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谁能被称为传统大国?为何?

资深人士说文史


用心解读历史,我是心说历史,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看传统大国的定义,所谓传统大国,就是说过去是大国,现在还是大国。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战国七雄的发家历史。

秦国

秦国在秦非子时期立国(大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656年,秦庄公借用周宣王兵马打败西戎,获封西垂大夫;公元前771年,秦国作为护送周平王东迁的四大诸侯(秦晋卫郑)之一,被封为诸侯,被赐予函谷关以西的土地(这是一个空头支票,因为此时的函谷关以西的土地掌握在西戎的手里)。


至此,秦国正式被封为诸侯,但是并不能算是诸侯国中的大国。好在秦国经过几代人的争斗,最终从西戎人手中拿到了函谷关以西的领土,从此跻身大国列表,而且在秦穆公(公元前659-621年在位)时期,并国七十二,拓地千里,称霸西戎,此时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强国了。

从秦穆公时期到公元前376年的战国时期,秦国未曾出现大变故,一直是大国,因此它算得上是传统大国。


楚国

楚国在周灭商时期果断投靠周文王,伐商大业完成之后,楚国获封子爵。周夷王时期(公元前895-880年在位),此时西周王朝已经开始衰落,各路诸侯逐渐轻视周天子,此时楚国在南方发展不错,于是楚国国君熊渠封自己的两个儿子为王。东周桓王时期,楚国实力愈发强大,自封为王,与周天子分庭抗礼。至楚庄王时期(公元前613年-591年在位),称霸中原。自此之后,在约公元前506年被吴国打到都城,之后立马光复,之后一直以一个强国的姿态存在。


所以,楚国也是一个传统大国。

齐国

公元前1044年,西周王朝封姜子牙为侯爵,封地为齐国。姜子牙是周朝的开国大功臣,周天子对其特别优待:允许其对周边行使征伐大权,当时就是大国。

至齐桓公(公元前685-643年在位)时期,称霸中原。之后,虽然发生过田氏代齐事件,但齐国元起未伤。

之后虽然有乐毅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但那时战国中晚期的事情了。题主问战国七雄,那么本事件与问题无关,暂不讨论。

从以上来看,齐国也是传统大国。

燕国

燕国的始封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公元前664年,山戎袭击燕国,燕国无力支撑,时任燕国君主燕庄公向齐国求救。齐国正值齐桓公霸业时期,于是发兵救之,遂大破山戎,为燕国拓地千里。燕庄公为表感谢,遂亲自送齐桓公入齐境。齐桓公说:按周礼,诸侯相送不能出国境。遂将燕庄公所在齐地划给燕庄公,燕国这才成为大国。


由此可见,燕国的大国地位不是自己挣来的,而且之后数百年,燕国一直在诸侯国中是中下层实力。因此,它不能算作是传统大国。

其余韩赵魏,他们的封地来自于他们三家分晋,而三家分晋恰恰就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在战国之前他们都是没有正式封地的国家,因此,他们几个国家不能算作是传统大国。

由此可见,战国七雄中,传统大国就只有:秦、楚、齐三家而已。


心说历史


战国七雄之中,能够被称得上是传统大国的只有楚国

战国时代,韩赵魏三国是新兴国家,与传统没有关系

关于东周时代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历史学的公论就是韩赵魏三家分晋,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从三家分家开始写起,春秋时代晋国算得上第一大国,是春秋时代称霸时间最久的国家,而且晋国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儿子,是周成王的弟弟,可以说根红苗正,底蕴深厚,可也是这个国家,对周朝的分封制继承的最为彻底,周王朝由西周进入东周时代后,晋国逐渐成为第一大国,而且还将这种分封制度执行的变本加厉,结果就是晋国的卿大夫势力越来越大,最后终于超过晋国国君,而晋国国内的六卿经过大浪淘沙的激烈竞争,最终范氏、中行氏、智氏被淘汰出局。韩、赵、魏三家将晋国分了,可是饶是如此分家后韩赵魏三家仍然是战国时代的大国,可见当时晋国多么强大,后来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霸主,韩国灭亡春秋时代的一度牛皮哄哄的郑国。赵国更是战国中后期一个强大的存在。

