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为什么有这么多蝗虫?

北漂xiao杜


1,是气侯原因,适合了它的泛滥。2,可能是它的天敌变少或没有了,造成它的迅速泛滥。


伊带


大家好,我是长江老农。今年为什么有这么多蝗虫?据我所知现在 蝗虫仍然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危害,没有进入中国境内。此次 蝗虫群是非洲沙漠蝗虫, 从非洲沿途迁徙危害到亚洲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我们不能说今年蝗虫多, 蝗虫危害本来就是蝗虫密度大,没有密度也就没有蝗灾了。


蝗灾给农业,牧业和林业危害最大。虽然我没有直接见过、遭遇过蝗灾,但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蝗虫危害,也听到过老人们讲过蝗灾的惨烈状态。我母亲90岁了,没有经历过蝗灾,我60岁了,也没有经历过蝗灾。在我国蝗灾一般都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危害,淮河以南地区几乎很少发生蝗灾,淮河以南地区发生蝗灾的概率,可能只有百年一遇。听我母亲说,解放前有北方的灾民,流浪乞讨到我们南方, 而且是大批大批的,经过打听,他们都是北方蝗灾区的难民、灾民,灾民向我们当地人讲过蝗灾的惨烈状态, 蝗虫遮天蔽日,所到之处没有一种植物能生长, 所有植物无一幸免。农作物绝收,树木被蝗虫吃的枯萎死光了, 野草也被蝗虫蚕食光了,禽畜也饿死光了,不出来流浪乞讨人也会饿死,当地树皮都被难民剥食光了,甚至有些地方人吃一种叫“观音土”的土壤,来充饥。对饥饿我是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在60年代也饿过肚子,不是因为蝗灾,而是水灾。

到目前为止,蝗虫仍然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境内,没有进入我国境内,我认为,蝗虫迁徙我国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没有迁徙途径。印巴在我国西南方,与我国西南接壤,但隔了一坐“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有喜马拉雅冰川天然 屏障。蝗虫是不可能飞越喜马拉雅山的。我再说我国南方,南方与我们国接壤的缅甸 、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都是热带雨林气候,不适合蝗虫迁徙生存繁殖。因此,印度和巴基斯坦蝗虫,不可能从东南亚迁入我国的。在看北方中亚地区目前还是冰天雪地的冬季,还没有开化,因此蝗虫也不可能在近期从中亚迁入我国,因此我们没必要担心今年蝗虫多,或者蝗虫会迁入我国,危害我国农业生产或农业收成、农民收入。蝗虫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才能对农业、林业和牧业造成危害或灾害。 目前我国北方干旱少雨地区,没有报告有蝗虫密度增大的消息, 我们没必要杯弓蛇影,见到风就是雨。对印巴蝗灾保持一个平常心,如果你觉得巴铁兄弟有难,需要帮助,你可以去巴基斯坦吃掉蝗虫,帮助巴铁兄弟灭蝗,给他们捐款。如果巴铁兄弟家不够满足口欲,还可以支援灾难深重,水深火热中印度人民从蝗灾中解放出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毗邻!


不严谨了!还是回到国内农村、农业、农民上来。了解国内是否会有蝗灾危害,就要了解蝗虫生活、繁殖习性和生存环境。蝗虫危害农林牧业需要密度,没有上亿只对农业没有疫情,只能小范围危害,我国蝗虫有多种品种,不同品种只能在不同环境下生存,不同地域生存,无法迁徙不同地域,北方蝗虫很难迁徙长江流域危害,南方又湿又潮,雨水偏多,又不适合蝗虫呈几何倍数增长,无法达到危害密度。蝗虫喜高温干旱沙漠环境,繁殖在我国北方有可能呈几何倍数数增长。蝗虫是农作物病虫害之一,象稻螟虫,在南方能一年繁殖四代,白粉虱一年能繁殖8代——9代,其数量也呈几何倍数增长,农民也很头疼。我们只能把蝗虫当农作物病虫害看待,去年草地贪夜蛾不也危害海南玉米了吗?为什么大家不恐慌,不猎奇,不蹭热度呢?我国农民农业生产劳作上,打农药从正月十六每隔10天就打一次,一直打到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你说蝗虫会呈几何数字增长吗?会危害我国农业吗?几率可能小于0。


长江老农


今年为什么有这么多蝗虫?

