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在37歲就攻克生物界的世界難題的顏寧?

樹葉275579348

看到這個問題,我搜索了一下顏寧的成就(如下圖所示),萬分佩服,頂禮膜拜。至於題目中的問題如何評價在37歲就攻克生物界的世界難題的顏寧,我個人覺得我自己是無法評價的,除了佩服還是佩服。那麼,有人會問,我為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是因為她主攻的是生物,中國還有一個生物大牛那就是施一公,這些人其實經常會出現在各種媒體之中,成為各種宣傳的典型。當然,顏寧好像去普林斯頓了,宣傳可能會少些。

現在我就要潑潑冷水了,生物這個領域,大學選專業的時候一定要慎重。特別是家境不大好,或者家境一般的學生,上大學的時候選擇專業,以及要不要讀博,是否走科研這條路,一定要慎重。有一句話說的好,真正厲害的人其實做什麼都厲害,就像長得極其好看的人披個麻袋也是好看。但是大部分的人選擇真的很重要,像顏寧,施一公那個樣的人,其實做什麼都能取得很好的成就。只是因為各種原因,他們選擇了生物這條道路。

對於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如果讀大學選擇生物這條路,畢業的時候多半是找不到工作的。走科研這條路也是極為困難的,大學需要讀四年,研究生三年,博士三年(或者直博五年,但是國內五年畢業的少,一般都會延期一年)。人生20到30歲這10年,基本上沒有什麼收入,那個時候你要結婚,要買房子,要生孩子,生活壓力太大了。科學研究太需要錢了,中國大學生一年畢業生估計現在都有800萬人,就業都成了大問題,以現在的經濟水平,很多行業是不可能吸納太多的研究者。

說一千,到一萬,“人怕入錯行呀”。


歷史是什麼

對於顏寧這個名字,估計很多小夥伴都沒聽過。有人說, 她是科學界的梅麗爾斯特里普。這話一點也不誇張。

顏寧本科就讀於清華,畢業後留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入施一公團隊。30歲回到清華,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女教授、女博導。37歲,顏寧攻克了困擾生物學界50年的難題,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機制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39歲,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選名單,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科學之星”,而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齡為74歲。

也曾有人這樣問她:一個女孩子成天泡在實驗室裡,苦不苦?而在她看來,“所謂苦,就是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從小到大,顏寧都是標榜的三好學生,從小熱愛文學。由於成績一直排在第一,本來想讀文科的她,硬是被班主任塞到理科班去了。但不管文科理科,對她來說都是遊刃有餘。超強的自律,讓她學什麼都能投入12分的精神。

高考填志願,顏寧第一次拒絕父母提議的學醫,選擇了生命科學這個專業。高手雲集的清華,顏寧始終如一地認真學習,大三那年就被結構生物學家饒子和選入了自己的實驗室,在那裡她首次體會到了科研帶來的幸福感。還沒畢業,就有名企向她開出優厚的薪水。

一次偶然的機會,顏寧在同學口中得知普林斯頓生物界大牛施一公來校招生。第一次,她無比熱烈的嚮往一所大學。於是乎,義無反顧地給施一公寫了一封特別拽的自薦信:“我覺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已達到貴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但申請出國太浪費時間和金錢了,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 …”。施一公親自面見了這個大膽的學生,顏寧也被他一眼相中。

在普林斯頓大學,一向自信的顏寧卻遭遇過一段十分痛苦的經歷。每天早出晚歸,晚上枕著論文睡著,但成果卻一直出不來,同行的博士同學卻接連發布論文,無形中壓的她喘不過氣,每天處於臨界爆炸點的她,一下子暴瘦30斤。

2003年1月11日,他的導師對她說:你終於會做實驗了。 這一天,她連日期都記得十分清楚。從那天起,她彷彿像打通了任督二脈,火力全開,30歲再回到清華時,已是全國最年輕的女博導,並設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在這裡,她決定繼續向這結構生物學彙總最難攻克的膜蛋白領域進攻。在過去近半個世紀內,世界各國頂尖的實驗室都為之全力進攻,但是轉運蛋白的高度動態性質卻讓眾多頂尖科學家一籌莫展。但顏寧就是不死心,帶著一群清華學生決定和這個課題死磕到底。在經歷無數次失敗,和顛倒日夜黑白的實驗,顏寧團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5月18日,這一成果在《nature》雜誌上得到發表, 並立刻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關注,被譽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科學成就。”

而顏寧也因此一炮而紅,成為眾多科研學子的偶像。之後,顏寧和其團隊更是像開掛般,一路狂奔,取得無數佳果。

如今,這個瘦小柔弱的女子已經在科研路上走過了20個春秋,以一種特殊的魅力吸引著無數年輕人走上科研之路。20年後的她,扎著一頭清爽的馬尾,以一身簡單的學生裝扮,在實驗室裡繼續耕耘,而這便是她最享受的一生。


乾視頻

不請自來,顏寧是施一公最有名的弟子之一,網絡上有各種傳言,前段時間從清華出走普林斯頓,也是我最欽佩的女科學家。女性做科研本身就不容易,她的婚姻和個人生活也因為她在科研上的成就引來了各種非議。但是我想說,她是一名我們國家研究生命科學的女科學家,不要妄議她的私生活,她還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女性!


