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專訪|精銳教育張熙:今年精銳在線將有10億營收,線上一對一同樣能獲高額利潤

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的將不僅僅只是在線教育格局,也加速所有線下機構加入在線大戰。如果說之前的轉型可能存在創始人決心不夠強烈,那麼這一次則是生存之戰。所以,整個2020教育行業格局,或將重寫。

在所有的線下培訓機構中,線下一對一是個特殊的市場。因為儘管多年前就有沒法賺錢的聲音,但線下一對一的教學體驗和效果卻是最好。作為國內高端線下一對一課外輔導機構龍頭的精銳教育,用成功在紐交所上市和2019年業績(營收39.9億元,淨利潤1.67億元,平均每月入學人數15.8萬),證明了線下一對一完全可以獲得高利潤。

“之前,行業都以為我們是一家很傳統的企業。實際上我們在在線教育已經佈局了5年,累計投入資金超6億元,今年計劃再投入2-3億元發展線上。只是因為之前把在線業務放在上市公司體系外,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這一塊的情況。”精銳教育董事長兼CEO張熙表示。

據他透露,精銳在線板塊去年完成了超2億元營收,佔總營收的5%。預計今年將增長5倍達到10億元,佔總營收的20%-25%。

相比其他在疫情中受到嚴重影響的線下教培龍頭,精銳教育因為一對一的優勢遭受影響不大,以及由於提前在在線板塊的發力而減少了一定的損失。但事實上,2019年隨著大量在線一對一企業的退出,在線大班和在線小班就成為比較熱的互聯網教育模式。

而在這時,精銳在線卻喊出將大力發展在線一對一和一對六這種個性化模式。

那麼,曾靠線下一對一逆襲的精銳,這次能否再次突襲成功?盈利模型都未跑通的一對一,精銳在線憑什麼能跑通?對於線下教育企業,OMO又是否是最佳路徑?以及是否存在線下公司一旦想明白了,就會具有快速轉型的優勢?

近日,36氪對精銳教育董事長兼CEO張熙進行了專訪。

一對一不分線上線下

36氪:精銳教育最近的組織架構和人事變動很大,這和佈局在線有關係嗎?

張熙:此次的人事變動確實和在線佈局有關係,但是這兩個副總裁都還在我們精銳教育的生態鏈體系裡。此前負責幼兒教育的高級副總孟曉強,現在的主要工作是通過在線方式管理加盟業務,因為精銳在線想進一步滲透到三四五線城市;技術研發中心副總裁馬牧原如今聚焦於家庭教育,這不僅是一個痛點還是一個流量來源。

為了強化在線教育的推動,我親自擔任精銳在線的CEO,還引入了兩位新高管,曾就職於網易教育/途牛/寶潔的首席增長官洪菊,和曾就職於百度/B站/流利說的CTO史團委。

我們就是希望通過組織架構的調整來補充新鮮血液,進而得到更多的資源強化在線教育的推動。對於發力線上這件事,精銳在線其實五年前就開始佈局了,不管是在技術研發和產品上。現在是把溢米輔導(K12在線一對一學習平臺)、佳學慧少兒數學、UUabc(面向4-12歲青少兒的在線英語學習平臺)進行了整合。

36氪:五年前就已經在佈局,但現在看來起色都好像不大,背後的原因有哪些?是決心不夠強烈還是授權不夠?