蝗虫成灾,主要在量!试想一下,四千亿只蝗虫飞过,这该是什么样的场景。对于蝗虫眼中的食物,粮食作物会受到何种影响。蝗虫非常常见,而从蝗虫成为蝗灾,主要就是蝗虫数量惊人,破坏力呈现指数增长。今年的蝗灾,已经打破了多个国家的纪录,肯尼亚近70年未出现此等规模,巴基斯坦近30年没有遇到过。指尖与村里老人沟通,记忆中出现蝗灾的次数很少。那么,今年没啥有这么多蝗虫?
首先,此次蝗灾的品种属于沙漠蝗虫,主要生活在沙漠


之中。蝗虫成灾历史上就有,但是最近几年成灾的较少,国际粮农组织并未监测到此次蝗虫情况,致使发现之时已经蝗虫成灾的局面。这点就是蝗虫的监测体系不足,没有很好地预判到这个结果。
其次,蝗虫的消灭手段不够成熟。沙漠蝗虫成为蝗灾之后,已经飞跃了多个国家。虽然各地都采取了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这也是导致蝗虫不断蔓延的主要原因。按照当前的化学方法,没有起到很好地的效果,各国防控力度不足,成为泛滥的原因之一。
最后,蝗虫繁殖能力相当强。一只成年蝗虫可以产卵80-120颗,长到成年只需要20天,缺乏天敌、环境适宜下,繁殖速度可以呈现指数增长。国际粮农组织起初并未监测到,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成灾了,消灭的速度赶不上繁殖的速度,如果还不能有效阻止,等到了旱季,其数量更要增长几百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直接给到蝗虫适宜的环境,促使其繁殖速度增长,形成了蝗灾。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指尖三农


蝗虫灾害每年都有,因为蝗虫这种昆虫种群数量庞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只不过今年的蝗灾实在是太严重了,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由4000亿只蝗虫组成的“远征大军”,对包括东非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以及西亚地区的多个国家造成了断粮式威胁。那么,为什么今年的蝗虫就这么多呢?

蝗灾爆发的基本条件是要有适宜的生存和繁殖环境,这是种群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基本保障,往往在气候与雨水条件适宜时容易爆发。

原因一:全球气候变暖

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使得包括东非在内的广大地区比以往更加干旱。古语有云:“旱极而蝗”,较为干燥的环境对于蝗虫的繁殖比较有利,而且干旱还会迫使蝗虫大规模迁徙。蝗虫产卵需要含水量低的土壤环境,东非地区的阳光照射强烈,降水少但蒸发量大,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这就提供了理想的产卵之地。

而且,由于今年东非降水量比往年更低,使得植被更加稀薄,蝗虫在吃光这部分地区的植被后,就会向其他地方迁徙,这为蝗虫群的蔓延提供了条件。

原因二:落后的防治措施影响

虽然我国拥有更为先进的防控措施及现代化的防控无人机等,但东非各个国家如也门等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经济实力落后,使得当地的灭蝗设备严重不足。以农药喷洒飞机为例,埃塞俄比亚境内只有3架可用,肯尼亚也只有5架,对于4000亿之多的蝗虫来说杯水车薪。

此外,飞机空中喷药的最佳时机是蝗虫大军还停在地面,因为蝗虫是冷血生物,在太阳出现前几乎是没有多少能量和温度的,因此清晨是最佳喷药时机。但不幸的是,东非境内的早晨几乎是连日的下,阻碍了空中喷药,等晨雨停止后,蝗虫大军早已在空中。

