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0147014
太子刘据死后,汉武帝后悔了,后来建“思子宫”怀念儿子太子刘据和两个孙子。
刘彻,被称为汉武大帝,西汉的第七任皇帝。汉武帝的母亲王志是二婚,嫁给当时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刘启。
卫子夫,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在皇后的位子上,当了38年,这个也是历史上当的时间非常久的皇后。后来被汉宣帝追封为思皇后,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自己独立谥号的皇后。
作为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不是被汉武帝刘彻杀害,因为他太子儿子陷入巫盅案,导致太子一族和女儿皆被杀掉,一个没有了子女,被皇帝所遗弃的皇后,最后绝望自杀而死。
卫子夫的崛起
卫子夫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一个女的身份伺候当时的汉武帝,一步一步的在汉武帝站稳脚跟,最后走向皇后的宝座。
《汉书》记载:孝武卫皇后字子夫,生微也。其家号曰卫氏,出平阳侯邑。子夫为平阳主讴者,武帝即位,数年无子。平阳主求良家女十余人,饰置家。帝祓霸上,还过平阳主。主见所偫美人,帝不说。既饮,讴者进,帝独说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
从汉书的记载可以看出,皇后卫子夫出身确低微。在平阳公主家当歌女,由于汉武帝登基很多年没有儿子。平阳公主作为汉武帝的姐姐,给自己弟弟准备了十来个美貌的女子,让汉武帝挑选,很荣幸的是卫子夫被汉武帝挑中。
汉武帝刚登基时期,靠着他的长公主姑母刘嫖,还有他姐姐,平阳公主,包括他母亲王志太后的一些亲戚,一步一步的在朝堂站稳了脚跟。其实当时汉武帝登基时,汉武帝还年幼,国家大权大部分都落到了他她祖母太皇太后窦氏的手里。汉武帝为了获取长公主刘嫖的支持,娶了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也是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因为阿娇生性娇纵,加上长公主阿娇的母亲,贪得无厌,不得汉武帝的喜爱。
在汉武帝和她皇祖母窦氏斗智斗勇中,刚开始卫子夫其实并不得汉武帝的宠爱。虽然被汉武帝从平阳公主家带到公主,可是很久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汉武帝的宠幸。所以在偶尔一次遇到汉武帝的时候,哭着求汉武帝放她离去。一个哭着梨花带雨的女子,汉武帝作为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皇帝,肯定非常怜爱,当时就宠幸了卫子夫。接着卫子夫凭着自己的聪明谨慎,还有自己的手段,一步一步的获得了汉武帝的宠爱。
虽然当时的皇后是陈阿娇,不过汉武帝一直是表面上宠爱她,事实上内心并不喜欢陈阿娇。当时的卫子夫凭着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的走进了汉武帝。给汉武帝生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刘据是汉武帝登基时,几年来第一个儿子,非常得汉武帝的喜爱。所以在汉武帝废掉陈阿娇的时候,卫子夫被册封了皇后。在当上皇后的第七年,汉武帝册封了她的儿子刘据为太子。
不仅仅是色驰爱衰
卫子夫作为皇后还是非常合格,谨言慎行,从他儿子太子刘据的品性种,其实能看出卫子夫的品性,刘据在当太子的期间为为政宽厚,主张和平,平反了不少冤案,颇得民心。
当皇帝的疑心都比较大,尤其汉武帝在年老的时候疑心更重,太子刘据虽然是汉武帝第一个儿子,随着后续有儿子不断的出生,第一个儿子显然也不是那么稀罕了。再加上汉武帝年老的时候,太子刘剧正当壮年,而且很得民心,汉武帝对儿子就开始有了防备,怕太子刘据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作为太子刘据的母亲,皇后卫子夫,随着卫子夫当上皇后娘家势力渐渐的壮大,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个西汉的名将一个是卫子夫弟弟,一个是卫子夫的外甥。
这个时候加上卫子夫当了30多年的皇后之后,肯定美丽容颜渐渐逝去,加上后宫年轻的嫔妃越来越多,年老色衰的卫子夫慢慢失去了帝心。
儿子正当壮年,很得民心,背后靠山权利有大,皇后也色衰。汉武帝对儿子刘据的戒备心越来越强。所以才会让太子的对头江充,有机会设计陷害太子。理解了汉武帝的忌讳,以巫盅案牵连到太子,最后使得太子一族除了曾黄孙刘病(后来的汉宣帝,废太子刘据的孙子)被全灭,太子和皇后被迫无奈自杀。
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
所以建造了“思子宫”,用来怀念和思念自己的儿子和两个孙子。由此可见汉武帝确实后悔冤枉了自己的儿子。作为孩子他妈卫子夫,从卫子夫死后,汉武帝并未再立皇后可见,汉武帝应该对卫子夫颇有感情,毕竟两人相处了将近40年,即便没有了爱情,那相伴这么多年,也是有亲情在的。
所以汉武帝不管是对儿子刘据还是对皇后卫子夫应该还是非常怀念,对他们的死亡还是感到比较后悔的。
直到后来汉武帝才发现冤枉了自己的儿子,虽然后来杀了江充一家,但是太子已经死了,皇后卫子夫也死了。最后只能追回思念。
青史汇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爱上的第一个女人,而且卫子夫也是第一个为汉武帝生儿子的女人。因为卫子夫是他的最爱,还是太子刘据的母亲,所以,他就把卫子夫给封为了皇后。
可是,后来刘彻逼死了自己的太子刘据,卫子夫也因为这件事而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还有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有后悔吗?