彩雲小馬

怎麼說呢!

她很美,頭髮還那麼茂盛,看了她去年獲獎的一個視頻,淡藍色的旗袍,膚色白皙,談吐優雅。

其次,她不太像一個科學家,因為她有微博,而且互動很頻繁,除了專業以外,更多的談明星,胡歌,電視劇。她每天會睡到自然醒,這和大眾想象中的科研苦累啊這些不同。

她曾有望成為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

除了這些以外,攻擊她的人多是質疑為什麼她的師父施一公從清華離任她就去了普林斯頓

攻擊她和她師父的科研成果的多是 他們經費足,類似富士康這種用苦力外加流水線做出的成果。

不過我沒有生物學背景,無法從專業上理解她的學術水平。

在她的推崇者看起來顏寧應該和屠喲喲一個級別的女性科學家吧


龍城之光

關於顏寧,評價最多的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其事業,一個是其個人問題。平心而論,如此年紀就能取得現在這樣的成就並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真正使我們自詡的大丈夫汗顏,而對於其個人同題,不做過多評價,只希望如此優秀的人才能有個相匹配的伴侶,並有一個好的結果,終身幸福


支尖殺

中國還是一個在科學基礎理論研究方面較不發達的國家,所以科學家無論獲得哪方面的研究成果,都更應該得到我們的讚美。但近些年來,在取得一些真正成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偽成果或者起碼可以說是較有爭議的成果。一些研究人員拿一篇在國外發表的論文特別是得過某些獎項的論文,在國內大肆宣揚,什麼領先歐美.解決世界難題之類,不一而足。而國內絕大多數人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查閱原始期刊,也不知道同行評議,更不清楚獎項的含金量,只能人云亦云。比如曾經感動中國的韓春雨,比如漢芯.比如麒麟操作系統。而風雲人物潘建偉,也有人發現其多次宣揚的獲獎論文其實是他在國外受聘的研究所的成果,論文署名他也遠不是第一位,即使現在研究的項目也已經受到頗多質疑。至於顏寧,其獲獎論文有人查到其實是針對全球青年學者論文的獎項,而顏寧是北美地區的獲獎者,並沒她自己或者媒體所說的那麼高級。至於顏寧在清華幾年的研究,因發佈時間較短,暫且見仁見智吧。所以我的看法是,在我們讚美科學家及其成果的時候,既要有開放的心態,也要有謹慎的思維,以及適當質疑的精神。


用戶710810591763笨蛋

男女結婚、生子,往往是以女人放棄事業為前提。因為家庭的牽扯,女人很難全身心投入事業。如果顏寧和普通女孩一樣戀愛結婚生子,她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男人要結婚事業才能成功,因為有妻子照顧家庭。女人只有單身事業才可能出色。因為沒有男人願意為女人犧牲事業。所以顏寧不結婚也是無奈之舉。中國不缺妻子,不差母親,但很需要她的智慧與才華,更需要她的執著。她值得所有人尊敬,為她點一個大大的👍


113852950650


顏寧,一個生物界的奇才,在科學的道路上把青春書寫出耀眼畫卷,成為了一個最美的科技紅顏。

顏寧的課目我不懂,顏寧的成就我敬重!想起了那個居里夫人,想起了常香玉的名言:“誰說女子不如男…”顏寧,一個三十七歲的女子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我們這樣的平凡之人所無法達到的人生高度!有所成必有付出,有所得必有所失,這是生命意義的自我抉擇……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不必以自己的觀點來看待那些不同尋常的人生之路。

顏寧在婚姻上暫時還是一個等待著,我們不必太在意,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該結婚的就結婚了,那些出色的女人即使單身也是她們對於幸福的詮釋。

祝福顏寧,我們的科學進步就是因為有了像她這樣的奉獻者……


荷聲茹夢

任何一個科學家攻克世界難題,都是值得我們尊敬和景仰的,顏寧老師也不例外。作為年輕的中國科學家,顏寧老師完成很多出色的工作,解析了很多之前很難解析的膜蛋白結構,在世界頂尖期刊雜誌如Science,Nature和Cell發表論文數十篇,為中國為世界科學的進步做出來貢獻。年輕的科學家精力旺盛,腦力充沛,是科研創造的黃金時段,但顏老師的成績更是斐然。除了顏老師外,中國還有很多年輕的取得很大科研成就的科學家,隨著中國科學環境的提升,中國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科研人才,中國論文數量和質量都得到很大提升。總之,顏寧老師值得尊敬,其他中國科研人員也值得尊。


吾靜吾思

一個很厲害的女科學家,我想以後的教科書上會出現她的名字。以往總會有很多男性說女性的頭腦智商總體上不如男性群體聰明,他們的理由是因為歷來在各個行業做出傑出貢獻青史留名的大部分是男性。然而事實是,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教育機會、工作機會男女均平等的情況下,各行業冒出許多傑出女性代表。優秀拔尖的人,從來不分性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