可以说,源头国家的落后防控提供了蝗灾向世界蔓延的机会。

原因三:源头监控不到位

沙漠蝗虫数量激增出现在阿曼的偏远沙漠,远离人类,也导致人类不太可能会看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正如Cressman 说,“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这是地球上最偏远的地方之一,那里没有道路,没有基础设施,没有 Facebook,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高耸的沙丘。”,粮农组织通过网络和卫星数据来预测蝗灾,但是监测网络没有监测到这次灾情。

当人类发现蝗虫时,灾难已经开始了。

综上所述,蝗灾爆发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适宜的气候、植被以及爆发时的监控及防治措施不到位,导致了今年的蝗虫特别多。

从本质来说,只有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才能避免蝗灾的再次爆发。

这里是科学驿站,致力于奉献最权威、最有趣的科学知识,查阅文献数据实属不易,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吧~

科学驿站


蝗虫可以说是全球性的农业害虫了,它的分布广泛在全球有10000多种蝗虫种类,仅仅在中国就有超过了1000种蝗虫,蝗虫在我国也被俗称为蚂蚱。在我国,水灾、旱灾和蝗灾也被称为农业的三大灾

蝗虫容易在短时间内聚集成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蝗虫食量很大,具有嚼吸式囗器,可以快速的切断、嚼碎植物茎叶。由于蝗群中的蝗虫数量多,蝗虫以作物的茎、叶为食,主要取食禾本科农作物,成群的蝗虫可以迅速大量地吃掉植物。

2、蝗虫有翅能飞,并具有群集、迁飞的特性。蝗虫聚集迁飞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雌性个体的卵巢没有成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迁飞才能发育完全。雄虫虽然已发育成熟,但是跟随雌虫迁飞。等到雌蝗卵巢成熟才降落下来,交配产卵。由于蝗群中的蝗虫数量多,所到之处绿色植物被大量吃掉,转眼便成不毛之地,从而酿成蝗灾。

3、跟蝗虫的排泄物也有关系。蝗虫聚集在一起不是因为更好的觅食,而是因为繁殖的需要,这就像滚雪球一样,蝗虫最初都是分布在各个地方,雄性和雌性蝗虫的相互吸引,它可以顺着排泄物,让它们慢慢的聚集到了一起,时间一长,蝗虫就容易形成

4、当蝗虫的数量到达了一定数量级后,比如说几十

万只,那么蝗虫就会因为相互感觉而形成条件反射,这就会加剧蝗虫的活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它们群聚,静伏然后拥挤在一起,最后在某一个方向移动,这也是蝗灾会大规模迁徙聚集的原因。

5、蝗虫的繁殖能力也特别强。虽然成虫的产卵期比较长,一般都有10一30天,但是它们会不断的交,而小蝗虫长大之后就通过粪便发田性欣喜素,雄性和雌性蝗虫通过它们头上的触角收集信息,不断地发出想要

交配的意愿,就这样蝗虫的数量聚集的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破坏性的规模。

6、因为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干旱季节,蝗虫大量繁殖。雌蝗产卵时能够分泌集群外激素,引诱其他的雌蝗前来聚集产卵,而从卵中出的跳喃,为了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高温,因此虽然蝗虫容易泛滥成灾,但是它们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肉质鲜美,很多地区都有吃蝗虫的习惯,就像外来物种小龙虾一样。当然这只是局部地区的习惯,大部分人还是对蝗虫感到厌恶的。


泉熙似水


1全球的温度升高,

干旱时最容易出现蝗虫灾害的,因为蝗虫是一种喜爱干旱的生物,当干旱季节来临的时候,其繁殖速度和存货效率都是惊人的高。这样的环境下,蝗虫可以到处产卵,且基本不用担心存活率,因为都能大多数都能活下来。加上干旱...

2.

无天敌 蝗虫的繁殖速度很快,可是却很少有蝗灾的出现,这是为什么呢?这要是自然界有太多的蝗虫天敌了,许多动物都会进食蝗虫,大多数...

3.

