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很强大,车臣人都不老实,现在俄罗斯弱了,为何变温顺了?

YC游戏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虽然车臣在苏联时期的时候,很不老实,老是搞分化,有着非常强烈的分离倾向。而且后来苏联解体后,车臣也是经常当做自己是独立的存在。

但是到了现在,车臣却被俄罗斯用其他的手段打压了下去,成了一只温顺的绵羊。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不同的时期,苏联和俄罗斯对待车臣的政治手段不同。

在苏联时期,苏联中央对车臣等地区采取高压的政治手段,但是这种统治下必然会让车臣等有傲气的地区发生反抗。

而在俄罗斯时代,俄罗斯政府选择与地方施行联邦制,地方的权利得到尊重。

虽然俄罗斯政府仍然有很大的权力可以指挥他们,但是各自治的地方仍然享有非常大的权力。像鞑靼斯坦这样的自治共和国,除了军队及货币,甚至还有着自己的一定的外交自由,所有像车臣这种需要发展的地区,就很快地接受了这种政治手段。

并且对于车臣而言,就算苏联解体后变成了俄罗斯,实力下降不少,但俄罗斯同样也是一个泱泱大国,尽管现在俄罗斯比以前的苏联更弱,但是车臣也同样打不赢。

而且现在的车臣共和国领导人是车臣首任总统老卡德罗夫的儿子小卡德罗夫,他在担任车臣共和国领导人的时候对于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是尊敬有加的,在许多公开和私密的场合也都爽朗地表达自己对普京的支持。

并且普京对于领土的完整性问题还是很强硬的,车臣自然不会自讨没趣,放着眼前的发展机会不要而去触霉头。


江水趣谈


我小儿子一点都不怕我,也不怕他妈,但他就怕他哥,因为他知道把他哥哥惹毛了真的会揍他!

车臣也是一样,他们被普京大帝收拾过,而且也确信他会下狠手,所以自然会放老实些!

小儿子怕哥不怕我,并不是他觉得哥哥比爸爸更强大,而是他真被哥哥打过。车臣不怕苏联那是假的,斯大林时代就被治得服服贴贴的,怕俄罗斯也不一定,叶利钦当政时还不是闹得挺欢的?!所以说成他们是怕普京更加准确些!

某些人,某些地区(省),还有某些国家(民族)都是记打不记吃的,给他优待政策当宝贝一样供着他不停的撒泼扯皮闹出走,狠狠揍一顿就会乖乖听话当孙子了!用我们湖南乡下的话说就是三箩筐好话当不得两棍子!或许,车臣就是这么个例子吧……


湘中明珠Zxp


错错错,现在车臣人所谓的“消停与老实”,既不是因为俄罗斯弱了,也是车臣人自己变温顺了,而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比他们更强悍的“硬茬儿”——普京。车臣人是一个战斗力十足的民族,有一句老话叫“不是所有的车臣人都会放羊,但所有的车臣人都会开枪”足见其民风彪悍。然而,就是这么凶悍的车臣人也倒在普京的“铁腕”之下。车臣人2000年之后突然变老实、温顺了,其根本原因是他们被普京打怕了、被打傻了。

那么,普京是如何“降服”凶悍的车臣人?在小编看来,就一个词——“赶尽杀绝”!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就深受车臣分离分子之祸,各种怀柔政策加军事行动都用了,但因当时的叶利钦态度不够坚绝,几度给了车臣人机会壮大势力,致使俄罗斯在1994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付出惨重代价,还为此后连年的恐怖活动埋下祸根。1999年,普京就任总理后,采取了与叶昨钦完全不同的政策,对车臣只有一个对策——彻底解决。他在征得叶利钦的授权之后,于同年10月亲自指挥10万俄军打响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普京说:对车臣匪帮“如果今天不动手,明天损失会更大”;“不管车臣匪徒藏在何处,俄军都将把他们消灭”;“我们将到处追捕恐怖分子,在机场就追到机场。我的意思是——请你们原谅——如果在厕所里抓到,我们就要把他溺死在马桶里。”普京不止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至于普京的重拳有多重,简单讲就是空中轰炸、地面围剿、逐村清扫。

