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和郭襄是什么关系?

阿正看奇趣


张三丰和郭襄是朋友,但是很明显张三丰喜欢郭襄,可郭襄心里只有杨过。

第三次“华山论剑”年少的张君宝(张三丰)第一次出场。

<strong>襄阳大战后,杨过、郭靖、周伯通、黄药师、一灯大师等人去华山祭拜洪七公,杨过和小龙女还要祭拜欧阳锋。在华山确定了“新五绝”,以中顽童周伯通为五绝之首,然后是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大师、北侠郭靖。

这时华山来了两个家伙,一个是尹克西,一个是潇湘子。这两人曾经都是蒙古王爷忽必烈手下的江湖高手,他们从少林寺偷了一本经书后逃到了华山。他们后面追着两人,就是觉远大师和他的徒弟张君宝。

尹克西和潇湘子偷的经书是《楞伽经》,但是这经书的行缝里却写了一部武林绝学《九阳真经》。后来杨过等人就围住了这两家伙,要他们交出经书还给觉远大师。

杨过还教了张君宝四招武功,让他和尹克西打架,尹克西被几位大佬围着畏首畏尾,结果被张君宝给打败了。潇湘子看情况不对,全力偷袭觉远大师,结果被觉远大师的大成《九阳真经》内力给反震成重伤。

但是他们把《九阳真经》藏在了一只苍猿的腹中,张君宝和觉远大师等人都没搜出来,于是就放走了潇湘子和尹克西,而觉远大师和张君宝也回到了少林。

这是张君宝第一次见郭襄,这时郭襄十六七岁,张君宝十二三岁,郭襄比他大四岁。张君宝在与尹克西打架时头上受伤了,郭襄给他包扎伤口,让张君宝好生感激。

天涯思君不可忘,郭襄寻找杨过,觉远大师圆寂,张君宝离开少林。

郭襄寻找杨过。

<strong>华山一别后,三年来郭襄没有得到杨过小龙女的半点音讯,心中很是挂念。于是她跟父母说要出来游山玩水,实则是要去寻找杨过夫妇,就算找不到,能打探到一点消息也好。

郭襄自北而难,又从东至西,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原,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半点讯息。一日她来到河南,想到少林寺有位无色大师是杨过的好友,十六岁生日那天这位无色大师曾派人送了一对铁罗汉给她,她想着到少林寺去问问无色大师知不知道杨过踪迹。

来到少林后郭襄见到了觉远大师,觉远大师挑着一对大铁桶,身上绕满了铁链,郭襄和他打招呼他却不说话。郭襄以为少林寺的人欺负觉远大师,就想帮他,结果跟少林寺的人起了冲突。

后来无色大师出来认出了郭襄才解决矛盾,郭襄问了无色大师知不知道杨过下落,无色大师不知。郭襄失望下山,张君宝则一直在后面送她,送到山下后,郭襄把无色大师送她的铁罗汉送给了张君宝,便下山了。

后来“昆仑三圣”何足道前来挑战少林,郭襄跟着前来看戏。何足道武功高强,少林寺众僧估计不是他对手,但觉远大师与张君宝挡住了何足道。

但是张君宝在对战何足道时使用了罗汉拳,这罗汉拳是张君宝从郭襄送他的那铁罗汉里学来的,被少林寺众僧认为他是偷学少林武功。少林寺自火工头陀一役后,订下寺规,凡是不得师授擅自偷学武功者,重则处死,轻则挑断全身筋脉变成废人。

觉远大师圆寂。

郭襄见张君宝有危险便前来助他,但是敌不过少林寺众僧。觉远大师为了救人,爆发内力,救下张君宝和郭襄,逃下山去。众僧一起追赶但是都没追上,只有无色大师后来追上了。

当天晚上觉远大师便圆寂了,在圆寂之前他口中念着《九阳真经》,而在场有三人听到。便是张君宝、郭襄、无色大师,他们所听的就形成了后来的《武当九阳功》《少林九阳功》《峨眉九阳功》。