没有及时抑制 不是什么地方都有很多的蝗虫天敌的,蝗灾比较多的地方基本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失衡...





家里蹲农村人


今年从非洲东部发生了特大的非洲蝗虫灾害,现在规模达到了4000亿只,而且沿着非洲东部北上,顺着气流不断地到达西亚、南亚地区。这只规模庞大的远征军所到之处,农作物以及植物的树叶全部寸草不生。目前非洲防灾害已经迁徙到了巴基斯坦以及印度境内,正在朝着我国境内靠近。但是我国与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有天然的屏障马拉亚山脉常年积雪,这也是蝗虫难以逾越的屏障,蝗虫喜欢干燥高温的天气不可能越过的区域,所以我国目前没有受到蝗灾的威胁。为什么今年蝗虫这么多呢?



1、地球气候变暖,澳洲大火导致的干旱现象的原因。

澳洲大火已经持续了6个多月的时间,澳洲大火的燃烧出来的二氧化碳是非常庞大的。这使得区域内的温度不断的上升,甚至改变了区域的环境,至少烧死了12亿只得野生动物。这些气流当然就随着气流刮到了非洲地带,造成了非洲气温中非常的高,也使得非洲地区干旱现象更加严重。而且皇城就喜欢干燥的天气,天气越干燥越容易发生蝗灾,这是我国历史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2、非洲蝗虫发生在沙漠的中部地区,发现的时间比较晚,防治滞后。

这次非洲蝗虫发生在非洲东部的沙漠中,那里是人烟稀少的区域。沙漠蝗虫形成了规模以后,不断的向东移动,于是开始成为了一个大的灾害,啃食着农民的农田的庄稼。当然对于非洲地区的经济以及科学技术都是非常的落后的,采用飞机消灭非洲蝗虫的可能性非常的小,于是就渐渐的形成了目前大规模的蝗虫灾害。


3、非洲蝗虫繁殖力非常的快,这也是非洲蝗虫灾害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非洲蝗虫喜欢干燥的气候,特别喜欢沙漠型或者是草原型的气味。非洲蝗虫雌雄交配,每次产卵300~400个,如果当地的气候、环境、气温非常的适宜,从产卵到孵化再到长成成虫,大概需要20天的时间就能够接着危害农作物。这也就是为什么非洲蝗灾现在规模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4、非洲防虫迁徙的速度快,而且面积非常的广,也是难以消灭蝗群的主要原因。

目前非洲蝗虫的迁徙速度非常的快,凭借着沿岸的暖湿气流,每天以150公里的速度进行迁徙,而且迁徙的分布面积非常的广。蝗虫在沿途中不断的产卵孵化,更形成了蝗虫分布面积区域非常的大,这也使得消灭非洲蝗虫的力度非常的难。消灭非洲蝗虫群更费人力、财力、物力,甚至还是出力不讨好。特别对于那些贫穷的小国家,很难抑制这次规模宏大的非洲蝗虫的侵害。


总之,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就可以了解到,今年为什么非洲蝗虫如此规模之大的主要原因,也就是今年为什么蝗虫非常多的主要原因,而且长途跋涉直接到了南亚地区。目前正在以4000亿只规模的荒灾向我国边境靠拢。其实最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地球升温,而且比较的干旱造成了荒灾的发生。古人云:“旱极而蝗”,就是这个道理。


宗元三农堂


你好,我是农村涛哥vlog,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今年为什么有这么多蝗虫?”我分析一下大致有这几种原因:

1、全球气温变暖,气候干燥。我们大家都知道,蝗灾通常发生在干旱年份,因为干旱可导致土壤中水位下降,地面植被稀疏,蝗虫可大量产卵,而且气温条件适宜,容易孵化。

2、蝗种具有繁殖速度快、生殖后代多、食性广、食量大、扩散迁飞能力强等特性。

3、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森林和植被的破坏,蝗虫的天敌大量减少等。

所以为了减少蝗灾,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农村涛哥vlog


蝗虫又名“蚱蜢”、“草螟”、“ 蚱蚂”、“ 蚂蚱”。

特征:通常为绿色、 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 像马鞍似 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蝗虫的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这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同时,还有3个单眼,仅能够感光。头部下方有一个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

