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这么发达?

千骨888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拥有这么多的头衔也不是空穴来风,

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也是因为上海的基础很好,近100年来都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还有就是上海的港口贸易很多,还有很多得出口加工区和港口货运贸易,而相临的城市也将依托上海进行贸易发展,也为上海的各个企业提供配套服务,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行业与行业之间都会形成生物联系,同时周围相邻的一些城市也依托上海的资源走上了越来越快的发展道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上海的发展也就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发达。


幸福平桥


上海是中国的一个直辖市,简称“沪”,也可以称为“申”。过去老人们常说的“申报纸”,就是在上海创办比较早的报刊。不管是解放前,还是现在,上海都是人口聚集的超大型城市。上海的GDP位居中国第一位(30133.86亿元(2017年)),亚洲第二位。

现在很多人感到奇怪,为什么上海从解放前到现在一直是这么富足,现在不要说外来人口,甚至西方人士也把上海当作宜居之地。过去,民国时期上海叫“十里洋场”能让人圆上致富梦,而现在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世界魔都,可以看出其商业经济多么的发达。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觉得,上海人本身就有“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胸襟,而且上海将永远放开胸怀,欢迎各路淘金者来上海,实现人生的梦想。这才是上海的最大魄力所在。综合归纳,上海因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才会导致今日的高度文明发达:

首先,从上海的地理位置来看,这个位置是全国最好的。上海地处南北的中间点,也是黄金水道流入长江的入海口。中国内地、南方、北方和海外的连接点。同时,上海又有中国第一大港口——上海港(外高桥、洋山深水港)。此外,上海虹桥又是集地铁、机场、高铁、汽车等综合枢纽。正因为,上海地理位置恰好是南北人员和商品流动的必经之路,相当重要,所以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促使其不断发达。

再者,上海是全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所有资源都汇集于上海,比如,中国第一个自贸区建在上海。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建在上海。中国的沪市交易所也在上海。上海在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地位,远超于其他城市。这样举全国之力发展上海,上海不发达才是怪事。

再次,全国的优秀人才大多汇聚于上海。上海正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魅力吸引着各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人才进入。现在谁都知道,在上海滩人才获得发展的机会要远比其他城市多。上海有双一流高校有 14 所,中央部属高校有 10 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辖有15个法人研究机构。

最后,上海有海派文化,牢牢的吸引着各方人士。既有现今复兴公园周边的思南路、瑞金二路、香山路、淮海中路、陕西南路、威海路一带的大量知名教授学者曾经居住的地方。也有鲁迅公园周边的溧阳路、甜爱路、多伦路、四川北路文化名人街。上海是海派文化的聚集之地。一大和二大会址也选在上海。这说明海派文化的先进和发达。

我个人觉得,上海的发达首先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南北的中段,乃是交通之枢钮。上海的发达还源于国家鼓励上海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这个优势是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更关键的是上海拥有的海派文化,既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又有海纳百川,吸引各方人才的胸襟。正是由于上海一直对外处于一种包容状态,才会从一个小村落发展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如果可以,请点一个赞,谢谢你对我付出的肯定。欢迎关注我。


不执著财经


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上海一度是中国百年来最繁华的都市,被人称为“东方巴黎”,但就因此说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有点牵强,因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何止一个,南边的香港、深圳、广州,北边的北京、天津,这些城市可都是中国当下最发达的几个。

我认为衡量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至少有以下几个指标:

世界五百强总部数量、国际机构入驻数量、人均GDP、地均GDP、国际交流与影响力。

首先看世界500强总数数量

上海一共有八个世界五百强总部,分别是:上汽集团、宝钢集团、交通银行、华信能源、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绿地集团、远洋集团。

上海的世界500强总部数量,仅次于北京,高于深圳、杭州、广州等城市。

国际机构入驻数量:

入驻上海的世界500强数量是多少呢?500家,是的,你没有看错,上海是中国唯一的世界500强全部入驻城市,北京的500强机构入驻数量差不多只有420家,广州288家,成都269家。

人均GDP、地均GDP:

上海人均GDP为13万,地均GDP为4.75亿/平方公里了,仅次于深圳,高于北京和广州。

国际交流与影响力

上海在国际交流与影响力排名中,上海排在全球第六位,仅次于伦敦、纽约、香港、北京和新加坡。高于悉尼、巴黎、迪拜、东京。

综上所述:

