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出自哪个典故?

洪漄天书


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毛主席说过。是毛主席的典故。[玫瑰][玫瑰][小鼓掌]


两只紫燕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俗言在我国民间可谓是人人皆知,但问起它的出处,恐怕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这个俗言原来是出自古代有一贫穷人家,女主人叫陈秀英,其丈夫早年因病去世,陈秀英与丈夫生有一个儿子叫朱耀宗,朱耀宗已15岁了,人长得聪明好学,陈秀英见儿子是可塑之才,决定找人调教培养他,以使他将来为朱家光宗耀祖,遂请邻近村里秀才张文举到家任家教老师,张文举学识渊博,很有教学才能,朱耀宗在他的悉心教育下,不几年便学得满腹经伦,四书五经等国学早已烂熟于心,经史子集样样精通,并写得一笔好文章。这年正赶上皇上放榜,招新科状元,朱耀宗在恩师和母亲的鼓励下进京赶考,果断,由于朱耀宗答卷出色,被皇上钦点状元;皇上又见他一表人才,天资聪慧,遂又招他为附马,朱耀宗春风得意之时,又向皇上进言道:“小婿有今天成就,多亏家母教育有方,家母谨守妇道,一直不嫁,已守寡多年,请皇上降旨,为家母树立贞节牌坊!”皇上听后大悦,心想,自已招的这个乘龙快婿到是很有孝心呢!遂准奏,赐予其母贞节牌坊。

朱耀宗皆大欢喜,遂带着一班人马敲敲打打回到家乡,将自已进京后怎么考中状元,怎么被皇上招为附马,怎么请皇上降旨,为母树立贞节牌坊之事喜滋滋的向母亲一一道来,原想会讨得母亲的欢心,谁料母亲听到最后一条,要为自已树立贞节牌坊一事立马变了脸,朱耀宗见母亲脸色不对,惊讶的问母亲怎么了?母亲叹了一口气说“儿啊!你中状元,招附马,娘打心眼里高兴,但你又搅黄了娘的一件好事,你要知道,娘守寡多年,夜夜青灯孤影,日子难熬,这两年自从你的恩师张文举来家教你学习,母亲见张文举为人正直,很有学问,并且也是独身,遂在你进京考试时与张秀才商定,等你考试后事情有了眉目后便改嫁张秀才。”

朱耀宗听后突然向母亲跪下了,说“这事万万不可,此事皇上己降旨了,要给你立贞节牌坊,如果事情有变,儿子就是欺君之罪!”,母亲听后又叹一声说“即然如此,我俩就遵从天意吧!”,遂拿出一件布裙对儿子说:“这件布裙,你明天替娘洗干净,晒在院子里,如经一天一夜后裙子晒干了,娘就依你取消与张秀才的约定。”,朱耀宗一听,看看天气晴朗,肯定不会下雨,遂答应了母亲的说法,谁知当天晚上后半夜,雷鸣电闪,下起了大雨,到第二天一天雨都没有停,布裙肯定是晒不干了!于是母亲见到儿子后说“儿啊!这是天意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无论谁也挡不住!”。

事已至此,朱耀宗也无计可施,只好回朝向皇上复命,皇上听后哈哈大笑,说“即然这是天意,朕就收回呈命,准许你母亲改嫁张秀才了!”

这个典故的来龙去脉就是这样的!






人生探索号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在我国民间流传非常广泛的俗语,比喻一些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无法阻拦,只能随他去了。

这句话虽然是古已为之,但在现代真正流传开来,与毛主席的引用有着很大的关系。

1971年9月13日夜,林彪阴谋败露,乘一架军用三叉戟飞机准备叛逃苏联,周总理请示毛主席是否用导弹把飞机打下来。毛主席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当然要说这句话跃然很有名,但论出处,还是颇费一翻考证。

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贯通古今,经常引用古言古语,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在编辑整理毛主席著作和谈话时,需要对其中一些引文作必要的注释。

对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当然要找出其来源,开始大家以为是毛主席的家乡俗话,但一打听,当地人却说不曾说过。于是大家找遍毛主席所读的书目,终于在一本出自清朝嘉庆年间上海才子张南庄所著的讽刺章回小说《何典》中找到了出处。

其实,毛主席不仅引用了《何典》中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还在许多场合讲话时,也引用过这本书中的“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说嘴郎中无好药”;“一双空手见阎王”等语句。

可见,毛主席所学之广,学问之深,让人不得不佩服。

出自《何典》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其实背后有一则非常感人的故事。

根据小说记载,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名叫朱耀宗,从小父亲去世,依靠母亲含辛茹苦,相依为命。朱耀宗对母亲非常孝顺,也是天资聪惠,打就就被母亲送到私塾先生张文举门下学习,甚得老师喜欢。