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下图)。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变态:不完全变态。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 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下图)。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

这是已发育19天的卵;在24℃左右,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 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 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形态及生活习性: 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

蝗虫善飞善跳,头部的一对触角是嗅觉和触觉合一的器官。它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带齿的发达大颚,能咬断植物的茎叶。它后足强大,跳跃时主要依靠后足。蝗虫飞翔时,后翅起主要作用,静止时前翅覆盖在后翅上保护作用。雌虫的腹部未端有坚强的“产卵器”,能插入土中产卵,蝗虫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个卵成一块。从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蝗虫叫“蝻”,需蜕5次皮才能发育为成虫。雨过天晴,可促使虫卵大量孵化。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飞过时,群蝗振翅的声音响得惊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

蝗虫

蝗虫是草食性的昆虫,从卵孵出来的幼虫,和成虫有相似的体形,经常潜入草丛中,以植物的茎叶为食。

幼虫的绿色体色,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色,在绿色的植物中可以隐藏自已,使敌人不易发现,但在白天活动时,还是常遭小鸟的捕捉杀害、因此,没有翅的幼虫,在草丛中甚少活动,并多在不显眼的地方单独生活。幼虫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常常用后足突然跃起,跳入草丛深处。

出现在草原中的蝗虫成虫

草食性的蝗虫幼虫,身体的保护色是绿色 ; 但到了成虫时期,由於在产卵和交尾时,必须到植物稀疏的地面进行,所以羽化后的体色,通常变为和地面非常近似的褐色。

此外,到秋天的时候,成虫的体色也会跟著变为近似枯草的颜 色。

同样是草食性的昆虫,也会因生活栖所和成长期的不同,而改变体色。

蝗虫类的交尾与产卵

以视觉寻找雌虫的蝗虫

在开阔的草原上活动的蝗虫类,眼睛非常地发达。

如果在草丛上投掷木片,附近的雄性蝗虫,会突然跃至木片上 ; 这是因它将木片误认为雌蝗虫,而想和它交尾之故。由此可知,成虫可以用眼睛,来寻找区别异性。

蝗虫的成虫,常在草丛中出没,并在绿草稀疏、视野广阔的空地上群聚在一起,和伴侣交尾。

负蝗的交尾

负蝗要在广阔的平原上寻找交尾的对象,并不是很容易的。

雄虫也是利用眼睛寻找伴侣的,但为了确实寻找交尾的对象,在较早时期就必须先确认对象的体色、头和触角的形状等。

待确定是同种的雌虫时,雄虫就骑在雌虫的背上,并维持看这种姿势,在交尾期来临前,都一直生活 在一起。

采取这种寻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确实进行同种交尾,防止杂交。

以鸣叫声呼叫雌虫的蝗虫

在隐藏於草堆中的小型蝗虫类中,也有白天以鸣声呼叫雌虫的。此类蝗虫利用后脚摩擦前翅的锉,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除了能表明他的势力范围、呼叫蝗虫外,还有恐吓其他种蝗虫的意思。因种类不同,鸣声也不同。

相同种类的雌虫,在听到雄虫的呼叫时,就会应召前往雄虫的势力范围,然后互相接近交尾。

在土中和植物茎中产卵的蝗虫类

交尾完毕之后,蝗虫的雌虫就把产卵管插入地中产卵 ; 没 有产卵管的蝗虫类,也会把腹部插入 土中,产下被泡沫包裹 著的卵。有些种类也将产卵管插人草茎或树干中,把卵产在 裏面。

