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老张谈三农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关于农村酒席最后一道“送客菜”的问题,其实我们这里不叫“送客菜”,最后一道菜上的是红猪肉,很大块的那种,只要是这道菜一上桌,就表示菜全部上起了,但是客人还可以继续吃。



一般这道菜上起后,客人也基本上吃饱了,红猪肉每人3块打包回家,同时我们这里还有2道菜分别是:“肉撮和鱼肉丸”,也是每人3个给客人打包带走。



而如今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节省酒席的成本还是其它原因,最后一道菜的红猪肉块换成了“梅干菜扣肉”,感觉没有以前的那个味道存在了。



以下我们村酒席的常吃的菜谱,一般有12~15道菜:


1、冷盘


冷盘是厨师自己拼盘而成,主要有:凉拌辣细粉丝)、烧鱼块、跛腿长片、松花蛋切片、鸡蛋切片、香辣牛肉片、腰果等、不同地方可能存在差异。



2、卤鸡翅


这道菜非常下饭下酒,不是一般的辣!都是直接从卤肉店直接买回来装盘即可食用,省去很多人工和时间


3、口水鸡


口味可以自己控制,有配酱料,要辣就沾酱料,不吃辣直接吃。


4、铁板虾


这道菜可以说是一上桌基本上就可以吃完的。


5、酸萝卜炒猪大肠


非常下饭的一道菜,又酸又辣非常好吃,此时的我已经在咽口水了,哈哈!


6、茄子炒豆角


很有特色的一道菜,这道菜对于厨师来说把控不好很容易失败。也是下饭菜的一种。


7、辣椒炒猪舌头


做法独特,下饭下酒都可以。


8、排骨蒸芋头


香辣味,有的会弄点糯米,喜欢吃排骨下面的芋头,真的很下饭。


9、雏鸡汤


营养美味,采用的都是土鸡为主。


10、鱿鱼瘦肉汤


口味独特,个人比较喜欢喝这个汤。


11、桂圆莲子汤


这道菜多数用在结婚的酒席上。


12、爆炒小青菜


13、鱼肉丸


采用草鱼肉去骨和红薯淀粉一起打烂而成,口感特别细腻。


14、肉撮


一斤猪肉4两红薯淀粉,和第13道菜一样酒席必不可少。也是我们当地除了名的特色菜之一,逢年过节每家每户都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15、 红猪肉或梅干菜扣肉


这道菜不管什么酒席都必不可少的一道,也就是题主所说的 送客菜。


总结:每个地方又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可能都有各自的意思,不知道各位网友村里是否也有像题主那里所谓的:送客菜呢?欢迎留言,说出你们那的习俗。


圣吴土农


我们农村办理酒席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一阶地上吃:那时候条件真的很艰苦,穷苦人们办事(红事白事),亲戚朋友街坊四邻,出份子钱后,办事人聘请或者自己动手熬一锅大菜(或者菜汤),微辣,配着杂粮馒头或者白面馒头,自己拿碗盛菜,然后蹲地上或者席地而坐就开吃,吃完就走,没啥送客菜;二阶段马扎吃,这个阶段有几个小菜,但是依然有大菜或者菜汤,最后是一大碗汤(鸡蛋汤居多),有了方桌,有了板凳和马扎,供客人们落座;三阶段酒席桌,酒席桌在我们这叫一条龙,因为主家只管给钱,一切的买菜,做菜,上菜,收拾打理全部能一条龙包办,不管菜有多丰盛,依旧有大菜(或者菜汤),因为有了这个菜,人们感觉你才有办事的意思,最后的一道菜,就是鸡蛋汤,现在我们这里俗话叫“滚蛋汤”,喝完就可以走了,在我这里送走的菜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道大菜,真的很好吃,也是我们的一个习惯,有那个味道,那个感觉。顺便简单提及一下大菜配料,大白菜,闷子,粉条,熟牛肉,熬制,有不知道啥是“闷子”,可以关注我留言,我告知大家,一个家乡特色



疯狂奶酪


我们家是圆子,上圆子,代表圆席,放鞭炮,主人敬酒,客人起立。这是老传统了,但姑娘出嫁,娘家这边会把圆子,打扁了,代表分开不圆了,我出嫁自己就闹了笑话,出嫁的头天我和我的同学姐妹一桌,到最后我就问圆子呢,有一个长辈就说,孬丫头,你都走了,不圆了,到你婆家圆了。


踏雪寻梅18200


所谓的送客菜实际上就是最后一个菜,过去在农村自己办酒席,特别是结婚喜宴,是很有讲究的。我的家乡地处鲁中山区,过去农村都很穷,饭店也少,喜宴都是在村庄里自己办,酒席人多了就借邻居家的地方、碗筷。每个村子里都有几个会做宴席的橱子,到时候都会请去帮厨,农村自己办宴席的菜,味道有别于饭店,很有特色,很好吃的。最后一道菜我印象深刻的“方子肉”,方方正正的一块肥瘦相间的带皮五花肉(以肥肉为主),肥而不腻,非常好吃,过去平时很少吃肉,这道菜一上来就会一抢而空。这道菜一上,就说明菜齐了,下边就要上饭了,没有喝足酒的就要抓紧了。