韩赵魏是战国时才出现的新兴国家

齐国也早就不是那个齐国了

齐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姜子牙——姜尚的封国,在齐桓公姜小白在位期间,齐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当时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号,替周王主持着东周的大局,调解各国关系一时风光无限,也是在齐桓公时期,齐国迎来了陈国的逃亡公子陈完。

陈国先祖是上三代的贤君之一的舜,周武王伐纣灭商后,找到大舜的后人分封为陈国,可是到春秋时代的齐桓公时代,陈国发生内乱,陈国公子陈完逃亡到齐国,得到齐桓公的厚待,然而齐桓公没想到的是他这次其实是引狼入室,200多年后,他的姜氏齐国被陈完的后代田氏掌握,后来田氏更是直接驱逐了姜氏,自立为齐王,并贿赂当时周王得到认证,成为了合法的齐国君主。

战国时期的齐国仍旧是大国、强国,并且直接终结了魏国的霸权。

战国的齐国早已不是春秋时代的齐国

可是这个齐国早已不是那个齐国,更加谈不上传统了。

燕国从来都不是强国

燕国是西周开国功臣召公姬奭的后代封国。但是一直都不是什么强大的国家。

春秋时代的燕国,默默无闻后来还因为受到犬戎的进攻,无法抵抗,被迫向齐桓公求援,最后还是齐桓公的救援之下才打败犬戎。

而到了战国时期,燕国仍旧是在打酱油,虽然有著名将领秦开也就是后来跟随荆轲刺杀嬴政的诸侯秦舞阳的先祖,为燕国击败东胡,开拓了辽东,但是辽东在当时还是权力空白地区。

后来在燕昭王时期,燕国才算是硬气了一把,当时燕昭王的老爹燕王姬哙鬼使神差的将王位禅让自己的国相子之,结果造成太子平的不满,最终引发了燕国的内乱,齐宣王趁机出兵燕国,获取了重大利益,此后在赵国的燕国王子姬职返回燕国成为了后来的燕昭王,他千金买马骨招贤纳士,最终联合秦、赵、韩、魏等四国攻入齐国,占领齐国70余座城市,几乎将齐国亡国。

燕军攻破齐国,是燕国少有的高光时刻

然而燕国的光辉就是这样的一瞬间,燕昭王死后,在齐国的燕军被击败,而后燕国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甚至后来燕国屡次的向欺负长平之战后赵国,结果仍然遭到胖揍。

后来燕国更是企图以刺杀的方法谋求国家的独立,后来在刺杀失败后,燕王还将自己的儿子杀死送给秦王,但是最终仍旧是难以避免败亡的命运。

秦国是战国时期才真正强大,而春秋时代和战国早期一直是打酱油的存在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给搞死之后,周平王继位,老秦人前来勤王表现优异,这才让东迁的周平王将秦人封为诸侯,也就是春秋时代开始才有了秦国,所有秦国的立国历史算是比较晚的。

秦国的创业很艰难,因为周平王的分封都是空头支票,封给秦国的土地都被犬戎占领,于是数代老秦人的艰辛努力,才算给自己打下一片土地。

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

春秋时期,秦国在秦穆公时期积极参与中原事务,参与诸侯争霸也混了一个五霸的地位,但秦穆公以后,秦国仍旧埋头于西方自己的世界,与犬戎进行争夺土地。很少参与东方事务。

即使到战国很长一段时间,秦国都是东方各国所嘲笑的乡巴佬和野蛮人,此时秦人虽然善于苦战,但是却打不过魏国,经常被魏国欺负,甚至还一度丢掉了对秦国至关重要的河西之地。

直到秦孝公的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才逐渐强大起来,后来在秦昭襄王时代彻底确定了战国老大的地位。