举个例子,1999年10月,普京指挥俄军对这些被车臣武装分子占据的村庄采取“铁桶”战略,将村庄团团包围,用炮猛轰,直至对手投降为止或将村子夷为平地,再进村扫荡,收缴武器,把村庄交给内务部队,俄军则继续清扫下一个村庄。

这是一种极具震慑的手段,对于大部分平民来说,一旦有车臣武装分子进入村庄,他们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毫无商量余地,于是很多不想生事的村庄便采取“自我清除”对策,由村中长老出面担保,换取俄军不进村。

靠着这种类似“连坐”的策略,车臣武装分子一边被俄军猛打,一边被车臣人驱赶,很快便溃不成军,四处流窜。仅三个月后,“匪首”扬达尔比耶夫便仓皇逃窜到阿富汗,后又流亡卡塔尔,但普京仍对他发出全球通缉令。2004年,扬达尔比耶夫在卡塔尔遭到炸弹袭击,当场身亡。

车臣武装分子被散后,大约2000年1月左右,车臣共和国总统总统马斯哈多夫见势头不好立即向普京求和,但普京要的远不是“求和”,而是要彻底“降伏”、“打垮”车臣分离势力,不论是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因而,虽然马斯哈多夫求和,但普京仍下令俄空军战机在车臣韦杰诺、诺扎伊尤尔特、古杰尔梅斯和纳德捷列奇诺耶等地对武装分子的聚集点和装备进行猛烈轰击,彻底炸毁车臣武装分子的指挥站、基地和仓库以及格罗兹尼30公里处的石油井架……事实上,比俄军更具震慑力的恰是普京对“车臣分离分子”这种“赶尽杀绝”的决心。

虽然2004年车臣武装分子又制造了别斯兰人质事件,但这一次事件促使普京再次下猛药,加大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重点加重对政府官员包庇恐怖分子的惩罚,誓言“俄罗斯别无选择,因为一旦向恐怖分子屈服,将会出现更为惨烈的冲突”。

当然,在对车臣武装分子下重拳“赶尽杀绝”的同时,普京也对普京车臣人采取了怀柔政策,拨款数亿卢布资金用于向领取预算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低收入者发放退休金、工资和补贴,收拢车臣民心。当然更重要的是,普京还成功扶植起了自己的代理人——小卡德罗夫,这才换来了题主所谓的“车臣人变温顺了”。


陈一诺


苏联时期,车臣还是比较老实的。

那是因为苏联具有强大的掌控力。

连东欧国家都牢牢控制,属于自己领土的车臣怎么敢轻易造次?

苏联对东欧的影响到了什么地步?

举个例子——

上个世纪50-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当时闹起了“布拉格之春”,苏联是直接出兵控制了捷克首都的,把捷克的一把手带回莫斯科审理。

可见这个手段比如今的美国强硬多了,美国对自己的小伙伴都没这样。

(普京到车臣前线慰问)

正因为苏联当时如此铁腕,车臣才不敢轻举妄动,否则下场比捷克斯洛伐克要可怕。

正因为苏联后期,铁腕政策没了,导致苏联走进历史,俄罗斯和其他加盟国家才纷纷独立。

也正在这时候,在俄罗斯人内政外交青黄不接之际,车臣才有了叛乱,才寻求独立。

当时的总统叶利钦也向效仿先人,来了一次车臣战争,史称第一次车臣战争。但是结果并不太好。俄军战斗力态差,导致伤亡比较多。

普京上台后,对车臣发动了新的打击,史称第二次车臣战争,最终将车臣叛乱的头目杜达耶夫炸死,让车臣独立的风潮被压制,俄军终于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由此可以说,当俄罗斯国家强大的时候,武装分裂主义势力一般是不大公开作对的,而是在私下搞一些阴谋活动;俄罗斯衰落的时候,这才是他们兴风作浪的时候。