我们从头开始说起吧。
姐姐家初见卫子夫,当场临幸
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她在家里养了很多美女,目的就是想要献给自己的弟弟汉武帝,有一次汉武帝来姐姐家玩,平阳公主就把那些训练已久的美女叫上来表演才艺。
可是,汉武帝一个没看上。
这时候他的眼光落在了一个侍女的身上,这个侍女就是卫子夫。
汉武帝就让卫子夫给自己跳舞,卫子夫就来了一段。汉武帝很欣赏,当时汉武帝说要去换衣服。
平阳公主就让卫子夫一起跟着汉武帝去了,汉武帝在平阳公主家,就把卫子夫给临幸了。
卫子夫进宫受宠幸,因生儿子被封皇后
卫子夫一开始进宫,大概一年多的时间,汉武帝把他给忘了,但是,一年之后汉武帝再次见到卫子夫,才发现宫里还有这样一个美女。
然后,就时常把卫子夫带在身边,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汉武帝三十多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刘据,他就把这个儿子封为了太子。
卫子夫也母以子贵,被封为了皇后。
但是,随着时日的推移,过了十多年的时间,卫子夫年老色衰了,汉武帝又开始移情别恋了,他又爱上了年轻貌美的李夫人。
太子刘据被逼造反,卫子夫愧疚自杀
汉武帝晚年,用了一个叫江充的酷吏。这个江充和太子刘据有矛盾,所以,他就想设计把太子给扳倒。
江充很了解汉武帝,对于汉武帝来说,他最讨厌的就是巫蛊之术。江充就从一个案件调查开始,和巫蛊联系在一起,然后又引身到太子身上。
他说是太子也在陷害汉武帝,太子刘据没有做这样的事情,他一时没有忍住,就把江充给杀了。
江充是汉武帝最信任的宠臣,杀江充这样的人是需要汉武帝同意的。
但是,刘据没经过任何人的同意,就擅自杀了江充。
江充一死宰相就说太子刘据造反了。
对于宰相的话,汉武帝还是相信的,他就让宰相带着他的卫队,来和太子刘据对峙了。刘据害怕就逃跑了,在逃跑的路上,刘据就自杀了。
卫子夫作为太子的母亲,儿子死后伤心过度,那时候她想要见汉武帝一面,但是,汉武帝不见他。所以,最后在十分绝望的情况下,他也选择了自杀。
那么,卫子夫死后汉武帝后悔了吗?
后来太子刘据被杀这件事是冤枉的,已经被查明了。汉武帝十分震怒,他把江充的一家,全部给灭了族。
为了表示自己的过错,他还修建了一个思子台。
这说明汉武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但是,作为天子的人,他们即使做错了事情,也不会承认的。
毕竟在人民的意识里,天子怎么可能会做错事呢?
不过通过汉武帝对儿子的举措,可以看出卫子夫死后,他肯定也是后悔的。但是,这时候后悔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当然了卫子夫对他来说,也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他也不需要对卫子夫做什么了。
不才讲史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纠正提问者一个常识性错误。汉武帝刘彻没有杀卫子夫,卫子夫是自尽身亡,而且是真自杀,并不是“被自尽”那种!
关于卫子夫为何要自尽这个问题,除了卫子夫自己,恐怕没有人能给出真正的答案。两千多年来,争议一直没有断过。有人说卫子夫是觉得儿子“谋逆”有愧于汉武帝,所以自尽了。也有人说,卫子夫太了解汉武帝,自己不自尽将来也没有好果子吃,倒不如自尽了事、免得受辱。还有人说,卫子夫是想以自尽的方式抗争、为儿子鸣不平……总之,什么样的说法都有,这里我们就不去铺开说了。那么,卫子夫自尽之后,汉武帝后悔吗?
思子宫非思妻宫
“巫蛊之乱”平定之后,汉武帝也渐渐从气头上冷静了下来,冷静下来的汉武帝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刘据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只有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熬死自己他就是将来的皇帝!为什么要举兵“谋逆”呢?这个“逆”谋的毫无意义,不是吗?
不久之后,田千秋上书为刘据鸣冤。再联系“巫蛊之乱”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将这一切串在一起,汉武帝忽然发现,自己让人给玩儿了……不仅是江充、苏文,或许还有躲在阴暗角落里的李广利、刘屈氂!但是,儿子刘据已经死了、无论如何也活不过来了。而且,刘据的“谋逆”罪是自己定下的,君无戏言!汉武帝绝对不能出尔反尔、绝对不能认这个错。
最终,汉武帝只能是把江充、苏文当成了出气筒,将二人夷灭了三族。可是,汉武帝还是不解气,之后又陆续寻找由头灭掉了李广利全族并将自己的侄子刘屈氂腰斩于市!当然,杀他们的理由与“巫蛊之乱”的定性无关,刘据依然是“叛臣、逆子”。无论刘据是否情有可原,对君动武就是谋反、对父动武就是忤逆!承认“谋逆”情有可原,后患无穷。因此,汉武帝至死也没有从国家的层面为刘据平反。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从父亲的层面追思儿子,并命人建起了一座思子宫,以示对儿子的思念,也等于是变相承认了刘据“谋逆”情有可原,算是给儿子一个交代了。
请注意,汉武帝建的是思子宫,不是思妻宫!对于卫子夫,汉武帝没有任何表态。当初苏文命人以小棺将卫子夫草草入殓,汉武帝也没有表示出任何异议。换言之,对于汉武帝而言,对儿子的死肯定是有些内疚、后悔的。对于卫子夫,恐怕未必……
对妻妾素来刻薄寡恩的汉武帝
无论是原配陈皇后、还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包括那位曾经让汉武帝“魂牵梦绕”的李夫人……对于汉武帝而言,她们不过就是政治棋子和满足欲望、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
为了清除窦太后和窦氏外戚的影响力,汉武帝毅然决然地废掉了陈皇后。为了防止子幼母壮、太后弄权,汉武帝不顾儿子刘弗陵尚幼,冷血无情地杀掉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在诛杀李广利全族之时,恐怕汉武帝也未见得想起过已故的李夫人……既如此,他对卫子夫又有多少情分可言呢?