张君宝离开少林。

无色大师圆寂后,郭襄给了张君宝一个手镯,让他去襄阳找自己父亲郭靖。而无色大师也不愿抓张君宝,便回到少林去了。郭襄则继续寻找大哥哥杨过。

张君宝挑着师傅觉远大师的那对大铁桶独自走了,走到武当山时,听一无名村妇教训丈夫没志气,不能自立门户,寄人篱下。

一语点醒梦中人,张君宝便不打算去襄阳了,就在武当山隐居,专心练武。后来自号“三丰”,开宗立派,成为一代宗师。

但是在张三丰心中一直喜欢着郭襄,在往后的日子里,郭襄送他的那对铁罗汉他一直带在身上。九十多年后,赵敏派人偷袭张三丰,那时张三丰还拿出了这对铁罗汉。

<strong>张三丰从身边摸出一对铁铸的罗汉来,交给俞岱岩道:“这空相说道少林派已经灭绝,也不知是真是假……”。(三联旧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四章太极初传柔克刚)

张三丰把郭襄送她的铁罗汉一直带在身边,以及他的种种表现足以说明他喜欢郭襄。世人只知“一见杨过误终身”却不知一见郭襄也能误终身。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卓尔不群黄老邪


暗恋关系。

张三丰暗恋郭襄。

张三丰和郭襄之间,是襄王有意,神女无心。

正如金庸得不到夏梦一样,张三丰也只能在心里挂念着郭襄。从神雕末期,到倚天前期。张三丰和郭襄,一共见了三次面。

那时,张三丰还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叫张君宝。按理来说,他和郭襄的关系,天差地别,根本没有见面的可能性。

因为潇湘子和尹克西,偷了少林寺的楞伽经(里面有九阳神功秘籍)。这才引得觉远大师和张君宝去追赶。

在华山之巅,张君宝和郭襄有了第一次会晤。张君宝打败了尹克西,自己也磕破了头。郭襄用丝巾给他擦伤口,就是张君宝动情的开始。

郭襄心里,只有杨过

郭襄、杨过和张君宝之间,像极了偶像剧里面的三角恋。

只是他们三个,心里都明白自身处境罢了。郭襄知道杨过心里有小龙女,自己只是奢望。张君宝也明白,郭襄心里只惦记杨过,自己也绝不会有机会。

但是少年时的暗恋,后劲很足,让张三丰100年后,还没忘记。

二人第二次见面,郭襄送给了张君宝一套铁罗汉,张君宝凭借这个,练成了少林绝学。

第三次见面,导致觉远大师离世,张君宝也被赶出了少林。

郭襄给了张君宝金丝手镯,想让他去襄阳,找郭靖夫妇照顾他。张君宝真的去了,只是到了襄阳城门口,看到一堆夫妇去投靠亲戚,嘴里还说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

这句话说到了张君宝的心里,他也不愿意寄人篱下,就想着先闯出一套明堂,以后再去找郭襄,也有名字。结果,一个在武当山悟了道,一个在峨眉山出了家。

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十点历史君


金庸书中最痴情的男人是谁?答案你绝对想不到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第二期

金庸的书中,痴情男人多如牛毛。但最痴情的是谁呢?诸位绝对猜不到是谁?听萨沙说一说吧。

萧峰,一生只爱阿朱。

黄药师,愿意和亡妻一起死。

杨过,等了小龙女18年没有变心。

这些人很痴情?不算什么。

他们都比不了这小子。

这个小子可谓是金庸作品中最痴情的男人,他就是 百岁处男张三丰。

大家都知道,张三丰暗恋郭襄。

两人第一次相见,是在华山顶上相见。张三丰叫做张君宝,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郭襄也就十六七岁,两人算是同龄人。

郭襄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她的容貌不亚于姐姐郭芙和母亲黄蓉,是超级小美女。同时,她又聪明机智,善良温柔,人见人爱。