上海的繁华其实是一种综合实力,单从以上五个维度来看,上海都不是第一位,但是综合起来看,上海的实力确实最强的。


蒋昊说经济


上海的发达不是因为它叫做上海,而是这样绝佳的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正中心和长江入海处,换做任何城市都会发达。

现在上海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但此前,这个头衔属于苏州,苏州在明清时期曾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后来进入海运时代,上海取代了苏州的位置。所以,风水轮流转,发达富裕的永远是这块地方,而不是什么名字。

为了支持上海建设航空枢纽港,苏州迟迟不能建设自己的机场,因为会导致上海两大机场分流,因为上海航空货运量的一半都是来自苏州。为了支持上海建设铁路枢纽,本来北京、南京至杭州方向的火车,从苏州走直线距离最近,但现在几乎所有火车,都要绕道很远经过上海。为了发展上海的国际货运港,本属于浙江的深水港——洋山港划给了上海。

(橙色是现在的铁路走向,而蓝色则是最近距离,其实1935年就有苏州到嘉兴的铁路)

为了发展上海,原属于江苏的宝山、嘉定、奉贤、闵行、金山、松江、崇明都化给了上海。中国第一个自贸区要建在上海,第一架自主制造的“大飞机”要在上海,迪士尼要建在上海,国外的特斯拉要落户上海……所以,这样独得宠爱的幸运儿,有任何不发达的理由吗?

在东京、纽约这些世界级城市群中,各个城市无论大小都分工合作相对平等,而上海规划的上海都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近则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远则杭州、宁波、南京甚至合肥,只有上海自带主角光环。

我们还是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毕竟城市群的意义在于各个城市协同发展,我们不仅需要超级繁荣的上海,更需要均衡富裕的长三角。


坚果旅行


上海历来充当着国家大儿子的角色,民国时代上海“十里洋场不夜城”的称谓已经是名闻天下,东方巴黎、魔都的美誉表明当时的上海商业经济已经非常发达和富足。国民党统治时期,蒋先生建都南京,其手下的达官贵人每逢周末大都开车来上海跳舞吃喝玩乐,国民党的央行总部就设在上海,大资本家、银行家等有钱人也都定居上海,大量的文人墨客大作家大画家大导演知名教授学者分别居住在现今的复兴公园周边的思南路、瑞金二路、香山路、淮海中路、陕西南路、威海路一带。他们为什么不约而同选择上海?他们就是冲着上海文明先进发达而来。中共一大二大为何选择上海而不选择其他城市?举目四顾当时的中国,除了上海还有哪座城市能有这样的担当!国民党政府垮台前夕,上海、北平、天津等有限几个大城市在民生经济问题上优于其他城市是全力死保的,全国解放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对上海的资本家是相对宽容的,公私合营确保了上海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上海产品名冠全国。小平同志曾深情的说,上海是中国的一张王牌,这句话至今管用。在中国,看一座城管理的好不好,有没有魅力,最直观的标准,就是先进发达国家的游客近悦远来,尤其是西洋人纷涌而至的城市绝对是中国的顶级城市。今天的上海已聚集了全国各地的精英融入了这座城市,大上海的文明先进将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经久不衰,大上海的伟大一定会发出更加耀眼夺目的精彩,大上海中国的魔都,世界的东方之珠!


13651842888


上海能从清朝的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一骑绝尘的经济大都市绝不是一两种因素构成的,除了大家所知的国家政策和历史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因素。

从1949年开始说起,1949年,上海城市人口大约是550万,同时期其他城市,少有超过100万人口的。中央银行设于上海,所有大银行总部和证券交易所在上海。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当时中国进出口额的很大部分经由上海的江海关完成,相当于海关总署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就设在江海关。

上海还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一百多年来一直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并进的城市,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城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无论轻工业还是重工业实力,上海是国内其他单一城市无以匹敌的。

并且国民时代重要的研究所大部分都设在上海,中国近代的大部分文豪或文化名人都居住于上海或在这个城市去世,不光是因为上海市相对来说宽松的创作氛围,上海发达的电影业和出版业也是上海成为文化中心的物质基础。

上海拥有众多高校,是全国各地的人才集聚地,人才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那么上海作为高等教育和科研文化水平名列前茅的城市当然首当其冲。

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是其重要的发展因素,并且准确的来说长三角地区依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好的地区。


环球老虎财经


有人喜欢说,若不是老蒋当年带那么多黄金去台湾,哪会有现在的发达?

还是这帮人说,若不是当年太平天国毁了江南,没有江浙大户退居上海有了原始积累,哪来的远东第一大城市?