十里不同俗,我们邻县的农村的酒宴最后一道菜是上鱼,寓意年年有余,也是很有讲究的。

现在农村的生活都好了很多,村、镇的饭店也多了,现在农村办喜宴基本上没有再自己做菜的了,都在饭店图省心,最后一道菜也没有什么讲究了,也就没有“送客菜”一说了。


Y疯言疯语


这是看各地的风俗习惯而定,我来说一下我们这儿的"送客菜″。

红喜事是十八道菜,上完十六道菜以后就是水果,一般是西瓜和葡萄的拼盘,基本上看到这道水果拼盘,客人都起身了,然后是一盘小白菜。

白喜事是二十一道菜,上完十九道菜以后就是西瓜和甜瓜拼盘,也该起身告辞了,最后一盘是油白菜或菜苔。

这就是我们这儿的送客菜,严格来说其实就是水果,不是一道菜。


平静珍惜


我们这边是城市,上主食差不多就结束了,工作忙的人可能都等不了……有的客人直接要主食,主人家看到要主食的,就差不多客气客气就给所有来宾都上主食了。毕竟都忙,也不想耽误大家时间……也有的主人家怕客人走得早,就不上菜,等仪式结束了才上。更有甚者,上菜不发筷子……不过这样的主人家普遍得不到什么好评价……农村的酒席参加过一次,全程雇的流动餐车,大帐篷流水席。从做饭到洗碗餐车一家全包。省事又快捷,做的菜也不错,大大超出预计!来的人是真多,吃饭得抓紧,好为后来的人腾地方。地点,内蒙古赤峰。


观沧海饮豪情


山东滨州的,我们这儿酒席的最后一个菜是丸子,俗称“滚蛋丸子”,这个菜一上,大家就知道菜上完了。

不过呢,丸子后面主家还会再上一个汤,或者紫菜汤,或者西红柿汤,等等,这个汤的共同特点是菜+鸡蛋,肉就不要想了。

那么,这个汤为什么不算是最后一个菜呢?

告诉你,按我们这儿的风俗,汤前面的菜是喝酒用的,也就是酒菜。而这个汤是为酒席最后吃馒头时使用的,所以不作为最后一个菜。

在我们当地,酒席最后的场景往往是这样的:主座的人开始提议:“上丸子了,我看大家了酒也喝的差不多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咱们以后抽时间再聚,好吧?!咱这样,有酒的都干了它,干了以后咱就开始吃饭。”说这话的同时,菜汤和馒头也就上来了。大家于是纷纷响应,共同干杯!




历史长河中的鱼


这个问题和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有关,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风俗习惯,而且最后一道菜一般都是压桌菜,这个菜一上桌,大家就知道菜齐了,基本就是准备结束的意思。

我们这座海滨城市的“送客菜”,一般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

因为我们这里靠海,所以不论什么酒席,鱼一般都是必备的,而且不止一种鱼,做法也不相同。

但是,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只要糖醋鱼一上桌,那么就意味着菜齐了。也就是酒席即将结束的意思,这个基本上所有的婚宴上都会出现。所以大家看到这个菜上桌,基本大家夹几筷子就等着上主食,!或者干脆就准备离席走人了!

一般酒席的主食都是一蠱子面条,这个面条都是混汤面,里面一般打个蛋花。这个面一上桌,大家就会调侃“滚蛋面”上来了,准备走了。正常情况下,再贪酒杯的人,看见“滚蛋面”上桌也会识趣的离开。这个一般在婚宴和祝寿宴上比较常见,所以也叫“喜面”。

还有一种就是送行或者散伙的酒席,这个酒席对菜的要求一般没有特殊规定。但是最后肯定会上一盘饺子,大家一看饺子上桌,也就意味着酒席要结束了!所以这个饺子也被叫“滚蛋饺子”,基本饺子一上桌,大家夹几口就开始离开了!

这个就是我们这里送客菜的习惯,一般大家都知道。所以只要参加酒席,看见糖醋鱼上桌就知道菜齐了!见到面条或饺子上桌,那么基本就是结束意思。





邯郸小超


我们这之前是四个压桌碗,有豆腐,莲菜,酥肉,排骨,全是油炸扣碗,这四个碗一上,就说明酒席结束了,来的客人也就明白是散客了。到现在这些年,农村都是上门包桌了,他们把这几样菜都省了。而是最后端上一大碗米酒鸡蛋汤,叫做滚蛋汤。也就是说菜都上完了,把这个汤用完,都各自滚蛋,各回各家。



宛农小李


这个各地不一样。我们山西晋南是历史文化发源地之一,酒席文化也较丰富。我们那里有两道菜,只要有一道上来,就说明菜上完了。一道是丸子,或丸子汤,或蒸丸子,或干炸丸子,一上来客人就知道菜上齐了。丸子,代表“完”了,用谐音表示完美结束。另一道是酱菜,谐音是“敬”,既利于吃主食馒头时下口爽,又表示敬送客人的意思,一上来就示意菜上齐了,吃完可以走了。席分三等,最高的是重八,八个盘子八个碗,表示发达、发迹、发展;中等是九六八,既九个小碟凉菜六个各式汤碗,八个大扣碗,表示长久福禄发达;三等是七个碟子八个碗,表示大家一齐发财。这些菜除凉菜是一次上齐外,其他汤菜是一个接一个上,放不下的碗拿下去一个再上一个,这样冬天不易变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