唯一称得上传统大国的只有楚国

在西周时代,楚国的封爵很低,是周朝第四等爵位子爵,然而对于西周王室的分封,楚国并不买账,在西周早期,楚国就已经自称为王,这在各国中是绝无仅有的。也就是西周时期楚国就敢于对强盛的西周发起挑战,西周的第四代王周昭王时期,西周曾经举国讨伐楚国,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结果,而且周昭王还死在了讨伐楚国的路上。

进入到春秋时代以后,楚国继续扩张和壮大,经历了齐国短暂的称霸之后,楚国开始与晋国进行争霸,并与晋国交替成为春秋的霸主,并一直是春秋战国时期版图和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

战国时代以后,楚国仍旧是强大的存在,疆域辽阔,苏秦到楚国时曾对楚王说楚国“地方五千馀里,带甲百万,车千乘”,后来到战国后期遭遇强大的秦国的连番打击,西部领土大量丢失,但是楚国还是灭亡了越国和鲁国,来及时补充了国力。

战国后期的楚国仍旧强大

后来在秦始皇灭亡六国之战中,楚国也是秦国最难对付的对手,后来大将王翦带着秦国的举国之兵才灭亡楚国。

但是在楚国灭亡10多年后,一群楚国人由冲入咸阳,灭亡了强大的秦帝国。


大东北的小豆包


战国七雄是指秦、韩、赵、魏、楚、燕、齐七个王国,这七个王国中秦、楚、齐三国可称为传统大国。秦国是东周的开国诸侯,以武立国,在春秋时期就是五霸之一,秦国之强,威震西戎。楚国是西周初年建立的小国,立国之时领地五十里,后来灭国七十余个,战国时代楚国纵横三千里,威震南中国。齐国是西周的开国诸侯,立国之初就以霸道治国,曾经灭国无数,春秋五霸之首,其赫赫武功威震中原。

从某种意义上讲,楚国是一脉相传的传统大国,毕竟楚国历史比秦国历史长数百年,而战国时代的齐国是田齐国,不是一脉相传的姜齐国。楚国立国于公元前1042年,亡国于前223年,立国之初为楚子国,领地在丹阳周围五十里。历代楚君励精图治,披荆斩棘,将楚国变成了一个巨无霸,整个南中国皆为楚地。春秋初期,楚国以蛮夷自居,严重威胁中原诸夏,齐桓公曾亲征楚国,结果打了一次口水仗结束,齐楚两国均不敢开战。楚国多次被攻破国都,但凭借雄厚的国力,广袤的国土,楚国又多次收复国都。

秦国的立国之路十分艰辛,比楚国的创业之路更为艰难。秦国(前905年-前206年),先后经历了王室附庸、伯国、公国、王国、帝国五个阶段。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天子之附庸。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公元前623年左右,秦穆公称霸西戎,灭国十二,益地千里,被周王室赐西方伯称号,秦伯国升级为秦公国。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秦公国升级为秦王国。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政称皇帝,秦王国升级为秦帝国。

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强国,齐国不仅兵强马壮,更在于齐国富庶有钱。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齐国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公元前386年,田氏成功的和平演变了姜齐国,齐国公室变成田氏。公元前334年,齐威王跟魏惠王在徐州相互称王,齐侯国升级为齐王国。


大秦铁鹰剑士


我是史山泛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战国是一个时代的称呼,而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当时最有实力的国家,当然还有很多大国,只是比着这些强国没有多少竞争力。

而提起战国时代,春秋是不能避免的。总得来说,春秋战国我们可以认为属于同一个历史时代。只是在变化的一直是形式,而没有一个改革性的变化。春秋和战国的分割也标志着我国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而这次的过度,也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势。七雄之中的韩、赵、魏其实是从春秋时期的晋国分割而来,被周天子承认诸侯身份之后,才有了战国七雄的说法。

