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好不好,關鍵在於什麼?

修心煉道


呵呵,回家過年回來一打開電腦的第一眼看到的是婆媳關係;可見婆媳關係有多重要。多難搞定;多難相處;多少心酸;可是又多麼離不開這一層厚厚的農情,我想說;婆婆們為了兒子;為了家庭團結;只要媳婦不過份;大家都想通了就好;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是過不了自己的關


遠道而來的胡媽


我覺得婆媳關係怎麼樣,關鍵在於兩個人的性格,婆婆和媳婦最少有一個性格好,能忍受,兩個人都做不到就要世界大戰了。

我身邊的4個朋友,其中兩個是媳婦脾氣好,能忍受婆婆的嘮叨和強勢性格,平常也就訴訴苦水,回家做面子工程。兩外兩位婆婆性格不錯,不多嘴不計較,該怎麼樣怎麼樣,所以一方強一方弱才能達到一個平衡,當然我也還在摸索中,我目前是媳婦,以後要做婆婆,婆媳矛盾這個課題我還要繼續研究啊!


C淺酌低吟X


關鍵在於婆媳二人都要是明事理的人,再加一個情商稍高的老公。

村裡有戶趙姓人家前年剛取的新媳婦,今年夏天的時候離了。小夫妻兩感情還是可以的,兩個小年輕生活在一起難免會有磕磕絆絆,吵個嘴什麼。每次婆婆都會參戰進來,往往弄得矛盾不斷升級。剛開始是婆婆直接到媳婦孃家去哭訴,把媳婦的孃家人找來。剛開始孃家人想到自己家的孩子在人家這裡過日子,不管對錯都是批評自己的孩子,本以為能息事寧人,皆大歡喜的。可到了下次又是兒子兒媳一小吵婆婆夾進來扇風點火,矛盾又會激化。孃家人也疲了,以後她們家的事就不過問了。於是就有了後來婆婆報警,假裝自殺,說兒子不孝用死威逼兒子離婚,不離她就喝農藥等等手段。兒子木訥話不多,他說愛自己的媳婦,媳婦也說老公疼她,她也愛老公。兒子為了所謂的孝道選擇離婚。媳婦為了擺脫這個家庭也選擇離婚。聽說兩個人辦好離婚手續還吃了一頓分手飯,飯是全程流著淚吃完的。好好的一個家就這樣破碎了。

村裡人都說男孩要是能在媳婦和親媽之間斡旋好不會是這個結果的,婆婆和兒媳哪怕一方懂點事能退一步也不會散了這個家。當今離婚的有多少這樣情況的應該不在少數哦。你能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嗎?




金手指2214968


媳婦還有一個名稱叫“新”娘。你想,兒子娶了一個新的娘回來,和家裡原來那個“老”娘能沒有矛盾嗎?

其實婆媳關係好不好,關鍵在與觀念的不同:婆婆覺得老婆可以再娶,媽不能再換;媳婦覺得我才是陪你過一輩子的人,而不是你媽。

婆媳關係的不和諧是雙向的。雖然男人作為中間人有義不容辭的協調作用,但是兩個女人在沒有感情的基礎上因為共同愛著的一個男人而建立起來的家人關係,往往磨合就艱難的多,這也是導致高離婚率的原因之一。

否則那道老婆母親一起落水先救誰的無聊問題也不會持久不衰,因為母親與妻子永遠是蹺蹺板的兩頭,兩頭都重。

老人的改變是非常難的,畢竟年紀和格局放在那裡,所以婆媳關係的相處,年輕人需要付出更多一些包容,總有辦法去處理婆媳關係的。

不要吝嗇讚美,外人面前不說自家人壞話

不論是親戚還是鄰居之間,永遠不要說婆婆的壞話。

人只會說比我們強大或差不多的人的壞話,因為正面對決的話或許沒有勝算,因此只好在背後說壞話博取別人的支持和同情。這本身就是一種示弱的表現。

可別人眼裡你和婆婆始終是一家人,你說出去的壞話會成為一個坑,啥時候不注意你自己就掉下去了,最終傷的是自己和家人的關係,外人只是看熱鬧,並不會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你。