張熙:溢米輔導也好,UUabc也罷,兩家的產品和技術都不錯。只是遇到了所有在線教育公司都遇到的普遍問題——獲取流量的成本太高。大家都在燒錢的情況下,公司壓力就會很大。畢竟它們的規模和實力遠沒有精銳強,精銳作為上市公司財力更雄厚,尤其在品牌號召力方面。

現在我們進行了品牌統一以後,就可以用精銳的品牌背書對外發聲,進而節約高額的營銷費用。學而思網校的路徑其實也是這樣,過去一年把所有品牌形成了合力。這就像蘋果公司利用線下體驗店和線上銷售形成合力。

我們在線下的高端市場很擅長,那在線為什麼就不能高端呢?電商1.0時代賣的是價格,2.0時代賣的是便利性和更好的產品服務質量。比如雅思蘭黛這個高端護膚品,60%收入來自於在線電商,去年雙11銷量也是第一。

這次疫情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很大的災難,精銳線下業務也受到影響。所以我們更得開動營銷體系大規模投入線上。

36氪:現在再度入局在線,其實門檻很高,競爭也很激烈,尤其對上市公司短期的現金流傷害很大。精銳在線的優勢在哪兒?如何評估這個影響?

張熙:商業競爭的核心在於差異化。我們以前做線下一對一的時候,都認為一對一不賺錢。但是我們做到了賺錢,而且稅後還有20%的利潤。我們怎麼做到的?就是保證更好的教學和服務品質,同時匹配相應的價格在線也是一樣,精銳在線走的是不同路線。

相比同行定位大眾市場,通過很高的成本價和價格戰,完成性價比。我們不會走量和便宜,只走高端。因為我們相信只要保證好的教學服務和質量,一定會有中高端收入的消費者,願意付更高的價買一個好產品。最關鍵的是孩子時間不可逆,在中高考中產生效果,哪怕比同行價格貴一點,家長也能接受。

精銳深耕了K12整整12年,如今已經進入到全國40多個城市,線下門店近500家,銷售人員也有好幾千。有品牌背書,本地化教研很強,這就是我們的優勢。在線教育這件事上,我們不是新兵,也不是一下就起來了。只是因為之前沒有想清楚如何利用營銷渠道,所以我堅信線下搬到線上,和之前操作是一樣的。我們今年目標就是成為中國高端教育第一品牌。

36氪:第一是指?

張熙:第一肯定是有沒有好的教學服務和品質,在這個基礎上再談營收。即使現在不能盈利,未來也要盈利。對於教育來說,有好的品牌、品質、口碑,就能獲取客戶,也就不會大規模燒錢。

難在本地化教研

36氪:線下一對一效果最好,但線上一對一的盈利模型跑不通。所以都轉型了在線大班和在線小班,那麼精銳在線的模式是採用線上線下一對一嗎?對於在線教育的未來和趨勢判斷是什麼?線上線下比例大概是多少?

張熙:由於沒有找到盈利模式,精銳之前沒有把在線教育放到上市公司體系內,也沒有單獨披露過數據。過去5年,我們在在線部分投入的資金超過6個億。整個在線去年完成2億多營收,預計今年能增長5倍至10億元,佔總營收比重將由5%增長到20%-25%,對應淨利率超過10%。

由於疫情,大家都呆在家裡,學生家長得到了很好的在線習慣教育;加上我們現在也想清楚了怎麼做,所以就想借勢往上走。這段時間,精銳在線同時在線的學生有12萬。線下轉線上的整體比例平均在80%,個性化幾乎是100%。因為有之前的品質和口碑退費情況很低,整個搬到線上的時間也就一週時間。

實話說,如果一家線下企業之前從來沒有佈局過在線教育,要瞬間完成線上轉型,是很需要時間的。這次疫情,對精銳在線來說還是個巨大的機遇。至少看到了在線的情況,不再是一個傳統公司。

36氪:這麼大併發量,系統是自己的還是?

張熙:用戶量起來這麼大,肯定是自有的和外部備份都有,得兩條腿走路。

36氪:外界都認為精銳在上海以外的城市做得不是很好?

張熙:這個要澄清下,我們不是在上海以外做得不好,而是因為在上海做得太好,才感覺其他城市沒那麼好。僅上海這個單體城市,營收就能到25億,利潤還高。事實上,我們在很多城市做得不錯比如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北京、無錫等,都是高端教育第一品牌。

36氪:在向三四線城市滲透時,如何於同行競爭?又如何於地方龍頭競爭?