卫子夫因何得宠
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纯粹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武帝驾临胞姐平阳公主府邸,平阳公主知道自己这位胞弟好女色,于是投其所好找来了几位美女歌舞助兴,卫子夫便是其中之一。汉武帝一眼便看上了年轻貌美的卫子夫,接下来的事情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卫子夫就这样成了汉武帝的女人。用现在人的话说,汉武帝当初不过就是“一过性雄激素泛滥”而已。
在对待ONS的问题上,汉武帝明显比后来的明神宗朱翊钧要厚道得多,没有提起裤子就不认账,而是把卫子夫纳为了侧室。在此之后,卫子夫之所以得宠,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她生下了汉武帝的第一个女儿和第一个儿子!汉武帝即位之后,虽然妻妾不少,却一直没有生下孩子来,甚至还一度被人怀疑没有生育能力。卫子夫女儿的降生帮汉武帝彻底摆脱了窘境。随着儿子刘据的降生,汉武帝又摆脱了后继无人的窘境,这一年汉武帝已经年近三十了!
二)汉武帝慧眼识珠、发现了军事奇才卫青。卫青不是别人,正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亲弟弟!随着卫青的崛起,出于笼络卫青的需要,汉武帝自然对卫子夫另眼相待。说到底,这里面绝大多数还是政治需要,究竟有多少感情成分,真的不好说。
卫子夫因何失宠
关于卫子夫因何失宠这个问题,无外乎两个原因:
一)年长色衰。前面说了,汉武帝当初之所以看上卫子夫,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她长得漂亮!随着年龄的增长,卫子夫青春不再,哪里敌得过新进宫的年轻女子!汉武帝很快便移情别恋了,什么李夫人、钩弋夫人……早就将卫子夫抛诸脑后了。
二)卫霍的崛起。随着卫青和霍去病在军中地位的不断提升,汉武帝的心也越来越不安。为了防止卫霍外戚势力尾大不掉,汉武帝采取了卫霍分权、相互制衡的策略,同时又在刻意提拔一些第三方势力、用以牵制卫霍。后来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早年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出于对卫霍外戚势力的不放心,汉武帝刻意疏远卫子夫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因为与匈奴的作战仍在继续,汉武帝短期内还离不开卫青和霍去病,加之卫霍在军中的影响力甚广。卫子夫虽然失宠,但汉武帝对她还是给予了相当的尊重,即便在霍去病、卫青相继过世之后,汉武帝也仍然给予了卫子夫必要的礼遇。
随着霍去病、卫青的辞世,卫子夫对于汉武帝的政治作用也越来越小。加之刘据性格温和,与汉武帝处处争强好胜的性格格格不入,被汉武帝认为“子不类父”,卫子夫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有心之人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断将脏水泼向刘据,最终引发了“巫蛊之乱”。
这个时候的卫子夫不但年老色衰、早已不得宠,而且还失去了卫霍两大靠山,在政治上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对于汉武帝而言,彼时的卫子夫恐怕除了儿子和闺女他妈,已经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了。卫子夫自尽,汉武帝无非就是身边少了一个经常看见的熟人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后悔不后悔的。相反,个人认为汉武帝甚至还很有可能因为儿子的死迁怒卫子夫、认为她教子无方!那就更加不存在什么后悔不后悔的了。当然,这一切都只是合理化猜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农民工歪说历史
最是无情帝王家。汉武帝是不可能为卫子夫之死而后悔的。
巫蛊一案水落石出之后,陷害太子的人都遭到了汉武帝的严惩,首恶江充被夷三族,苏文、莽通全被处死,奉命捉拿太子刘据,逼得太子自杀的商丘成、张富昌、李寿也纷纷被杀,诬陷太子的李广利与刘屈牦也都被灭族。
汉武帝对刘据之死是真心后悔的,他修建思子宫、望思台,就是想招回太子的魂魄,希望太子原谅父亲的糊涂。
(卫子夫剧照)
相比之下,卫子夫死后只用一具小棺材装着草草埋葬,巫蛊一案后汉武帝也没有给她一个说法,没有给卫子夫定谥号,也没有让她入太庙享受祭祀。
直到刘据的孙子刘询当上皇帝后,才谥卫子夫为“思”。如果汉武帝后悔,会是这个结果吗?
早在江充把巫盅一案的矛头引向太子之前,卫子夫的妹夫、丞相公孙贺被捕下狱,最后死在狱中;卫子夫的两个亲生女儿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被武帝处死;卫子夫的外甥、卫青的儿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也坐巫盅落案而死,这一切都是直指卫家,是为了消灭卫家势力而来。
巫盅之祸,是汉武帝用来削除外戚势力的一把杀人的刀而已。如果没有汉武帝的支持,江充哪里来的那么大的能量?