普京的铁腕政策和苏联时代有一拼,这才把车臣独立的风潮压下去。

其实车臣问题,和叙利亚的库尔德问题有异曲同工。

库尔德人之所以要闹,也是因为巴沙尔的铁腕统治被打破了,逊尼派阿拉伯人武装反抗巴沙尔,这才有了库尔德人趁乱占领河东地区30%领土和70%的油田,以此作为资本和巴沙尔谈条件。

在巴沙尔强大的时候,库尔德人如同车臣一样是被打压的,也就没有公开闹事的土壤了。

因此看车臣问题的历史,从如今的叙利亚能看出端倪。

实际上普京出兵叙利亚,也有情报显示,车臣一些分裂分子到了叙利亚,加入IS,试图在当地实战之后将经验待会车臣作乱。

俄罗斯出兵就相当于在叙利亚把他们解决掉,御敌于国门之外。


木春山谈天下


关于这个问题,车臣表示:你才温顺,你全家都温顺!

虽然今天的车臣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对普京顶礼膜拜,并一再表示愿意为普京去死,但无论卡德罗夫还是普京都对彼此的真实想法心知肚明,毕竟两次车臣战争的硝烟散尽还不足20年,而车臣和俄罗斯的斗争已经持续了至少200年,用“世仇”来形容俄罗斯和车臣的关系并不过分。

卡德罗夫对普京的“仰视”,于是说是车臣对俄罗斯的“屈服”,倒不如说在经历了200多年的漫长厮杀后,俄罗斯和车臣达成的某种“妥协”。而因为这种妥协建立在小卡德罗夫和普京的个人“交情”上,所以这种关系必然随着普京的卸任或者死亡而出现更多变数,所谓“普京一死,车臣必反”,实在不是耸人听闻。

今天的车臣共和国,位于高加索山脉以北,面积1.7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39.48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民族,却让号称战斗民族的俄罗斯频频折戟。1959年正式被沙俄吞并后,车臣和俄罗斯的斗争就一刻也不曾停止,1877年甚至爆发了规模浩大的车臣-达吉斯坦起义,后遭到沙俄的严厉镇压。

1881年开始,虽然沙俄为同化车臣人,开始在车臣地区推行工业化,车臣的大规模反抗基本停止,但这一地区仍不太平,车臣人表现出强烈的不服。

长久以来,车臣之所以对俄罗斯不服,根本原因在于两者迥异的宗教信仰,俄罗斯是传统意义上的东正教国家,而车臣则信仰伊斯兰教。但车臣及周边的高加索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俄罗斯压制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还是进入中东地区,都需要以车臣及高加索为跳板,这决定了俄罗斯必须拿下车臣,车臣不服也不好使。

而车臣除了在历史上被高加索山脉以北游牧民族的轮番冲击养成了好勇斗狠的性格,而且伊斯兰教本身就有好斗的因素,再加上车臣境内多山的特点,俄罗斯想要吃下车臣谈何容易?

车臣命运的转机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出现,革命导师列宁从全球共产主义革命的角度出发,提出“民族自决”政策,鼓励世界各地的大民族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而后以加盟国的形式并入苏联。由于十月革命率先在俄罗斯成功,所以俄罗斯境内的各大民族比如白罗斯、乌克兰等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并陆续成为苏联的加盟国。

事实上,作为共产主义革命的“试验田”,俄罗斯在“民族自决”政策中的领土损失是相当惨重的,因为境内民族成立苏维埃政权,等于直接从俄罗斯的领土上剥离。

由于当时的车臣势力太小,根本无法像乌克兰这样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因此不得不留在俄罗斯联邦内,于与1922年11月30日成立车臣自治州,然后跟着俄罗斯并入苏联。

不过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似乎看出了车臣人的不爽,因此在1934年1月15日,他将车臣和西部的印古什自治州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而后在1936年12月5日建立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仍然隶属于俄罗斯联邦。

斯大林的做法,是尽可能稀释车臣境内伊斯兰教势力,以求更快地“同化”车臣,但车臣的表现让他大失所望。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一溃千里,德军开进高加索地区,部分车臣人以为建国时机已到,于是开始谋求与德国合作。

