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师安排是从一年级教到毕业好,还是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分别安排比较好?

道德至上926


在小学,教师安排是从一而终,还是分段安排,这两种做法究竟哪个好,我认为没有唯一答案,只要学校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知己知彼,知人善任,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助于学校管理,都无可非议。

低年级学生和中高年级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安排教师上学校应首先引起重视,仔细分析认真研判每一个教师的独特之处,把最需要的老师放到最需要的位置上去,让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最大化得以施展,成为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的良师益友。家长认同,学生认可,学校放心的老师无论是跟班走还是接新生,都会一如既往,競競业业业。

另一方面,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具体而微的工作,固然术业有专攻,但作为学校,尤其是职能部门,安排教师任教,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千差万别,程度参差不一,学校不仅要为老师把脉,还要为学生负责,在选派教师上,要尽力做到适销对口。从学生不同特点出发,用发展眼光和辨证思维去思考,让老师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融入群体,适应变化。以学生需求为切入点,以教师特长为融合点,如此安排,可以扬长避短,学生利益最大化,教师业务水平才能最大化。

所以,我认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要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不拘泥于形式。在安排教师问题上,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夏夜听蝉鸣


在小学,教师安排是从一年级到毕业好,还是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分别安排好?

本人在小学从教二十三年,并一直当班主任。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本校情况、教师情况、学生情况综合考虑。

在每年秋季开学前,校领导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任课进行安排。从教二十三年,有老师带一个班级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但是很少;有的是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循环,这种情况比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的情况多;更多的是学校一年一调整 ,教师服从学校安排。

作为老师,也各自有各自的想法。比如语文老师,有的希望自己教一、二年级,因为一、二年级没有作文,作文耗费老师大量精力。有的老师希望教中高年级,因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比一、二年级学生好管理。

还有的老师愿意一直教一个年级,好处是教师对教材熟悉,教学重难点了如指掌,节省了备课时间。

从学生来说,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差,也有的学生对熟悉的老师依赖,这些同学希望一个老师一直教自己,换新老师有一个适应过程,甚至很长,更甚至一直不适应,造成成绩下降。前年春天,也就是第二学期开学一月后,因工作原因,我改教数学(我一直教语文,二十一年),教了当时一年级数学三个月。这些学生秋后上二年级,我留任一年级。有一小男生,死活不上二年级,非要跟着我上一年级。闹了大约一周才安抚下,不过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原来一年级前几名,成了倒数,现在他三年级了 ,学习还是没赶上来。

有的学生则无所谓,能很快适应新老师。还有的学生不喜欢原来的老师,盼着换老师,这样的学生在小学比较少。


作为班主任,我一直认为,能少换则少换,能不换则不换,心须换时果断换,尤其是班主任老师。


小学班主任张老师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用领导的话来说就是,高段的老师没耐心教低段的学生,低段的老师对高年级的学生不舍得放手。事事都习惯了亲力亲为,这样对学生的成长不好,学习也不好。高段学生一切要学会独立自主。

刚开始我们老师不理解,特别是我们一直教低段教的老师。从孩子们什么都不懂,不会,手把手会他们。教会他们拿笔写字,教会他们值日,收作业,发作业。见证孩子们第一次的考试,比孩子们还紧张。看着孩子们骄傲地成为少先队员,比家长还欣慰。

当孩子们慢慢适应了学校生活


,懂得了跟同学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学会了跟同学分享阅读,分享快乐。在一次次获得奖状中加倍努力,戒骄戒躁。在三年级的下半学期,我们做班主任的都会有些难过,想到相处三年的孩子们即将要分别,不再是自己的学生了。会更用心更严格要求他们,希望把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的的孩子,交给高段的老师。

每学期交接班级时,会跟接班的班主任说很多很多,告诉他们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优缺点。生怕自己漏了哪一个学生没交代清楚。

