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新冠肺炎,拐点在哪里?


防治新冠肺炎,拐点在哪里?

以下根据高山大学导师支修益教授2020年2月10日在高山大学和更新学堂联合出品的“科学问疫"公益直播的课程整理而成,经教授审核后公开发布。


※全文4932字丨6分钟阅读

※整理丨朱珍 罗晓菲


授课老师:支修益,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

防治新冠肺炎,拐点在哪里?

△支修益教授


冠状病毒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当中是很常见的病毒,17年前的SARS,埃博拉病毒等都属于冠状病毒这一类。这次疫情实际上是新型变异的冠状病毒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是新冠病毒导致的突发疫情事件。
针对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控制传染源,对确诊患者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好;

第二,切断传播途径;

第三,保护易感人群。

什么是易感人群?我们每个人都易感,生活工作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外出去公共场所,去人群聚集的地方的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 疫情期间,希望大家通过主流媒体多了解这个新冠肺炎疾病,了解这个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了解相关的防护措施,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目前已经公认确认的传播途径就是飞沫唾液传播和接触式传染。至于粪口传播、母婴传播和气溶胶传播都还没有最后定论。

防治新冠肺炎,拐点在哪里?

建议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需外出,每个人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①外出一定要全程戴口罩;②勤洗手。

公共场所有很多不卫生的死角,交通工具上的物品有很多人在接触,如果不注意防护,很有可能会把新冠病毒或致病菌带回到家里。所以,呼吁大家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尽量减少外出。只要外出,只要去公共场所要全程戴口罩,回家以后一定要洗手。

针对有慢性病的患者,北京出台了很好的政策,以前的门诊每星期只能开两个礼拜的药量,疫情开始延长到可以开一个月的量,最近又延长到两个月药量,乃至三个月。

希望有慢性病和基础病的中老年朋友,如果家里有药,就尽量不去医院。如果必须要去医院复诊取药,也要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同时,也尽量去家附近的医院,能步行去就步行,能骑自行车去就骑自行车去,总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增加感染几率要好。

返工大潮下,不管是乘坐飞机、火车、长途公共汽车,还是自驾车,希望在这些工具上要重视防护、加强防护。尽可能不去沾门把手、电梯按纽,公共交通的物品。 很多人都在关心疫情的拐点什么时候到来,在我看来,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不去重视,在外出的过程当中,不去保护环境,谁也预测不了拐点。

那么这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拐点到底在哪里?

其实拐点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

重大政策出台,广大医护人员也投入了很多力量,相关的防护指南和防控科普常识高频率传递给社会。

目前关键因素还是在于我们大家,在于每一个百姓,百姓是影响这次疫情拐点的关键人群,宅家过年的时间要延长,希望能宅家过正月。如果我们每个人不积极参与防控防护工作,这次疫情的拐点就肯定会推移。

唾液飞沫的传播距离在1-2米左右,大家如果外出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无论是去超市买东西,购物排队都希望能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你要全程戴着口罩,不触摸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也是很好的防范方法。

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既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感染,也是为了保护别人保护环境。大家一定要养成很好的卫生习惯,等这次疫情过去后,我们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也应该保留下来,发扬下去。

如何确诊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目前在网上流传“到底是用胸部CT确诊新冠,还是用病毒核酸检测确诊新冠”。

明确告诉大家:病毒检测出现阳性是金标准,只有病毒检测阳性才是确诊病例。

当然,诊断新冠病毒感染肺炎首先是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乏力的症状表现。到了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还会追问流行病学史和接触史,有没有外出?有没有接触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或疑似患者的历史。

第二,CT影像学诊断。如果诊断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了,胸部CT可以看到肺部磨玻璃病变。最终的确诊,还是由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才是确诊。

很多轻症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合并肺炎,属于轻症的病毒携带者。在武汉,明确诊断的病毒携带者和轻型患者都安置到“方舱医院”,这是开放的、几百人上千人轻症患者的新型医疗机构,相当于“野战医院”。

其中许多轻症患者可以不常规做CT检查。如果有了呼吸道症状,肺部听诊有了肺部湿啰音,有了肺部炎症表现,在病毒检测试剂不到位的情况下,胸部CT可以起到临床诊断的作用。