这样一个青春少女,估计瞬间就让张三丰倾倒了。

话说张三丰一直在少林寺打杂,估计也没见过什么少女,更没有见过少女侠。突然见到一个小女神,从此迷上郭襄这么优秀的女孩也是必然。

第二次见面是二三年后,郭襄十七八岁,已经成人,不再是少女了。

张三丰也十五六岁,在古代就是小伙子,可以成家了。

第一次见面两人没有什么交流,第二次就不同。

书中写:二人并肩下坡,走过一苇亭后,只听得身后脚步声响,回首一看,只见张君宝远远在后跟着,却不敢走近。郭襄笑道:“张兄弟,你也来送客下山吗?”张君宝脸上一红,应了一声:“是!”

看看,送客就送客,为什么脸红?就是害羞吗。

书中写:只听得树林中一声驴鸣,那头青驴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张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声,招呼青驴近前,张君宝颇为依依不舍,却又没甚么话好说。

郭襄将手中那对铁铸罗汉递了给他,道:“这个给你。”张君宝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这……这个……”郭襄道:“我说给你,你便收下了。”张君宝道:“我……我……”郭襄将铁罗汉塞在他的手上,纵身一跃,上了驴背。

再看看,依依不舍是什么意思?就是张三丰爱上人家了。

郭襄这么聪明,怎么能不知道张三丰单相思,赶忙送了他一个高档的分手礼物。

郭襄心里只有杨过,是不可能爱别人的。

再看下面,觉远禅师死了以后。

书中写:郭襄道:“张兄弟,少林寺僧众尚自放你不过,你诸多小心在意。咱们便此别过,后会有期。”张君宝垂泪道:“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

郭襄听他问自己到哪里,心中一酸,说道:“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张兄弟,你年纪小,又无江湖上的阅历。少林寺的僧众正在四处追捕于你,这样罢。”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儿,递了给他,道:“你拿这镯儿到襄阳去见爹爹妈妈,他们必能善待于你。只要在我爹妈跟前,少林寺的僧众再狠,也不能来难为你。”

看看,张三丰显然是想跟着郭襄一起走江湖。

聪明的郭襄直接拒绝,不给张三丰留下任何机会,还安排他去找郭靖黄蓉。郭襄走江湖是很少回家的,也就不会和张三丰见面。

张三丰好惨哎!

人家是十动然拒,郭襄连一动都没有。

张三丰出家当了道士,清心寡欲活到100多岁。

而郭襄早在七八十年前出家做了尼姑,开创了峨眉派,五六十年前就死了。

两人一道一尼,一人一鬼,又过了这么多年,张三丰肯定忘了郭襄了吧?

遗憾的是,没有。

赵敏安排一个和尚打伤张三丰后,张做了一件事。

书中写:张三丰从身边摸出一对铁铸的罗汉来,交给俞岱岩道:“这空相说道少林派已经灭绝,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连他也投降敌人,前来暗算于我,那么少林派必遭大难无疑。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侠赠送于我。你日后送还少林传人。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说着大袖一挥,走出门去。

大家注意,张三丰是将这个铁罗汉贴身藏着的,而不是放在哪个柜子里。

这说明什么?100岁了,张三丰还是没有忘情,时刻贴肉放在身上。

张三丰整整痴情了一百年,谁能赶得上?

还不是最痴情的男人嘛?