从这里来看,这其中的赵、魏、韩三国都算是在战国初期新晋的诸侯国,不属于传统大国行列。虽然被他们所分封晋国,在春秋时期是霸主级别的国家,但是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认为这三个国家不属于传统大国。

春秋五霸相信大家都知道,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就是齐国的第十五为国君。作为中原霸主,齐国可以称得上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而齐国也一直没有灭亡,甚至到了战国时代成为了七雄之一,所以齐国算是一个传统大国。

而同为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同样出过霸主的国家,楚国是地域最广,人口最多也是最富有的国家。而楚国传承到战国时期,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传统大国。

秦国相信也不用多说,作为一个努力N代人,最终统一天下的诸侯国。同样是一个传统大国,其中秦国的国君秦襄公在幽王之乱时获封诸侯,为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有一种说法是秦国的秦穆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可以想象秦国的“大”。

燕国传承同样久远,燕国的第一任诸侯王是周武王的弟弟。可以说燕国的历史从周朝开始就已经有了,燕国虽然时间久,但是燕国在历史中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为一个能够传承八百多年的诸侯国,已经够传统,对于是否是大国存在疑问。

不过燕国可以被称为传统大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虽然比这齐、楚、秦差了一些。但是比这别的国家都还是属于强国的,而且也有足够的历史。

综上所述:战国七雄中,能被称为传统大国的有四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秦、燕。而赵、魏、韩虽然在战国时期属于强国,但却是在春秋末期才被承认诸侯的身份,因此不能称为传统大国。


史山泛舟


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魏韩。

其中赵魏韩由晋国分化而来,因此称不上传统大国,首先被排除。

那么剩下的秦齐楚燕四国,谁又能称之为传统大国呢?我们来一一分析一下。

燕国

燕国始祖是召公,召公是周朝宗室。

按理说,燕国应该是诸侯国中的强国,但实际上燕国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直到燕昭王的爆发。

这一切与召公有关,召公虽然得到了分封,但他自己却留在了镐京辅佐周王,而是让自己的儿子治理燕国。

召公用自己一生的心血换来周王室的成康之治,但燕国却没有得到福泽,长期被各国欺压。

直到燕昭王的出现,燕国终于扬眉吐气,大将乐毅竟一连攻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几乎将齐国灭国。

只可惜,虎父犬子,燕惠王却因憎恨乐毅,临阵换将,导致燕国满盘皆输。

综上所述,燕国并不能称为传统大国,毕竟始祖召公的初衷,是将燕国成为周王室的辅国。

楚国

楚国从建国开始,就已经定位明确,帮助周朝镇守南方夷越地区的动乱,防止他们入侵中原。

能够镇守一方,实力自然不弱,甚至一度向南方扩地千里。

春秋时期,楚国就已经消灭了萧国、邓国等大批诸侯小国,更是在楚庄王时期称霸。

不过,在周王室心里,是不承认楚国传统大国的地位,周王室将楚国同样看作是蛮夷,只不过需要楚国来抵挡南方夷越的进攻。

但楚国的强大是不可否认的,因此还是要把楚国归入传统大国之列。

齐国

齐国始祖就比较厉害了,是我们熟知的姜子牙。

姜子牙除了辅佐武王伐纣,女儿邑姜还是周武王的妻子。因此齐国在诸侯国间的地位崇高,甚至有征伐之权。

当然姜子牙本身就有治国之能,他借助齐国疆域接近大海的优势,煮盐垦田,让齐国国富民强。

等到了齐桓公,与管仲君臣同心,励精图治,成就春秋霸业。

不仅如此,等到了齐湣王,甚至率军攻破函谷关,逼得秦国割地求和。后来更是与秦昭襄王并称为“东西二帝”。

因此,齐国称得上是传统大国。

秦国

秦国后来者居上,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但想要称为传统大国,就有些牵强了。

因为秦国从一开始是作为周朝的附庸的。而且秦国地处偏僻,国家积弱,一直都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

