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挨打和没挨打过的孩子有何不同,两个孩子的人生结局,说明一切

在《非行为人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的研究报告,通过对某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128份社会调查报告,解读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一个未成年犯罪,家庭原因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

每当有人问到这些孩子童年和父母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时候的时候,他们一件事也说不上来,甚至在自己的童年中,好像没有父母一样。

而这些孩子的童年,要不是家长对他们进行了“魔鬼般的教育”,要不就是对他们爱到不理,甚至把他们往爷爷奶奶家一扔,每个月给点生活费就完事了,根本没有起到当父母的责任。

常挨打和没挨打过的孩子有何不同,两个孩子的人生结局,说明一切

一个从小被打到大的孩子,他的人生是什么样呢的?

小于的童年,是在父母的“棍棒”下度过的。

有人问他,你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他回答,是自己做错事,被父母打的情景。

他回忆他的小时候,只要他做错一点事情,父母就会非常严厉的对他,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了他高中毕业。

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因为父母从小的“棍棒”教育,让他学会了看人眼色,只要别人有一点不开心,他就会陪着笑脸,慢慢就活成了现在人们眼中的舔狗。

常挨打和没挨打过的孩子有何不同,两个孩子的人生结局,说明一切

常挨打和没挨打过的孩子有何不同,两个孩子的人生结局,说明一切

要说有没有孩子从小没挨过打,有是肯定有的,但是也是极少数的。

大家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在电视中活得像小公主一样的女主角。这样的父母就是从小都不舍得碰孩子一样,让女儿在自己的细心灌溉下成长。

这样的孩子通常会养成一种“唯我独尊”一样,甚至在自己20多岁的时候,还等着自己的父母给自己穿衣服一样,这种的就属于“溺爱”出来的孩子。

而常挨打的孩子,也不是最好的孩子。你永远看不懂他们的内心,因为他们不敢让你看到,怕被父母打,怕被别人误会自己。

常挨打和没挨打过的孩子有何不同,两个孩子的人生结局,说明一切

“挨打”和“溺爱”出来的孩子有哪些区别

“挨打”的孩子

他们外表看似坚强,但是内心却弱于常人。

因为,他们从小经过父母的“棍棒”教育,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长大后自身的抗压能力会很不错,但是,有时候也会因为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而感到自卑。

“溺爱”的孩子

他们外表看似幸福,但是能力却低于常人

这样溺爱出来的孩子,他们就像大棚里的蔬菜一样,只能生活在温室,不能生活在室外。

这种孩子,很难融入到社会当中,因为他们从小就被父母当做掌上宝,早早就对他们的内心造成了影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别人就得听到的。

可是,等他真正到了社会上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很难融入进去,常常的被排斥在外。

常挨打和没挨打过的孩子有何不同,两个孩子的人生结局,说明一切

比打更好的方法是沟通

可能,沟通这两个字,已经让很多家长听腻了。但不得不说,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还是沟通。

沟通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当这座桥梁正式“通车时,父母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想的是什么,知道从哪个方面入手去改变孩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急于的去否定他,反而在他做错或者说错的时候,父母要通过沟通告诉他哪里错了,错了的后果是什么,怎么去改,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积极乐观,童年也会非常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