长大后的朱耀宗不仅长得一表人才,更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进京赶考,一举高中状元,拨得头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好运当头的朱耀宗在殿试时,被公主一眼相中,皇上使当场招他为驸马,这样朱耀宗一下就攀上金枝玉叶,成了皇亲国戚。

按惯例,驸马成亲后要衣锦还乡,回家省亲。临行前,朱耀宗向皇上提出希望皇上能为他守寡多年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以报母亲的养育之感。

皇上被朱耀宗的一番孝心所感动,准允所奏,于是朱耀宗带着皇赐的贞节牌匾,日夜兼程赶回家乡报喜。

当朱耀宗出人头地,母亲自是非常高兴,但听说皇上亲赐贞节牌坊一事后,一下子惊呆了。

朱耀宗连忙问母亲怎么突然不高兴了,母亲欲言又止,最后向朱耀宗说了实情。

原来,这么多年朱耀宗的母亲陈秀英,在儿子八岁时,丈夫就去世了,自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幸亏恩师张文举一路照应帮衬,才有今天的好日子。

这些年来,张文举人品端正,学识过人,对朱耀宗更是悉心教导,陈秀英更是温柔贤惠,心地善良,一来二处,两人便更生爱慕之情,约之待朱耀宗成家立业,两人再正式正式结婚,白头偕老。

一边是皇上亲赐,一边是情有所许,不知如何是好,陈秀英母子陷入了两难。

最后,朱母长叹道:“我们还是听天由命吧,我现在把身上的这件罗裙洗了,如果明天能晒干,我便终生不嫁,如果罗裙不干,我就跟张先生过了。”

朱耀宗知道圣命难违,但看到当天正是晴空万里,更答应了。那知到了晚上阴云密布,暴雨倾盆,罗裙到了第二天自然是干不了了。

朱母于是对儿子说:"儿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命注定!"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如实报告皇上,向皇上请罪。

皇上得知此事,连连称奇,降旨道:"即是天意,那就由她去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故事虽然很感人,但其原意还有不同的说法,值得考究一番。

“天要下雨”,那是老天爷的事,自然是没有办法,“娘要嫁人”,与“天要下雨”并列,于古于今天,好像都不是那么好理解,。其实问题就出在对这个“娘”字如何解读了。

“娘”是对女性的称呼,在现代毫无疑问,肯定是指母亲,也称作“妈妈”,而在古汉语中,则一般指年青女子,多指少女,姑娘。这一诊断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证。

一是我国的许多典籍。

比如在唐代,白居易《对酒自勉》诗:"夜舞吴娘袖,春歌蛮子词。"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在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子夜歌》:"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

在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可喜娘的脸儿百媚生,兀的不引了人魂灵“。

可见起码在元代之前,“娘”就是少女,姑娘的意思。

其实到了明代,多许多典籍语句分析,“娘”也应该是少女,姑娘的意思,如话本小说中的杜丽娘、杜十娘、宛娘、红娘的"娘"。

二是”娘“字来源考证。

北宋年间官修的韵书《广韵》记载:“孃,母称。娘,少女之号。”可见,我们现代人所称的”娘“字,在古代应该应写作“孃”,而且这个“孃”字,其实是南北朝“五胡乱华”时,北方匈奴人、鲜卑人带来的。

那首著名的《木兰辞》:”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里面的“娘”字应为“孃”字,只是被我们后来所简化了,造成今天的歧义。

三是当今的一些方言。

比如今天的宁波方言中。称女孩为"小娘",这个"娘"字就是少女的意思。

另外这一点,我们从日本汉字和ACGN界用语中就可发现,娘是女儿、少女或女子的意思。

根据以上考证,“娘”字理解成姑娘,少女的意思,则将"天要下雨“,与”娘要嫁人"并列就好理解,毕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大不中留”,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掌心读历史


这是:毛主席在林彪逃跑时,说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改嫁,我有什么办法!)至于根底在哪里,没人问过他老人家。反正有这个典故。


苗玉汉


这个故事来源一个典故,具体的我就不说了,简要介绍原因吧。

说一个人的母亲要改嫁,但没有下定决心,她告诉他儿子,把自己围裙洗干净,放在院子里,晒干,时间在一天一夜,如果晒干了,那就不改嫁,否则就要改嫁。

原本晴朗的天空,开始有了零星的乌云,就在围裙本来要干了时,忽然刮起了狂风,把围裙吹到小池塘里,泥巴弄脏了围裙,儿子感觉拿出来洗。

然后挂起来,这次用绳子绑上,儿子心想,这样,围裙就脏不了吧。

然而乌云密布,接连下了一天一夜的雨。儿子痛苦,母亲对他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种事情,人力是改变不了的。