但随着苏联反攻并收复高加索,斯大林将所有车臣人视为叛徒,于是强令38.7万车臣人迁徙到遥远的哈萨克和西伯利亚,并撤消车臣自治共和国地位,此举让车臣和俄罗斯的矛盾再加一层。

不过尽管有这样多的“不愉快”,但车臣在苏联时期反而是比较“温顺”的。尤其是二战时期,除了少数人和德国眉来眼去,大部分车臣人都有对苏联的国家认知,他们也愿意为苏联而战。成为支撑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一份子。

但斯大林带有种族灭绝意味的民族迁徙,断送了车臣对俄罗斯的好感,因为至少有40%的车臣人死在了异国他乡。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民族关系缓和,车臣人被允许返回故国,共和国地位也得到恢复,但历史的伤痕却无法抚平。

1990年3月11日,以立陶宛宣布独立为起点,敲响了苏联解体的丧钟,车臣独立的机遇再度到来。

但上天似乎有意捉弄多灾多难的车臣,1991年9月,焦哈尔•杜达耶夫推翻车臣苏维埃政权,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并出任首任总统。

风雨飘摇的俄罗斯,面对再度分道扬镳的车臣,选择了暂时妥协的缓兵之计,1992年5月25日,俄罗斯与车臣签订《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联邦分配财产条约》,俄罗斯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北高加索军区武器装备移交车臣武装,车臣比任何时刻都接近独立建国。

但独立后的车臣,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不是俄罗斯的大军压境,而是杜达耶夫的治国“无能”,虽然这位车臣将领在阿富汗战争中表现突出,在苏联时期位高权重,但当他坐上车臣总统宝座时,反而有点不知所措了,车臣领导层不会治国理政的弊端很快暴露无遗,车臣开始以抢劫周边国家物资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造假币、偷石油、打劫列车、勒索赎金。。。杜达耶夫的搞法让临近的印古什共和国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深受其害,于是1994年12月,俄罗斯趁机开始了“武力收复”车臣的进程,这就是第一次车臣战争。

但半死不活的俄罗斯好像更“虚”,不仅将领临阵脱逃,比如“国防部副部长罢战辞职、前线司令拒绝指挥战斗”,士兵素质也是一塌糊涂。加上此时的西方势力向车臣渗透,为车臣武装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这使得俄罗斯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一败涂地。

虽然其后杜达耶夫被打死,但车臣的反抗始终此起彼伏,车臣人甚至深入俄罗斯境内不断发动恐怖袭击,迫使叶利钦政府妥协。

但俄罗斯并未忘记耻辱,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萨耶夫指挥5000人偷袭了俄内务部队哨所后,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

而这次和以往的妥协不同,俄罗斯总理普京采取强硬态度,出动10万大军对车臣武装进行毁灭性打击,并于2000年2月杀入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随后俄罗斯开始对车臣直接管理,设置行政机关,残余车臣武装被迫化整为零转入山区打游击。

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美国开始加入反恐战争,对车臣的支持减弱,车臣地区终于“安定”了下来。

但是,安定的车臣并不代表安定的车臣人,相反,家园被夺走的车臣人开始转入地下,不断发动恐怖袭击,对俄罗斯造成了巨大影响。

比如2002年车臣恐怖分子劫持莫斯科剧院、炸毁车臣政府大楼,2004年劫持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2010年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以及2011年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自杀式炸弹爆炸事件等,车臣在两次车臣战争后远没有达到“温顺”的地步。

时至今日,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对普京确实是言听计从,但这种“服从”更多的像是两人之间的默契,比如普京给车臣更多自由和经济支援,车臣保持不独立状态,给足俄罗斯面子。

而这样的“和谐”在波谲云诡的车臣局势中显得如此脆弱,我们甚至可以想到没有普京的俄罗斯将面临怎样一个不听话的车臣。

所以静夜史从车臣和俄罗斯的历史中得出了这样几个深刻的道理:

面对分裂势力,嘴仗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武力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打击分裂不能拖,“悬而未决”会导致祖国统一的阻力越来越大;