萨沙


郭襄就是张三丰心头的白月光。

彼时,杨过小龙女归隐古墓。杨过跟小龙女未重逢前,杨过以神雕大侠的名义行走江湖,将郭襄当作小妹妹一般疼爱。而郭襄的一颗放心也落在杨过身上。

郭襄虽心系杨过,却不得不将自己的一腔情思压在心里。自己追逐杨过的脚步,终于在四十岁的时候建立峨眉派。

郭襄本身也是一位极优秀的姑娘,身为郭靖黄蓉的女儿,东邪黄药师的外孙女。性子率真可爱,喜欢结交各种朋友。

在金庸小说中张三丰只见过郭襄两次,但是他喜欢郭襄,也感激郭襄对他的帮助(送他铁罗汉,引荐他找郭靖)。

张三丰和郭襄在神雕的末尾,在华山相遇,那时郭襄和父母、杨龙夫妇和其他好友在华山游玩,张三丰和师父到华山追查九阳真经的下落,两人因杨过结识。

倚天中郭襄追寻杨过的下落途径少林寺,偶遇张三丰师徒,并在绝远大师圆寂之前同少林无色大师一同听到九阳真经。

之后郭襄建议张三丰去襄阳找郭靖建功立业,可是途中发生一些事情,张三丰到武当自成一派。同时规定武当门人不得得罪峨眉弟子。

张三丰心中一直挂念郭襄,更是让自己的弟子殷梨亭与峨眉弟子纪晓芙定下婚约。张三丰百岁高龄时还珍藏着少年时郭襄送给他的铁罗汉。

但是两人有缘无份,一人在峨眉,一人在武当。


凤吟


觉远大师圆寂,张君宝大哭一场,郭襄也流了不少眼泪。两人捡些枯柴,将觉远法身焚化了。郭襄道:“张兄弟,少林寺僧众尚自放你不过,你诸多小心在意。咱们便此别过,后会有期。”张君宝垂泪道:“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郭襄听他问自己到哪里,心中一酸,说道:“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张兄弟,你年纪小,又无江湖上的阅历。少林寺的僧众正在四处追捕于你,这样罢。”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儿,递了给他,道:“你拿这镯儿到襄阳去见爹爹妈妈,他们必能善待于你。只要在我爹妈跟前,少林寺的僧众再狠,也不能来难为你。”张君宝含泪接了镯儿。

关键词,金丝手镯。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女饰》:“饰於臂曰手镯。镯,钲也。《周礼·鼓人》以金镯节鼓,形如小钟,而今相沿用於此,即古之所谓钏,又曰臂钗,曰臂环,曰跳脱者是也。”手镯最早是指挥战争的敲打乐器,后来演变为装饰品。"跳脱"是一种臂环,如弹簧状,盘拢成圈,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这种"跳脱"式臂环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郭襄送给张三丰的金丝手镯,就是宋代女子非常流行的佩戴于手腕上的“跳脱”。

“跳脱”有个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就是定情,相当于现在的戒指。汉末诗人繁钦有首乐府《定情诗》,讲述一位女子在无意中邂逅了一位男子,彼此相爱私定终身,女子送给男子“跳脱”为定情信物的故事。摘录如下: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篇《白于玉》,讲述了一个名叫吴青庵的书生遇到仙女的故事。“(二人)既而衾枕之爱,极尽绸缪。生索赠,女脱金腕钏付之。”金腕钏就是金手镯。吴书生与一紫衣女子一夜缠绵,第二天还问人家要定情信物。女子身无他物,就把手腕上的金手镯脱下来送给了他。

因此郭襄送金丝手镯给张君宝,让张君宝去找郭靖,还叮嘱张君宝要给郭靖留个好印象,要跟郭破虏和郭芙搞好关系,存了多少爱,傻逼都明白。其实就是让张君宝去跟郭靖提亲。但是张君宝却不明其中深意。因为他不谙世事,从小跟着觉远和尚在少林寺长大,觉远又是个迂腐疏阔的书呆子,更不懂得男女情事,所以张君宝跟着他只会念经练武,对世间之事一窍不通。所以他并不明白郭襄送他金丝手镯的良苦用心。也是阴差阳错,他已经快到襄阳了,恰好武当山下遇到一对小夫妻吵架,于是对投奔郭靖心存恐惧,遂上武当山隐居起来,刻苦修炼。当然事后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他投奔了郭靖,只有两个下场。第一像杨过一样,被郭芙欺负的半路跑掉,不一定也得被砍断一条胳膊。第二就是战死襄阳,成为一个无名之鬼。