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因为社会环境引起的,个人面对这种环境,是没有力量改变的,或者说,人力是不能使得社会退步的。

就像十多年前,网购还是异类,但现在,能有几个人去实体店买东西啊?反正我不会,贵不贵不说,来回路程上的时间浪费不起。比如你去商城买衣服?起码的半天时间吧?你总得货比三家吧?就是不货比三家,来回走路也需要时间吧?但网购不会,打开手机、电脑,分分钟就搞定了。

这就是大势所趋,这就是社会进步,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真实写照!


故事典籍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一句老少皆知的俗语,是用来比喻必然发生、无法阻挡的事情。意思是说“天要下雨”是自然规律,就好比姑娘大了要嫁人一样,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娘要嫁人”中这个“娘”字,在这里当长大了的姑娘讲。

(网络图片)

后来,有人把这句话中的“娘”字字义改成了“娘”即母亲,并经人编了一段历史传说典故:“天要下雨,娘要改嫁”。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朱耀宗的书生。他天资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长得一表人才,便将他招为驸马。朱耀宗是位孝子。他面对皇上提出给自己母亲竖贞洁牌坊的事。皇上听后伸大拇指夸赞恩准。就这样朱耀宗喜滋滋地回家了。

原来朱耀宗八岁其父就离开了他和母亲,从此母亲和他相依为命。现在自己不但考中状元,而且还成了乘龙快婿。此时此刻,朱耀宗想起了母亲不容易,含辛茹苦守寡十几年,把自己拉扯大有了今天的成就,因此,才产生了为其母树碑立传的想法。

朱耀宗回到家,高兴地把自己考中状元,并成为乘龙快婿,和这次回家的目的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惊呆了,脸上露出不安的神色,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朱耀宗急切地追问,无奈,母亲只好把自己要改嫁,不能接受这一贞节牌坊的事说了。

朱耀宗急急追问母亲这个男人是谁?母亲回答是他的恩师张文举。听了娘的回应,朱耀宗脑袋嗡地一声,双腿发软,“扑通”跪在娘的面前苦苦哀求:“娘,这千万使不得。您改嫁叫儿的脸面往哪儿搁?再说,这‘欺君之罪’要遭杀身之祸啊!”

朱母一时语塞,在儿子和恋人之间无法做到两全其美。朱母随手从身上解下一罗裙递给儿子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一天一夜晒干,如果裙子晒干,我便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再阻拦了。”

朱耀宗抬头看天,晴朗朗的就答应了。没想到当夜阴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终是湿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

此刻,朱母严肃而认真地对儿子朱耀宗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

朱耀宗一看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得回朝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如实禀报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却连连称奇,夸赞!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言者青青


天要下雨,正常,为什么要扯上娘要嫁人呢?不考虑其中的典故,老慢分析一下其背后的逻辑,两难局面下,如何做出恰当的选择。


老天爷要下雨,即便你再不喜欢,你能拿老天爷怎么样?还不是要顺其自然,人,在老天爷面前,只能主动的接受和服从,前面这半句话没毛病。

但是,农业社会,普遍靠以家庭整体为单位的种地生存,因此,娘嫁人对家庭整体和子孙都有很大的冲击,所以,要求母亲守寡、不改嫁,是与农业社会大环境匹配的礼法,所以,在普遍的农业社会,母亲守寡、不改嫁是常态。

但是,做人子要尽孝,母亲非要改嫁,你再不情愿,也要接受这个现实,这也是符合天理的。

从礼法上看,不能让娘嫁人,从孝顺上看,如果老娘非要嫁人,你还真没辙,这就是两难局面,你怎么选择呢?怎么选择才能产生恰到好处的结果呢?

