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何和李治合葬在乾陵?

約定9521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跟她性格辦事風格雷厲風行,以及共同和李治打擊關隴集團,剷除皇位威脅,集中朝權練就了治理朝政的能力,為篡位改朝打下了基礎。

在李治去世後,武則天依然在給李治修建乾陵,在那時就有了葬此處的選擇。乾陵是有長孫無忌和李淳風的選擇的,臥以美女腹中地形的好風水,武則天也信風水這一套,最後又命袁天罡進一步勘側,都認為是風水寶地。

到了晚年武則天無力於獨斷專斷,又想給自己留個好名聲,選擇向傳統觀念低頭回歸李家宗廟。晚年做出一些向善的動作,大赦天下為冤案平反,為吳氏家族留一條後路。集於這些原因,武則天有意選擇和李治合葬乾陵。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北面約六公里的梁山上,距離西安約七十六公里。乾陵是我國唯一的一座夫妻兩代帝王合葬的皇家陵墓,有1300年曆史。在唐朝十八座陵墓中,乾陵是保存最完整的,沒有被盜過,離不開精妙設計建造,使用材料構成結實,也傾注了武則天修建陵墓的心血。

乾陵之地是有三座山峰環繞,北峰居高像美女面首,平排一雙山峰似像美女雙乳,遠處看去,好似一個臥睡的美女。山腳下有水環繞,山峰雲霧瀰漫、透著仙氣,好像巨龍盤臥在山間。李淳風上奏李治選址情況後,聽到有這樣的仙境興奮不已,就選擇這個風水寶地作為自己的皇陵地,這時的武則天也看好這片風水。

乾陵從683年開建,一直到唐高宗入葬時工程還沒有結束,武則天繼續在修建乾陵,這時的武則天還沒有稱帝,已經做了相應的計劃。

其實武則天在選擇乾陵到修建當中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當時武則天任命袁天罡和李淳分別選皇陵地址,後來兩人選擇在同一個位置,不能說是巧合,這片地域適合於建皇陵。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等人率領進軍包圍集仙殿,把武則天的兩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斬殺,讓武則天傳位於兒子李顯。

不得不說武則天質聰慧,長洽久安、國力強盛,這就展現了她的治國之才,有毛主席曾評論:

“武則天確實是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口王,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

武則天晚年時,經過回想自己一生,曾經從低層一路抗爭到自己稱帝登基,治政幾十年真的不容易,做過很多理智的事情,也做過很多過失的事情。以前硬是一輩子想突破傳統觀念改變現狀,她做到了。這時的她已經沒有多少遺憾了,曾經的銳氣早已磨光,是時候應該低下頭進入到傳統觀念中去。接著把“則天大聖皇帝”改為“側天大聖皇后”,也好以後死後和先皇葬在一起進入李家宗廟。

自己的日子也不多了,應該給自己後世留下好名聲,開始赦免王皇后,蕭淑妃兩個皇族的所謂罪行,釋放了褚遂良,韓瑗、柳權的家屬,把兒子李顯從房陵接到成都。

武則天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不當給自己留下好名聲,還給吳氏家族開脫保全,以後不會像遭到呂后全族誅滅的下場。武則天能在臨死前做到這一系列的事情,不愧是有政治才華的女人。


斌哥居丹霞


作為我國唯一的女皇帝,雷厲風行、轟轟烈烈地執政了十多年之久的武則天,為什麼死後卻沒有另外修建陵墓而是選擇和她的丈夫李治合葬呢?我認為武則天之所以要和她的丈夫合葬有下面幾個原因:

1、乾陵是一個風水寶地。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面大約6公里的梁山上,距離歷史古城西安大約76公里。是我國唯一的一座夫妻兩代帝王合葬的皇家陵墓。乾陵至今己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在唐朝18座陵墓之中,乾陵沒有被盜,是保存最完好的。

唐高宗李治在世之時下旨給他的舅舅長孫無忌和前朝遺老李淳風,要求他們兩人尋找一處屬於李治本人的風水寶地。於是長孫無忌和李淳風看上了離長安76公里的乾縣梁山。因為這裡的山勢長相相當的特別,此處的三座山峰之中,北峰居高,很像一個髮髻高聳的美女面首,離北峰不遠處平行並排著一對酷似美女雙乳的橢圓形山峰。遠遠望去,整個地勢就像一個仰臥的美女。