不过秦国历代君王励精图治,秦穆公五张羊皮换下贤臣百里奚,秦孝公以商鞅推行变革,宣太后智灭义渠国……

也难怪后世人说,秦灭六国,非始皇帝一人功绩,而是大秦历代先祖的心血努力。

学习总结:沉浸在历史荣耀无法自拔的人,终究会被湮灭在历史潮流中。让我们放下曾经的荣耀,继续努力吧。


暖暖的三眼君


前言:战国乱世几百年,七国互相争斗,虽最后为秦国统一,但是追溯起来,秦国的底蕴和其他国家还是无法相比,战国七雄中,最能称之为大国的当属齐国?为什么这么说呢?请让我慢慢为你道来:

齐国的辉煌历史

从西周到春秋这段时间,经过,姜太公和齐桓公的努力,齐国因地制宜,依靠着富饶的东部沿海和管仲等贤臣的努力下,齐桓公第一个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能力,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鼎盛,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司马迁把这个称之为"大国之风"。

司马迁在《史记》记载:"吾适齐,自秦山属之琅邪并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司马迁认为,齐国称霸春秋是一种大国风范。

一、齐国有着各诸侯国没有富饶的土地

齐国在山东半岛以东,三年环海,沿海面积达到

"膏壤二千里"气候宜人,雨水丰富,所以齐国农业、海洋贸易商业发达,齐国向各国大规模出口粮食和鱼盐以及丝绸,使齐国国库充盈,成为列国最富裕的国家。而且山东半岛人口一度占全国比重较大,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而且水陆发达"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这是齐国作为传统大国的表现之一。

二、齐国文化开放自然,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

齐太公实行"因其俗,简其礼"的文化政策,管仲相齐仍然采取"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顺其自然,思想开放,包容各种文化,所以齐国才能文化繁荣,稷下学宫才能网罗天下之士,让齐国文化一度达到鼎盛的程度,此为传统大国表现之二。

结论

这里把齐国作为传统大国的表现简要的叙述出来,齐国虽然军事能力确实无法与秦国等虎狼之军相比,但是齐国的历史比之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明显占据上风的,其政治、经济、文化确实是各列国之中无法比拟的,有资格称之为传统大国。


绝尘的时光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传统大国这个名字我们可以换个词来理解,也就是谁是老牌强国。

先用排除法看一下,赵,魏,韩三国。从春秋到战国标志性事件就是三家分晋,晋国原来是老牌大国,一度是春秋时代的霸主。最后分裂了,类似于苏联解体。分裂为赵,韩,魏三个国家,虽然三家实力不俗,但毕竟从时间线上来看,是三个新国家。所以也就算不上传统大国。

我们再来看一下燕国。虽然燕国年代久远,而且经过战国的大兼并时代存活下来称为战国七雄之一,但燕国地处偏远,一直远离中原战乱,偏居一隅,再加上春秋时代一直是一个小国,并长期被齐国欺负,也没有在历史上称霸过,只是在春秋末期,秦国因为战略需要,帮助燕国打败齐国才强盛起来,时间线上来说,只能算后起之秀。

好,我们再来看剩下的三国,齐,秦,魏可算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老牌强国。为什么?且听我到来。

先来看楚国。在春秋时代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就有楚庄王的名号。楚国地处南方,西周以前是荒蛮之地,到处是丘陵树林和沼泽,不适合人类生存,但是西周之后楚国大力发展,称为领土范围最大的国家。楚国觊觎中原,讨伐附近所有的诸侯国,甚至在春秋时代,所有诸侯都还在名义上向周天子称臣时就已然成王。到楚庄王时已然将势力染指中原并坐稳霸主职位。朝秦幕楚这个成语就是说当时小国在两个大国之间生存状态,也就可以看出楚国的强大。真事是在当时华夏大地上横着走,要中原各国组织联军才可以抗衡。所以楚国是名副其实的传统大国,不仅领土而且军事上都是大国。

