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的品種都有哪些?哪一個最好吃?

農業三哥


白菜類蔬菜屬十字花科蕓薹屬的植物,為我國原產。經我國勞動人民精心培育的結果,類型和品種豐富,品質好,產量高,栽培面積也很大。白菜類可分為大白菜和散葉白菜兩個種及其變種。大白菜在華北地區栽培面積較大,也是四川主要秋、冬蔬菜之一,大白菜品質柔嫩,風味好,渣少易熟,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是消費者生理活動所必需的維生素、無機鹽及食用纖維素的重要來源。大白菜可供炒食、煮食、涼拌、做湯、做餡和加工醃製等,食用方法多樣,因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大白菜也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1)大白菜的類型

大白菜可分為散葉、半結球、花心和結球4個變種,它們可能是在長期的栽培和選育過程中,由頂芽不發達的低級類型進化到頂芽發達的高級類型,而形成的園藝變種。

①散葉變種 大白菜的原始類型,葉片披張,不形成葉球,抗熱性和耐寒性較強。多分佈在華北及華中、華南,主要是山東省中南部至江蘇省北部,多作春末或夏季栽培。

②半結球變種 由散葉變種進化而成。外層頂生葉抱合成球,但內部空虛,球頂完全開放,呈半結球狀。耐寒性強,多分佈於東北、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以及西北高寒地區,生長期60~80天。

③花心變種 是半結球變種的頂生葉抱合進一步加強而成,但葉頂端向外翻卷,呈白色、淡黃或黃色的“花心”狀。耐熱性較強,多分佈於長江中下游,稱為“黃芽菜”。北方多作秋季早熟栽培或春季栽培,生長期60~80天。

④結球變種 是花心變種的頂芽進一步加強抱合而形成的大白菜高級類型。葉球堅實,頂生葉完全抱合,頂端不向外翻卷,球頂閉合或近於閉合。有3個基本生態型。

直筒型:葉球細長圓筒形,高度大於直徑的4倍以上。原產於冀東一帶,這一類型的品種一般無毛,葉片較厚,葉色深綠,適應性很強,為大型品種,生長期90天左右。

卵圓型:葉球卵圓形,高度為直徑的1.5倍,頂部尖或稍圓,原產山東膠東半島,這一類型的毛較多,葉片較薄,葉色綠或淡綠,要求溫和溼潤的氣候,生長期100~110天。

平頭型:葉球呈倒圓錐形,頂平下尖,高度和直徑大致相等或稍高,原產河南中部,這一類型毛較少,葉片中等厚,葉色綠或淡綠,適應大陸性氣候,生長期100~120天。






生活小食光


大白菜品種繁多,基本有散葉型、花心型、結球型和半結球型幾類,主要品種有:

以天津為代表的大運河沿岸有三、四百年種植歷史的青麻葉(天津綠),綠色菜葉較多,幫薄,纖維少,葉內柔嫩。《靜海縣誌》中曾寫道“昔周顒(南朝齊人)稱鄉味之美,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也,味美而食久,運河沿岸產者最良。”

黃色菜葉為主的品種又稱黃芽白菜、黃芽菜、黃芽白,有南北兩種。黃芽菜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津門紀略》中記有“黃芽白菜,勝於江南冬筍者,以其百吃不厭也”,以至其又有“北筍”之稱。

在臺灣種植的臺灣白菜也是大白菜的一種,比北京大白菜細一些。

高樁型白菜

白菜根為淺根系,主根粗大,側根發達,水平分佈。葉片有毛或無毛,著生於短縮莖上成蓮座狀。除薹用和分櫱類型外,腋芽不發達。總狀花序,花淡黃至黃色。長角果。栽培的白菜分別屬於蕓薹的 2 個亞種:結球白菜根據葉球抱合程度,分為散葉變種 、半結球變種、花心變種和結球變種;不結球白菜分為普通白菜、塌菜 、菜薹、薹菜和分櫱白菜5個變種。




燕子的美好時光


白菜的品種有很多,常見的白菜品種有中腳奶白菜,矮腳奶白菜,鶴鬥白菜這三種。

1、中腳奶白菜:冬性強,較耐抽薹,種植容易,生長勢旺盛,中腳型,纖維少,質細嫩,肉質甜美。梗為奶白色,葉皺有光澤。

2、矮腳奶白菜:矮腳型,生長勢旺盛,較耐抽薹,種植容易。葉片近圓形,葉皺有光澤,梗為奶白色。冬性強,肉質甜美,纖維少,質地細嫩、脆滑,品質優良。

3、鶴鬥白菜:矮腳、寬梗、皺葉,細嫩可口,是高級蔬菜品種。在適合的播種期播種,30天可收穫商品菜上市,珠江三角洲地區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高於或低於適溫比較容易抽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