更有山腳下烏水和漆水,順著東西兩面團團圍繞著梁山,據說有水這樣環繞是可以圍住龍氣的。那河中煙霧瀰漫,山中雲蒸霞蔚,一派氣象萬千、人間仙境的景象。更為難得的是,整個地勢遠看呈現“方平”之貌,這種地勢形狀五行上屬“土”,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這可是帝王最為看重的一點。

當年李淳風向唐高宗李治上奏之後,把個李治興奮得徹夜難眠,他在想,沒想到我死後還能葬入美女腹中,我得到的真是曠古未有的大風水呀。卻不料此事遭到袁天罡的的堅決反對,袁天罡認為,五行土生金,將來必然會被金格之人所控制,三年之後,必有女人取代唐朝。無奈李治貪戀風水寶地難得,再不聽袁天罡的勸告。袁天罡只好長嘆一聲暗暗在心裡說道:“代唐者,必武昭儀也。”過後沒幾天,袁天罡辭官隱居山林了。



所以武則天也心儀著這裡的好風水。

2、武則天到晚年即使再想獨斷專行也並不能如願以償了。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已是桑榆暮景的晚年,身體已是大不如前了。在一次臥病在床之時,宰相張柬之等五人率領禁軍包圍了她的寢宮集仙殿,斬殺了武則天的兩個寵男張易之和張昌宗,並且要求武則天傳位於她的兒子李顯。

在武則天退位後,此後將近9年的時間,她被遷往上陽宮居住,除了中宗李顯幾天一次的探望之外,很難再見到外人。失去皇權的武則天,就算武則天想大張旗鼓地為自己建造陵園也是不可能了。



3、晚年孤獨的武則天想留個好名聲傳於後世。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留下什麼樣的名聲在世上傳播才是武則天晚年所考慮的心事。年青時候的武則天為了能夠獨斷專行,能夠使她的統治長治久安,沒有少殺人。毛主席曾經就這樣評論過武則天:

“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晚年的武則天開始學著行善積德,比如她還在主政之時就赦免了王皇后、蕭淑妃兩大皇族的所謂罪行;還開牢放了原先反對她的褚遂良、韓璦、柳權三人的家屬。還把她的兒子李顯從房陵接到了神都,這一點可以看出,即使張柬之等人沒有行動,也應該是李顯即位。

4、武則天生前作惡多端,害怕死後有人報復她,也害怕死後進不了唐家宗廟。

但凡壞事做盡之人,失勢之時常常會惶惶不可終日,害怕遭到報應。武則天殺人無數,害怕自己死後有人像伍子胥那樣對她來個開棺鞭屍。所以她選擇與高宗李治合葬,為的就是避免那種事情發生。當然她和高宗合葬,只要唐室江山不倒,就不會有鞭屍之事發生。

武則天生前殺了那麼多的李唐後代,害怕死後進不了李家宗廟,不能像其他李氏祖宗那樣享受子孫後代的祭祀。這也是她所擔心的。所以她只要和李治合葬,這一切都不是問題了。事實證明,武則天死後,果然有許許多多的王公貴族、高官名士跳出來反對把武則天和李治合葬,要不是她的兒子李顯硬撐著,還真是有問題的。

另外武則天和李治的感情還是相當不錯的,也許武則天恣情縱欲之後,忽然間覺得良心發現,對喪夫李治又來個柔腸百結也未可知。當她宣佈和李治合葬,她就可以說,“你們看,你們不是都在罵我驕縱淫逸、氣焰喧天、身為人婦,不守婦道嗎?看!我還不是和我老公葬在一起嗎?”

總之,武則天之所以選擇和李治合葬,那是她的聰明之舉,也是她為了自己而做出的自私自利表現。問題回答完畢,敬請賜評!謝謝!


四季養生密碼苑


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活了82歲,死後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現陝西省咸陽市的乾陵,作為皇帝,只要自己願意,可以生前就自己下令給自己修建單獨的陵墓,為什麼武則天選擇和李治合葬在乾陵呢?其實這都是武則天生前就考慮好了的計謀,原因是這樣的:

第一:武則天死前的身份發生了變化

武則天到底也是李唐家的兒媳婦,是李治的媳婦,即使自己可以自由選擇單獨陵墓,可還是願意死後和李治合葬,因為如果單獨自己設立陵墓,名不正言不順,享受不到後人的香火,況且她當時死的時候,已經被奪權,已經恢復了皇后的身份,已經不是以皇帝的身份死的,作為大唐皇后,肯定要和李治合葬,這樣可以繼續得到李唐子孫的香火。