事实证明是我们低段老师多虑了。孩子们刚开学第一个月会来看看你,抱着你舍不得你。第二个月开始就会手舞足蹈跟你聊很多他高段老师的趣事。第三个月后慢慢地遇到了就会羞涩的跟你问声好,在后来就会不好意思看你一眼,不敢叫老师了。而我们低段老师只会会意的看一眼,充满怜爱的目光看着长大的孩子们。

所以我认为教师最好是一至三,四至六分段。低段老师就像一涓细流,用耐心和爱心引导着孩子们适应小学的校园生活和学习。高段老师就像宽阔的大海,让孩子们在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尽情发挥,独立游淌。所有老师都只有一个目的:让孩子们成为新时代未来接班人!
我是领悟教育,感谢您的阅读,码字不易,动动手指点个赞再走哦!谢谢了。


领悟教育


对于小学这种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的"大循环"教学方式,"三味"一直是不主张和不赞同的!

有人说,这种方式可以让老师更了解学生,让学生更适应老师。这虽是一个优点,但恰恰也成为教学的一大缺点。

这种"大循环"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及成长,有很大的弊端:

1、"大循环"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教师的教学业务越专业化,才会越精。如果一个小学教师将一个班级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更广泛的要求,而且给教师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相反,如果一位老师长期专攻某一个年级的教学,必定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和教育知识技能更专更精。

2、"大循环"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

不同教师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有不同缺限,也有不同特长。对学生而言,也如此。

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摒弃缺点接受各种优点的自我完善过程。

如果小学六年,学生一直固定在个别教师的门下受教,不仅限制了个性的多样化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孩子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大循环"教学方式下,如果该老师在业务、人格等方面很优秀,也许是孩子的福气。

相反,如果该老师不优秀,孩子的一生是不是就毁了?


三味聊教育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三种情况我根据实际情况回答一下,学校安排从一年级一直教到六年的我们这里有,因为一年级刚进校门,自制力差,上课难组织教学,接上班有时候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安顿不好,老师受累的程度可想而知,有很多老师不愿意接一年级的班。学校就想办法尽量做到公平起见,接班后一直到毕业,自己调教的班级自己管着顺手,师生都互相适应了,要是这个老师太守旧,不想钻研教材,只是照本宣科,那么班级就没有活力,成绩也会受影响。

关于一至三年级,大部分是一二年级这样的组合还是不错的,长期教低年级的老师对低年级的教学比较熟悉,尤其拼音识字抓的牢,学生学的也好,我们这里一个中心小学的老师就一直教一年级,学生写的字跟刻板的一样,每年她自己就提出来教一年级,经常在市里讲公开课,一直到退休都是一年级,这种情况很少,我很早在一个学校里,校长安排就是教几年级的总是教几年级,就是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老师对教材是驾轻就熟,成绩自然就好。

再一种就是只教高年级也就是四五六了,高年级的孩子有了自制力,上课能遵守纪律,能管住自己,老师讲课理解快,这种安排还是比较好的,要是每个年级都换老师的话,有个适应过程就不好了。我很早以前在初中教过,曾经有个班级,半年换了五六个老师,班级搞得一团糟,纪律成绩都不好。

总之,不论学校怎么安排,都会综合考虑的,作为家长不必太担心,校长和教导主任安排老师都是从学校的大局出发,都是为了提高成绩的,所以,作为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放心就好。


退休小教师


对于小学阶段两种老师带班的安排,其实都有优缺点,不能非要强调哪一种好。

一、优点

1、从一年级带到六级不换老师,可以让学生与老师形成默契。每一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都和老师建立起一种情感依赖与紧密的联系,就如孩子和父母关系一样。相处时间越长,学生和老师形成的默契感越强,即老师了解学生,学生了解老师。如果老师们个个都是非常负责的好老师,这一届带下来,对孩子的学业促进作用会很明显。

2、分段带班可以让老师把管理与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出来。小学一至三年级属于低年级段,在这个阶段里管理相对棘手,比较让老师操心受累。而四至六年级属于高年级段,教学相对累一点。有经验的老师三年级一轮循环的带班制,会把经验积累的更加丰富。