这都太极端。资本固然是发达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有了钱就一定会发展好,比如说委内瑞拉,当初卖石油挣了那么多钱,今天混成什么样了。


我还是更倾向于地理决定论。


1、沿海城市,长江入海口,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

2、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适宜发展工农业。

3、陆海空交通枢纽,交通极其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至于大家提到的政策导向,大家想想,改革开放为什么没有从内陆开始,而是沿海城市,这不还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嘛。


至于兼容并蓄,吸引各方人才,还是地理的因素,沿海城市受海洋文化浸润,胸怀更加宽广。


上海人更愿意接触新鲜事物,政策上不仅与时俱进,而且有一定的容错机制,所以才有大跨步的可能。这个带头大哥,将会很长时间走在其他城市的前面。



老田的快乐生活


上海是我国的一个直辖市,简称“沪”,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的GDP位居中国第一位(30133.86亿元(2017年)),亚洲第二位。上海长期是归江苏管辖的,由于地理位置的,经济的发展,在民国的时候设立特别市,直接受命于中央政府,这是上海第一次设立直辖市的级别。之后上海的行政区划一直变化,到目前为止,上海一共辖16个市辖区,包含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崇明区等。

上海的地理位置在我国应该是最好的,他是南北的中间点,也是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中国内地、南方、北方和海外的连接点。

上海有双一流高校有 14 所,中央部属高校有 10 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辖有15个法人研究机构。

上海虹桥是集地铁、机场、高铁、汽车的综合型枢纽,开创了机场与高铁的融合之先河。上海是京沪与沪昆的交接点,上海还有我国第一大港口——上海港(外高桥、洋山深水港等),上海港是一个河港也是一个海港。

上海有5A级景区3个,重要的旅游城市,中国唯一一个米其林3星的餐厅就在外滩18号,中国大陆第一个迪士尼乐园所在地。


不睡觉滴考拉


三条。

一是,天时。对外开放。1.鸦片战争的被迫开放,殖民主义资本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国家资本主义企业(洋务运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竞争发展,2.三中全会后的主动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很多优惠政策。外企,民企,国企,合资企业,特区建设先行先试,金融,高端制造产业聚集。

二是地利。长江出海口,天然港口,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背靠苏杭。

三是人和。上海自从明代开始,就是一个移民城市,松江府手工业发达。近代开埠通商口岸,吸引大批中国外国人才。宁波的富商,苏杭的富豪,苏北的手工业者和其他打工苦力讨生活的人们,形成了主体。外国人,本地官僚,商人高利贷,地主资本家,构成上层社会。船坞码头,纺织厂,面粉厂,服装厂机器工厂,钱庄酒肆茶楼戏院电影院,霓虹灯摇曳……,资本要求发财,工厂需要工人,大量的农民工贫民纷纷扰扰而来,资本和科技,知识分子和工人都是怀揣梦想而来,黄浦江畔敞开怀抱迎接他们。所以,上海是因开放而生,因为开放而发展,因为开放而繁荣。所以上海地是开放之地,上海人是开放之人,城市是开放之城。

三中全会后,上海浦东开发区一炮打响,陆家嘴东方明珠塔成为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四十年的奇迹!上海市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排头兵!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是我送给上海人民的八个字。包容开放,创新发展。这八个字也是我送给上海城市的。


榆树钱11


1、国家战略。90年代初开发浦东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大量的政治和经济资源积聚,政策、资金、人才和思想的汇聚,为上海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基础;

2、开放意识。上海开埠就广泛接收各地移民,海派文化意味着包容和平等,兼收并蓄才能博采众家之长,见贤思齐才能保持不断进步。

3、规则意识。儒家思想的信义和西方的契约精神结合,产生了上海人较强的规则意识。规则明确才能确保良性竞争,良性竞争才能激发市场活力。

4、历史沿革带来的比较优势。近代上海作为文化和人口的熔炉,本土文化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明清以降的江南士绅家族也会优先迁徙此处,带来了文化和资本积累;西方殖民者留下的印记丰富了本地的思想文化内涵,作为中国曾经最开放的城市自然也会得到更多的外部机会……

5、一切的一切,人是根本。看过滑稽戏的人知道,典型的上海滑稽戏里有多种方言,山东话、苏北话、安徽话、苏州话、宁波话、绍兴话、浦东话……虽然各自的文化圈层和社会定位不一样,但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还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包容性和开放性兼具的社会和人口特点,也是上海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