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是,凡事做到恰到好处的完全匹配,才是最好,这就是甲;退而求其次,舍小求大,比较匹配,这就是乙;再次,舍己为人,这就是丙。

所以,强迫母亲牺牲自己不改嫁,是丙;自己小家庭受影响,但符合天理,被动的容许娘嫁人是乙;让老娘心甘情愿留在家里且享受天伦之乐,是甲。

当然,现代社会不再是农业社会,甲是鼓励老娘嫁好人,乙是保证老娘在家颐享天年,丙是自己委屈也要顺着老娘来。当然,现实是,做到丙的都难得。想要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欢迎关注老慢的头条号。


老慢


“老天要下雨,姑娘要嫁人。”演变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意思就是指一些必然发生并且无法阻挡的事情,是对此事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意思。

现在也有民间故事说是娘(母亲)要嫁人。这其实违反了初衷,在古时候老天要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大姑娘要出嫁也是人之常情。母亲改嫁毕竟是少数,而且村落乡镇还都提倡贞节牌坊。在过去母亲改嫁不是自然现象,是特殊情况,到了最后把老、姑两个字去掉,纯粹为了上口。结果一直被许多民间故事改编成了某某的老娘要嫁人等等诸如此类的故事不乏其多。

也许有人会说了,我上网查了你说的不对。都是传说、都是民间故事,各抒己见。



君子的流年故事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一句古老的民间谚语,这个谚语也是出自一个故事来的。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书生叫朱耀宗,他天资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中了状元,皇帝看他才华横溢又一表人才,便招了他为驸马,然后要衣锦还乡,临行前,对皇帝奏明自己的母亲,含辛茹苦把自己培养成人,母子俩相依为命,请求皇帝赐立自己的母亲一个贞洁牌坊。皇上一听大喜,因喜爱这位乘龙快婿,便准允所奏。于是,朱耀宗就欢欢喜喜日夜兼程回家拜见母亲。


回到家他与母亲述说了要为她立贞洁牌坊之事,让原本高高兴兴的朱母惊呆了,面露不安,欲言又止,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这让朱耀宗大惑不解,他惊愕地问母亲哪儿不舒服,母亲答心疼,说着就痛哭了起来,对儿子说道:“儿啊,你不知道做寡妇的痛苦,长夜秉烛,垂泪天明,好不容易将你熬出了头!娘现在想着有个伴儿,安度后生,有件事我如今告诉你,娘要改嫁,这贞洁牌坊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朱耀宗听后问母亲嫁谁?母亲告诉他嫁给他的恩师张文举。

朱耀宗觉得晴天霹雳一样,求他的娘收回想法,说那是欺君之罪,杀身之祸,其母一听,也不知怎么回答了,想两全其美觉得无法做到。因为儿子的得中状元与他的恩师张文举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张文举相处之间,两人互生了爱慕之情,两人商定,在朱耀宗成家立业后结婚携手白头,这朱耀宗不知这其中隐情,出现了这样两难的局面。后来,朱母决定听天由命,让儿子替她洗一件罗裙,一天一夜晒干,若罗裙晒干,她就答应不改嫁,若罗裙一夜不干,说明天意如此让她嫁给张文举。朱耀宗看这天天气明朗,暗自高兴,就同意帮母亲洗了罗裙,谁料当夜阴云密布,天降暴雨,罗裙终是湿漉漉的,叫苦不迭,连喊天意。其母对儿子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

朱耀宗见此,回去只能把自己母亲和恩师的婚事,如实地禀报给了皇上,请皇上以治罪。但皇上听了连连称奇,降了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比喻必然发生、又无法阻挡的事情。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梦美儿


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孝心的状元名叫朱耀宗,自幼丧父,由母亲陈氏一人抚养长大,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荣耀归家前,朱耀宗向皇帝请旨,称母亲抚养他长大,教他读书,供他吃穿,一生辛劳,父亲去世后再未改嫁,希望皇帝能为母亲树立贞节牌坊。

皇帝听了后,心里想着,看来这朱耀宗不仅才华了得,而且还是孝子一个,朕能得此人才,倍感欣慰,当即准旨,并且赐金银钱帛,以示嘉奖。

朱耀宗回到家后,立马跟母亲说了这件事,但陈氏听了后却忍不住痛哭起来,原来,陈氏虽然没有再嫁,但早已心有所许,那就是朱耀宗的教书先生,陈氏敬仰教书先生的修养学识,教书先生也折服陈氏的温柔贤淑,两人在相处中渐渐产生感情,只等儿子参加完考试再告知,但没想到现在事情的发展却已在意料之外,随时都有欺君之罪的危险。

最后,陈氏跟朱耀宗说道:“你去拿母亲的一件罗裙,洗干净后晾到院子里,如果后天罗裙干了,那母亲就不嫁,如果罗裙没有干,那母亲就再嫁。”朱耀宗看看外面晴朗的天气,就答应了。

但没想到,罗裙洗好后的当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雨,而且接连下了几天,所以罗裙自然没有干,朱耀宗只得回京城像皇帝请罪,但皇帝并没有怪罪,只说了一句:“如此天作之合,就由她去吧。”

于是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便流传开来,用来比喻必然发生、谁也无法阻挡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