们一放学,就带上小竹篮跑到田里抓蝗虫,有时候抓几斤都有,抓回来以后把他们头和翅膀还有内脏拿来炒着吃,蝗虫繁殖非常快,他们跟人类种族不懂多多少倍,一旦放任它们自然生长的话比全球部队人数还要多。


善土


问答题:蝗虫会不会像蜜蜂一样,有一个蝗虫王?

回答:蝗虫不同蜂群。蜂王要吃蜜浆才能产蜂虫卵,工蜂采花蜜汁喂蜂王和蜂蛹。蜂有巢,才能聚集群蜂,群蜂身上有特殊的辨别,蜂种类不同,外来蜂种都会被本巢群蜂蝥死。所以蜂是团体集中活动。。蝗虫(草蜢?)是象苍蝇一样,母蝇产卵,可以连续产卵,聚众产卵。卵不用母虫喂养哺育,自生自长。小时候到草地上放鸭子,一堆小草蜢在草丛中扎扎跳,没有看到有巢,没有大草蜢带领它们。蝗虫的名字,这里有人叫它做鬼蜢。说鬼蜢大堆出现会有灾难。鬼蜢是无主孤魂,吃绿色的植物,叫攝青鬼。小时候不懂什么叫鬼蜢攝青鬼。后来有老人说:那年,(明朝),明明眼见大片绿油油的禾田,突然一阵风卷来。绿色田野,草地瞬间变成空白,青绿被吃光了。来了一群又一群蝗虫,四散乱飞,互相碰撞一起,大堆大堆密密层层复盖在地头,禾死田光,农民断粮闹饥荒饿死,逃出省城也饿死。仅记得老人说的这些,蝗虫是无主孤魂。


公民健康为重


谢谢激请,蝗虫它是随便找个老公,蜜蜂是最特殊的,蝗虫是单独生活的,不过叶子吃完了它门都往有叶子的地方飞,你去问昆虫专家嘛,它又交尾后就不成夫妻了,各自生活,产卵在植物上就不管了,而蜜蜂是由蜂王产卵,由工蜂抚养它蜂王到哪里工蜂也去哪里。


良民大大的好544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蝗虫会不会像蜜蜂一样,有个蜂王呢!我觉得,蝗虫没有君王,却分队而出

蝗虫(The locusts, KJV) 像只大的蚂蚱,它们团结互助,有分工合群的智慧。蝗虫没有上司指示,本身弱小可怜,是不堪一击,一踏粉身碎骨的小虫子。蝗虫分队而出,看似无一君王带队领导,却能彼此相和。创作它们的神,就是它们的君王,亲自赐给它们有分队而出的智慧;这位君王就是我主耶稣基督。蝗虫被造得如此有聪明、有智慧,看似没有君王率领,却懂得分队而出,队伍不乱。要学习蝗虫分队而出,同心随从圣灵的差派,竭力多作主工。




潘148735619


蝗虫不可能没有领头的,盲目地飞,群体中的成年蝗虫就相当于王,当某一地域的植物被吃得差不时,该起飞时,成年蝗会发出讯息素,引领其它蝗虫朝合适的地方飞


弯曲的河


没有王,那些是沙漠蝗虫,跟中国的蝗虫不同、历史上没有沙漠蝗虫进入过中国,尤其在印度很难飞来中国(有山挡住、气候和地理环境都不一样)飞过来中国的可能性很小


恢复新北京共识绿色引


应该是有的,就像狼有狼王,蜂有蜂王一样,有一一个带头大哥在前面带路,后面的小弟都跟着在后面走。


太阳180915005


蝗虫是成虫,蜜蜂是昆虫,蝗虫没有王,蜜蜂有蜂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