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MVP如何煉成?

互聯網是個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行業,技術變革更是風起雲湧,互聯網用戶多數集中於BATJ等頭部互聯網公司,想抓住人口紅利的尾巴更是難上加難,創業成本越來越高,成功率也越來越低。如何以最小成本打造MVP來驗證idea,成為創業初期必須考慮的問題。

比如想設計一款校園社交電商平臺,專注於為大學生提供多塊好省的消費體驗,招募大學生成為合夥人,並構建合夥人會員體系,用戶平臺下單後由合夥人快速送貨到寢。

平臺模式設想很豐滿,如若驗證平臺模式,難道就必須研發出完整的產品嗎?或者將產品的核心功能都研發出來?產品上線後用戶就一定會為產品買單嗎?讓我們走進文章,將從什麼是MVP、為什麼要做MVP、MVP的設計原則、MVP的設計步驟闡述解答。

產品MVP如何煉成?

什麼是MVP?

MVP最早是由《精益創業》中提到的概念,精益創業是硅谷流行的一種創業方法論,其核心思想是產品團隊先製作最小可行性產品給有價值的用戶使用,獲取用戶反饋並持續迭代優化產品,不斷適應市場環境。

互聯網行業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不是NBA的MVP(最有價值球員),是最小可行性/價值/可視化產品,是一種極簡、輕量的產品原型。MVP對於創業團隊是很重要的,可以快速驗證團隊的目標,快速試錯。MVP只要能在較短時間內幫助我們驗證假設,就是成功的MVP。

關於MVP的重點說明:

  • MVP是極簡的產品,也是最爛的產品,成本低且要能達到驗證的目的才行;
  • MVP是給發燒友、忠實粉絲、有代表性的用戶使用,而不是給普通用戶使用,給普通用戶使用的風險;很大
  • MVP是探索式的產品原型,不一定是產品的首個版本,可以是產品原型。

為什麼要做MVP?

1、快速驗證idea

高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會有各種成熟或者不成熟的idea,最終目的當然是能應用於生產變現,俘獲用戶,使用MVP可以驗證用戶是否真實有這樣的需求,而非只是自己覺得,可以幫助快速驗證產品idea。

2、及時調整方向

MVP是極簡的產品原型,拿著MVP讓用戶體驗獲取反饋,用戶不一定覺得你的想法能真實滿足需求,也可能有其它建議,甚至整個方向都會推翻,通過用戶調研,可以迅速調整產品方向,不斷迭代優化。

3、降低創業成本

避免創業前期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人力、物力、財力開發一款產品,推廣後,卻發現用戶並沒有想象中喜歡,用戶不願意為產品買單,浪費大量的成本。

MVP的設計原則

1、功能極簡

MVP是一種極簡、輕量的原型,核心功能固然重要,但不一定要完全實現核心功能,要有基本的框架和基本功能,能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並且產品功能要與開發資源相匹配。

如要設計一款醫療健康諮詢類App,主要實現用戶自助查詢、公立醫院醫生在線解答用戶的健康問題。如若要驗證idea,不必等完整功能開發完成後再讓用戶及市場驗證,可以設計MVP原型替代真實產品給用戶體驗。

分析這款App的核心功能有:用戶自助查詢某類疾病及健康相關信息、醫生在線解決用戶的健康問題。難道MVP就要將這兩個核心功能完全實現嗎?醫生在線解答功能還要涉及與招募醫生及商務合作,流程複雜,可以暫時先不實現,只設計簡單App框架,自助查詢功能及醫生在線解答的功能界面,無實際真實醫生解答。然後可將MVP原型拿給用戶體驗。

  • MVP交付形式:Axure原型、墨刀原型等均可;
  • MVP基本功能:App基本框架、自助查詢功能、資訊醫生功能;
  • MVP成本:最簡單隻要產品、UI設計製作原型,幾天就可搞定,無需研發參與;
產品MVP如何煉成?

2、節約成本

產品研發投入成本包含人力成本、時間成本、物力財力等成本,產品MVP可設計極簡產品原型,降低成本,避免前期投入成本過大,產品上線後用戶並不買單的風險。

如要設計一款醫療健康諮詢類App,MVP交付形式可以是Axure/墨刀原型,只要產品、UI設計的人力成本,並且也可快速完成設計及交付,而不必等到完整產品開發完畢後交付給用戶,可節約大量的研發成本和時間成本。

3、基於用戶體驗的快速驗證與迭代

尋找種子用戶體驗MVP,快速驗證產品是否能解決用戶痛點,是如產品設想呢,還是有新的發現,均可記錄並評估優化,驗證及迭代成本也很低,幫助更好定位產品定位和用戶需求

MVP的設計步驟

1、idea的誕生——團隊頭腦風暴

當個人無法想明白或者無法確定時,可以考慮運用集體的智慧攻堅克難,最常用的集體討論法是團隊頭腦風暴,拉著項目不同崗位同事頭腦風暴,可按照如下步驟科學展示討論:定題→頭腦風暴→分類→標題→排序。

