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每次临近考试,焦虑摔东西,这该怎么办?

1号纪实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摔东西可以涨分吗?可以帮助你考好吗?不可以,所以静下来想想真正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你是哪一门或者几门功课你觉得焦虑,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这个问题,你可以非常坦然面对,毕竟每个人开始觉悟的时间不同,没什么丢人的,只有坦然面对了,敢于面对了,才有机会提升;

第二,初二是一个分水岭,学习背、记忆的阶段向理解开始逐步过渡,所以很多人没有找到感觉,以致很努力仍然收效甚微,所以初二这个阶段要突破的,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的改变,需要开始作用大脑去思考问题了,所以对照自己看下是否有这方面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三,找到自己薄弱的环节,跟自己的家长或者老师推心置腹沟通一下,让其和你共同寻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然后让老师或者家长给你一些建议,结合他们的建议(这里注意,很多孩子觉得老师或者家长说的都是废话,都冠冕堂皇,所以很抵触充耳不闻,要知道他们之所以是你的家长或者老师肯定在某些方面比你见得世面要多,所以不如静心相信他们一次,给他们一次机会也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毕竟你自己的方法一直走不通不是),你好好分析下他们建议的核心内容,然后跟自己实际(这里也要注意,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在老师或者家长面前完美无瑕,所以有意无意会遮掩事实,但解决问题终究要实事求是)相对比,扪心自问自己究竟该如何取长补短,这一步很重要,切不可仍然自欺欺人,语言上的刚强代表不了你的成绩,所以不如放下固执努力一次;

第四,问题找到了,思想也坚定了,好接下来就是坚持,对,坚持,学习就是一个不断与自己懒惰斗争的过程,每个人都不喜欢学习,学习很累,可是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父母可以无微不至陪伴你一段时间,剩下的路都需要你自己走,如何走是你自己的事,但走的弯曲还是顺畅,其实还是有一些规律性的,其中一个就是学习可以改变命运,也是比较简洁的一条路,可能也是很多家庭唯一的出路,所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你就会看到希望,接近希望。

最后总结下,其实就是客观认清现状,自己的现状,查缺补漏,坚定信念,努力前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一些人。


鱼的幕后故事


去年我遇到过这种事情,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初二突然很焦虑,成绩一路下滑,居然到了倒数第几名,摔东西甚至烧作业本,这说明他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现在各大医院都有治疗精神疾病的专科,那么在这里强调一下,现在的人因为压力很大有精神疾病的很多,尤其是抑郁症,不要等到严重化再去就医。所以我建议孩子的妈妈带孩子去医院诊疗了一下,吃了一些中药,同时叮嘱家长说话一定注意,不要刺激他,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他多一点鼓励,让他自信起来!现在孩子很好,已经考上了一所很好的高中。


游弋水中


提起考试焦虑,现在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们均有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家长们也别过于紧张。有考试焦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把这种状态运用好,从某种意义上能激励孩子努力学习,考出好的成绩。当然过度的焦虑就需要引起重视。张同学目前的状况我们可以判断为是过度的考试焦虑。

一、我们先来了解考试焦虑的种类:

考试焦虑分为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三种焦虑模式。考试前的焦虑是最普通的一种现象,大部分孩子都会在考试前有焦虑,而在考试结束后这种焦虑就会自然化解。比如说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和吃不好饭的情况,但是考试一结束,人就脱胎换骨,能吃能喝。

有一个高三的孩子,面临高考的那个阶段就属于较为严重的考试焦虑,睡不好吃不香,父母非常着急。因为孩子在临近考试的那个月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3、4个小时,这时间长了身体怎么受得了,而且那段时间孩子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习,不与人交流,家长一味担心孩子会不会得了抑郁症。可是等到考试一结束,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终于考完了,累死我了,你们别吵我,让我先好好睡几天,然后吃点好吃的,出去网吧打个游戏。孩子足足在家里不分白天晚上的睡了两天,又有说有笑起来,家长一颗忐忑的心才放了下来。

第二种是考试中的焦虑,就是一上考场就慌神了,平时会的也不会了,平时做了N遍的题,这会有忘记了,忘了单词,丢了公式,大脑一片空白。

第三种就是考试后的焦虑,主要是对成绩的担心,对未来前景不明朗的担心,考试后的焦虑主要来自于一些非常重大的关系到选择的考试,比如中考、高考、分班等。从这些表现状态中可以让家长清楚地明白,孩子的那些焦虑状态是一种正常状态,不必过于担忧;那些焦虑状态必须高度重视,需要做出调整。

二、考试焦虑会产生的一些状态,需要家长予以关注:

1、失眠

2、频繁上厕所或者拉肚子

3、 与以往不同情绪异常烦躁

4、 考试中冒虚汗,大脑空白

5、 注意力无法集中

6、 少言寡语,消沉

三、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患考试焦虑的程度也会不同哦,这几类孩子更容易患考试焦虑:

1、 敏感型孩子。

2、 高自尊要强型孩子。

3、 低自尊孩子(仅仅靠学习成绩来树立自我价值感)。

四、面对考试焦虑,家长能做些什么?