过了二十年,张三丰三十七岁,武功大成,出武当山扬名立万,正好赶上郭襄在峨眉山开宗立派。此时张三丰世事洞明,当然已经知道了郭襄送他金丝手镯的良苦用心,只可惜已经物是人非。郭襄都出家当尼姑了,还有何言可语?于是他来到峨眉山下,没有上山,托人将金丝手镯还给了郭襄,二人从此没有再见面。又过了五十多年,殷素素听说了郭襄和张三丰的往事,就问俞莲舟,为啥郭女侠不嫁给张真人。俞莲舟说,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只有杨过,找遍天下没找到杨过,于是出家为尼,开创了峨眉派。其实张三丰在撒谎。郭襄对张三丰是动了心的,还把定情信物给了他,只可惜他当时没明白。唐李商隐一句诗可证张三丰心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张三丰就是当时“惘然”了。你说都“惘然”了还能咋地?因此张三丰至死都贴身藏着郭襄送他的一对铁罗汉。郭襄死后,他给门人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照顾峨眉派弟子。可能就是对郭襄的一种变相补偿吧。

参考书目:《倚天屠龙记》《聊斋志异》《乐府诗》


唐风宋月


张三丰是金庸武侠中震古烁今的武学大宗师,一生成就难有人比肩,他以少林弃徒的身份,凭一己之力开创出武当派,在武当山建立山门,广收门徒,创出数量众多的武当绝学,使武当派在短短数十年便成为能与少林抗衡的超级大门派,张三丰的声望武林无人能比,他的七个弟子在武林中也是能与少林四大神僧媲美的人物。纵观张三丰的一生,十分传奇,他的寿元极高,一百多岁了还屹立于武林之巅不倒,这样的人物当真如神一般,他放眼望去,天下全是他的后辈,无人不仰视他的存在。



可是如张三丰这样传奇的人物一生中也留有许多遗憾,如对他的恩师觉远,他就十分歉疚,如对郭靖杨过,他也遗憾没有追随他们的脚步,后来爱徒张翠山自杀,他更是伤心欲绝,对于没能给张无忌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他也十分抱憾。当然,说到张三丰一生中最遗憾的事,这其中一件就与峨嵋派的祖师郭襄女侠有关。

之所以要把这两个人列举出来,因为他们一个开创了武当派,另一个开创了峨眉派,其实若是这两个走到一起,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武当和峨眉了。




郭襄的心中一直放不下一个人,那便是杨过大侠,也的确,在那个时代杨过神雕侠的威名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尤其是他做的那些英雄事,又有哪家的女子不爱慕? 只可惜杨过心中早已经有了小龙女,对于郭襄杨过或许也知道她的一点心思,所以毅然决然的带着小龙女隐居,留给了郭襄无尽的思念。



而这个时候正是青春年华的郭襄遇到了比她小不了几岁的张君宝也就是后来的张三丰,几次相遇张君宝心中早已经被郭襄填满,但是和杨过一样,郭襄的心中已经放不下任何人了。

关于张三丰与郭襄,金庸的几本书并没有重点提及二人的关联,但还是有细心的书迷在其中发现了二人隐藏的秘密。关于张三丰与郭襄什么关系,我们可以从《神雕侠侣》尾篇和《倚天屠龙记》开篇隐晦一窥。这也是二人仅有的两次会面。  


 初次相遇,郭年方十六,正值如花妙龄;张亦只十三,应该情窦初开。书中虽未点明,但在与杨过分手之际有这样一段∶ “郭襄回过头来,见张君宝头上伤口中兀自流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君宝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却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是奇怪……”

 在郭襄伤心的浪迹天涯之时,遇到了更加可怜的张君宝,郭襄本就是狭义心肠,便把自己的金丝镯送与张君宝,让他去找郭靖,免得到处流浪,并提醒他要小心自己的姐姐郭芙。   


二次相遇两人是在少林,那时已经是三年后。郭襄下山回过头来,见身后站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伟,脸上却犹带稚气,正是三年前曾在华山之巅会过的张君宝。   

郭襄笑道:“张兄弟,你也来送客下山吗?”张君宝脸上一红,应了一声∶“是!”两人告别时,郭襄道:“张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张君宝颇为依依不舍,却又没什么话好说。