目前武汉地区的病毒检测试剂已经全部到位,病毒检测是新冠诊断的金标准。希望现有的保障措施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满足医疗救治的需求。 武汉地区在疫情早期,由于检测试剂盒的不够,很多有临床症状的病人,也有流行病学接触史,CT检查明确有了肺炎的病例,由于没有接受病毒检测,所以没有列入确诊病例。

随着目前检测试剂盒的到位,更多的疑似病人被检测出来。这是好消息,疑似病人下降,确诊病例上升,我们是应该要高兴的,因为明确新冠感染的病例都在逐步得到收治。

这次国家决策非常好,首先是要求湖北武汉地区要单位时间内完成病毒检测。

第二,针对症状轻重划分四类人群进行隔离管理,对所有确诊的传染源全部收治医院或方舱医院,同时进行全面排查并做好隔离防护措施,这些重要举措打响了抗击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民战争,我们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如何正确选用和戴口罩

在疫病早期阶段,很多普通老百姓抢购N95口罩,其实N95口罩对普通百姓没有必要,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就足矣,看到我们的中央领导人到基层视察考察,用的都是一次性医用口罩。

防治新冠肺炎,拐点在哪里?

我们希望更多的百姓,不要抢购N95口罩,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室外健身过程中戴厚厚的封闭严实的N95口罩对中老年朋友的呼吸不好。更何况,目前N95口罩一线前线很紧缺,很多医护人员也急缺N95口罩,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总的来说,

一方面在非疫区,普通百姓真不需要佩戴N95;

另一方面我们前线又紧缺N95口罩。

所以,建议普通老百姓,疫情期间能不外出就不外出,如果不外出自然就不需要戴口罩了。 如果必须外出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到小区门口取快递也就20分钟,超市采购大约一小时,这种情况建议不要把一次性医用口罩就真当一次性口罩就戴一次,一次性医用口罩管护好的情况下是可以使用多次使用的。

带完的一次性口罩可以对折好,用A4纸或保鲜膜保存好,只要口罩里面没有弄湿,口罩形状结构没有破坏,就可以多次使用。特别是在目前医用防护用品紧平衡的今天。 如果你外出乘坐公共汽车、乘坐地铁高铁等交通工具,返程坐火车时间超过四五个小时,建议一次性医用口罩就用一次。

另外,一次性口罩不能用高压锅、喷洒酒精消毒,这样很容易对口罩的气密性和结构造成破坏。

关于自制口罩问题,能够起到防寒,控制唾液飞沫的作用。如果普通百姓的唾液飞沫没有病毒,棉纱口罩和自制口罩还是有必要的。目前,网上有许多自己制作的方法,有网民自己发明的口罩制作和消毒方法。

在现在医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希望大家集中智慧想办法保护好自己,至少现在在一次性医用口罩和N95口罩的供给量紧张的情况下,保证疫区医用防护用品,让医用防护用品在一线发挥到最大用途。

复工人员是居家隔离14天还是24天?

现有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临床诊治指南(第五版)》公布的新冠病毒潜伏期还是1-14天。有专家研究团队研究的数据中有“大于14天潜伏期的病例,应该也只是个例。

目前的指南和既往的冠状病毒潜伏期都是1-14天。所以,至少在非疫区都应该是14天,返程复工的人群应该每天测试体温,即使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对于切断传播途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关键的这一两周返程高峰期能发挥好重要作用。企盼着在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下,这次疫情的拐点早日到来。

返程复工人员居家隔离,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了家人,为单位同事,为整个小区社区的安全,最终也是为了整个城市的安全。如果北京和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能够做好疫情防控表率作用,整个国家的疫情也就能很快得到很好的控制。

希望居家隔离和宅家工作时也要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特别是国家卫健委每天的新闻发布会每天都会有新疫情公布,每天也会有专家的建议,希望百姓能够每天从政府媒体主渠道获取准确科学的疫情信息,不要去相信自媒体流传的网上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


很多人尤其是确诊新冠肺炎的病人,都在关心有没有新药,也没有治疗新冠的特效药?

