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表现是真正的孝顺父母?

奔跑吧艾米儿


十多年前我去福建惠安崇武古城的石雕公园游览时,看到一个表现中国孝文化的雕塑:闻雷泣墓,当时我非常感动。

一个人对母亲的孝敬,直至母亲去世后仍没有中止,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百善孝为先,孝顺就是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进行报答。一个连父母都不知道感恩的人,很难想象他对其他人能怀感恩之心,而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哪会心存善念呢?



另外,孝顺的方式有千百种,比如,在你的经济独立后,自己生日那天给母亲送一份感谢的礼物。

因为,你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这一天,更要感恩母亲给了你生命,让你来到这个世界。

记得以前我在广州有一位女同事即将要过24岁生日,她说按照以往的习惯,在她生日那天母亲会给她一份生日礼物。我认真和她说,你做反了,应该是你每年生日时要为你的母亲准备一份感谢的礼物。



她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悄悄为母亲买了一份礼物,在她生日那天送给母亲。生日第二天她来公司后兴奋地告诉我,她的母亲收到她的礼物非常意外,也非常惊喜,感动地对她说:“我的女儿真的长大了,都懂得孝顺父母啦!”

那些年,我们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过自己的生日,以至于后来我的母亲一收到我从广州寄回去的新衣服,就开心地对村子里的人说:我第五那个女儿又要过生日啦!



我的家乡广西永福县,是全国的长寿之乡,每年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都有几十位。所以家乡政府部门每年都要举办“福寿节”,在这个节日里颁发一些“寿星奖”,还颁发一些“孝星奖”,我觉得这是两个非常好的奖项。



2012年重阳前夕,深圳很多义工都会去养老院慰问老人,我那次也和深圳慈济会的会员们去一家养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其间有位没有子女的张奶奶见我有兴趣听她说话,就拉着我的手说了好久。

重阳节那天,我和同事去拜访完客户后,已是傍晚,想起这是中国人的敬老节,因为奶奶不在深圳,我想起那位养老院的张奶奶,就和同事说,要不,我们现在一起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刚大学毕业的同事说好啊!于是我带着三位同事买了鲜花和水果篮,去那家养老院看望张奶奶。我们的到来让张奶奶欣喜不已,她和同一间房的另外一位老人,拉着我们的手,笑着和我们说了好一会话,还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和张奶奶见完面,我们准备回去,这时我们看到宿舍外面的长椅上,坐着几位神情落寞的老奶奶,她们各自坐在一张椅子上,沉默不语。我们上前去和她们打招呼,祝她们节日快乐,并和她们随便聊聊天。

其中的两位老人告诉我,她们都有孩子。有一位看上去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说,她有五个子女,这些子女分别在国外、香港、深圳工作与生活。那天是重阳节,中国的敬老节,我问她,您的子女今天来看望过您了吗?她说都没有,说完脸上就露出一丝伤感。

她以为我们是张奶奶的亲戚,说张奶奶真幸福,有我们这么牵挂她的亲戚(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遇到我们时,也以为我们是张奶奶的亲戚)。

我想,她们的子女是不是太忙碌了,忙碌得都顾不上在重阳节那天来养老院看看自己年迈的母亲了。



后来,在深圳,我认识一些来自西方的邻居朋友,他们说在西方国家,很多父母不会要求子女孝顺自己。

其中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年轻小伙子,他说父母只有他一个孩子,但是他们不象中国那样,希望子女呆在自己身边,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按自己的愿望想去哪里工作就去哪里工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尽管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孩子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父母也会快乐了。

也许若干年后,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老都不再需要子女帮忙,也象这些发达国家一样,老人们都开开心心与自己的爱人、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结伴养老,或者去条件特别好的养老院里快乐养老。年轻一代,不必害怕落一个“不孝”的骂名,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各自的生活。

但在心底,对父母的惦记永远在,只要有时间,也会多回来看望父母,陪伴父母。



而且,我希望那个时候,所有的人都能具备孝顺原意里的“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这是不是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呢?


深圳秋歌文化林媛妹


特别是我毎次生日那天父母隔我近,就办点好吃的接父母来吃,因我的生日是母亲痛苦,隔我远就提早打电话向父母问好。祝父母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平时父母在我身边就培她们说说话,看看父母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给他们吃,喜欢穿什么样是的衣服就给他们买,生病了就带他们到医院检查治疗…父母不开心时就唱歌给他们听还教父母唱一些乐趣的歌。现在我父母八十多岁了,在我兄弟锦州辽宁省那里做,我常给两位老人打电话叫他们多保重身体。然后老人生日、过节我给他们借钱去叫我弟转给他。父母各人手里手碰着钱都高兴的合不拢嘴……我看着两位老人红光满面,身体健康!我也高兴!感谢新社会新时代的发展是一代比一代幸福美好!