相反你的讚譽會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乖巧的媳婦,傳到婆婆耳朵裡的時候,她自然會領會,也會潛移默化往你誇獎的地方去轉變,雖然慢,但是給她一點時間,畢竟是老人,接納能力不及年輕人。

不要拿親媽和婆婆做比較,這是兩碼事

不要把兒媳當親生女兒,也不要把婆婆當成親媽;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做一個有分寸的婆婆和一個有分寸的兒媳。

親媽畢竟十月懷胎生了你,你和你的媽媽性格是什麼樣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已經相互磨合得非常圓潤沒有稜角了。

可是婆婆在她自己的家裡幾十年,你對她來就是個外人無可厚非,加上你老公對你的寵愛,婆婆有被冷落的感受是難免的,不知不覺捍衛自己女主人的地位是天性。矛盾就在這裡了。

所以不要刻意把自己的媽媽和婆婆相提並論,也不要斤斤計較,給她足夠的尊重,畢竟她是什麼樣的人,你老公更有發言權,矛盾和衝突的地方讓先生去解決就好。

別把別人想得太好,但是,也別把別人想得太壞,都是凡人。

總之,親人也是分緣深緣淺的。

年輕人的格局和視野也遠遠高於老年人,所以懂得尊重長輩、嘗試從婆婆的思維角度去考慮問題,將心比心,婆婆也會降低對你的偏見。

感謝繼續關注,歡迎留言交流不同觀點和意見。


芒果六斤半


婆媳關係好不好,關鍵看兒子的立場。

曾讀過一篇文章,一個北方幹部,娶了個南方老婆, 婆婆看不慣媳婦嬌滴滴的樣,有意發難。這男人就出招了,借醉宣稱:俺這輩子最得意的事,就是娶了這麼個老婆,除了我媽,誰敢讓她不痛快,就別跟我說話了。老太太聽了,再也不敢說啥了。男人一生都有個原則:給老媽吃好穿好照顧好,但她的話卻不怎麼聽。

婆媳關係是個永恆的話題,婆媳關係的關鍵在於兒子的立場。

如果婆媳產生了小摩擦,做兒子的立場太重要了。作為男人,你一定要兩頭都不站,一定替兩個女人討好彼此。在母親面前附和並說妻子的好話,在妻子面前附和並袒露母親的不容易。這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既解決問題也消弭兩個女人彼此的不滿。

但是很多男人可能會有一種感知上的錯覺,總是認為:我媽辛辛苦苦把我養大,那麼你作為我的妻子,理應像我一樣包容她,容忍她。

這當然是不對的,你媽只是養大了你,又不是養大了你媳婦兒。你妻子沒有義務對你母親言聽計從,她對你母親所有的好,所有的忍耐,其實都只是因為她愛你。

男人如果一味地追求孝順,盲目的聽從父母的話,順從父母做事,置妻子的情緒於不顧。甚至婆媳發生矛盾時,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妻子。依我看,這不叫孝順,這叫愚孝。

你能指望一個順從父母的意志,把自己的家庭搞得雞犬不寧,甚至支離破碎的人,盡心奉養父母嗎?並不能。因為,這樣的人情商低。

孝順父母並沒有錯,孝道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但是,婚後,還一味“聽媽媽的話”並不是孝順,而是置母親於不義、置自己於不仁、置愛人於不顧。

當父母有錯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地去勸阻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會陷入不義之中。

如果一味地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樣又怎麼能成為孝呢?

有很多父母觀念老化,沒有受過多少教育,思想上難以與時俱進,喜歡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子女,甚至試圖掌控子女的小家庭,做“一家之主”。

他們並不壞,都是“為你好”,最後,小家庭卻因為他們的“好”,齟齬不斷,甚至分崩離析。

這並不是父母的問題,是子女的問題,是管理、溝通、協調家庭關係的能力有問題。

或者說,是把父母放在了第一位,把愛人放在了第二位。

正常的家庭排序是,夫妻關係第一位,親子關係第二位,與父母的關係第三位。

子女的小家庭和睦美滿是父母的心願,但是,父母由於思維侷限,難免會出現有失偏頗的言行。

尤其是一個屋簷下相處,婆媳之間有矛盾再正常不過。有矛盾不可怕,關鍵看中間人如何處理。處理得好,干戈化為玉帛,處理不好,激靜氣為雷霆。

其實在一個家庭裡,老公對妻子的態度,決定了公婆對妻子的態度。

聰明的男人,在老婆面前表現出:自己很愛老婆,沒有老婆沒有辦法活下去了,同時表達自己很愛自己媽媽的想法,希望老婆尊重媽媽;在媽媽面前表現出:自己是媽媽的兒子,但是現在成家了,自己很愛老婆,希望媽媽也愛自己的媳婦。

