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晋都 风情山西第76期——迎泽

欢迎来稿!介绍你的家乡!今日迎泽

为了你我他,安全待在家,出门戴口罩,亲戚不必走,来年还都有,朋友不必聚,回头可再叙。

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多通风!

锦绣晋都 风情山西第76期——迎泽

太原市 迎泽区 绿色发展百强区

迎泽区是山西省太原市市辖区,国务院1997年批准成立的城乡一体化城区,是太原市的中心城区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传媒、通信和金融中心,宋元明太原古城的主要所在地,名称源于明朝扩建后古城城门之一的迎泽门,俗称大南门。

锦绣晋都 风情山西第76期——迎泽

太原站

迎泽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汾河之东,市区中部,城区东与晋中市榆次区、寿阳县相邻;西隔汾河与万柏林区相望;南连小店区;北接杏花岭区,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余人,是太原市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区。


锦绣晋都 风情山西第76期——迎泽

迎泽区 风光风貌

历史上的“三晋第一街”迎泽大街


锦绣晋都 风情山西第76期——迎泽

迎泽大街,是山西省太原市的一条东西向城市道路,位于太原市中心,太原市迎泽区,是太原市的标志性、交通性、景观性、生活性主干道,也是太原市历届总体规划中的太原市城市中轴线。迎泽二字源于宋代太原古城大南门——“迎泽门”。1955年开建的时候,太原城的道路大多只有6、7米宽,宽度70米的迎泽大街,着实令人们瞠目了一段时日。道路沿线有省委、省人大、省政协、太原火车站、五一广场、迎泽公园、太原工人文化宫、迎泽宾馆、并州饭店、中国煤炭博物馆、太原理工大学等地标建筑。被誉为三晋第一街。

曾经太原市内最大的公园,迎泽公园


锦绣晋都 风情山西第76期——迎泽

迎泽公园曾是太原市内最大的公园,因位于古太原城迎泽门外而得名。迎泽公园总面积666900平方米,迎泽湖水面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有科普区、风景区以及游乐区域。迎泽公园于1957年6月正式开放。2002年7月1日,公园免费向社会开放,且迎泽公园位于市中心迎泽大街中段,交通便利。

2016年7月16日,迎泽公园封园,实行建园来最大的一次全面改造。

改造后的迎泽公园一期工程将于2017年10月1日国庆节开门迎客。

2018年国庆节,改造后的迎泽公园所有景区开放。

迎泽区 旅游景点

文庙

文庙位于上官巷东端,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当时的山西巡抚张之洞倡议,在原崇善寺废墟上重建,整座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1919年(民国8年)辟为省图书博物馆,后改称民众教育馆。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改为省博物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上马街中部南侧。初名白马寺,创建于唐,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明朝时定名崇善寺。现存寺宇为明洪武十六年(1383)晋恭王所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绣晋都 风情山西第76期——迎泽

纯阳宫

纯阳宫

纯阳宫位于五一广场西北隅。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清乾隆年间(1736~1795)增筑巍阁。新中国成立后,又增建关公亭及碑廊20楹。纯阳宫为省博物馆二部,辟有大小21个陈列室,陈列着两千多件文物珍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古寺

清真古寺位于解放路南端东侧,驻解放路31号。始建于唐贞元年(785),宋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寺

南十方院又称白云寺,位于城南红土沟,旧名净业庵,又名清凉寺。观音堂始建于唐,明时增修,清康熙2年(1663)天泽和尚扩建遂更名为白云寺。雍正9年(1731)僧了然重修建毗卢阁,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祚寺

锦绣晋都 风情山西第76期——迎泽

永祚寺双塔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桥

状元桥位于儿童公园南北两湖之间,早年是石板桥,传说唐朝的狄人杰过此桥后高中了状元。实因此桥距明清两代贡院颇近,故名状元桥。

风华楼

藏经楼又名风华楼,位于迎泽公园中心广场。原是太谷县资福寺的建筑之一,称藏经阁,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为仿明建筑,资福寺早毁,唯藏经阁独存。