第二:武則天為自己身後打算

武則天留下遺言和李治合葬也是為了自己死後更有保障點,武則天為了奪取皇位,用盡了權謀手段,殺害了很多皇親國戚和文武大臣,古人比較迷信,李治的墓風水好,如果和李治合葬,就算再恨武則天,任何人都不會去動這個墓,因為皇帝陵墓不能開挖,會斷了龍氣,這樣不擔心有痛恨她的人去挖她的墓,避免死後被羞辱,這點全是為了自己的私心。

綜上所述,武則天之所以選擇死後和李治合葬,還是因為自己長久的打算,也許武則天作為一代女皇,選擇和李治合葬還有其他原因,我們按照常理來推斷基本是這樣的,你們看後是怎麼樣認為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小聰歷史客棧


武則天對於和李治合葬,其實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武則天稱帝初期,任用賢才,整頓吏治,實施的一系列措施,讓唐朝變得更強大、富庶。但她晚年沉迷男色,在後宮養男寵,任由張氏兄弟禍亂朝政,並逐漸出現懈政,李家的江山差點兒落入他人之手。

一、為了以後自己的香火

  為了得到李氏子孫的香火。如果武則天給自己另建陵墓,不和丈夫李治葬在一起,就正兒八經的使自己死後成了孤魂野鬼,作為女人,武家人不可能在武家祠堂來供奉她,一來自古沒有這個規矩,二來她又把皇位交給武家。

  對李家來說,她背叛祖宗,篡位奪權,以帝王身份進李家廟堂會名不正言不順,沒有人會祭拜她,給她上香添火。所以她才死後立下遺囑,附廟,歸陵,去帝號,以高宗李治皇后的身份合葬她,這樣會名正言順地得到李氏子孫的供奉,享受到李唐子孫的香火。

二、自己身份的變化

  其次,雖然是女皇帝,但武則天並沒有改變中國古代社會的男權主導,她只是男權社會最高權力的女性代理人。

  正因如此,武則天晚年時才會決定立兒子李顯為太子。武則天很清楚李顯登基之後必然會恢復唐朝,自己的“武周朝”自然也就一代而終了,自己死後也會恢復皇后的身份。

  於是,在她臨終前囑咐兒子李顯:“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這個做法,不僅是她的聰明之舉,也是她的無奈選擇。


小珍愛出行


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我國古代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武則天在古代社會能夠衝破傳統禮儀觀念的束縛,以女子之身登基稱帝足見她的魄力與能力。如果武則天沒有“特立獨行”的魄力,她也不可能當皇帝。這樣一位女皇帝在臨死之前卻向傳統低頭。武則天臨死之前沒有選擇單獨安葬自己,而是選擇將自己葬入唐高宗的乾陵。武則天為什麼沒有選擇為自己修建一座新皇陵安葬自己,而是選擇和唐高宗合葬在乾陵呢?

葬入乾陵是武則天的既定計劃!

一般情況下皇帝帝陵的修建會伴隨著皇帝始終。乾陵的修建則遠遠短於唐高宗的皇帝生涯。乾陵修建於683年,總負責人不是唐高宗而是武則天。唐高宗葬入乾陵之後,乾陵工程並沒有結束。武則天繼續修建乾陵。從武則天的行為來看,武則天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就把自己將來的安葬地選擇在乾陵。

乾陵是唐朝皇陵中唯一一座的未遭盜掘的皇陵。乾陵並不是沒有遭到盜墓者的“光顧”,而是盜掘不了。歷史上曾經多股力量想盜掘乾陵,但都沒有成功。黃巢曾經發動幾十萬軍隊盜掘乾陵,結果一無所獲。五代時期,溫韜組織軍隊盜掘唐朝皇陵,但是乾陵始終沒有被盜掘。民國期間,孫連仲曾經以一個師的兵力,用炸藥等武器也沒有炸開乾陵。

武則天在選擇乾陵陵址的時候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武則天任命當時的星相大家袁天罡和掌管陰陽、天文、曆法的李淳風,分別選擇乾陵的陵址。結果袁天罡和李淳風選擇的陵址為同一區域。武則天便在那裡修建乾陵,武則天不光是為唐高宗選擇陵址,也是為自己選擇陵址。所以唐高宗去世之後,武則天才會繼續修建乾陵,而不是重新選擇陵址。既然武則天認定自己的陵墓在乾陵,她死後被埋入乾陵也在情理之中。

武則天向傳統觀念低頭!