郭襄将手中那对铁铸罗汉递了给他,道:“这个给你。”张君宝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这……这个……”郭襄道:“我说给你,你便收下了。”

张君宝道:“我……我……”郭襄将铁罗汉塞在他手上,纵身一跃,上了驴背。   

这也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当然这些并不能说明张三丰一定对郭襄有意思,但是重要的在后面。


《倚天屠龙记》中提及,已是百岁高龄的张三丰,这天听闻少林派遭难,而武当派也是大敌压境,他从身边摸出一对铁铸的小小罗汉,交给弟子俞岱岩道:“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侠赠送于我的。你日后送还给少林传人。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   

一对铁罗汉竟然被张三丰珍藏百年,看来他对郭襄的这个物件是多么珍重。如果说郭襄是“一见杨过误终身”,那张三丰是“一见郭襄误百年”了!



小鱼儿经典影视


我们就金庸笔下的张三丰和郭襄而言。

郭襄一见杨过误终生,张三丰一见郭襄误百年。

初见

张三丰和郭襄第一次见面,是在《神雕侠侣》的结局。杨过一行人上华山祭拜洪七公和欧阳锋,觉远大师带着那时还是张君宝的张三丰追赶潇湘子和尹克西。那年,张三丰十三岁,正是懵懂的年纪,郭襄十六岁,情窦初开的年纪。郭襄碰上了神雕侠,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

再见

已是百岁高龄的张三丰,这天听闻少林派遭难,而武当派也是大敌压境,他从身边摸出一对铁铸的小小罗汉,交给弟子俞岱岩道:“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侠赠送于我的。你日后送还给少林传人。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

再一次见面,已经是三年后,郭襄上少林寺找无色禅师打探杨过的消息。同时送给了张三丰一对铁铸罗汉,这对铁铸罗汉是郭襄十六岁生日之时,无色禅师看在杨过面子上给郭襄贺寿之时送的。而张三丰,也保存了这对罗汉百年,在少林寺遭遇劫难的时候,张三丰才将此送还少林,希望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

终见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来得很快,郭襄与何足道上少林,何足道与少林发生冲突。张三丰用从铁铸罗汉悟出的罗汉拳对敌,却被误认为是偷师,觉远大师带着张三丰与郭襄逃跑后,在睡梦中,念着《九阳神功》圆寂。

途中俞莲舟与他二人分说武当派与峨眉郭襄渊源,殷素素快人快语:“这一位郭襄郭女侠,怎地又不嫁给张真人?”
俞莲舟道:“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后,此后再也没见过面。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边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

至此,少室山一别,不再相见。郭襄寻找杨过未果,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出家为尼,创下峨眉一派。而张君宝也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为张三丰,创下武当一派。


郭襄用二十四年去寻找一个人,从青丝到白首,大彻大悟,峨眉山的烟雾,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盛放的烟花,郭襄放下未放下未可知。张三丰用百年去等待一个人,从少年到期颐,他或许不再等待,也或许已经习惯了等待,一百年了,无所谓爱不爱了。


悠然布衣


张三丰比郭襄,下了三四岁。所谓女大三,抱金砖,此时女子已经发育,窈窕身材,前凸后翘,最是勾引青春期少男的心。

而在金庸笔下,女大男小的经典案例,就是小龙女和杨过,也是相差三四岁。本来以为又要重演一段伉俪情深的故事。可惜,这次金大侠狠心,让他们还没开始,就已经落幕,无疾而终。

那个假和尚张君宝,到底有没有喜欢过郭襄?

1.

郭襄找到少林寺,向无色禅师打听杨过的下落,碰到了觉远和张君宝。无色禅师送郭襄下山。

只听得身后脚步声响,回首一看,只见张君宝远远在后跟着,却不敢走近。郭襄笑道:“张兄弟,你也来送客下山吗?”