大钟寺

大钟寺位于钟楼街西段,原为寿宁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金大定十六年(1176)重建。明永乐八年(1410)寺内建起一座钟楼,故名打钟寺。

开化寺

开化寺创建年代不详,宋绍圣年间重修,名为汉封寺。元大德年间改称延寿寺。1913年(民国2年)开化市的北部被辟为市场,叫做共和市场。1920年(民国9年)拆毁佛像,开化寺全部改为市场,定名为开化市。

文昌阁

文昌阁始建年代不详,清代重修,位于新南四条迎泽小学东南隅。

大关帝庙

大关帝庙位于庙前街北段(现庙前小学),为太原现存关帝庙中最大的一座。该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建筑,总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关帝庙

太原的祠宇中,关帝庙居首位。志书所列达27处,在这27处关帝庙中,历史最久的当数校尉营的古关帝庙(建于元代)。该庙位于西校尉营北端西侧,布局为前后两进院落,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宫

皇庙又称万寿宫,位于五一路南段东侧皇庙巷内。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帝王、皇族和文武官员祭祀先祖和庆典的场所,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庙

泰山庙建造年代不详。最早建于钟楼街路南,后迁至路北。因年久失修,于1942年(民国31年)移至钟楼街街公所(街公所建于1918年(民国7年),有碑记为证)。

奶奶庙

奶奶庙位于校尉营北口,始建于清代后期,是供奉关夫人的祠堂。

白衣庵

白衣庵在庙前街41号。始建年代不详,现为清代建筑。主建筑为三开间观音菩萨大殿,挑檐歇山顶,砖木混合结构。观音塑像“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山门及其它建筑已无存,现为民居。

《崇德庐帖》石刻

《崇德庐帖》石刻立于太原市儿童公园。是清代阳曲县回民鉴藏家李希搜集钟繇、褚遂良、苏东坡、黄庭坚、傅山等历代著名书法家真迹,于清咸丰二年(1852)刻之于石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傅山书法》碑刻

《傅山书法》碑刻立于劲松路南端碑林公园。在公园中轴位置主要建筑内摹勒着傅山先生书法真迹碑石178块,其中根据李宗仁先生归国时带回的傅山12张条幅制成的碑刻雕屏。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儿童公园内。1950年3月5日,山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园内修建一座山西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3月25日,首任山西省政府主席程子华在北湖区陈列馆前为其破土奠基。1951年3月7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坐落在儿童公园北端的二层楼阁,初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是文瀛公园的一个小建筑。后为国货陈列所,取名劝业楼。1912年(民国元年)9月18日,孙中山先生来到太原,19日下午,太原各界在劝业楼前召开盛大的欢迎会,孙中山先生在楼上凭栏发表了民主革命的讲演。1986年5月17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决定,该劝业楼为孙中山纪念馆;同年11月,市政府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立一中旧址

山西省立一中旧址位于儿童公园南侧前清代贡院处,创办于清光绪32年(1906),是山西最早的官办中学,它造就了大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其中高君宇、王振翼、贺昌、王瀛、张淑平、张友清、彭真等为杰出的代表。

山西大学堂

山西大学堂旧址,位于侯家巷太原师专内,是一座仿英中世纪教堂式砖木结构建筑。创建于清光绪28年(1902)。山西大学堂是山西现代教育的发祥地,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槐公园

狄村北道西有一槐树,相传为唐代杰出政治家狄仁杰之母手植,树前有清康熙年间太原知县戴梦熊立的狄梁公故里碑。1985年,原南城区(现迎泽区)人民政府在此建唐槐公园,重立狄梁公故里碑、唐槐碑。

万字楼

万字楼位于儿童公园东北隅,始建于1937年(民国26年)。该建筑原为阎锡山为纪念其父而建的子明图书馆。因其楼歌剧像佛教中的“卍”字,故俗称万字楼。


如有误编,欢迎私信!

锦绣晋都,定期更新风情山西

下一期,万柏林区,敬请期待!

锦绣晋都 迎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