秦国自从东周灭亡,因帮助建立西周有功,便被周天子在西方封疆列侯,而且有一项所有诸侯国都没有的权利,可以讨伐异族,也就是当时不是诸侯的国家不在中原文明范围内的国家,秦国都可以征讨,秦国经过不断的征讨,极大的拓大自己的领土,使自己成为大国做好了基础。秦国自从实行商鞅变法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在当时的中原大地上,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都不是秦国的对手,而且虎视眈眈的觊觎中原,一直被中原各国防范。所以也称的上是传统大国。

齐国这个国家在周朝分封时就与众不同,因为齐国是周朝建国的功臣姜子牙的分封国,所以国家实力一直强横,地处东方,目的就是帮周朝看管东方门户,所以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自然而然也就帮齐国拿到一张传统大国的入场券。

以上是本人分析,如有不足,望大家指教



历史的瞧客儿


战国七雄中,楚国一直强盛而广大,虽然几次因战争失败而面临亡国,但总是能迅速恢复实力而强大,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齐国中,楚国可以称得上传统大国!

楚国(公元前1042~223年),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朝第二代国君周成王册封楚部落首领于郢,为子爵,建立楚国。

楚国从武王开始扩张,经文王,到成王,先后吞并庸.随.罗等25国,可以称的是春秋时的大国了!

随后,楚国越过了江淮地区,推进到了黄河南岸,楚成王十七年,中原霸主齐桓公联合陈,曹.宋.郑.卫.鲁邾等八国联军攻击楚.蔡联军,楚军打败,被迫退出中原。

楚成王41年(公元632年) ,楚国齐.鲁.魏.宋 边界地区。引起了春秋五霸的晋文公的强烈反对。晋文公亲率三军,联合鲁.卫,于楚军在城濮大战。战前楚成王了解晋军上下一心,君臣和睦。有意退出战争,带走了一半多的军队,但是楚军主帅成得臣坚持要打,结果不幸战败。成得臣在返回楚国的路途中自杀了。

楚国虽然先后败给齐国.晋国,但是主力尚存,中军损失不大,楚国的实力尚在!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任用孙叔敖为相,改革经济.内政,锐意进取,楚国的国势很快增强了,前597年在鄢陵之战中打败晋军,乘胜进攻到黄河岸边,成为新的中原霸主!

楚庄王熊旅

晋楚争霸,各有胜负,但是晋国大夫士燮向国君献策,从经济,军事,外交各方面支援楚国背后的吴国!吴国的国君寿梦即位后,吴国开始崛起,进攻楚国的属国,州来,钟离,后来一度打败了楚军。

吴王阖閭即位后任命伍子胥为相,改革军事.政治。任命兵家始祖孙武为大将,训练军队,吴军战斗力很快增强!

前506(楚昭王十年)年,吴王阖閭任命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弟弟猛将夫概为先锋,带领三万精锐之师,进攻楚国。夫概带领五千先锋,在淮河打败五万楚军,接着吴军在柏举大破楚军主力二十万人。随后吴军乘胜攻入楚都郢。楚昭王流亡江汉。

就在楚国几乎亡国时,楚国人申包胥赶到秦国,找到秦悼公,哀求他抗吴救楚,开始,秦公不答应,于是申包胥在王宫外,不吃不喝,痛苦了七天七夜。秦国君臣都被他感动了。于是秦悼公发兵十万,打败吴军,接着越军偷袭吴都,吴国大军在孙.伍的带领下回到了吴国!楚军大司马子西带领军队恢复了楚国!