汉武帝第一个皇后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陈阿娇,是“金屋藏娇”的主角,只是婚后性格太过跋扈,又没有为汉武帝生下一儿半女,所以渐渐失宠。
汉武帝登基多年无子,外界传言纷纷,令武帝也十分郁闷。而他的姐姐平阳公主也替弟弟着急,在家中准备了许多美女以备弟弟临幸,卫子夫就是其中之一。
建元二年,汉武帝在姐姐家喝酒,卫子夫表演歌舞助兴时,被汉武帝看中,当晚就临幸了卫子夫,并将她带入宫中。
有人说两人是一见钟情,其实并不是。在汉武帝眼里,卫子夫不过是个玩物而已。
因为回到宫中之后,汉武帝很快忘记了这个女人的存在,一年多都没来找她。要是一见钟情的爱情,这种情况是不可能会发生的。
就在卫子夫对自己留在宫中也不抱多大希望的时候,汉武帝又偶然遇到了她。这一次卫子夫抓住了机会,让汉武帝的龙种留在了自己的肚子里,从此飞上了枝头。
在连生了三个女儿后,卫子夫终于产下一个男孩,就是太子刘据。此时陈阿娇已经被废,卫子夫母凭子贵,成为大汉王朝的新任皇后。
(武帝与卫子夫)
而她的娘家也从此鸡犬升天,成为极具权势的外戚。 总体来说,卫子夫的娘家人是非常争气的,因为里面有两个杰出的人物:卫青和霍去病。
他们用自己的才能。出生入死,将匈奴打得抱头鼠窜,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在他们大获全胜的同时,卫家的势力也越来越膨胀,一门出了五个侯。
世上都在传唱《卫皇后歌》:“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汉武帝是个对权力和长生极为迷恋的人,在他的心中,爱情是不存在的,只有权力和长生不老才是最重要的。
(新婚时)
当卫子夫一天天的年老色衰之后,在卫家贵于天下之时,他一方面冷落卫子夫,宠爱更加年轻的李夫人和钩弋夫人等其他女子,另一方面又在寻找机会消灭卫家这个庞大的外戚家族势力。
卫青和霍去病相继死去之后,汉武帝在军事上信任的不再是卫家,而是新小舅子李广利。虽然这个小舅子不堪大用,但汉武帝一直刻意提拔,利用李广利当作军事上制衡卫家的工具。
当江充冒出来陷害卫家的宰相公孙贺之时,汉武帝敏锐的感觉,机会来了。 对于巫盅,也许汉武帝是相信的,他是个很迷信的人。
但这么多年下来,太子刘据是什么样的人,他应该是了解的。但凡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太子造反是多么荒唐的事。
(晚年被杀)
而太子被安上“造反”的罪名,正是丞相刘屈嫠氂。做为汉武帝的侄子,他在刘据杀死江充之时,逃到甘泉宫,向武帝汇报说太子造反。
汉武帝骂他没有周公的风范。刘屈氂有了汉武帝的命令,这才使得太子最终被逼死,卫家也从此一蹶不振。
纵观整个事件,汉武帝从来没有为除去卫家的势力而后悔过,当然也不存在为卫子夫之死而后悔。
这是个薄情的男人,他可以因为担心钩弋夫人在自己死后专权,而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赐死自己心爱的女人,可见他有多冷血。
这样的人会为一个女人而后悔吗?我是不相信的。 卫子夫身世低微,但品行恭谨,她的死,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皇家的悲剧。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后悔吗?没觉得他有后悔,而且卫子夫并不是刘彻杀掉的,只能算是逼死的。
一场巫蛊之祸逼死了他的老婆和儿子,事过后,他为儿子修思子台、写罪己诏,但对于老婆他就像装傻一样,堂堂大汉皇后居然以一口小棺葬身在桐柏亭,他宁愿茂陵的皇后陵地一片空地也没有在事情大白后将其迁入茂陵。
卫子夫本是刘彻的胞姐平阳公主府中的一个歌姬,刘彻在一次巡游回程前往公主府看望平阳公主时看上了她。彼时刘彻那“若得阿娇作妇,必作金屋贮之”的发妻陈阿娇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日益娇纵的皇后让刘彻对她的感情越来越淡。
被垂青的卫子夫跟随刘彻进了皇宫,但刘彻却把她给忘了。一年多后,刘彻在释放一批年老的宫女出宫时,卫子夫才有机会请求刘彻让她也一同出宫,这样,刘彻又重新注意到了这个一时兴起看上的小歌姬。
刘彻很快就宠幸了卫子夫,而易孕体质的卫子夫很快就给刘彻生下了长公主而越发受宠,在刘彻二十八岁那年,卫子夫又替刘彻生了下他的第一个儿子,太子刘据。按照古人早婚早育的现象来说,刘据这个晚来的儿子可谓是非常晚了。
母凭子贵,替刘彻生下长子的卫子夫一时间风光无限,盛宠一时,而陈皇后在她一次又一次的花样作死的行动中终于刷够了刘彻的讨厌度,寡情的刘彻大手一挥就让陈阿娇去了长门宫唱《长门赋》去了。
皇后被贬,下任皇后的热门人选卫子夫很快就接任后位。卫子夫是个贤惠的妻子, 她替刘彻生育了一个太子三个公主一共四个孩子,虽然宠爱不断却从不恃宠而骄,那种一国之母的大气、贤良淑德在她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当时的大汉朝,风头最盛的就是卫氏家族,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七战七捷的战绩让他迅速进入了政治权力的中心。而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也不输于自己的舅舅卫青,十七岁便一战封侯,封狼居胥更是大快人心。自己是皇后,儿子是太子,弟弟和外甥都是封邑万石的大将军,即使是卫子夫丝毫不沾政治,但功高震主,时间久了刘彻自然对卫子夫有了心防。