维护统一绝不可以心慈手软,一劳永逸胜过讨价还价的攻击扯皮!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车臣的稳定是暂时的。

若俄罗斯联邦再次分裂,俄罗斯南高加索地区的独立将势不可挡,车臣将首当其冲。

先说高加索高原

44万平方公里的高加索高原,位于欧亚大陆连接处。人口不足3000万,却有50多个民族。还是东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交织影响区。

为了控制里海的石油、黑海的航运。历史上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沙俄帝国都染指高加索,经过两个多世纪的血雨腥风,沙俄帝国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控制了高加索。



苏联解体后,南高加索地区(立陶宛、阿塞拜疆、亚美尼亚)获得了独立。北高加索地区(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等共和国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留在了俄罗斯联邦内。

高加索地区各民族桀骜不驯,既相同碾压,还“泛突厥主义”思潮和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盛行,谁都想坐大!其中,车臣伊斯兰族闹独立是俄罗斯心病;南奥塞梯(属于格鲁吉亚)闹独立是格鲁吉亚心病。而俄罗斯拥有的北奥塞梯与南奥塞心心相印,俄罗斯对北奥塞梯是否想独立为不敢掉以轻心。

苏联解体后,车臣乘俄罗斯衰弱体虚搞起了独立。

它反抗俄罗斯弹压,成为俄罗斯稳定的心腹大患。俄罗斯1994—1996年发起第一次车臣战争效果不佳,车臣获得非正式的独立地位。直到普京显露头角,担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前苏联克格勃)主席,形势才发生逆转,1999年8月—2000年2月,俄罗斯出动10大军,对仅有 1.73万平方公里面积、139万人口的车臣发起第二次车臣战争,才把车臣制服。虽然车臣的分裂恐怖后来在俄罗斯联邦内不断制造恐怖袭击报复活动,在普京总统的铁腕打击下,渐渐收敛起来。

2008年,反苏反俄急先锋格鲁吉亚着手镇压国内南奥塞梯的独立起义,普京派俄军入侵南奥塞梯打败了前来讨伐的格鲁吉亚政府军,维持了南奥塞梯事实上的独立。也显示俄罗斯要想把南北奥塞梯融为一体纳入俄罗斯联邦的野心。

有预言;“普京一死,高加索必乱,车臣必反!”

普京一身系俄罗斯天下安危!俄罗斯民众有呼声,希望2024年后普京继续连任俄罗斯总统。
但那时普京已经72岁,又能坚持多久呢?


谌人


苏联时期的车臣比现在老实多了,为什么说苏联时期的车臣比现在老实?在欧洲二战前夕的1937年,苏联在国内进行了肃反运动。车臣共和国反对派有万余人被清洗,很多人不是被杀就是被抓紧监狱,当时的车臣屁都不敢放一个。二战爆发后,很多车臣人对苏联的斯大林不满,据说当时的车臣与德国合作想谋求独立,不过遭到镇压。在1944年的时候,斯大林以通敌罪,将38.7万车臣人强制迁往哈萨克斯坦,车臣共和国也被撤销,直接从苏联的版图上被抹掉了。在当时,车臣应该起来反抗才对,但是没人敢反抗。所以,苏联时期的车臣老实得不能再老实了。车臣虽然好战,在强人政治面前,也像一个温顺的小绵羊。

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由于车臣人口稀少,赫鲁晓夫恢复了车臣共和国,将其划归俄罗斯管辖。所以,很多车臣人才陆续回到车臣安家。苏联快解体的时候,车臣看到了机会。毕竟,当时的苏联面临分崩离析,无暇顾及车臣。车臣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所以闹独立,以前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杜达耶夫,将境内的苏联人赶了出去,并宣布独立。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遗产,车臣也在俄罗斯联邦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新上任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车臣独立非法,并实在车臣全境施紧急状态。