楚惠王即位后,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想恢复楚国的霸业,终于在越王勾践去世后打败越军,重新称霸南方。

进入战国时代,楚国重新焕发了活力。楚悼王在位时,军事家.改革家吴起受到魏相公叔痤的迫害,从魏国逃亡到楚国,楚悼王任命他为令尹,在楚国变法,楚国经过变法,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南方统一百越,在中原吞并陈.蔡。并以一己之力抗击赵.魏.韩,击败强秦,俨然有统一中华之势。

可惜的是楚悼王突然逝世,楚国的贵族集体反对变法,联合谋害了吴起,并因此冒犯了楚悼王的遗体。楚肃王即位后,诛杀了冒犯先王遗体的贵族七十多家,极大的打击了楚国的封君势力。

随后楚国在楚威王(前339~329年)时代达到了顶峰,消灭了越国,设置了江东郡,占据了古代中国的整个江南地区。控制着今天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的全部,四川.重庆.陕西.河北.山东福建.广东的一部分,面积达到15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0万,军队100余万,战车一万五千乘,声势震动了诸国!

进入战国后期,楚怀王在位时,曾经组织楚.赵.魏.韩.齐五国合纵。楚怀王为纵约长,五国联军百万,围攻函谷关,后来因为内部矛盾,很快就解散了,但是也给秦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秦惠文王时,任命魏国人张仪为相,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六百里,让齐.楚断交,到楚国使者去交接时,只答应给六里,哄骗了楚怀王,彻底激怒了楚怀王,他集结楚军数十万进攻秦国,在丹阳被秦军击败,被斩首十几万人,大将屈匄被俘。接着楚怀王为了报复秦王,出动倾国之兵进攻秦国,打到了咸阳附近的蓝田。秦军殊死抵抗,把楚军牢牢阻挡在蓝田关下,接着韩.魏两国偷袭楚国,楚军只得撤退。丹阳之战和蓝田之战极大地削弱了楚国,从此楚国由强盛转为衰弱!

墙倒众人推,随后齐国相国孟尝君报复楚国私自拆散了齐楚联盟,公元前301年,联合韩国和魏国,以齐将匡章为主将,带领三国联军,围攻楚国,在垂沙大破楚军,战后,楚国被迫把南阳地区割让给了韩,魏两国!

公元前279年,秦国大良造白起带领几万精锐士兵,连战皆捷,在郢都打败楚军数十万人,很快攻占了郢都,楚襄王带领臣民迁都陈县,也称郢。随后,楚军反攻,又攻下了十六座城池,接着稳定了东部的形势,楚国再一次复活。

公元前257年,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带领八万楚军与赵.魏三国合纵,在邯郸之战中大破秦军,迫使秦军归还了以前占据的六国领土,再次龟缩到函谷关的后面。

邯郸之战后各国形势图

公元前225年,秦国消灭了魏国,随即进攻楚国,秦国将领李信带兵20万攻克寿春(楚国自称郢都),杀楚幽王。接着进攻楚军大司马项燕,结果被项燕击破。被迫率领残兵败将退回咸阳。秦王嬴政只得恳求老将王翦,希望他再次出山,王翦同意攻楚,只是需要兵力六十万,这几乎是秦国机动兵力的全部了。最后嬴政还是克服了困难,凑够了六十万大军,并在出战前安排自己的女儿和王翦的次子王贲成了亲。随后王翦带兵打败楚将项燕,俘虏了新楚王(秦国的昌平君),楚国终于灭亡,享国820年(1042~223年),可以说楚国虽败犹荣,直到最后,仍然算是战国七雄中的巨无霸!


少校说历史


战国七雄中,谁被称为传统大国呢?首先我们要知道都有哪些,周朝末年到秦朝统一这期间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春秋时期,一个是战国时期,这两个不要搞混了。春秋是五霸,战国是七雄。春秋五霸分别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战国七雄分别是秦、楚、赵、魏、韩、燕、齐。

我个人觉得战国七雄里面除了齐、楚、秦三国可以称得上传统大国外,其它四国都不能得此名号。各位看官且听我逐个分析。传统强国的概念是什么?包括两个点,一个是传统,也就是说传承历史悠久;另一个是强国,具有人口众多、面积广大、战斗力强劲。