武則天一輩子都在和傳統做鬥爭,她最終也突破了傳統的束縛,在男權社會中成功地當了皇帝。武則天當皇帝之後,改國號為周,建立了武周政權。武則天也曾經為了自己的私慾,養了不少男寵。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曾經紅極一時。武氏族人也因為武則天的權勢而顯赫一時,甚至有可能成為武周政權的皇儲。隨著武則天年齡增長,武則天則越受傳統觀念影響,並最終向傳統低頭。武則天選擇儲君的時候,沒有選擇武氏子弟,而是選擇了自己的兒子。武則天臨死之前又做回了李家兒媳婦,接受傳統觀念。史稱:

冬十一月壬寅,則天將大漸,遺制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其王、蕭二家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鹹令復業。

武則天臨死之前“做回”了李家兒媳婦,她死後葬入李家祖墳,和自己的丈夫葬在一起也在情理之中。

武則天選擇歸葬乾陵也是基於現實情況的選擇。

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趁武則天病重之際發動政變,誅殺了張氏兄弟。政變中,武則天被迫將皇位還給了李顯。唐中宗復位之後,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政權結束,唐朝復辟成功。武則天從退位到病逝也就是不到一年時間,在此期間武則天幾乎已經沒有權力,退居二線。對於失去權力的武則天來說,承認武周政權結束,回到唐朝陣營中才是正確的選擇。武則天臨死之前主動去掉“帝號”,改成“則天大聖皇后”。也就是說武則天臨死之前的身份是太后,太后死後自然要和先皇葬在一起。

武則天出於維護武家人考慮!

武則天在歷史上和呂后並稱為呂武。呂后權勢也非常大,可是呂后去世之後,呂家人被漢朝功臣和宗室一鍋端。整個呂氏被斬殺殆盡。武則天的情形其實和呂后比較相似,如果武則天處理不好關係,武家人的下場極有可能和呂氏一樣。武則天臨死之前去掉帝號,要求歸葬乾陵,赦免政敵,其實有保全武家人的意思。武則天死後,武氏得到了完整地保留,武氏也避免了呂氏的命運。

武則天臨死之前選擇歸葬乾陵,既是武則天本來的計劃,也是武則天基於現實情況作出的選擇。武則天臨死做出的這個選擇既保持了自己最後的名聲,也使得武家人倖免於難。不得不說武則天是一個非常有政治才華的女人。


依稀說史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故後,太子李顯即位,即唐中宗。

在李顯在位期間,強勢的武則天一直以皇太后的身份執政,導致李顯沒有一點話語權。

於是不滿武則天的作為的李顯決定組織自己的勢力,他開始重用其皇后韋后的親戚,把韋后的父親韋玄貞由普州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後又想將其提拔為宰相,但是後來被武則天發覺,怒氣衝衝的武則天以強硬手段廢了李顯並被貶出長安,後立李顯的弟弟李旦為帝,即唐睿宗。

(強勢的武則天)

這李旦其實就一傀儡皇帝,手中沒有半分權利,我覺得他不如李顯,起碼李顯還有反抗武則天的想法,後在公元690年,武則天略施小計後,朝中文武百官、百姓、四夷酋長、道士等六萬餘人全部求唐睿宗李旦改唐為周,李旦也是沒有一點辦法,只有帝名沒有帝權的他只能改為武姓,於是武則天在這年九月九日宣佈改唐為周,十二日正式稱帝,將李旦立為皇嗣。

那如此作為的武則天為何甘願以妻之名與李治合葬在乾陵呢?

  • 沒有李治就沒有後面稱帝的武則天

武則天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當年14歲的武則天被40歲的唐太宗李世民以貌美為由納入宮中,並賜號武媚,後被封為才人。

但是由於武則天所表現的志向太過遠大,李世民怕她作亂影響後宮秩序,所以並沒有太過寵愛她,武則天也因此當了十二年的才人。

才人是宮廷女官的一種,通常兼作妃嬪。

後在唐太宗李世民死後,她和其他宮女依照舊制被送往感化寺去做尼姑。

(武則天、李治劇照)