二、缺点

1、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不换老师,考验老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对于很多年轻教师来讲,如果想积累丰富的管理与教学经验,非得至少两个循环不可,这样一来至少需要两个六年的时间,这个跨度可不小,也就意味着优秀老师成熟的时间会很长。

2、分段带班容易影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友好关系建立。从一年级带到三年级,恰是最容易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深厚情感的三年。到了四年级时,换了老师后,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和新老师建立起较好的关系,极容易影响四到六年级的学业。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恰是从四年级开始,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这与换老师是有很大关系的。

总之,不管哪一种带班方式,都要发挥优点,克服不足。关键看老师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更有与家长的紧密联系,让家校结合无缝链接,才能使老师更加了解学生,家长更加了解老师,从而使老师和家长共同来完成对孩子的管教。


寒石冷月


我是教过小学,初中,高中的数学老师,对于这样的问题深有感触。一个老师教一个年级这样对老师好,轻松!一个老师教多个年级对学校好,好安排!从一年级教到毕业对学生好。对学生最好的是,我认为从一年级教到高中毕业。接下来具体分析一下。

1.没有老师喜欢接手学生

对于老师最大的困难不是教学内容而是对学生的了解。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大相同,对于接手来的学生不清楚以前是怎么学的,学得怎么样。需要长时间,大量的教学中才慢慢准确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才能精准高效的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不然给的意见或建议都是大众化的,甚至是有害的。



记得我上初中时,老师会说小学老师不会教,学历低,导致初中成绩差。到了高中,高中老师会说初中老师差,乱教。导致高中学习磕磕碰碰,必须放弃初中老师教的,好好学。

从小学到高中,知识体系化的,特别是理科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但是每个老师为了教好自己年级的学生,考取好成绩,喜欢走捷径。比如看到“每”字用除法,“每”字后面的量做除数,记住就能做对。还有好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让学生背,背下来就考好了。反正以后不是我教了。



2.没有学生喜欢频繁换老师

学生对于新的老师也需要时间的适应,每个老师的教学特点,风格不同。换老师,学生要去适应新的老师处理事情,作业布置,家访等。特别是换的老师感觉比之前的差就更不好了。我上初中时,由于学校的原因,经常调整班级,更换老师。真的好难受,新的学生要慢慢认识,新的老师听课特别吃力。特别是英语老师,感觉越换越差,越换越没有感情。于是我的英语虽然努力学习但成绩下滑得很厉害。

小时候看见有些学生因为换老师还大哭。换老师,对于老师和学生双方都是新的,沟通会有阻碍。学生对老师提防心很强,特别是很严很凶的老师,一开始留下不好的印象,沟通困难,学习更难学好。



3.从一年级一直教到高中才是最好的

这是我在辅导班教学过程中得来的感悟。这样的教学,老师才能把学生始终放在心上,而不是为了眼前的成绩。教学过程中也特别注意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做准备。

我在辅导班最难受的是自己教的学生不来这学了,去别的辅导班了。我在辅导班最难受的是有新的学生不在原来那位老师学了到我这学了。我在辅导班最难受的是看到家长为了所谓的名师不到我这学了,结果却很差劲。我在辅导班看到了太多太多!学生只是家长、老师的小白鼠,根本不知道怎么才是对孩子好。孩子是可怜的,毫无办法,默默承受!越换越差的学生面临各方压力可想而知。

我的教学经验有限,比较低调。开始很多家长不认可我,可能是学生喜欢的原因继续让我教,后来成绩越来越好,非常认可。我补习的学生都得到成绩的长久提高。只有一个学生由于小学学的太差,在辅导过程受到老板这位大名师过多干预和指导,学得很差。我很无奈,没有办法,很难受。我是在执行老板、家长的学习办法在教你。家长却非常感激这么多老师在帮孩子的学习,只怪孩子没用。

辅导班喜欢用各种办法抢生源,不要因为眼前的诱惑,让孩子成了学习上的牺牲品。耽误了是无法弥补的。



如果老师一直教到毕业,不但从感情上,还是教学上都会对学生十分有利。感情深了,对学生更加负责;带出师,老师更有成就感。不然老师的一点成就感只在眼前,没有未来。

最后总结:没有遇到特别好的老师,千万不要换老师。学校安排也尽可能不要换老师。从一年级教到毕业最好!