由于这次疫情是新型变异的新冠病毒,我们认识它、了解它、研究它,找到对抗它的药物,是需要时间的,研发抗新冠病毒新药到临床应用是需要经过很多必经的环节。

目前,指望用新研发出的抗病毒药来战胜这场战役,我认为还是比较难的。每个百姓不要寄托于用新研发出来的抗病毒药物来度过这次疫情危机。

当务之急,还是要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机体免疫力,人人参与来防控来战胜这场疫情。

另外,大家都在询问抗新冠病毒疫苗的事情,研究疫苗同样也需要很长的时间的,抗艾滋病、宫颈癌疫苗的研究都是以年为单位的。即使我们现在我们科研的力量加强了,研发新药的水平提高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新药研发,但研究疫苗需要找好毒株做培养,疫苗研发出来以后还要进行临床实验研究,看看到底有没有临床作用。

我们期待着疫苗可以早日研发出来,但在现阶段,还是靠现有的组织得力,群众共同参与的预防隔离措施来打赢这场战役,而不只寄希望抗病毒新药或者是疫苗结束这次疫情。

肺病患者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易感人群?

我一直在强调,每一个百姓,每一个人都是易感人群,作为中老年人,作为有基础疾病,合并慢性疾病的人群是高危易感人群,更应该注意防护措施。

如果本来肺部就有慢性疾病,跟正常人群比,免疫力是低下的。所以肺病患者肯定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癌的高危易感人群,更应该尽量不出门、少出门、必须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外出回家或参加各种活动结束回家以后要洗手。

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治愈以后有没有后遗症?

病毒有衰减期,病毒致病力会衰减的,一次、二次、三次传播下来,病毒致病力和侵袭力都会下降的。 轻度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经过很好的医疗干预,如果没有合并其他病毒或细菌的感染,没有出现合并症,其中许多病例是可以自愈的,这种自愈的病人是没有什么并发症的,就像得了一次流感一样,能有什么后遗症呢?

重中度已经合并新冠病毒肺炎的中老年患者,通过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磨玻璃改变,或是肺间质出现了水肿或肺纤维化,这样的患者在医疗的积极参与、救治下,有效防止并发症的进一步恶化,肺部炎症也可以康复的。

无论是流感病人,还是SARS病人,即使出现病毒性肺炎,通过很好的治疗获得临床治愈后,没有严重的后遗症。目前大量的重症病人还在医院救治,毕竟是新型的变异冠状病毒,很多答案现在还没有给出来。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后会不会再复发?

既往科学的研究数据表明,病毒一旦侵入人体产生抗体后,原则上是短时间内不再复发。

由于病毒也在不断变异,有些呼吸专家说感染病毒治愈后半年内不复发,但如果患者的免疫机制没有恢复,还是很有可能再去感染其他变异的病毒。

我认为,那些既然已经感染了新冠状病毒的患者康复后还要高度重视隔离,还要有好的防护措施。要像其他易感人群一样,也要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家里居室、厨房的相关器皿要定期消毒。不要认为已经感染病毒已经产生抗体了,就没有事了,就是安全的。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新事物,既然是新事物,用传统的、既往的经验和指南共识认识它处理它肯定有会不足的地方。还是要提高警惕,加强预防注意隔离,注意充足睡眠,科学合理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怎样才能很好的“健肺”,让我们的肺少受伤害?


肺,是我们人体唯一同大气相通的器官,每天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我们看不见的病毒、PM2.5和雾霾、一手烟、二手烟、三手烟,厨房油烟、房屋装修装饰材料带来的氡、苯和甲醛,都可以搭载PM2.5的颗粒进入到肺里,给我们的肺造成伤害。

希望我们宅在家里的时候,多多运动,做做健身操、健肺操。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大家只要运动起来,就可以保证我们的肺有一个很好的肺功能,吸气呼气像一个弹簧一样,是有弹性的。常吸烟的朋友,他的肺功能和肺的弹性就会受到影响,我们看到肺癌的患者的肺都是黑黑的,肺功能是低下的,抗病的能力肯定就差。

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也感谢高山大学提供这次公益科学讲堂,希望大家继续多关注、多参与,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安排,共同携手打赢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
谢谢大家。



防治新冠肺炎,拐点在哪里?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高山大学,一起探索科学的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