武則天在感化寺時,李治因愛慕武則天,於是讓她蓄髮入宮侍寢,並封其為昭儀。

就是這樣,武則天因為李治的緣故,才能在之後的朝政中混的風生水起,並稱帝。

所以武則天為什麼沒有選擇和李世民合葬肯定也是有這一層原因的。

  • 武則天知道自己的罪孽有多重

我認為這是武則天不重建帝陵而選擇合葬的最重要因素。

她作為李家的媳婦,居然做出瞭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篡位一直是後人所詬病的一點,更何況武則天還是一個女人,這是前所未有的。

(武則天稱帝)

正是因為武則天自己也意識到了這點,所以她才會立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以此來希望祈求李家對她的原諒。

所以說,武則天她選擇和李治合葬是有原因的,人都有七情六慾,誰也逃不過,與其做個孤魂野鬼,還不如世代接受李家的香火。


鬱黎話史


我覺得武則天選擇和李治合葬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感恩與愛情並存,還有老了之後對年輕時光的追憶。


一、知遇之恩

本來武則天是李世民的一個才人,就是屬於並不被寵幸的後宮佳麗,按照傳統,李世民死後作為才人就要去寺廟出家,並且不能再嫁。

可是武則天命比較好,在李世民最後的時光裡,武則天在身邊照顧李世民,恰好遇到也來照顧父親的太子李治。



李治初見武則天就有好感,只是因為倫理道德,沒有跨越紅線。後來李世民去世後,武則天被帶去感業寺,李治似乎忘記武則天。

直到後來李治把皇位坐穩後,再次去感業寺見到武則天,兩人相見,良多感慨。這一切,剛好被王皇后知曉。

當時王皇后正在和蕭淑妃爭寵,兩人勢均力敵,王皇后想借此機會把武則天弄到身邊幫忙一起收拾蕭淑妃。

就這樣,武則天再次回到李治身邊,並且幫助王皇后剷除蕭淑妃。只是王皇后低估了武則天實力以及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最終王皇后也被武則天陷害致死,武則天平步青雲成為皇后。

李治晚年身體不佳,朝廷大事交由武則天代理。聰明的武則天利用此千載難逢的機會,把權利拿捏得當,最終李治死後控制實權,並且讓李旦禪位於她,從此當上皇帝,走上人生巔峰,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二、因為愛情

毫無疑問,武則天與李治之間除了政治利益之外,我覺得還是有愛情的,至少李治對武則天是有愛情的,要不然也不至於冒著危險將武則天留在身邊。李世民生前已經告誡李治不要留著武則天,此人權利心重,可是李治因為愛情衝昏頭腦不聽李世民遺言。

再加上晚年李治將朝中政務交由武則天處理,也從側面說明李治對武則天的信任與愛得深切。


三、晚年追憶

其實人都很有意思,不管是王侯將相,還是普通百姓,隨著年齡的增長,越喜歡回憶從前時光。

當武則天墓年經歷神龍政變失去皇位之後,自己一個人在深宮獨居,男寵張宗昌與張易之都死去,只剩下自己孤獨寂寞冷。

人在孤獨的時候,最清醒也最容易追憶往昔崢嶸歲月。也就在那個時候,武則天拿出當年在感業寺遇見李治那天穿的那條“石榴裙”,想起自己的一生,突然感慨萬千。

這個時候,人腦袋才是清醒的,才容易做出明智的選擇,我想武則天選擇與李治合葬大概就是那個時候的決定。


結語

不管一生擁有多少權利財富,最終人還是一個凡夫俗子,逃不過七情六慾!



嗔痴歷史觀


武則天死後選擇和李治合葬,個人感覺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因為愛情。從尼姑到昭儀再到的皇后天后,從輔政到參政再到二聖臨朝,如果說純屬武媚孃的政治手腕所致誰也不信,因為李治本身就是一代名君。所以我認為這恰恰見證了一段宮廷少有的愛情。為了她,李治頂著悖倫的壓力從感業寺接回來;為了她,李治休了王皇后;為了她,李治不惜和整個朝堂作對……對此,武后心知肚明,從公元683年李治駕崩到705年去世,武后在沒有李治的世界裡又獨自生活了22年。這22年,武則天從來不缺男人,但卻再未有過愛情,她只能通過弄權、殺戮甚至面首來排解心裡的苦。所以,705年十二月,在仙居殿合上眼的那一瞬間,她應該在心裡默默地喊著:李治,我來了。