最重要的是随着太子刘据的长大,卫子夫容颜的老去,刘彻对她的情意也断了,有的只是对皇后的敬重。普通人都有七年之痒,更可况是佳丽三千的皇帝,刘彻的宠爱很快就给了王夫人,李夫人,钩弋夫人,深宫里本来就是个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的地方。
人老了就开始迷信,像隋文帝,像唐太宗,晚年的刘彻也没能免俗,越来越崇信方术,疑神疑鬼,害怕巫蛊之类莫须有的东西。
事情还得从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因为贪污军费说起,公孙贺为了救出儿子,就抓捕了当时正在被通缉的朱世安想将功赎罪,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朱世安为求自保居然上书称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还在驰道上埋小人诅咒皇帝早死。这让刘彻非常震怒,晚年的刘彻迷恋丹药就是为了能长生不老,可是现在居然有人诅咒自己早死,公孙敬声因此被捕入狱。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公孙敬声入狱后,多的是落井下石之人,而晚年的刘彻又昏聩不堪,这场灾祸导致公孙贺父子冤死狱中,而卫子夫的三个女儿中有两个:阳石公主,诸邑公主被牵连而死,卫青的长子卫伉也因此死于非命,太子一党卫氏一族开始元气大伤。
巫蛊之祸让整个京城是乌烟瘴气,人人自危,因为皇帝的昏聩所以小人得以得道,奸臣江充就是趁着这个混乱的时机向刘彻进言太子刘据做木头小人诅咒皇帝。江充和太子刘据本就有嫌隙,他担心太子登基后会被清算,所以先下手为强进谗言中伤太子。刘据为求自保起兵诛杀江充,而卫子夫将自己的皇后印绶交予了太子,默认他的行为。
这时的刘彻并没有在京城而是在甘泉宫修养,所以他只得派人前去打探,而前去打探的人贪生怕死,没到长安城就回去向皇帝复命说太子真的造反了。刘彻信了使者的话于是出兵平反,太子的起兵很快就被镇压,太子刘据自尽身亡。
太子一族因此被诛杀,卫子夫在刘彻派人前来收回她的皇后印绶是自杀身亡,卫氏一族就此七零八落,不复当初的风采。
刘彻对于卫子夫的死是不后悔的,自古无情帝王家,薄情的刘彻对她早就没了当初的情意,卫子夫的死对于他来说只是死了一个早不受宠的女人,这时的卫子夫就像当初的陈阿娇一般,还没有自己的儿子自尽让人那么伤心。
疑今察古几复
严格的说,卫子夫女士是自己结束了生命。当然,这个和刘彻有直接的关系。
卫子夫女士的一生实在太传奇,即便是现在喝过狗血的编剧也望尘莫及。
卫子夫的传奇人生,应该是从她女奴的身份开始。
一个女奴爬到皇后的宝座,没有自身的努力和才智肯定不行,但纯靠自己的努力,同样也不行。卫子夫女士温柔敦厚,性格和品德都无懈可击,可就在她人生即将达到最高峰,高升皇太后之际,意外以绝大的悲剧收场,不得不让人感叹。
锦鲤卫子夫
卫子夫的出场和平阳公主有关。
汉武帝刘彻的老妈王娡女士是二婚,嫁得相当不错,第二任老公是西汉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刘启。王娡和刘启生了三女一男。刘彻是幺弟,长女就是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的名字,不得而知,反正在儒家思想的控制下,女性往往只有姓。我们就称呼她为平阳公主。这位平阳公主据说是很宠爱她的这位幺弟刘彻,想来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刘彻是四姐弟中的幺弟,家里最小的总是宠爱多一些。二是刘彻先生是西汉王朝的第七任皇帝,所以即便平阳公主是老姐,日常也总是马屁迎上。
这位老姐对刘彻的关心可算得上是全神贯注。
她不久就发现小弟弟刘彻一直没有儿子。在古代社会中,认为不生儿子,责任应该在女士身上。显然刘彻身边的女士们有问题,这让老姐平阳公主有些焦心。
于是老姐就在自己的府中,亲自选拔了一批娇艳如花的少女,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这批以捕获刘彻为目的的少女团,总是会在刘彻拜访老姐的时候出现,载歌载舞,左蹦右跳。
这少女团体中的佳丽,无一不做着美梦,且个个技艺精湛,万一被刘彻看上,则必将攀上头条,火光四溅。
但我们的女主角卫子夫女士,是女奴的女儿,还没有资格进入这个圈圈。
公元前139年,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次年,春季上巳节,刘彻御驾亲临渭水,与百姓一同祭祀。
刘彻在返回皇宫的途中,再一次拜访平阳公主。少女团自然全部出场,又歌又舞,杏眼都瞧向那十九岁的皇帝。
偏偏那年轻的皇帝看惯脂粉,完全不为所动。
平阳公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好再换一批候补娘子军出场,我们的女主卫子夫就在其中。这候补军团出场跳到一半,刘彻的眼睛就已经离不开卫子夫女士。
由此可想,卫子夫的容貌是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光艳夺人”。在一群美女当中脱颖而出的难度可想而知。
“春风雨露一相逢”,剩下的事情顺理成章。
卫子夫被刘彻带往后宫,开始了她人生的另一篇章。
炙手可热
卫子夫进了后宫,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实际上那后宫的确不比平阳公主的府邸,卫子夫在府邸里可以算得上是“容貌夺人”,可在后宫面对那么多的“杏眼桃腮”,卫子夫的优势不再。
更何况,卫子夫还要面对来自皇后陈娇女士的打击。而自从刘彻和她春宵一刻后,就已经像是完全忘记,久不见面。
卫子夫的一腔热情,化为一腔凄凉,可在皇宫内院,谁也帮不上忙。