1、家长管理好自己的焦虑情绪,避免传递给孩子;文中的张庆妈妈因为常年对自己的价值肯定来自于孩子教育的好坏,而教育好坏的评价标准又非常单一的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所以她对孩子越好,也越希望孩子以好的成绩来给与回报。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她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所以她对孩子有着情感绑架。

2、改变自己的观点,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客观看待孩子;张庆的妈妈需要改善自己的观点,看到孩子其他的长处,并且肯定这些长处,这样孩子就会降低自己的压力,越听话的孩子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开心,一旦自己做不到就会内责。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系比成绩重要,关系好了才能更好地沟通;青春期的孩子和之前的情况有变化,家长要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特征,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至于做作业送水果的事情能免则免吧,不如孩子写作业,自己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4、帮助孩子合理分析成绩,订立考试目标;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提高分数,而是根据孩子的成绩,适当的降低要求也是可以的,就是自己能够合适的考试成绩,这样孩子才能避免越来越频繁的考试焦虑。

5、除了考试,鼓励孩子发挥其他特长,构建足够价值感。考试之外,帮助孩子找到其他的价值所在,这样考试焦虑也会逐步缓解。即便考试成绩不好,我们还有其他的人生道路可以选择。

五、李老师经典语录

1、养育孩子不需要一视同仁,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种方法一劳永逸,对所有都有用,也没有一种方法永远适用同一个人。

2、育儿不能偷懒,要了解孩子,同时还要了解自己。

3、人生很长,不能用几次的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好坏。

不同的孩子适应性不同,有些孩子有很好地方法去缓解自己在考试前中后产生的焦虑情绪,比如唱歌、和朋友聊天、考场上进行深呼吸等等,但是也有些孩子没有办法去消化这种情绪,需要获得家长老师的共同帮助,以及专门的心理辅导来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调整方式,制定适合自己的考试目标。

面临压力巨大的考试时,当我们双管齐下时,家长去调整自己放松心态的同时让亲临考试现场的孩子懂得一些科学的缓解焦虑的方法,都以一种轻松自如的状态迎接考试,想必都可以做到人人期待的那样——考的都会蒙的都对,逢考必胜。愿所有的努力都有好的结果!

李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硕士,一念花开心理创始人;举办过多场个人讲座、擅长情绪障碍,亲子关系,女性成长;将心理艺术广泛地用于团辅、个案咨询和课程,800+小时丰富个案,帮助多个当事人回归正常生活。


【1号纪实自媒体矩阵作品累计访问量超过5.4亿人次,刘德华《爱你一万年》词曲原创故事作者创办,欢迎关注、转发、投稿、分享,欢迎有故事的人物邀约访谈】


1号纪实


一.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家长给孩子一些“只要尽力就好了”的这样的积极的暗示,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身心放松,能轻松面对考试,减少压力和焦虑。

二.家长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孩子的考试焦虑,有一部分来自家长的压力,家长的过高的期望,让孩子的想达到又达不到,孩子会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没有了自信心,每次考试不能正常发挥。家长适当地降低期望值,给孩子信心,这样孩子才有信心考出好成绩,减少考试焦虑。

三.教孩子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以便克服焦虑。比如深呼吸,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美好的事和物。或者暂时转移注意力,从要考试了,一定要考好的想法中跳出来,放松身心,调整心情。

四.制订可行性的目标和学习计划。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考前认真复习,一步一个脚印,一次考试一个小目标,目标达到了,信心就有了,焦虑自然而然就减轻了。

考试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考试前的状态和情绪影响着考试成绩。而学习成绩决定着孩子未来。让孩子在自信中学习,不要让焦虑阻挡了孩子学习的步伐。



衬托思念2


初二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紧张,焦虑,疑惑,敏感,反叛等叛逆现象,这是青青期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正常现象。考试焦虑分为考前、考中和考后焦虑三种情况,一考试就摔东西是考前焦虑,主要是学习基础不牢,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担心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老师和家长轮番批评所致的焦虑情绪。还有考试后因没考好摔东西属于考后焦虑。这些现象,都是他们通过摔东西来渲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可以用同理心认同他,关心他,帮助他从焦虑中走出来,最主要办法是考前多帮助提高学习成绩,考后多帮助分析原因,总之只要把成绩搞上去,成绩一好,老师表扬,同学羡慕,自己开心,再也不会摔东西了,还有更多方法和技巧敬请关注。


学习不是事


这是自己一种紧张的表现。摔东西是希望心情有所宣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情。例如转移注意力,例如听听音乐,例如多做锻炼,例如埋下心思去看一看自己经常丢分的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那么这种紧张情绪就会有所舒缓。


黄渊博


這是心理方面的問題,可以趁著這種表現挖一下根源。从内在去做徹底的改變,這會他一生都有好处。要面對問題去解決問題。


孙畅


压力太大,家长不要给太大压力

平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些基础的,简单的试题,增加孩子信心,不让孩子产生面对考试发怵,压力大的情况,慢慢调整,家长在家不要用考试分数压孩子,让孩子心理上轻松。


李老师有点懒


充分借助这次疫情不出门的时机,有效和孩子沟通,发自内心的成为朋友。渐渐引导孩子走出焦虑和忧愁。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一直说谁家孩子怎么了,同时要注重家庭团队核心价值和文化建设,你跟你的孩子永远是“一伙”的,老师只是文化传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