个人观点,仅供交流,不到之处,还请谅解。喜欢的话,随手关注,谢谢!


徽乡小居


其实,这两种安排方法在实际的学校安排中都很常见,主要是根据本校老师的特点来制定的。

一般来讲,两段式即小循环安排,如学校里有这样的耐心好,活泼,爱玩的教师,安排他们做一至三低段的教师,可能性地较大;那另外,较为沉稳,严肃,年龄稍长的点老师安排做四至六高段的教师,可能性就高点。这种安排对孩子,对老师都在灵活中求适合,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第二种安排,就是由固定的老师或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的一站式教学,即俗称的大循环教学。学校老师程度性格相差不大,能力相仿,为便于熟悉学生,了解情况,也便于学生熟悉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学校安排的固定搭配的教学。

两种教学安排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和少许的不足,但这都是正常的教学程序,没有什么特别的好与不好,只要孩子认真学,老师用心教,怎么安排教学都是为了让教学质量达到最优,没有什么不同。


爱小猪的妈妈


在小学,安排老师讲课时,有从一年级教到三年级,然后将班级交到教四至六年级的老师手中。然后再回去接一年级新生的方法,叫小循环。而把老师从一年级教到小学毕业的这种教授方法,叫做大循环。

在过去,有很多老师都是从村子里找的民办教师,代课老师,其水平较低,水平参差不齐。教低年级免强凑合,教高年级无能为力,所以,对他们量材使用,有教高年级的有教低年级的,是一种人尽其才的方法。

现在的老师,要么专科毕业,要么本科毕业,教小学是绰绰有余的。如果还按以前的小循环,让学生中间换一次老师,必然会增加一两个月的学生熟悉老师的时间,也会让老师多一次了解学生的时间,这样,对学生的成长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一杆子插到底,一气呵成,教到学生毕业的做法,会使知识贯穿始终,学习效果可能会更高一些。

究竟采用什么方法,由各校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任何强求和主观武断都是不可取的。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在小学的老师管理中,现在一些做法是,从小学一年级要带到小学六年级。但是也有很多的学校采取的是高、中、低年级的分段带班管理。每种做法其实各有好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怎么样安排才是最好呢?


分段的带班管理。其实有利于每个阶段的老师对教材的把握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因调整。因为如果他常年带低年级的话,那么对于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上会遇到哪些问题,都会经过多年的打磨和积累,让每一次的课堂都会进行完善和更加好的优化教学的方式和指导方法。所以我每一个分段的教学都有着扎实的实践经验。但是如果是一到六年级的全程带班,对于学生管理来说,的确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在进入小学之后需要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管理办法以及一些习惯上的纠正和打磨。如果在每一个阶段需要换老师,那么就意味着每个老师的教学差异,需要学生重新去适应和调整,甚至有的学生对于这个适应过程会产生很大的学习影响。比如说曾经遇见过这样一个学生,三四年级,学习成绩还不错。每次都能保证在80到90之间。但是在五年级时换了一个数学老师,他以同样的学习态度学习,但是因为于老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他对于之前老师的教学比较就出来了,新老师的教学让他没有完全听懂每节课知识,所以在高年级的两年当中成绩下降很快。所以这就是不断更换老师给学生造成的问题。


所以如果是分段管理,对于教学把控和教学落实执行来说是能够落实到很细致的。但是如果对于学生管理来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跟踪管理的话,那么老师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一些问题的纠正,有一个长期的积累和指导,不断更换的话要效果差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