然而,幸运的人始终是一条锦鲤。
一年后,刘彻要释放一批宫里的老奶,因为人数太多,宫里也实在装不下。
卫子夫打报告进入这批老奶之列,想来皇后也是满心欢喜。
当卫子夫随着这批宫女去觐见皇帝,做最后告别的时候,她不由的流下眼泪,恰好被刘彻看到。“梨花带雨,我见犹怜”可能就是形容此时卫子夫的状态。
刘彻再一次看得心动,不由想起他们的第一次相会情景。于是留住卫子夫,开始宠幸有加。
自此卫子夫不但得到刘彻的爱恋,而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卫子夫的大哥卫长君,担任宫廷侍从官(侍中)。
卫子夫的二哥卫青,不久担任军队最高统帅,大将军,而且还娶了他的主子平阳公主。
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儒,嫁给了宰相公孙贺。
卫子夫的妹妹卫少儿,最初和平阳公主的家人霍仲孺私通,生了一个儿子霍去病。而霍去病稍后和舅父卫青并居高位,担任军队总指挥骠骑将军。
卫少儿再次嫁给破落户陈掌后,陈掌担任太子詹事。
而卫子夫自己,则生了三女一男。这个儿子就是刘拒,之后成为太子。
公元前128年,刘彻正式册封卫子夫为皇后,卫氏家族权倾朝野。说都想不到一个女奴的女儿,竟然可以手转乾坤,成为皇后。
丧钟敲响
按说卫子夫的地位应该是牢不可破。卫子夫和她的儿子也算得上是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该办的事情全都办的漂亮,更是不敢依仗权威。
但事情还是要发生。
这个刘拒完全不像他的老爸刘彻,刘彻反应灵敏,聪明能干,又好大喜功。而刘彻性情温和敦厚,史书上说他“仁恕温谨”。
事情就出在刘拒的“仁恕温谨”上。刘彻因为年纪渐渐上去,开始让太子逐步管理。太子刘拒一反之前官吏的肃杀之气,往往纠正官员的过于严苛的刑判。
这就让一些官员开始不满,一开始是私自议论,逐步开始进行有目的的上书奏议。反正诬告的名目五花八门,我们完全可以脑补一下。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卫子夫逐步失去容颜,色衰则爱驰。皇帝刘彻同万千臭男人一个样子,喜欢年轻貌美。后宫漂亮的王夫人、李夫人、赵钩弋轮番上阵,卫子夫的危急到来。
公元前106年,卫青逝世。
太子一直不讨好那帮子官吏,皇后又失去宠爱,大将军逝世,于是卫氏家族遭受了一波最为严重的打击,可谓万箭齐发。
太子现在只能仰仗父亲,而父子之情在宫廷中淡薄如纸。
公元前91年,权臣江充(这个人实在不想写,太让人恶心)将太子拉入“巫蛊”事件。
刘彻这一年已经67岁,本来准备安然的四脚朝天。正是这个准备让江充感到绝望,因为太子如果顺利继位,那么自己的脑袋肯定就不是自己的。
“巫蛊之乱”的详细过程就不再这里论述,总之这次事件的结果就是引出(或者说是逼迫)太子谋反。
香消玉殒
江充在刘拒的叛乱中被刘拒砍了脑袋(不作不死),太子刘拒也正式被逼迫造反。盛怒之下的刘彻血压升高,派人收走卫子夫的皇后玉玺。
卫子夫听到太子刘拒失败的消息后,就知道会有这种结局。这世界上的女子若是要有个可以依靠的男人,那必将是儿子。
丈夫的依靠则来自于女人的运气。可惜卫子夫此时已经感到她这一生的运气已经用完。她是一个温柔敦厚的女性,但也绝对是一个勇敢的女性。
卫子夫痛哭了一场,拒绝再接受更屈辱的厄运,然后悬梁自尽。
卫子夫的一生开始于香艳艳的传奇,却在血淋淋的传奇中结束,一生都在传奇中度过。
至于说刘彻是不是后悔卫子夫的死去,我们大可以看看他随后的作为。
卫子夫死去后,刘彻发了疯。但绝对不是为卫子夫的死去而发疯,而是为了太子的造反发的疯。
他没有办法诛太子三族,原因当然是他自己就在三族之列。于是他下令诛卫氏三族。死于这道命令下的人,直接间接的有数十万之众。
即便随后不久,刘彻开始反省对待太子的冤案,也仅仅是处于对太子的思念,顺便装一下样子,否则不会眼看着年幼的孙子被关在监狱里面。
而对于卫子夫的感情,恐怕早已经被后宫新欢冲得烟消云散了。
叁牛不读书
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是汉武帝一生最挚爱的女人。却死于巫蛊之祸。 汉武帝最最疼爱的女儿长公主,因巫蛊之祸被灭门。 汉武帝最最疼爱的嫡长子太子刘据,也死于巫蛊之祸。
汉武帝之所以屠戮自己的骨肉至亲。是因其信奉法家思想所致。
《韩非子•备内》有曰: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若立嫡子为太子,太子和母亲便欲君早死。非爱非憎,利在君之死。
《韩非子•八奸》中,更是认为对国君威胁最大的是同床、在旁、父兄。
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不利立太子。给了赵高篡改遗诏的机会。致使扶苏被杀。大秦迅速灭亡。
汉武帝信奉法家思想。立了太子。便把太子和皇后视为自己的死敌。欲除之而后快。
于是,汉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江充,以巫蛊之祸诬陷皇族。致使阳石公主被灭门、诸邑公主被灭门、长公主被灭门,太子刘据被灭门、皇后卫子夫被灭门。整个皇族被屠戮殆尽。
物极必反。法家捍卫极端的君权。法家思想同时具有巨大的反噬运用。大秦帝国正是亡于法家。
汉武帝重用法家,不但把皇族屠戮殆尽。汉武帝末期,大汉王朝人口减半,饿殍遍野,千疮百孔。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太子、皇后死后,汉武帝建了思子宫,把法家酷吏江充灭门。并未赦免太子刘据后人,说明汉武帝剪思子宫,完全是为掩人耳目、推卸责任。他并没有丝毫后悔。
实践证明,法家是法治的头号死敌。法家思想不灭,中华民族不兴!
