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害怕曹睿?

gthy18—2453029



这问题挺搞笑的,司马懿为什么要害怕曹叡?对了,人家叫曹叡不叫曹睿。


司马懿对曹叡感激涕零还差不多。没有曹叡的重用也就没有司马懿横跨曹魏军政两界的地位。


曹丕活着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看出曹丕虽然重用司马懿,但是更多是把司马懿当做曹魏的蒋琬、费祎这样的文官,主要负责军队后勤以及内政工作。


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司马懿才因为曹叡刻意安排,跨界从内政转到军事系统,开始从纯粹文官像曹魏诸葛亮一样,军政一把抓的转变。


所以,司马懿不是害怕曹叡,他感激曹叡还差不多。


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魏明帝曹叡为什么要让司马懿跨界去担任军职。


众所周知,曹操起家的团队分为两派:


以陈群、荀彧、郭嘉为首的汝颖士人。


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真、许褚为首的谯沛武人。


其实这也很正常,曹操打天下需要士大夫的合作,但是曹魏武装力量必须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曹丕时代,基本上曹魏政局也是维持汝颖士人掌握内政,谯沛武人掌握军队的格局。

但是事情到了魏明帝曹叡这儿,起了变化。


什么变化呢?


魏明帝曹叡其实并不受曹丕的喜爱,毕竟他生母是被曹丕处死的甄皇后。而甄皇后还是河北人。



所以谯沛元勋其实并不是特别和魏明帝曹叡一条心,甚至发展到魏明帝出巡时,洛阳一带“是时讹言,云帝已崩,从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植”。


所以对于魏明帝曹叡来说,他需要一个人像钉子或者鲶鱼一样,改变谯沛武人掌握军队的格局。


当然,对于曹叡来说,这事也不能做的太明显,一方面谯沛元勋势力很大,另一方面,军队不掌握在宗亲手上,曹叡也未见得放心。他只是想用一个人来遏制或者警告谯沛元勋。


而曹叡选的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为什么是司马懿?


首先司马懿是河内人,既不是汝颖人,不是谯沛人,这样方便让司马懿和汝颖、谯沛互相牵制。


其次,司马懿也是汝颖和谯沛两边都能接受的人选。


曹叡选司马懿不是随便选的,首先司马懿虽然不是汝颖人,但是他爷爷做过颍川太守,不少汝颖士人的长辈或者亲属都接受过司马懿爷爷的提拔,所以对于汝颖派来说,司马懿不算是外人。


而司马懿的父亲又是提拔曹操的老上级,司马懿还是曹丕的秘书,所以对于谯沛武人来说,反正皇帝都要掺沙子,司马懿这把“沙子”至少比其他没什么关系的人要好。



只不过曹叡唯一没有算到的是曹休、曹真这两个掌握曹魏大半武装力量的远支宗亲死的太早了,曹休公元228年去世、曹真公元231年去世。


而曹氏近支宗亲从曹丕开始就是防备对象,更别说曹叡时期还出现过“迎立雍丘王曹植”的流言,曹叡更不可能放心让近支宗室领兵了。


当然,作为关键的是曹叡没有想到自己比司马懿小那么多,结果死在司马懿前面。


曹叡在最后关头清醒时也知道让司马懿这个“外人”在曹魏军政两界都有很大影响力不妥,所以曾考虑让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五人辅政。


这就是一个彻底的曹氏宗亲班子。


可惜当时曹叡身边的亲信刘放和孙资和夏侯献关系很不好,而和司马懿关系不错,所以一直在曹叡身边劝谏,可能曹叡自己也觉得有点不放心,结果一直拖到曹叡临终前最后一口气时,曹叡在不太清醒状态下安排曹爽以及司马懿辅政。