那么我们就拿上面讲的两个传统强国的概念来套用,来说明战国七雄哪些是传统强国,哪些不是

一、从“传统

”方面来讲

韩赵魏三个国家是又春秋时期的强国晋国分出来的,成立的时间短,要论传统应该不在此列;

燕国呢?成立于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燕国伴随着周王朝的整个时期,东西周灭亡之后还存在了很长时间,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可谓是传统国家。

秦国,公元前905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商朝早期即建国,可谓是历史悠久,称得上传统。

楚国,根据《史记 楚世家》记载,楚人先祖鬻熊辅佐周文王灭商有功,周成王念其功劳,封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建国于丹阳,领地50里。也就是说楚国在周朝建立之前就有了,更能算的上是传承悠久了。

齐国,始封君为军师太公望,辅佐周武王推翻商纣王,建立统一的商王朝。于燕国差不多同时,享国八百多年。

所以,从传统来讲我们就排除了韩赵魏三国。

二、从“强国”方面来讲

通过上面一条的排除,现在就剩下秦楚齐燕三国了,我们再来逐个分析。

秦国:读过《大秦帝国》的人可能都知道,这部书对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中国做过详细而生动的描写。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空前增强,最终在秦始皇嬴政的带领下逐一将六国剪灭,统一了中国。

楚国:楚国在战国七雄里面一直处于第一阵列,足以和秦国抗衡。楚国兼并的小国,有案可稽的,也在四五十个以上,多在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战国策·楚策一》“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楚国之疆域,虽然时有得失损益,“但在其鼎盛时期,据考察其地跨今十一省,兼县三百余,为战国时代最大之国”。””楚国的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从西周初年算起,持续了大约700年之久。

齐国:战国时期称为东帝国,秦国为西帝国。因齐国不与秦国接壤,所以很少受到秦国的蚕食,其实力始终比较强大。秦采取的是远交近攻的策略,远交其中最重要的国家就是齐国。当时的形势来讲,齐国与其他国家连横则秦不能轻举妄动,如果与秦国合纵则秦可横行与邻国。

燕国:周朝时期,中原腹地人口都很少,人口大部分是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布,其他地区人口就更少了。燕国地处今天的河北、北京北部地区,古代属于苦寒之地,人口稀。我们知道,古代人口得多少代表着实力的强弱,没有人就没有粮食和兵员。所以,燕国除了在燕昭王时期在乐毅的带领下联合多国部队打败齐国外,其他时期都比较弱小,在战国七雄里面只能归为实力较弱的一类。

所以,通过“强国”方面来说,排除了燕国。

综上所述,能称得上是传统强国的只能是秦楚齐国了。


痴言


战国七雄中能称为传统大国的,是齐国,楚国,秦国。

齐国立国者,是姜子牙,居东海之滨,擅鱼盐之利,最先富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以后一直是比较强的国家。至战国,田氏代姜氏,齐国仍保持比较强的地位,其间虽遭遇乐毅伐齐,几乎倾覆,但随即田单火攻,反败为胜,仍傲踞东方,直至秦统一。

楚国始终是南方大国,在七国中,其面积始终最广大。中原霸主,对楚国只责其贡献苞茅,而不敢强加以兵。楚庄王时,一飞冲天,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只是发展不平衡,忽高忽低,至楚怀王,信任奸佞,排斥忠臣,使国力日削,终至亡国。

秦国起势较晚,但后来居上。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等良臣,侪身春秋五霸。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奠定秦国强大的基础。其后诸君目标一致,前仆后继,以虎狼之师,东向蚕食诸侯,终灭六国,一统天下。

此三国所以长期强大,除其他原因,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原因。齐国背靠东海,东面无威胁,可以专一面西而争。楚国居长江流域,南面无强敌,可以专一面北而争中原。秦国处西方,西面无强敌,可以专一东向而争天下。

中原也曾有一些比较强的国家,如郑国、宋国、赵国、魏国,但因处四战之地,易受夾攻而不便发展,故终未能保持强大。

欢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