張熙:我們採用的方式是以高端在線一對一切入,之前的劣勢就成為了優勢。如果按照開店的方式進入,時間成本太高。現在只需要在每個城市開2-3家店就可以(看得見摸得著),其他全部在線化。所以不存在左右手互搏的問題。

相比競爭對手,我們屬於不同的品類。精銳在線堅持以更高的定價、更好的本地化教研,進而收取一個高溢價。因此,我們從不追求客戶數量,追求的反而是更好的客戶和挑選出含金量高的客戶,用最好的品質、最個性化的在線教學服務去滿足它們的需求。這是雙贏,顧客滿意,我們有利潤。這個對於我們難度大嗎?技術門檻非常高嗎?並沒有,所以只要提前佈局,線下巨頭同樣可以做得不錯。

K12的核心是提分,但是純互聯網公司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很難解決本地化教研。

OMO(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是未來核心趨勢

36氪:6個多億買來了什麼?

張熙:很多啊,所有的坑都踩過了。很多經驗教訓、技術平臺的研發、運營流程,當然還有收入。我們的在線教育產品有更好師資、更好的服務和更好的技術平臺,可以收取更高的溢價。精銳在線毛利率很高,沒有低於50%的,同時利用線下體驗店獲客,解決了獲客成本高的問題,成熟市場已經接近盈利。

36氪: 精銳在線的獲客成本是多少?

張熙:之前線下的要求是不能超過銷售額的10%,現在在線的平均獲客成本是1500元左右,但我們的客單價平均在2萬多。

36氪:對於在大班和在線小班模式怎麼看?

張熙:第一,我們國家的互聯網滲透率已經非常高,全民基本可以做到在線化。所以便利性和選擇多樣化就得到了滿足,在線教育也是如此;

第二,判斷商業模式成立的依據是,看這個滿足的需求是不是剛需。前幾年的O2O明顯就是一個偽需求回到在線1對1、在線大班、在線小班,這些肯定都是真實存在的需求。問題是要怎麼圍繞這些需求,通過更好的產品,去收取一個合理的價格。

36氪:教育中高端市場規模多大?精銳能做到多大?

張熙:這個市場去年是8000億的規模,不含線上線下,因為顧客有不同的需求。高端佔20%,即1600億,今年預計達到2000億。其中20-30%是在線。預計2023年至少是3000億,精銳只要做到10%就行。那時候,精銳在線的比例肯定在30%以上,甚至更高。但總的來說還是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相輔相承。

從整個行業來說,OMO模式肯定是未來核心趨勢。別看今天都是純線上,未來肯定會進行深度融合。

36氪:疫情終究會恢復和結束,到時候線下肯定非常忙,還要轉型線上。準備如何處理這個情況?

張熙:精銳的線上和線下價格差距不大,家長和學生都可以選擇。如果不去線下上課,我們還節省了房租成本。所以問題不大。

36氪:精銳在武漢有不少團隊,受影響大嗎?

張熙:我們在武漢有幾十號小夥伴,最開始封城的時候也很緊張猶豫。但他們都很給力,春節期間做得最好的就是武漢團隊。

36氪:現金流情況如何?有哪些融資手段?

張熙:不管在線板塊發展多塊,都會受到影響,這個和行業一樣避免不了。疫情這幾個月現金流應該是之前的80%左右,比想象好很多。我們之前發了債券,銀行目前支持也很大,未來還會利用上市公司強化融資手段。

36氪:新的財年還會對在線教育投入多少?

張熙:至少2-3億元吧,最主要投入還是產品和技術的持續升級,想打造出更有吸引力、更個性化的高端產品。除了一對一和小組課,現在也在測試大班。但聚焦的還是高端市場。我們的股東之前也有點緊張,但看到轉型速度這麼快,就要求加大在線教育投入。

我是36氪資深分析師彭孝秋,關注教育一二級市場,交流或尋求報道加微信:18217793642,請註明公司、職位、姓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