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讀研還是工作哪個受影響更大?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招季,因為今年疫情的原因,不少應屆畢業生擔心之後的就業可能會受到影響。


由於疫情的緣故,不少企業延遲了春招的計劃,校園宣講會更是全面取消。包括 阿里、騰訊等 企業HR都表示:為協助疫情防控,2020春招會有變動。

疫情結束後,畢業生可能面臨一場集中的就職恐慌爆發。

疫情之後,讀研還是工作哪個受影響更大?

不僅如此,因為疫情,不少招聘流程簡化,節奏變快,如果沒有及時應對,將變得很艱難。

在國本雙非或者普通美國本科的情況下,為了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不少同學把所有希望寄託於實習經驗,希望可以通過工作背景實現逆襲。 但是,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怎樣才能真正的脫穎而出呢。

“本科是很難找到好工作的。” 相信不少學生在畢業找工作時都聽過這句話,不少同學對於是否需要提升學歷產生了懷疑。

“為什麼讀研不能拯救高考失利?” 的問題在知乎上超過百萬關注,正道出了不少學生心中的憂慮。

與此同時,儘管目前世界各地的高校紛紛表示並不會因為疫情的緣故影響中國學生的申請錄取工作,但是已經提交申請的小夥伴們還是會面臨成績即送延期,無法進行標準化考試等等問題。

但從以前的經驗來看,疫情過去以後,offer開始發放,研究生申請流程也將逐步恢復正軌。

疫情之後,讀研還是工作哪個受影響更大?

一邊是越來越難的就業,一邊是還不能確定的留學政策。 不斷有人在告訴你:“研究生畢業工資不如本科生。” 現在出國讀研, 真的值得麼?是不少考生心中的真情實感存在疑惑。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面對社會上推崇的讀研無用論,正在申請研究生的小夥伴們應該怎麼反駁呢?

為什麼出國讀研

在討論出國讀研值不值之前, 我們要搞清楚,出國讀研的目的是什麼?

根據DT財經的數據調查顯示,2018年本科生畢業後選擇讀研,53%是因為研究生就業前景好,49%是因為職業發展對學歷的要求。

此外,還有17%的人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沒有辦法而選擇讀研。

疫情之後,讀研還是工作哪個受影響更大?

這麼看來,讀研的學生很大比例之中都是對就業有訴求。 所以在問出國讀研究生值不值這一個問題上,最終的重點還是, 出國讀研是否最終可以幫助找到心儀的工作,或者更好的工作。

讀研在就業上有回報麼?

多說無意,我們還是用數據來說話。據調查,普遍應屆畢業研究生月收入和工作三年的本科生月收入相差並不大。

2017年美國留學生歸國的平均月收入是8067元,相比於同時期工作三年的本科學歷人員的7419元高出了不少。

根據當年Boss的數據,海歸應屆生首份工作獲得的平均薪資比國內同等學歷的應屆生平均高出17.2%,優勢明顯,三年內優勢遞減,中長期薪資回報更高。

疫情之後,讀研還是工作哪個受影響更大?

在美國數據更為明顯,本科學歷的平均年收入是79,104美元,而同一職位研究生學歷平均年收入是95,960.47美元。長期來看,兩年的研究生成本不用多久就可以回本。

疫情之後,讀研還是工作哪個受影響更大?

雖然研究生畢業的同學在就業時缺少所謂的工作經驗,但是他們畢業後的起薪就已經超過工作三年的本科生。

不少行業更是將研究生學歷作為敲門磚,以國內阿里、騰訊、百度、華為、網易這五大公司為例, 2018年招聘的研究生數量是本科生的2.5倍。

疫情之後,讀研還是工作哪個受影響更大?

當然這並不是說工作經驗不重要,在這樣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工作和事業並不僅僅是眼前的三五年,在選擇的時候,宏觀層面上需要考慮的優先次序,一定是趨勢>行業>公司。

出國留學的人數依然在連年增加,這也說明了社會對於國外研究生學歷的認可,但是從裡一個角度來看這種現象,也說明研究生學歷正逐漸成為未來就業的學歷起平線。


讀研是為了工作是給自己更多選擇,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投資, 其實並沒有什麼性價比可言。至於值還是不值,還要結合自身未來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