直翅类的昆虫,每年只交尾l次,通常在夏秋之间发生 ;然后在 土中,或是植物的茎内产卵,并以卵越冬。但也有一些种类,足以幼虫和成虫来过冬的 。

迁移的蝗虫

蝗虫通常在广阔的草原上,稀稀落落地生活著。但在气候适宜,植物生长茂盛,天敌较少的地方,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蝗虫的数目和食物的量就会渐渐不能平衡,而慢慢诞生出身体带黑色的蝗虫。黑色的蝗虫逐渐聚集在一起,成群羽化,而变 成具有较长翅膀的蝗虫。

这些蝗虫为了寻求有丰富食物的地方,就会一齐飞出,成群迁移。在中国或非洲等地,常常可以见到大群蝗虫突然飞过,遮蔽天空,使大地为之变色的惊人景观。蝗虫过境,往往造成农作物大规模的损失和灾害。

蝗虫在散居生活时,体色与四周植物一样是绿色的,可以和环境融成一片。待数目增多时,同种类的蝗虫体色就变黑,而产生具长翅的成虫。像这种为了移动,另寻食物和栖所,而产生的变化,称为迁移型。

翅变长的蝗虫

具长翅的黑色蝗虫,是在一狭小的生活环境中,饲育过多的蝗虫,所产生的变形蝗虫。

当单位面积中的蝗虫数变多的时候,彼此之间,就会有打斗的情形发生。此时,同类的气味会刺激蝗虫的脑,使体中的荷尔蒙发生作用,而改变身体的构造。

因此,脱皮后的蝗虫,体色就变成黑色,并羽化成具长翅的迁移型蝗虫。



鲸落与鲨掉


沙漠蝗虫是一种栖息在沙漠的短角蝗虫,具有长距离迁徙的能力。

它的快速繁殖能力也让人瞠目结舌。《科学》杂志说,2018年5月,热带气旋袭击阿曼、也门和沙特阿拉伯三国间的沙漠地带,强降雨使植被迅速生长,蝗虫数量在6个月内增了400倍。

2019年12月的热带气旋袭击非洲之角,当地蝗虫猛增,形成了如今规模浩大的蝗群。

沙漠蝗是非洲、亚洲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绿洲上的重大农业害虫,飞行能力强、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每天可随气流飞行达150公里,可跨红海、波斯湾迁飞。

据了解,2019年1月,沙漠蝗群从苏丹和厄立特里亚飞越红海,2月到达也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3月到达巴基斯坦西南部,6月到达中北部,对上述国家造成严重危害并积累了较高的虫源。

美国农业部网站介绍,几千年来,沙漠蝗灾一直是非洲和西亚农业的威胁。目前对付蝗虫的办法不多,最有效的还是药剂喷杀。

05

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应对蝗虫灾害

据了解,受雨量充沛和季风时间长等因素影响,当前东非、西亚及南亚国家正遭遇历史罕见的蝗虫灾害,索马里、巴基斯坦等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应对蝗虫灾害。

一是波及范围广。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遭受沙漠蝗危害。波及到的国家包括:东非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苏丹、乌干达、坦桑尼亚,西亚的伊朗、也门、阿曼,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据报道,肯尼亚已经有约105万亩土地受到影响。印度555万亩农田受害,损失超百亿卢比。

二是发生程度重。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警告,东非地区情况极度危急,沙漠蝗虫数量已达到3600亿只。肯尼亚蝗灾为70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暴发,仅一个蝗虫群就长60公里、宽40公里。沙漠蝗虫自2019年6月在埃塞俄比亚东部和索马里北部聚集并快速发展,迅速成为该地区过去25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入侵事件。巴基斯坦暴发情况超过了1993年历史上最严重的蝗灾,今年预计仅小麦就可能损失10亿美元。

三是后期形势严峻。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今年2月至3月中旬,红海两岸和非洲之角的气候和雨水条件仍然对蝗群繁殖有利。专家监测,沙漠蝗在40℃左右预计一个月一代,每代存活期长达3个月,蝗群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增加20倍。如果不加以遏制,数量将呈指数型上涨,可能在6月份达到500倍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