  • 定題:確定討論主題;
  • 頭腦風暴:項目成員針對主題頭腦風暴,發揮想象力,大家把所有idea都羅列下來;
  • 分類:把所有的idea分類,建議分為3-5類,不建議太多或太少;
  • 標題:給每類起個標題;
  • 排序:橫向給標題排序,按照優先級/時間順序/流程順序等維度排序;縱向給每類標題下的idea按照優先級/時間順序/流程順序等維度排序;

通過以上步驟,可條理清晰的梳理為完成某問題要做哪些事情,哪些又是大家認為最重要的,優先級最高的idea當然就是為達成目標的關鍵。

2、MVP功能的確定——先加法後減法

根據第一步頭腦風暴窮盡了幾乎所有idea,根據idea確定所對應要實現的功能,這就是所謂的“先加法”,先全部列出來;

設想很豐滿,如要驗證產品,難道就必須研發出完整的產品嗎?或者將產品的核心功能都研發出來?產品上線後用戶就一定會為產品買單嗎?當然不是。給所有功能分類及排優先級,選取優先級較高的若干核心功能實現即可,這就是所謂的“後減法”。

3、MVP的落地

產品MVP落地難道就是要研發出所有核心功能嗎?其實這樣的研發成本也不低,並不是最節約成本的做法,只要能拿著這個模型讓用戶完成核心流程體驗即可。

MVP形式可以是頁面流程圖、Axure/墨刀原型、模板網站。

  • 頁面流程圖就是簡單核心功能頁面及頁面跳轉邏輯,是最簡單的MVP原型;
  • Axure/墨刀原型可以更為形象展示核心功能及頁面跳轉邏輯,一般產品經理、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共同完成高保真原型設計,當然產品經理做個簡單的原型也是可以的。
  • 模板網站是運用前端開源框架快速搭建MVP模型,模板網站優點是產品設計模塊化,前端交互結構化,研發成本低,推薦Uxpin模板和Bootstrap框架,感興趣的技術小夥伴可以試著快速搭建基本的MVP模型。
產品MVP如何煉成?

4、尋找種子用戶體驗反饋

完成MVP落地後,給用戶體驗並收集反饋,難道是要拿給所有用戶體驗嗎?當然不是,產品MVP本身就是不成熟的產品,只是快速驗證想法的工具,也是一種敏捷的思維方式。

選取最有價值的用戶體驗反饋會事半功倍,這部分MVP體驗用戶或者探索期產品的用戶稱之為種子用戶。

控制好用戶範圍,不要害怕用戶的吐槽,要歡迎用戶的吐槽;讓用戶完整的體驗你的產品價值,而非功能及細節,從用戶價值角度是否能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就才是MVP最重要的價值所在,功能和細節在MVP時期不是最重要的。

如何在MVP階段高效、快速地明確定位和種子用戶?

種子用戶可選取身邊熟悉的朋友、發燒友、行業大咖、挑剔並有傳播力的人、有某種特定標籤/屬性的人、經常寫產品評論的人。

  • 身邊熟悉的朋友:身邊朋友比較熟悉,也能耐心體驗並反饋體驗感受,或提出建議;
  • 發燒友:痴迷於該類產品的用戶,願意嘗試新鮮事物,體驗有任何建議都會積極響應反饋,也會積極傳播分享,小米創業初期就是選取了部分發燒友作為種子用戶,對於小米品牌傳播及優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行業大咖:是行業觀點和意見領袖,可以從產品定位及模式提出指導建議,避免踩很多不必要的坑;
  • 挑剔並有傳播力的人:剔除的用戶可能看到啥都能挑刺,但是既然願意挑刺說明還是對產品有所期待的,滿足他的需求後會很願意為產品買單,也會賣力傳播。
  • 有某種特定標籤/屬性的人:可以從知乎、微博、公眾號評論中選取,如設計了校園社交電商平臺MVP,設定與產品定位非常匹配的標籤,如校園社交電商,然後在各大資訊、社交平臺選取對“校園社交電商”感興趣的用戶,轉發、評論、點贊、互動都是不同程度的感興趣。

5、迭代優化

歡迎用戶的吐槽,根據種子用戶反饋,不斷迭代MVP原型,反覆找種子用戶測試體驗,直到大多數用戶認可產品時,就可以開發首版產品了,首版產品也要控制好用戶數量,可以通過提高註冊門檻控制用戶數量,如採用邀請制等。

結語

以最小成本打造MVP來驗證idea,越來越成為創業公司的首選。MVP落地後要控制好用戶範圍,選取更為合適的種子用戶體驗,讓用戶完整的體驗你的產品價值,從用戶價值角度是否解決用戶的痛點,以一顆包容的心態歡迎用戶吐槽。總之,要不生要不死,但是要快,這才是MVP核心價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