毁灭法家思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法家经典《商君书》、《韩非子》写入初中、高中、大学的教科书中。
杨朱学派
刘彻没有杀卫子夫,卫子夫是因为感情上绝望,对刘彻的不信任和绝情感到绝望选择自杀的,她儿子刘据也是一样,属于无法自证清白狗急跳墙去反抗从而兵败自杀。
所以如果问刘彻是否后悔?他当然不会后悔,原因有二点:
一、刘彻对卫子夫根本没有用真情
卫子夫是刘彻的第二任皇后,不可否认卫子夫曾经权倾一时,汉武帝很宠她,但那真的不是爱,刘彻对每个女人都是很好很宠巴不得把心掏给人家一样的,但是没多久又像个陌路人一样。卫子夫跟其它女人不同之处只在于她比较贤惠懂事,所以虽然刘彻到后面厌倦她了,但还保持着敬重。没有爱,又是自杀他哪来的悔,也许心里还很释然,想着终于不用自己废心力去克制卫氏家族权势了。
二、身为帝王,权比情重要
在卫子夫心里,情是第一位的,她用真心爱刘彻,所以当她觉得刘彻不再信任她,甚至相信术士的话认为刘据和她会用巫蛊陷害他的时候,她认为自己活着已经没有了意义,宁愿放弃生命,但凡她不那么轴,大不了被抓进监狱,终究还是有机会重见天日的,刘彻这人本来行事冲动巫蛊这事他很大程度上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卫子夫母子如果能冷静下来给刘彻一个考虑的时间悲剧就不会发生,但问题就在于她把刘彻的爱当成了唯一,换成别人或许还会选择好死不如赖活,万一后面平反了,还能坐上太后之位呢,就这么死了就啥也没了,刘彻不久又重新爱上了别人。
在刘彻心里,卫子夫只不过就是占了一角,或者说是政治生涯中的棋子,他需要扶立一个人一个家族去把陈皇后和窦太后那帮势力铲除,这个人恰好是卫子夫,仅此而已。在他里,情不重要,甚至可能并没有情。
卫子夫和刘彻的感情是不平等的,跟一个没有情的人谈后不后悔,完全是无稽之谈。女人啊,千万不要对一个“多情”的男人用真情,为这种男人死不值得,还不如隐忍迎合一点,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培养出来更实际,要学就学汉文帝的母亲薄姬那样的,刘邦不爱又怎样,最后人家还是靠儿子登上人生巅峰。
历史随笔
应该一点都不后悔。
汉武帝终身追求的目标就是“皇权至上”,也就是“父权至上”,因为他一生的目标就是代表男人征服女人。
他的婆婆窦太后,他的母亲王皇后,他的妻子陈皇后,共同努力使他得以荣登大宝,坐稳皇位,也就是说,他走的是道家提倡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女性路线上的台。
在这一过程中,汉武帝作为一代强人,深刻感到受人掣肘是怎么的一种滋味,所以一上台就迫不及待的与董仲舒达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同盟,首先将作为道家女性代表的陈皇后拉下后宫,然后使道家人物被驱逐出朝堂建立道教,实现政教分离,将道家从权力统治核心驱离开来,只保留帝王的皇权作为大“道”的根源。
汉武帝就此确立了儒家治国的理念,三个方面的儒者得以应运而生,行政文儒的符号由董仲舒(教书先生)、桑弘羊(商人)拥有,军事武儒的符号由卫青(骑奴)、霍去病(私生子)、李广利(乐工)拥有,后宫妇孺的符号由卫子夫(侍女)、李夫人(歌姬)拥有,一句话总结,就是全盘提拔没有任何根基的平民进入国家统治体系。
对于准备继承大统的皇子,汉武帝后来确立了“杀母留子”制度,更有可能这是汉武帝的既定方针,本来准备是要立刘据为皇帝,当然必然就是要附带杀死卫子夫,结果在准备惩罚太子刘据,不一定诛杀的过程中,卫子夫竟然组织武装进行了反抗,这就是根本的违背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既定国策,是属于儒家平民向道家贵族转变意图的现实表现,所以汉武帝逼死了卫子夫,相当于对卫子夫死亡的目的和方式的一种修正。
原来汉武帝是准备让卫子夫为了太子刘据的上台作为祭旗之用,现在是汉武帝准备让卫子夫为太子刘据陪葬。
当然,汉武帝最后选定的皇位继承人,仍然是皇家血缘与儒家载体的混血,可以天然的代表皇权的“道”与相权的“儒”的结合,皇权通过儒术成为天下治理的根本,树立平民立国的基本理念。
河东来
简单来说,一点都不后悔。
算起来,卫子夫是自杀,不过其中汉武帝刘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他命人收了卫子夫的印玺,万念俱灰的卫子夫才选择自杀。而汉武帝选择这种另类逼杀,又是因为卫子夫参与了太子刘据的“反叛”,也就是那场著名的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起于巫蛊,却跟汉武帝父子之间的裂痕有关。
汉武帝为人好色,但生儿子却很晚,直到29岁才生下长子刘据。刘据的生母,就是卫子夫,此时她已经入宫十年,先后为汉武帝诞下三个女儿。
一朝得子,扫除了汉武帝心中多年的阴霾,他终于不用忧虑自己的身后事了,可以腾出手来继续他的霸业。
此时陈皇后已经被废,卫子夫顺理成章地成为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刘据也成为汉武帝的嫡长子,太子位第一候选人,并在七岁时转正,成为大汉王朝的太子。