造成了日后司马家取曹家而代之的结局。


兰台


司马懿为什么怕曹睿,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曹睿是个明君,曹睿的才能堪比曹操,胜过曹丕。曹丕在位六年,基本是碌碌无为。而在曹睿的时候,先是亲率大军进长安,派张郃率军在街亭大败马谡,使得原本很顺利的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多次北伐,无功而返,病逝于五丈原,另外,曹睿派司马懿平定了辽东,这个可是连曹操都没有办到的事情,由此可知,曹睿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司马懿在曹睿时期,一点反意都不敢有的,只可惜曹睿寿命太短,只活了三十六岁。

面对如此厉害的君主,司马懿自然是心有敬畏之意的,而当曹睿死的时候,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当曹睿托付司马懿的时候,他应该是多么希望司马懿像诸葛亮那样呀,忠于小皇帝,可是司马懿并不是这样的人。

但是曹睿已经没有办法了,因为他的年纪已经到了,他只能将这个八岁的孩子交给司马懿和曹爽,而曹睿岂不知道曹爽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曹叡在的时候,司马懿自然是有所忌惮的,而当曹睿死后。

司马懿面对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曹爽,而另外一个就是曹芳,司马懿背后有着士族支持,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待曹爽犯错的机会,果不其然,在公元249年,发生了高平陵之变。

那司马懿为什么不反曹丕呢?原因也很简单,主要理由有两点,第一是司马懿此时的力量还很弱,第二是司马懿此时并没有反心。

虽然曹操看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又梦见三马同槽,他还特意去告诉曹丕说,司马懿得提防着,但是司马懿与曹丕的关系很好,毕竟,他和陈群等人是太子四友,而曹操的那些顾虑终究是心血来潮。

当他看到司马懿确实很低调,还很勤恳的做事,也对曹操放心了。我们再来看看,曹丕在位的时候,司马懿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黄初五年,曹丕伐吴,命司马懿镇守许昌,让司马懿领军五千。

黄初六年,曹丕再次伐吴,再让司马懿镇守许昌。也就是说,司马懿到曹丕的时候,仍然没有打过仗。那我们再来看黄初七年,曹丕临终的时候,让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成为曹睿的辅政大臣,我们可以看到,曹魏的军权在曹真和曹休的手里,司马懿又拿什么造曹丕的反呢?

那大家认为司马懿什么时候有篡魏的想法呢?欢迎大家共同回复讨论。


历史简单说


曹睿(204一239)字元仲,三国时魏文帝曹丕长子,也是曹魏的第二任皇帝,即魏明帝。

曹睿虽然寿命很短,只活到三十六发,但是文治武功方面却卓有成效,几次打退吴蜀的攻伐,在文学上也有所建树,著有巜善哉行》巜悼歌行》等。称得上一个睿智的君主,在史上的评价也很高。当时的孙权曾品价其: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四,偷取天位,而叡么麽寿不凶迹,阻兵盗上,未优厥诛。陆逊称其为: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级,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从当时作为敌对方的孙权,陆逊品价可见其厉害。 与其说司马懿惧怕曹睿,不如说是敬畏,倘若曹睿是个长寿皇帝,我想,司马懿永远不敢翻盘,相反,只会更加忠心。要知道司马懿是何等聪明之人,沒有百分百的把握岂敢夺权篡位。众所周知,篡位不成,可不是一个人脑袋,是九族之累,那脑袋可是咔嚓咔嚓往下掉的,死样很难看的。所以,我敢肯定司马懿不敢赌。


车工00


主要是因为司马懿自视实力不够、时机不到。

第一、人和

先说明曹睿是要感谢他爷他爹的余威,因为到曹睿这个魏明帝时期,距离曹操过世也才不过七年,此时曹操留下的老臣众多,都是看着曹睿长大的,司马兄没有造反的人脉,资历不够,此时反曹等于找死,人和不够;

第二、天时

曹睿继位后,大力强化皇权:“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曹真曹休司马懿,因为和蜀汉、孙吴、东北公孙氏战事而被曹睿差遣,无法有效干预朝政,即远离政治中心,曹睿将人事军权经济等政务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司马懿没有丝毫可乘之机。