二、落葉歸根。天下還是李唐的天下,武媚娘還是李家的媳婦。十五年所謂“大周”,只是這個女人向男權世界抗爭的一塊招牌,是她為了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一個平臺。百年之後,她仍然遵隨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古訓,進入李家的祖墳。所以,在臨終時頒詔“遺制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雖然她曾經因為立儲活動過心眼,雖然侄子武三思也一直在眼巴巴地等著。但是,她實際上一直知道“天命在李”——她可以逆天改自己的命,卻改不了李唐的國運。在這裡多講一個小故事:聖曆元年(698年)八月,突厥默吸可汗內侵,武則天下令募兵征討。然而,一個多月過去,應徵入伍的還不到千人。但是當武則天任命太子李顯為河北道行軍大元帥的時候,瞬間就有五萬人前來(“先是,募人月餘不滿千人,及聞太子為元帥,應募者雲集,未幾,數盈五萬”)。這件事對武則天的震動很大,因為此時的大周已經建立8年,加上她當“天后”的歲月,整個帝國早已印上了屬於她的印記,結果僅僅是招幾個兵,就讓她發現天命仍然在李——相信伴隨她的,還有一聲嘆息!


彼岸歷史


李治863年十二月初四病逝於洛陽,次年八月葬於乾陵。705.2.22武則天被政變推翻,中宗李顯即位,李唐復辟,武周皇朝壽終正寢。706.7.2武則天與高宗合葬於乾陵。

“袝廟歸陵,去帝號,稱則天皇后”是在被幽禁中病逝前對中宗近乎哀求式,遺願。這是最好選擇。否則把她埋哪裡?以什麼身份埋?離開高宗庇護,她難免被掘墳毀屍!





文物樑子


武則天是何等的聰慧,她可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唯一的女皇。武則天被選為才人入宮12年,雖然沒有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青睞,但是這12年她可沒有昏昏噩噩的過日子。才人是唐朝內廷女官,國家制度,內廷規則,皇帝諭旨,朝廷典籍,大政方針,官宦傾軋,勾心鬥角都在這個小小的才人心中。俗話說,機遇總會降臨到有準備的人的身邊。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其長子李治即位,是為高宗。按照慣例前朝的嬪妃才人們都到皇家寺廟感業寺出家為尼。心有不甘的武才人就這樣了此一生嘛?她在等待,她在尋找機會。一次,新皇帝到感業寺上香,見到了含情脈脈的武媚娘,心中一驚,她也在這?如此這般,高宗皇帝硬是把前朝的才人嬪妃娶回了大內。兩口子恩恩愛愛,一起生了好幾個兒子。經過一番努力,立為皇后。李治有個毛病,體胖心虛,經常的頭暈目眩,大汗淋漓。就是現在說的三高。而武則天每日伺候左右,展紙研磨,虛心請教,一來二去的竟然代皇帝起草詔書,而這又是李治最想說的。當然李治也確實能夠治住武則天,曾經要發詔書廢了皇后,武則天也是會來事的,哭天抹淚,竟然使高宗收回成命。後來高宗一命嗚呼,立李顯為帝,是為中宗。這李顯是武則天的嫡子,那時候比較開放,用不著垂簾聽政,直接就是太后臨朝了。太后掌握實權,朝廷分成兩派,武則天索性把李顯廢了,立李旦為帝。經過多次鬥爭,武則天一個女人家竟然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國力昌盛。這時候她給自己改了名,為一個字"曌"(音~照)。有君臨天下,天日昭昭的意思。後來又大量的啟用孃家人,改國號為周,引起眾怒。初唐四傑中的駱斌王曾經寫出討武曌檄,入門見嫉,峨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一杯黃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武則天看後哈哈大笑,轉身問丞相狄仁傑,這樣的人才沒有舉薦可是丞相的失誤嘛?面對紛繁朝政,武則天日理萬機,成為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一代明主。到過乾陵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屹立千年的兩座石碑,一塊是武則天為李治題寫的述聖記碑,另一塊就是大名鼎鼎的無字碑。千秋功過,後來評說。至於武則天為什麼與李治合葬。我的分析是,在武則天退位前,已經下詔將大周還唐了,同時明確規定,入葬乾陵,與高宗合葬。武則天玩弄了一把,她依然是大唐李家媳婦,三朝太后。與夫婿合葬才是正理。有機會的話,請您去洛陽,看看龍門石窟,那裡最高的大佛盧舍那佛就是按照武則天的真人雕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