父母需要孝順,也需要管理。當你“強勢”起來,能夠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能夠意識到,夫妻關係才是整個家庭中所有關係的核心,那麼,不僅愛人理解你,父母也會理解你。





修心煉道


自古婆媳關係難相處,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婆媳吵架拌嘴,不過最為難的是夾在中間的那個男人,我個人認為一個巴掌拍不響,婆媳關係不好,勢必存在以下原因:

1、婆婆處理事情方式有問題,什麼事情都自私,想著自己

2、媳婦計較太多,越計較矛盾越大



3、對外人互相抱怨對方,說得越多,想得越多,想的越多怒氣越大


4、很多婆婆的想法都覺得自己辛苦養大的兒子成為別的女人的人了,對自己的媳婦言聽計從

5、婆婆和媳婦本就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彼此的不瞭解都需要時間來磨合。而有些婆婆始終會覺得兒媳婦是別人家的人,心裡肯定會想著有什麼利益是不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孃家



人都有私心,這點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認識到這點就能明白為什麼婆婆會護著老公或小姑子了,因為那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和我們自己媽媽護著自己是一樣的。不要計較婆婆對她自己兒女比對自己好,說多了傷感情還改變不了什麼。大家想想,當我們遇見什麼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映就是找媽媽,別人也一樣的。平常心,看淡一切就會發現一切離你都很近。老公會覺得你懂事,沒有讓他不好做,更能死死抓住他的心;婆婆覺得你明事理,為你做某些事也會心甘情願。總之一句,家和萬事興。

閱讀量0

念舊19688


都說婆媳關係不好是男人的問題,我不這樣認為。

我有一個朋友吃飯的時候給我抱怨,自己崩潰的想要割腕自殺,我還看到他確實手上有血跡,什麼事情這麼嚴重?

原來,是被婆媳關係壓垮了。

婆媳關係本來就很難處理,或者說,沒有辦法處理。

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女性的心思比較縝密,很小的一件事就可能引發衝突,別管是誰 。

但是,關係微妙之處在於,她們沒有血緣關係,甚至在社會上可以說是“仇家”關係,因而她們之間幾乎沒有相互的包容。

對此,我認為要採取合理的措施。

第一,分開住。

相比於婆媳關係,丈母孃和婿關係一般會好很多。首先,丈母孃看女婿,一般都比較包容,因為作為母親很明白自己孩子的缺點,而往往女婿在家表現很勤快。

女婿對丈母孃也很尊重,畢竟是長輩。

很多母親不願意分開住,怕自己兒子成了“仇人的男人”,哈哈,開個玩笑,她們不願意分開住,主要是因為,第一,怕自己兒子受欺負(嗯,你懂得,在母親眼裡,自己的妻子都不是善茬),第二,你走後她沒有安全感。

我想起《老媽的三國時代》,男主人公的第二任妻子就特別好,她提出來,給孤獨的老媽再找一個伴,嗯~

所以你看著辦,哪怕上下樓,哪怕對門,別住一起。

第二,多來往

對了,上面我還沒交代清楚,丈母孃和女婿關係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像“很親的親戚,卻不是一家人”。

媳婦和母親分開住,沒事,送個禮物,走走“最親的親戚”(親戚關係都比婆媳關係好,在一塊矛盾太多太多了~),分開,反而會“表演”一下,這樣對誰都好~

生活矛盾無非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再加上消費觀,如果不分開,有了孩子之後,教育分歧就又出現了,矛盾會更多更多~

嗯,好了,分開住,多來往,你試試,看會不會好很多!