其实,对于曹睿的评价,马植杰先生较为中肯:综观叡之行事,优缺点各占一半。

优点:善为军计、明察断狱、容人直谏。

缺点:后期太过骄奢淫逸。

其他方面,也许司马懿与曹丕私交甚好,也在曹魏一朝享尽高官厚禄,在封建思想里,知遇之恩还是深入人心,对待曹氏一族应该还是心怀感激,就是有这个念头,也只能一忍再忍,做好为子孙谋福利的奠基而已。



黄昏史话


司马懿是曹魏四朝元老(曹操、曹丕、曹叡、曹芳),而曹叡是曹魏第二位皇帝,年轻有为,曹魏在他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的司马懿偏偏非常害怕曹叡,他为什么那么害怕曹叡呢?
个人认为有四个原因,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司马懿只是一个臣子,而曹叡是皇帝,臣子对皇帝,那是天生的害怕。

司马懿再有本事,再牛,他也是一个臣子,在曹操时期,他看不起曹操是宦官的孙子,不想为曹操办事,装病在家。没想到曹操强行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这曹操如果知道司马懿将来会架空自己的后代,说什么也不会强行让司马懿当官的。在曹叡时期,司马懿升为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将军曹真一同抗蜀。

他当的官再大,也是一个臣子,翻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他得听从君主的命令,为皇帝办事。从这一方面说,司马懿不是怕曹叡,而是怕皇权,怕这个世间的最高权力。其他大臣,如陈群、曹真,见了皇帝曹叡,也会害怕吧。

其次,曹叡掌权时期,还有不少曹氏、夏侯氏宗亲掌握兵权,司马懿自然不敢飞扬跋扈。

曹叡掌权时期,还有曹真,监视着司马懿,与司马懿一同防御蜀汉。在曹叡病重将亡时,他第一次选的托孤大臣是燕王曹宇(曹操之子),还有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这些人都是曹氏宗亲,对曹魏忠心不二。

这时的司马懿,只是一个在边疆领兵打战的劳力,只是资格有点老而已。他只是在有战争时,带领军队出战敌国,这些士兵不是他的私兵,不是他的铁粉。只要曹叡一句话,曹魏军队就站在皇帝一边,对不会听司马懿的。

再次,曹叡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牢牢掌握大权。

曹叡登基时,已经是22岁的成年人了,完全有能力接过父亲曹丕的班,将曹魏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处事沉着、刚毅,深谙帝王制衡之道,刚当皇帝不久,便将四个辅政大臣玩的团团装,多次将曹休、曹真与司马懿调往边境,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便于自己掌权。曹休与曹真也在频繁的调动中,积劳成疾,不久去世,只剩下了司马懿和陈群两个辅政大臣。这两人是外姓,对曹叡不构成威胁,还非常听话。此时的曹叡,大权在握,在朝中说一不二。《三国志》中相关描述如下:

夏五月丙辰,帝疾笃,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

最后,司马懿做出害怕曹叡的表象,是明哲保身的明智之举,最终取得胜利。

司马懿,善于伪装,尤其是在皇帝曹叡面前,就和小兔子一样乖,曹叡说啥,他听啥。司马懿深谙自保之策,他没有和曹叡对着干,相反,他还故意做出一副害怕的表象。司马懿成功骗过曹操、曹丕、曹叡,还有曹爽,于公元249年,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灭曹爽三族,掌握曹魏大权。

总结:曹叡刚刚登基时,司马懿对于皇帝曹叡,那不叫怕,是一个臣子对皇帝起码的尊重。后来,曹叡从四个辅政大臣手中夺权,掌握曹魏大权,司马懿才真的感觉到曹叡厉害,为了存活下去,便一直以一个乖孩子的表象出现。司马懿是明智的,他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子孙三代,最后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握曹魏大权,奠定了西晋基业。