张君宝脸上一红,说道:“是。 ”

郭襄道:“张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声,招呼青驴近前。张君宝颇为依依不舍,却又没什么话说。

····张君宝躬身答应,向郭襄凝望一眼,走上山去。

觉远又没有叫他送人,张君宝却在后面跟着,屁颠屁颠的,不敢靠近。郭襄小美女回头一问,他又满脸通红。这不是暗恋人家,是什么?

在觉远死的时候,郭襄送了对铁罗汉给张君宝。这对铁罗汉,可是当年郭襄十六岁生日时,无色禅师应杨过的邀请,送给郭襄的生日礼物。

张君宝一直都揣在怀里,直到百岁的时候,张无忌这个小屁孩父母死了,看他可怜,送给张无忌当玩具了。

张三丰可是收藏了近九十年。比大多数人的一辈子,都要久远。这会是个什么梗?

2.

觉远死后,郭襄也哭了一鼻子,然后与张君宝告辞。

张君宝垂泪道:“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

郭襄想着,自己也是行踪不定,满世界找男人,也不好带着一个小男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自己的小丈夫,多难为情。于是褪下一个金丝镯儿,给了张君宝。让他拿着这个当信物,去投奔郭靖。

张三丰听了,很是高兴,直接投在女神的父亲门下,或许还能当他的关门弟子,以后就可以和女神更加接近了。立马答应,挑着两个大铁桶,就从河南跑到了湖北。

在路过武当山下时,忽见一男一女两个乡民经过。那妇人道:“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却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没来由的自己讨这场羞辱。咱俩又不是少了手脚,自己干活儿自己吃饭,青菜萝卜,粗茶淡饭,何等逍遥自在?偏是你全身没有根硬骨头,当真枉为生于世间了。···常言道得好,除死无大事,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

张君宝心神大震:“郭姑娘说道,她姐姐脾气不好,说话不留情面,要我顺着她些儿。我好好一个男子汉,又何必寄人篱下,瞧人眼色。”

张君宝就因为听说郭芙的刁钻,以及那对农民夫妻的对话,因此选择留在武当山,自力更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竟然武功大成,自创一派绝学。

张三丰盛名远杨,但是当初郭襄送给他的金镯子,他却珍藏了起来。一对铁罗汉,他都能藏了90年,何况一个金镯子。这可是女神送给他的礼物,金镯子,更是寓意深刻。

他把一对铁罗汉送人了,但是金镯子,却谁也不送,即使是他喜欢的张翠山、张无忌父子娶媳妇,他也不拿出来送人了。

张三丰突然变得这么小气,自然是舍不得。估计就藏在了袖子里,或者放在了枕头下,柜子里,没事就拿出来摸一摸,过一般相思隐。

一来,那是自己的一生爱恋的寄托,难以割舍;二来,自己作为一代宗师,年过百岁,也不好意思拿了出来,遭人笑话。

你想啊,一个百岁的老头子,早已受戒出家,还收着一个女人的金镯子,岂不是贻笑大方。

3

张三丰为什么要出家?在武功大成时,不去找郭襄?

他的二弟子,俞莲舟在和殷素素聊天时,说出了原因。

俞莲舟:“···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四十岁那年,突然大彻大悟,出家为尼。”

嗯,是了,郭襄心里有了别人,而且不愿意再爱上别的人。

当郭襄选择放弃对杨过的这段痛苦的暗恋时,已经四十岁,并且削发出家了。几年以后,张三丰在听到郭襄出家当了尼姑后,他也跟着,受戒当了道士。此时,张三丰也才40岁。

张三丰的意思,摆在了那儿,既然你出家了,黄灯下孤独,我就陪你孤独到老吧。

张三丰没有去追寻郭襄,却是因为那农妇的一句话,以及受不了郭芙的暴脾气。所以只能抱着一对铁罗汉,一个金镯子,空守武当山,孤独到老。


三生有画


张三丰与郭襄的关系不简单,江湖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便是张三丰一生恋慕郭襄,创立武当派以及各种武术绝学,也与郭襄离不开。