汉武帝早年对儿子颇为关心,亲自选定太子的老师,太子加冠成年后,他又在长安城南修建了一座博望苑,让太子结交宾客。
随着汉武帝年龄逐渐增长,太子作为储君,在朝堂的影响力也在缓慢增大,但这对父子的施政理念可以说截然相反。
汉武帝刚猛霸道,为了征伐四方,不惜实行盐铁专卖等制度与民争利,同时任用酷吏,以杀伐立威权,尽可能地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武帝朝丞相屡屡死于非命就是因为他们制衡了皇帝太多权力,皇帝想要削弱他们。
太子则为人和善,主张以温和的手段治理国家,朝堂是那些为汉武帝所不喜的温和派人士,就站在了太子一方,以求将来太子继位后,能够实现政策的转向。
问题是,汉武帝活得太长了,父子间的矛盾积累了二十余年,在武帝晚年因皇帝的迷信、猜忌、恋权和太子的畏惧、暴起以及有心人的运作、诬陷下集中爆发。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十一月,汉武帝在建章宫内见到一位陌生的持剑男子,侍卫没抓到,汉武帝调遣骑兵搜查上林苑也无果,接着汉武帝,下令封闭长安城门,全城挨家挨户进行搜捕,仍然没有搜到此人。
当时迷信之风盛行,士兵从城中搜出不少巫蛊用具,汉武帝怀疑是有人用巫蛊诅咒自己,所以该男子才会来无影去无踪。
汉武帝将家中藏有巫蛊用具的人处死之后,一个人的上书掀起了更大的波澜,那就是朝廷通缉犯朱安世。朝廷想抓捕朱安世而不得,丞相公孙贺为了给贪污的儿子公孙敬声赎罪,用尽手段把他送进了大牢,结果他在狱中上书,状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且埋木偶人诅咒皇帝。
于是公孙贺灭族,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均受牵连而被处死。
两个公主被杀,让江充等人看出了汉武帝对巫蛊的忌讳,也看到了扳倒太子的希望,连女儿都能杀,儿子又有什么不能呢?反正汉武帝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
不久,汉武帝去长安城外的别宫甘泉宫养病,皇后太子都不带,反倒是江充等近臣尽皆随行。老皇帝的身体是不怎么行了,病情反而严重了点,做梦还梦到有几千木偶人拿着棍子打他,汉武帝“合理”猜测,觉得还是有人诅咒自己,需要继续追查,近在眼前的江充被委派负责此事。
江充算是另类的酷吏,专门抓豪族贵戚来获取汉武帝的信任,就算是太子求情也不放过,由此二人结下梁子,江充认为有必要先行解决掉太子,免得汉武帝驾崩后自己被清算。
江充带人返回长安,开始大挖特挖,最后挖到太子的东宫,挖出来木偶人,江充得意洋洋,准备去甘泉宫禀告汉武帝。
另一边,太子惶恐不安,找太子少傅石德商量后,觉得越权行事,干掉江充。江充仗着皇权横行惯了,三下五除二就被太子解决,但他的副手苏文逃了出去,跑到甘泉宫报告太子造反。
父子间信息交流的不畅开始发挥可怕的威力,汉武帝为了验证太子是否造反,派使者召太子到甘泉宫。可这个使者怕死,半路就返回了,报告太子确实谋反。
而太子也不知道汉武帝是否活着,干脆控制长安再做打算,他派人入宫向母亲禀告情况,然后武装门客、囚徒及长乐宫卫士,攻打丞相府。
丞相刘屈氂派长史前往甘泉宫,禀告太子谋反,汉武帝彻底信了,下令刘屈髦率兵平乱,诏发三辅地区的武装力量,同时自己往长安城赶。
太子寻求北军(长安戍卫部队)支持失败,武装市民与丞相军作战,激战五日后太子军溃败,太子逃出长安城。
汉武帝派宗正刘长、执金吾刘敢收回卫子夫的皇后玺绶,这已经等同于废后了,卫子夫也已得知儿子战败逃亡,绝望之下选择自杀。二十多天后,刘据也在追捕中自杀。
整个过程中,卫子夫唯一的动作就是协助儿子控制长安城,在巫蛊事起的数个月中,她毫无表现,这也是她能稳坐后位三十余年的原因,在汉武帝这个霸权君主面前,任何女主执政的苗子都会被扼杀,卫子夫只有端坐椒房殿,才能勉强在“色衰爱弛”的情况下继续当着皇后。
换而言之,随着卫子夫的年老色衰,皇帝的爱早就没了,她完全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外戚的帮衬和太子的身份维持着地位,随着外戚相继离世和被杀(公孙贺是卫子夫姐夫,也是外戚中最后一个大人物),卫子夫只剩下儿子这个依靠,所以刘据在禀告后,她立刻对儿子起兵表示支持。
在这母子二人相继自杀后许久,汉武帝脑袋终于清醒了,对参与巫蛊案、陷害太子的臣子进行严惩,随后又建了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哀思。
这些都是针对刘据的,对于卫子夫,她只是被汉武帝派人用小棺葬在了长安城南桐柏亭,全无皇后身份,汉武帝也完全没有要将其改葬到自己的茂陵的意思。汉武帝去世后,霍光“缘上雅意”(按汉武帝的意思),追封李夫人为孝武皇后,与汉武帝合葬。
如果汉武帝有所后悔的话,卫子夫不会是这个待遇,毕竟卫子夫生前只是被收了印绶,废后诏书并未下达,名义上她是没有被废的,这也是日后她的曾孙汉宣帝能给他上谥号的原因,废后是没有资格享有谥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