魁哥说历史


当时曹丕怀疑自己的妻子甄宓与曹植有染,又恰逢发现自己与甄宓所生的儿子手中有一块和曹植一模一样的胎记,愈发印证了自己的猜想,遂赐下毒酒,令下人送与甄宓。然而正当下人送酒之际,曹丕却无意中从曹睿的贴身奴仆那里得知曹睿手中的胎记是在玩耍中所留下的疤痕,并非胎记。曹丕悔恨不已,连忙跑去甄宓住所,可惜晚来一步,甄宓已喝下毒酒,已是花容暗淡,奄奄一息,儿子曹睿惶然失措,抱着母亲嚎啕大哭。曹丕见状,心中自责万分,悔不当初,连忙跑去抱住甄宓,低头认错。而甄宓不愧为一代贤后,明知曹丕欲置己于死地,却无半分恼怒,弥留之际只是如闲话家常一般教导曹睿要好好做人,然后却是郑重地告诫曹丕一定谨防司马懿,其人有狼子野心,不可重用。说完,便香消太虚殿,魂归九重天,一命呜呼了。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虽然曹丕心中对于甄宓有着无限愧疚之情,却并未将甄宓的临终之言记之于心。反而是小小年纪的曹睿经历了幼年丧母的悲痛,却将司马懿这个名字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而后在曹睿执政之时,司马懿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并且曹睿从当年逃出曹府,甄宓的贴身侍女那里得知甄宓当年被郭女王所陷害的真相,遂依侍女之言,开棺验尸,发现母亲甄宓口塞米糠,乱发覆面。此正意为哪怕命丧黄泉,亦有口不能言,有面目而无能见人,使其不能诉说自己的冤屈。曹睿见状,龇牙欲裂,没想到自己的母亲贤良一世,死状竟如此凄惨。曹睿便秘密地将当时贵为太后的郭女王招至僻处,痛斥其过,并使甄宓婢女与之当面对质。郭女王机关算尽,遂不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当年一直被她所轻视的婢女竟然能隐忍十多年,直到今日才给予她致命的一击,情知事情败露的她无言以对,只能任凭愤怒的曹睿将其处死,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起名实在太难qwq


曹操很喜欢孙子曹睿,经常带在身边教诲,因此,对司马懿的一些看法让曹睿从小就耳闻目睹,对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一定会有猜忌,因此司马懿怕曹睿,也是怕曹操的一个继承。


“君疑臣臣死”,司马懿懂的这个理,所以自己没有躺在功劳薄上翘尾巴,时时以一种敬畏之心伺候着曹睿,小心翼翼的干好活,不发牢骚、叫干啥就干啥,时刻任劳任怨,终于让曹睿在死前放下心来。


星下静思



司马懿为何会害怕曹睿?

尽瘁出祁山,亦寓自全计。司马懿深谙韬晦,精于谋略,极善权谋,三国曹魏著名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司马懿也是曹魏三朝托孤辅政大臣,早年被曹操强征为文学椽,因尽职尽责,能力非凡被曹操器重,但司马懿因由狼顾之相,深受曹氏的猜忌。曹操死前,曾告诉曹丕,要用司马懿,但需要永远防着他。


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成了他对抗曹氏宗亲的工具,被没有实权。曹丕死前又曾告诉曹睿,让司马懿成为权衡宗亲和新政的工具,但要一直放着他。曹睿在位期间,司马懿一直唯唯诺诺,一副忠诚奴才的样子,可以说司马懿也是非常害怕曹睿,这究竟是为何?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曹睿英明善断,是当世明主。曹睿是曹魏第二代皇帝,其文韬武略,相对于其父曹丕有过之而无不及。曹睿自幼就相貌非凡,聪明绝顶,相传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就连曹操对曹睿也是十分的喜爱。黄初三年(222年),曹睿被封为平原王,又因过继给郭皇后,便基本确立了他太子的地位。

