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没有

1、保持「极度专注」的能力

你的⼀切价值创造活动,都是你的注意⼒交换来的(不是时间,有时间不专注的例子很多)。

这些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没有


注意⼒,是你拥有最宝贵的财富。

当你「放养」自己的注意力时,你的时间就会像韭菜一样被收割。比如那些在朋友圈转发的情感爆文,除了带节奏煽动情绪,对你而言没有任何价值。但是这些做营销爆文的公号,却在你的一次次+1的点击中,收割大量流量,转化为赤裸裸的广告费。

现在一条公号广告,平均1块1个阅读。你每贡献一个阅读量,就间接帮他们赚了一块钱。

反过来,如果你会利用自己的注意力,转化为影响力,你就能获得大量的利益。你能获取一位男神的注意力,你就会有幸福的感觉;能收获一群人的注意力,你就成为人群中的交际花,收获虚荣;收获几十万人的注意力,就是商家排队给你送钱的网红。

注意力是你与生俱来,最值钱的财富,没有之一。越早明白这点,越容易站到食物链的上游。

保持「极度专注」,才可能极度牛逼。

如何养成「极度专注」的能力呢?

人天生是爱分心的,这是远古时代祖传下来的基因(野兽出没,不随时保持警惕就被吃掉了)。要改变一种天性,只能用其他的天性来对抗。

第一种是「对恐惧的本能逃避」。

再没有自制力的人,考试前一天,也总会拿着复习资料看个半小时,争取撸几道题。这个让我们恐惧的武器就是「时间节点」。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个deadline,就像是上了马达,有了压力和动力。利用快到期限的这种紧迫感,会迫使我们专注目标,高效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第二种是「对快感的自然追求」

满足只能让我们满意,比如吃饱穿暖;快感才能让我们上瘾,根本停不下来!比如刷抖音、买买买、打游戏。而快感的本源,就是「可预知的满足」+「不确定的刺激」。

好像我们逛淘宝,我们提前预知到,网购可以带来购物的愉快感,这是「可预知的满足」;但可能淘到什么样的好东西,是「不确定的刺激」;并且这种刺激,只要购物过程不结束,就一直存在,这也是我们容易上瘾的原因。打游戏、刷抖音、追剧、撸猫都是如此。

这些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没有


要让我们对学习、写作、工作这种长期利好、短期痛苦的事情上瘾,利用好我们的两种天性:

①设定deadline,利用对恐惧的逃避

②设置完成后的奖励,正向刺激自己的欲望

2、习惯「延迟满足」的能力

“以大多数人满足感延迟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今日头条张一鸣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有关延迟满足感的实验:

把一些儿童关在一个房间内,里面只有一张桌子和一些棉花糖,小朋友都很想吃棉花糖。规则如下: 离开后,你立刻吃掉棉花糖,你只能获得一颗; 如果等我回来,你还没有吃掉桌上的棉花糖,你将获得两颗。 多年以后,结果发现: 那些当年在实验中,成功拿到奖励的小朋友,在之后的学习成绩、事业成就,远超过那些立刻吃掉棉花糖的小朋友。且后者肥胖、沾染毒品的几率也超过常人。

这些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没有


所有喜欢「即时满足」的人,都没有想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做选择的成本和收益的问题。他们总是关注眼前的收益,而「选择性遗忘」长远的损失。

熬夜刷抖音很爽,但是机会成本是意志变薄弱、身体变差、头发变少、强烈的愧疚和悔恨; 考前打游戏有快感,机会成本是更少的复习时间,带来考试的极度焦虑、及更糟糕的考试成绩; 早上睡懒觉很舒服,但机会成本是精力的极大浪费、放弃当天的时间掌控感。

小孩可以任性,可是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应该有能力为了追求卓越,而果决地拒绝次优选择。

最优的选择,就是舍弃掉短期利益,忍受短时间的痛苦,得到长期更大的好处。

记住:延迟满足不是让你不满足,而是为了让你获得更大的满足。

3、逼迫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年轻时,努力是很廉价的。看看那些在矿坑里辛苦劳作,拿命换钱的工人,要说努力,没有人比他们更卖命,可他们很多人,过得是朝不保夕的日子,甚至不知道哪一天命都没了。

比廉价勤奋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

这些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没有


深度思考,就是不断追问问题本源,透过现象看本质,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进而取得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就。《教父》里有句经典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千万别用忙来掩盖真正的思考。沉醉在瞎忙碌的人,本质是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那些沉醉于从事重复性劳动的人,他们不是真正的勤奋,而是不愿意去做更深度、更艰深晦涩的思考,因为这样会很「难受」:

业余时间学习Excel技巧,优化工作效率; 每日复盘,做周计划,梳理工作流程; 和同事、上司沟通,把工作做得更好。

这些事情,很费脑子。而服从安排,简单执行,其实是更轻松和简单的事。于是很多人,就一味地执行执行、重复简单劳动,每天抄抄写写,用这种低质量的勤奋麻痹自己,表现形式就是无意义地加班、坐在图书馆发呆、白天拖拖拉拉晚上又熬夜赶工,还美其名曰我很努力,配上一张深夜摆拍的朋友圈。除了自我感动,没有任何意义。

没想好找工作的方向,就不要海投简历,随便找个工作混混;没有想好写作的大纲,就别瞎动笔,这样只会让你无效的努力中白白浪费时间,却没有多大成效,甚至会因为没有「正反馈」而逐渐懈怠。

永远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来弥补战略上的懒惰。

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1、限定自己的高频刺激的「浅娱乐」时间,别被娱乐信息蚕食自己宝贵的注意力;

2、每天给自己30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远离手机、关掉电脑,放空自己,复盘今日得失;

3、警惕任何「权威」给你洗脑,不轻易附和他人看法,独立思考。

保持「极度专注」,逼迫自己「深度思考」,长期习惯「延迟满足」,有这些特点的年轻人,我身边还没有混得差的,一个都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