所以,车臣开始并没有得到俄罗斯的认可,但是当时的俄罗斯由于刚刚解体,也无法抽出时间对付车臣。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曾一度打了退堂鼓,为了息事宁人,原则上默认了车臣的独立,还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们。不过,车臣内部的人口比较复杂,这个民族比较好战,且国内又有极端组织,对于国内的非车臣人打击迫害,导致一些俄罗斯人流离失所。且很多地方武装,也不老实,抢石油、盗窃、抢劫过往车辆,索要赎金什么的屡次发生。美国在当时出于霸权考虑,也暗中支持车臣非法武装,总总原因叠加在一起。俄罗斯不得不出兵车臣,这一打就就打了近两年,从1994年打到1996年,俄罗斯国内发生车臣劫持人质事件,叶利钦不得不与车臣谈判,然后宣布撤军。

俗话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俄罗斯与车臣弭兵不到一年,当时车臣的野心膨胀,国内的反对派袭击了俄罗斯另外一个加盟共和国,这就导致俄罗斯第二次愤怒。所以, 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战争从1997年打到2000年,直到普京上任以后车臣战争才结束。普京上任以后,培养了一批亲俄车臣领导人,这就是普京的高明之处。而在之前,俄罗斯没有将车臣彻底的征服。不过当时的俄罗斯的确没有这个条件,毕竟刚刚解体,所以俄罗斯政治稳固以后,才着手对付车臣叛军。车臣被全面封锁以后,只能逃到山中打游击。因为车臣在没有外界军事援助的情况下,本国是无法生产武器,最终成不了气候。第一次车臣战争,叶利钦见俄罗斯遭到车臣恐怖袭击,才不得不妥协。如果,当时的俄罗斯在军事上彻底摧毁车臣叛军,扶持一批亲俄领导人,其实车臣也泛不起多大的浪。


谋士说


资讯所长为您解答问题。看到这问题,我回想了下和查了些资料,确定两次车臣战争发生在俄罗斯时期,并非苏联时期,分别是1994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和1999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相比较苏联来说,确实是弱了些,但是依然是世界强国。

那么为什么车臣之前不老实,现在却没啥大动作呢?我个人觉得有这样一些原因:

趁苏联解体之乱

我们知道的是强大的苏联帝国于1991年轰然倒塌,各成员国政局动荡,尤其是俄罗斯,国力衰减的很严重。车臣看准了时机,趁机开始谋求独立,暗地里勾结北约,一直搞小动作。一开始俄罗斯还选择了容忍谈判,后来车臣独立搞的愈演愈烈,俄罗斯决定发兵车臣。第一次车臣战争主要是车臣想利用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国力尚未恢复时,趁机独立。

俄罗斯国立恢复 实力大增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俄罗斯依靠石油和天然气这样的能源资源,经济逐渐恢复,重新回到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且经过两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加强了对车臣地区的控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就是充分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失利的经验,稳扎稳打,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到目前为止,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如果车臣胆敢再次闹独立,俄罗斯势必会进行一次或许是最后一次的清剿行动,永绝后患!

格鲁吉亚就是教训

2008年8月7日,格鲁吉亚突然进攻南奥塞梯。8号,当世人还沉浸在奥运会盛况的时候,俄罗斯迅速反应,动作果断!派军队进入南奥塞梯,开始进攻格鲁吉亚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控制了局势,格鲁吉亚求救北约但无望,只能自己硬挺着挨揍。12日,梅德韦杰夫宣布停火。这场冲突让世人又一次见识到了俄罗斯的实力和魄力,也警示了那些胆敢撼动俄罗斯利益的组织和人员:你要想在我俄罗斯面前惹事,就尽管来!

总的来说,就是俄罗斯的实力强大了,车臣就老实了,也不再相信北约会实际上支持自己。车臣所在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俄罗斯自然不会让这些资源落入它手,这也是两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出兵的最根本原因。

以上是所长原创回答,属个人见解,大家如有不同看法,可以评论交流。欢迎关注资讯所长!