黄初七年,曹丕病死,曹睿继位,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成为托孤辅政大臣,同年八月孙权进犯江夏,曹睿积极应战,慰劳将士,并成功设法击退孙权。曹睿非常善于用人,诸葛亮北伐期间,任用司马懿为大都督,让大将军曹真为策应,二人相互制约,最终战胜了诸葛亮。曹睿也称得上是天下雄主,其文才武略自然能够镇的住司马懿,因此曹睿在位期间,司马懿无机可乘,只能乖乖听话。


其次没做实权和名望的司马懿,自然要害怕并依附于曹睿。曹睿在位期间,虽然任用司马懿,但一直提防着他,前期可以说直接控制司马懿。曹睿继位,并没有给他实权,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而后转任督军,再者就是御史中丞,前期基本上没有给司马懿任何实权,并且让司马懿一直就在洛阳,派人严密监视,可以说司马懿前期一直被曹氏控制。后来司马懿被贬镇守雍凉,也只是荒芜之地,并没有什么兵权,也只有几千人马。

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在曹魏并没有什么名望,司马氏虽然为北方大族,但无法和曹氏抗衡,曹氏在北方苦心经营三代,也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可以说百姓对曹氏也是感恩戴德。司马懿是臣,曹睿是君,一个没有实权和名望的大臣,遇到明主曹睿,自然会害怕。


再次曹睿虽然任用司马懿,但一直提防着他,如果司马懿有谋反之心,便会立刻处死。曹睿虽然任用司马懿,但也看得出司马懿外表宽厚,而内心极善权谋,懂得驭人之术,并且司马懿拥有狼子野心,不甘于久居人下,如果疏于防范,必受其害。因此前期曹睿根本就没有给司马懿兵权,直到司马懿被贬到雍凉,但那里也只有几千军队。后来诸葛亮北伐,司马懿料定诸葛亮必首先攻取雍凉,故而招兵买马,后来被曹氏宗亲举报,曹睿一怒之下将司马懿贬为庶人,回家养老。

后来整个朝堂都不能低于诸葛亮的进攻,陈群曹休等人以全家性命担保司马懿,他才得以重掌军队。后来司马懿成功将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赢得最终的胜利,但曹睿第一件事就是罢免了司马懿所有兵权,回京复命,司马懿再一次被曹氏监管,在这样的形式下,司马懿只能乖乖听话,自然会害怕曹睿。


最后司马懿执行新政,得罪了曹氏宗亲的利益,他们都想除掉司马懿。曹丕在位期间,由于曹氏宗亲霸占田亩,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严重阻碍了曹魏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但曹氏宗亲又手握重兵,曹丕拿他们没办法。便让司马懿主持新政,大大侵害了曹氏宗亲的利益。曹丕在位时,曹氏宗亲就想杀掉司马懿,以除后患。


但了曹睿时期,司马懿和曹氏宗亲的恩怨愈演愈烈。曹氏宗亲恨不得食,大肆寻找机会铲除司马懿,都是因为曹睿的偏袒,司马懿才免于一死。司马懿和他的司马家族还存在,完全是因为司马懿对曹魏还有用,如果司马懿得罪了曹睿,曹氏宗亲立刻就会将司马懿处死,因此司马懿害怕曹睿。

你是如何看待司马懿和曹睿之间的关系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司马懿夺权,有一个心态变化过程,他的野心是随着他地位的提升而逐步产生的。咋们不能因为他发动高平陵政变,就把他妖魔化了,觉得他打娘胎生下来就是个脑后长有反骨,天不怕,地不怕的奸臣胚子。

换而言之,司马懿在曹叡时期,他的实力还不足以让他不怕曹叡。

曹操活着的时候,司马懿的地位很低,俸禄仅仅六百石,相当于县尉待遇。虽然他当时给曹操提了一些建议,但曹操没重用他。后来他是傍上了曹丕的大腿,并在曹丕继承皇位后,与陈群一起“录尚书事”,才开始参与到曹魏高层决策中。