我們一起講故事


婆媳關係,一直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最難梳理的關係,之所以說難於梳理,是因為婆媳不睦的原因多種多樣,比如說生長環境衍生的兩代人生活習慣與金錢利用上的差異,導致互相看不慣。還有如親戚鄰里間家常裡短口無遮攔傷害彼此的話……諸如此類的。

其實,婆媳關係就是一種不可抗的侵入關係,如果不能相互理解,就容易造成婆婆認為兒子有了媳婦忘了娘,媳婦就會認為離了父母為人當僕作婦,分外委屈。這中間除了需要這個兒子(丈夫)從中梳理,融合二人關係外,最主要的就是婆媳間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婆婆也是從媳婦“熬”過來的,多想想自己當初最需要的呵護溫暖是什麼,將心比心,多付出些關係,多付出些愛,像愛護兒子一樣對待兒媳,石頭也會捂熱的。

再說說媳婦,的確是父母的掌心寶,想想父母對你付出的,再多想想,你丈夫也是他父母的心頭肉,愛自己的父母時,多給婆婆分一點,人心換人心,回報只會更多,不是嗎!

當然,婆媳相處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未來幾十年,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的,只要真心實意,誰會無知無覺呢!


天問252503766


婆媳關係好不好?關鍵在於能不能彼此尊重對方的生活。

能做到完全不干涉對方生活的婆媳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要分開住。

來說一件生活中得小事吧,現在的年輕人都有網購的習慣,我們每個月都會從網上購買很多的東西,有衣服有鞋子,有生活用品,如果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看著你每次拿那麼多的快遞,時間長了難免有點不開心,會覺著你是一個亂花錢的媳婦。

最近在一個購物群裡就聽到有人抱怨,自己買了衣服都不敢往回拿,偷偷的拆開,裝在包裡帶回去,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去穿,怕婆婆說。

所以說婆婆和兒媳最好分開居住,這樣就有了彼此獨立的生活空間,互不干涉。

因為我們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成長環境也不一樣,在很多地方不是每一方面都能讓婆婆滿意。而婆婆本身就帶著一種挑剔的眼光來看你。

如果是你的媽媽說你少買點兒衣服要,存錢之類的,你可能覺著很正常,如果是婆婆這樣說出來,你可能會反感。

婆婆不是媽,所以你也不要對婆婆有太高的要求,讓她把你當女兒。

彼此要清楚自己的定位,你是兒媳她是婆婆,把握住自己的身份,做自己身份該做的事情,尊重彼此的生活,互不干涉,這才是婆媳相處的關鍵。


弓長張的雜貨鋪


我認為婆媳關係好不好,關鍵在於一個家有幾個女主人。

一個家庭最怕的就是權利爭奪,一個家是堅決不能出現兩個女主人的!權力的巔峰必須只有一個人!

比如說孩子不吃飯,婆婆就來插手,說不吃飯長不高怎麼怎麼樣,而媳婦覺得一餐不吃沒關係,孩子餓了自然就會吃!

本來是孩子的問題,結果延伸到婆媳大戰,婆婆覺得媳婦不懂管孩子,擔心孩子的身體,甚至擔心到家族的未來。

而媳婦覺得婆婆管得太多,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方法和教育理念,婆婆老是拿幾百年前的方法來管孩子,婆婆不僅要來管,而且還必須聽她的,媳婦就會特別反感,兩個人一來二去,就會沒完沒了。甚至越鬧越大,彼此怨恨。

再比如說,婆婆一旦對媳婦產生誤會,就會覺得自己兒子特別屈:我兒子怎麼娶了這樣的人做老婆,真是倒大黴了!

於是婆婆就要想辦法幫助自己兒子來管教媳婦,會在家裡宣誓主權:我兒子是一家之主,你得聽他的,支持他,你怎麼可以這樣對你老公?你這個人怎麼怎麼樣!我是他媽,我兒子都要聽我的,更何況你?

婆婆太強勢,就特別容易發生婆媳矛盾,她們必須搞清楚,兒子已經結婚了,他有自己的家庭,他們夫妻之間的事情就不要插手了,婆婆的家是在公公那邊,婆婆和公公在一起她才是女主人!

兒子的小家庭已經獨立了,根本就不應該管,管得太多,是非就多!

婆婆做好婆婆的本分,媳婦做好媳婦的本分,各行其道,相互尊重,才能相安無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