郭襄到少林寺找无色禅师询问杨过的下落时,碰见两个人,一个是觉远,另一个便是张君宝。当时,张君宝只是俗家弟子,一看郭襄,不禁被其美貌所吸引,于是便送郭襄下山。觉远死的时候,郭襄前来祭拜,哭了一场,并将十六岁时,觉远送她的一对铁罗汉,送给了张君宝。张君宝便要跟着郭襄一起走。郭襄觉得不妥,便给了张君宝一个金镯子,让他去找郭靖。张君宝便欣然前往。后来在途中,反复想着:我一个男子汉,想要有出息,怎么能靠老丈人呢?于是到了湖北,便没有找郭靖,而是上了武当山。

郭襄四十岁的时候,出家为尼。当时,对身边人说:“心中人让我太过思念,只能出家。”张君宝知道以后,同样是四十岁,便随其出道。

郭襄送张君宝的铁罗汉与金镯子,张君宝便一直保存着,知道百岁,张无忌小时候,给他玩过,别人都没有碰过。但是在郭襄的心里,那么聪明的人,早就知道张君宝的想法,可是,心以许给了杨过,又怎么能给第二个人呢。就这样,真爱一场,早就了武侠千古,也早就了两位开山立派的大圣人。

倚天屠龙记中的黄衫女子,大家还记得吗?“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说的是杨过与小龙女的后人。可是,这个孩子并不是杨过带大的,的确是郭襄带大的,所以黯然销魂掌,九阳真经等。小龙女何尝不是个聪明的人,活死人墓被伊志平白睡了,便通了江湖世道,好像是个女的对杨过就很倾心,但她最认可的便是郭襄。杨过最后找小龙女,跳下蜂谷,杨过忽见郭襄也跟着下来了,便问道:“你怎么下来了?”郭襄说:“我见你跳,便跟着跳下来了。”这样的对话,难道还比不上“过儿,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小龙女武功心法了得,自是听在心里。

杨过父亲也是痴情种,杨过的爷爷也是痴情种,郭襄的娘是痴情种,姥爷也是痴情种。小龙女看杨过不肯都娶,所以生下孩子,便留给了郭襄,自己与杨过浪迹江湖去了。

张君宝以前不知道,但是想到既然给了铁罗汉,便是告诉我,还我佛心,她对我只是同道中人的仁心。所以自己只好同道陪同,却不近前。


第二种说法,便是什么关系也没有。

历史中有张三丰,没有郭襄。张三丰不爱说话,但是论起儒释道,便滔滔不绝。

张三丰是北宋人,朱元璋曾派人到处找张三丰,一直没有找到。知道永乐时,张三丰才回信,民间说,也许不是张三丰回的信,是下面人实在受不了皇帝的任务。但是也有说张三丰当时却在河南出现过。


所以如果大家看不了郭襄孤独终老,你们想想让她最后碰见谁?我来写!


简文主义


在金庸大师的笔下,张三丰与郭襄关系就跟郭襄与杨过的关系一样。一遇对方误终身!就是所谓的暗恋了……

张三丰要比郭襄年龄要小。在金庸大师笔下,他们一生中只遇到过三次。

在华山之巅,一个叫张君宝的少年在与人激战后受伤,伤口血流不止。郭襄便怜惜般从怀中取出干净且带有一股特别清香气味的白手帕,给他包扎一番。一时间被她侠义、善良、以及漂亮的容貌所打动。那一年,她16岁,他14岁。

第二次时,张三丰正遭遇少林派追杀,一路奔逃再度与郭襄相遇。是喜是忧他来不及多想。觉远大师在临终前,却是将“九阳真经”传于二人。这才有了后来的峨眉和武当。

最后一次见到郭襄是在她准备寻遍大江南北,只为见她心中大哥哥一面的临行前。那日,她将手中一对铁铸罗汉赠送张三丰,然后潇洒在跨上毛驴背走了。而这铁罗汉,被张三丰百年来贴身携带,视若至宝。

就是这普普通通的三次见面。少年时的心动,情思却牵了百年!

或许,有些人,留在心里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