资讯所长


普京上台后,用强大军事力量对车臣共和国主要城市,军事设施,军队集结地,军火库,兵工厂进行饱和轰炸和攻击,使用了除核弹以外的多种大杀器,比如集束炸弹,炸弹之母,云爆弹,生化武器等等,车臣来弹丸之地,几十万军队,几百万人口,与俄罗斯强大军力比起来始终处于劣势,一次,二次车臣战争给苏军以沉重打击,哪是因为军队涣散,缺乏军事训练,装备不足,领导执行力不行所致;普京上台,整顿军纪,撤换大批军队不力将领,提拔以克格勃军官充任军队将官,解决执行力问题,整治军队腐败,调集战力最强的部队组成58集团军赶赴车臣作战,不与车臣军队打巷战,城市攻坚战,围而不攻动用俄罗斯白天鹅,逆火轰炸机对车臣共和国实行天差别轰炸;分化瓦解车臣政治,军事首领,劝降,投诚,威摄,恐吓,特种作战全上,动摇分离了车臣反抗势力,最终向俄罗斯投降!


荐商12345678


事实情况并非如此,车臣一直都不老实,不过要分时间段。在苏联时期,车臣人所谓的“不老实”也不是苏联国力强盛时期,而是二战中打的最激烈、最残酷的苏德战争时期。1940年进行苏德战争,德国闪击战突袭苏联,苏联开始可谓是一溃千里,丢失大片国土,在此期间,受到苏联高压统治的民族都出来反抗了,与纳粹德国合作,借此希望从新获得独立国家地位。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苏联三个被迫加盟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车臣人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与纳粹德国合作,驱逐苏联在车臣的势力,从而实现民族独立。然而事不遂人愿,苏联竟然扛住了纳粹德国的进攻,使用更残酷的焦土政策,加上美国大批物资的援助,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不仅打败了纳粹军队,并且把纳粹军队驱逐出苏联境内,苏联军队更是乘胜追击,打出过门。

然而与纳粹德国合作的民族就惨了,波罗的海三国被苏联严厉惩罚,被杀害、流放的人多达百万人,导致波罗的海三国人口损失严重,至今无法恢复。对于车臣人,斯大林更是不客气,二战还没有结束(1944年),就以车臣人和纳粹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将车臣整个民族近40万人赶出家园,流放到加盟国哈萨克斯坦境内,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当政时期,才被允许返回家园,如果手再黑一点,车臣整个民族都可能因此被灭族。所以车臣人对于苏联乃至俄罗斯是深入骨髓里的恨,和波罗的海三国差不多。

1991年苏联解体,车臣人再次迎来独立的机会,也宣告独立,当时执政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派兵来镇压,但由于指挥不当,多次失去先机被打败。在整个90年代,车臣几乎处于半独立状态。然而在1999年,普京被叶利钦任命为政府总理,开启了主持对车臣的战争,普京上台后对于车臣坚决打击,毫不犹豫,对于西方国家舆论毫不在乎。

结果在普京的铁腕军事镇压下,车臣独立武装分子被打散,俄罗斯联邦政府也从新控制力了车臣。可以说,车臣能够再次回到俄罗斯控制,就是普京一手操作,普京也是凭借平叛车臣有功,在2000年登上俄罗斯总统大位。

随后的车臣也并不老实,车臣武装分子在俄罗斯制造多个恐怖袭击事件,如2004年震惊世界的别斯兰人质事件等多起恐怖袭击事件。但近些年里,车臣反而好了很多,也老实很多,其实这源于普京的怀柔政策。普京吸取前苏联的教训,一味地的镇压车臣只能引起更多的反抗,从而导致俄南部边疆局势不问,被外国敌对势力利用。

普京扶植了卡德罗夫父子先后上台掌控车臣,并在此期间对车臣进行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和建设,发展教育,让地处偏远的车臣经济发展的很不错,从而实现民族相对和解,这就是普京治国手段的高明之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由于车臣自治共和国被总统卡德罗夫所控制,而卡德罗夫又是普京一手扶植,他对普京是绝对忠心,堪称迷弟。所以在卡德罗夫治下车臣对俄罗斯政府可谓是非常顺从,和历来以反抗著称的车臣人有所不同。其中让车臣人服从俄罗斯的还是普京的功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