不过曹丕活着的时候,司马懿虽然位高,但权力并不大。因为当时魏国有政策,领兵的人一定要是远支宗室,如曹真、曹休、夏侯玄、夏侯尚等人,近支宗室和外姓人是不能直接统兵的。当时的司马懿与陈群一样,只负责政务工作,并不掌兵。

西汉初年的思想家陆贾曾说过:天下安,注意相; 天下危,注意将。

生逢三国那种乱世,像曹丕时期的司马懿是不具有任何威胁的,也不可能有野心。

因为即便司马懿有野心,那他也得有实力匹配野心才行。当时曹丕既然能抬举他,想找茬换掉他,自然也是分分钟的事。

我觉得,司马懿要是当时就死了,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应该与陈群无异,就是以一个文官的标准来评价他。


不过,司马懿很能活,曹丕死后,他又先后熬死了曹休、曹真。

曹叡当时手上无人可用,便只能暂时摒弃外姓不能统兵的规矩,让司马懿先带兵。而司马懿也因此接触到了兵权。

关于司马懿领兵这件事,也要说清楚:司马懿早期为文官,后期为武官,这并不是司马懿善会专营所致,而是当时的形势使然。

本来曹丕对司马懿的安排就是文职,包括曹丕后期让他去“督军”,也是文职工作。因为所谓的“督军”并不是武职,而是作为几路大军的出征协调者和最终决策者而存在。从性质上来讲,仍然是文官定位。

曹丕晚年,曾想让司马懿带兵,但司马懿知道规矩,便立辞不受。后来是曹丕给他讲了大道理,说我让你代兵,是让你替我分担压力,你不要有心理负担。

帝(司马懿)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晋书·宣帝纪》

而司马懿带兵的效果也不错,所以他后来才一直带着兵。

像《新三国》电视剧中,曹丕临时前逼问司马懿带兵后,谁能制他的剧情,这在历史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司马懿的上位全赖曹丕、曹叡的抬举。他当时并没有后来在魏军中那么大威信。(搞得好像当时司马懿在军中有巨大威信,是曹丕故意不想让司马懿带兵似的)

说到这里,司马懿怕曹叡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司马懿在曹叡时期的定位,其实就是个过渡人物。大将军曹真死后,曹魏的远支宗室青黄不接,曹叡抬举司马懿,是希望他能暂时稳住局面。待曹魏的远支宗室有能人出现后,再把军权还回去。

他区区一个过渡人物,说难听点,就是替皇帝看门的管家而已。他的富贵,全捏在曹叡的手上。曹叡让他上,他才能上,曹叡让他下,他也只能下。

他就跟当时的陈群一样,曹叡让只会空谈的陈群靠边站,也就是一句话而已,陈群也无可奈何。

当然我们知道,司马懿与陈群不一样,他是真有才,有军事才能,所以在曹叡后期,司马懿的地位不仅没有动摇,反而还得到了加强。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死后,蜀汉威胁锐减,曹叡曾一度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将其官职从大将军“升”为太尉,让其不再接触前线的军队。

这便是司马懿当时地位最真实的写照,皇帝换掉他,也就是一句话而已。

不过,司马懿命中有运,他刚刚明升暗降没多久,辽东就造反了。而由于幽州刺史毌丘检讨伐不利,于是曹叡便只得让司马懿再次带兵征讨,接触兵权。

实话实话,平定辽东叛乱这种硬仗,在当时还真的就只有司马懿能打。司马懿凭借此战的军功,一举树立了其在魏军中权威,才成为了魏国军界的一号人物。

曹叡死后,负责辅政的远支宗室曹爽也意识到了司马懿掌兵的危险性,所以曹爽很快就找司马懿的茬,以魏帝曹芳的名义对司马懿明升暗降,剥夺了他的兵权,将其升为有名却无实权的大司马。(魏国的最高武职,后来又升了更有名无实的太傅)



所以,关于司马懿这个人,咱们不能把他妖魔化了。虽然他后来发动政变是事实,但他早期的地位并不稳固。他能不能揽权,其实就是曹叡一句话。司马懿再牛,他也要认清时势。曹叡既然能提拔他,当然也能把他一撸到底。

至于司马懿后来为什么会发动政变,这也很好理解。对司马懿而言,他其实本身并没有处心积虑,苦心经营,以篡夺曹氏江山为目的。但是时移世易,当他走到魏国太傅这一步时,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政变资本了。

并且,由于曹爽这个人也是坏事干净,人心尽失的货色。当时曹魏内部反感曹爽的人并不止司马懿一人,曹魏的太尉蒋济也十分反感曹爽的专权。

在蒋济这帮人看来,司马懿与曹爽的斗争只是外朝与内朝的斗争,而不是司马家族对抗曹魏政权的斗争。高平陵政变后,蒋济甚至写信给曹爽,说只要曹爽放权就可以,他保证太傅不会亏待曹爽。他认为,高平陵政变只是一场轻松的权力斗争。

有蒋济这帮人的支持,也是司马懿敢于发动政变的另一个关键原因。



只不过司马懿不这么认为,他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政治斗争一旦开始,就不能对敌人心慈手软,所以他开展了血腥政治斗争,杀掉了曹爽等人。

总而言之,抛开曹叡本身是英主不谈,司马懿在曹叡时期,本身就只是一个管家式的过渡角色,他的地位并不足以让他有野心,他怕曹叡是必然的结果。他后来做出有违人臣的高平陵政变,只是因为他的地位变了,心态变了,再加上有一帮士族的支持,才蹦跶了起来。但这是后话,曹叡时期,司马懿始终没有蹦跶的资本。


Mer86



曹睿,字元仲,曹操之孙,曹丕之子,魏国第二位皇帝,曹睿从小就比较聪明,读书基本上能做到过目不忘,评论起天下大事来头头是道,曹操这样评价曹睿:有你这样的孙子,我们曹家的家族企业可以继承三代了。 公元226年,曹丕突然逝世,年仅23岁的曹睿登基为帝,于公元238年因病逝世,谥号是明皇帝,也就是魏明帝。

以下几点说明曹睿是位很历害的帝王, 权势巨大的司马懿为何会惧怕曹睿也在此处:


1、吴国的名将陆逊说:曹睿这个人,任用的都是一些有才干的忠臣,减轻了前代的刑罚,广播仁义于天下,减轻了天下的赋税,深得民心,他比曹操曹丕更可怕。

2、因为曹睿的母亲被曹丕赐死,曹睿被贬为平原侯。曹睿对此表示非常不满,曹丕就打算立曹礼为太子。但曹睿谨言慎行。只和品行端正的人来往,小心谨慎行事。朝廷内部有才能的人都对曹睿刮目相看,称赞他明事理,有德行。最终曹睿击败其他皇子,成功登上皇位。


3、曹睿登基不久,便通过自身的努力制衡了文帝给他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要知道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这几人可都是当时的两朝元老,功绩卓越,都是有才干的人,能在这四人中周璇而占上风,足见曹睿的能力。

4、曹睿在位12年可谓是内忧外患,于内:曹魏内部有一部分一直想拥立曹植继位,在外:孙权起兵功伐江夏。他在军事方面英明果断,治下有方。西抵蜀汉,南拒孙吴,东灭公孙,北定鲜卑。可以说是功绩颇丰。

5、曹睿当然知道司马懿权势过大自身的皇位可能不保,他让曹真始终和司马懿互相牵制,从而让司马懿始终无法越雷池半步。



曹睿后期却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致使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但总得说来他还算得上曹魏的一代明君。毕竟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我是美丽青春您真痘,欢迎批评、指正;多谢关注、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