用户7354165101742眯


我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想的。我有一个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四口人。在国外已经落户了。他们也很忙。忙于工作啊!要他们回来照顾我是不可能。但是孝顺父母 我的要求,给与一定的经济支持。(我需要的时候)和我说话态度决对要好。有事用商量的口气。我就满足了。我认为这也是孝顺。


如玉58714381


讲个故事吧

一个老太太带着儿子去口腔医院做假牙,这个老太太呢,一看就是平常节俭惯了,粗布衣服,普通的鞋子,很平常的老太太,他这个儿子就厉害了,一身名牌衣服,大金链子大金表,一看就是有钱人;口腔大夫呢,介绍了两种假牙,一种是贵的,材质什么的都是上乘,一种是便宜的,质量稍微差一点,老太太犹犹豫豫的选择了便宜的,交了定金,带着儿子走了,全程儿子没有说一句话。

等这俩人走了以后,屋里面的大夫护士议论起来了,说这儿子一看就不行,不孝顺,那么有钱不舍得给老太太换个质量好的牙,话音还没落,有人推门进来了,刚才那老太太儿子,满脸堆笑的找到医生,说:给我妈用最好的牙,费用我来出,只要您别给我妈说就行。说完补齐了假牙的尾款,也离开了。


I黄小唯I


什么样的表现是真正的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不只是体现在要给父母多少钱,给父母买多少东西上面。

1、父母最希望的是儿女能常回家看看,陪爸爸妈妈散散步,聊聊天。自从儿女成人离家后,父母就成了空巢老人,日常那份孤独只有儿女能够排解,因此,远在他乡的儿女记得要带着妻儿老小常回家看看。


2、记得再忙每周也别忘给父母打打电话,发发视频。母子父女都是连着心的,父母对子女的牵挂无时无刻不在,即使你打电话什么都不说,父母心里也是很安慰的。有时候你的一个电话会让父母一整天都是高兴的。

3、把父母接到家里小住一段时间,让父母到你所在的城市玩玩。看看你的生活情况,和孙子辈的亲热亲热,享受享受天伦之乐。人老了都爱热闹,在儿孙们身边热热闹闹的,看到儿孙们生活的很好,他们也会很快乐的。



当然,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尽量不要长住,小住一段时间即可,毕竟儿媳翁婿之间长住也会带来许多矛盾的,再者离开老人长期生活的地方老人也不适应。

4、给父母买些好吃的穿的用的,不要太高档实用就好,父母那一辈人节俭惯了。只要是子女买的,不在乎价钱高低,怎么样父母都会高兴的。

5、带着父母出去旅游。父母年轻时忙于照顾家庭,忙于工作挣钱,没有时间出去旅游。现在趁父母还能走得动,身体还硬朗,抽时间多带父母出去旅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让父母开开眼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要在父母还健在时候多孝敬父母,不要等待父母不在了想孝敬都无法孝敬,留下终生遗憾!


高山流水dong


开门见山地说,孝顺意为爱敬顺从之意。在今天多指对爱敬父母长辈,顺从他们的意愿意志。

因为人是通过、依靠语言所赋予的概念来认识、思考和判断事物的,所以我们对语词的意义的认识、琢磨理解和把握,对我们认识、思考、分析和判断事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孝顺”作为一种社会伦理现象和社会行为标准,在判别什么是“真的孝顺”这个问题时,就存在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

先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在我大学毕业后,当时有亲友找到我家,让我参加海关公务员考试,意思是只要考的差不多就没啥问题。当时他们把书都拿过来了。

家里长辈让我参加考试,但当时我很反感这种行为,认为人要靠自己的奋斗。更重要的是,我当时有自己的选择方向,我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当时顶着全家人的压力,硬是连书翻都没翻,考试更是没参加。

我印象最深的是爷爷因为我没参加考试,那天晚上很生气,认为我不懂事,不识时务,一脚将洗脚盆踢翻,水洒了一地。

……。

这件事最终以我走上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而告终。

当时处理这件事情时,我内心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因为一方面来自于家人“为我好”的思想和权威,一方面来自于我当时的“叛逆”和对他们的爱的冲突,而这一切又都与“孝顺”这一观念对我的“绑架”有关。

现在,这种感受已经完全释然。

因为,我现在已经清楚地明白“孝并不等于顺”,而且我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自己对他们的“不敬不爱”。

所以,理解所谓“真正的孝顺”,还是要区分“孝”与“顺”的关系,分不清楚这种关系就会把二者混为一谈,况且现实中有些“顺”还只是停留在“愚顺”、“没有是非判别的顺”的地步。

所以,要想真的孝顺父母,我们就得首先分清楚“孝”与“顺”。

<strong>


其次,“孝”就是爱敬父母长辈,这毋庸置疑;但“顺”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行事,具体情境具体对待,包括处理方式也需要灵活。总之,最好是既不伤害对方,也不违背自我正确的认识、选择等。这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沟通技巧来处理。

而且,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本身,就是如何“孝”的体现。

第三,孝顺的本质就是无私的爱和理解。没有这一前提,“真的孝顺”是做不到的。这至少包括情感上的关心与认同、物质上的力所能及、心灵上的沟通与共鸣、行为上的挂念与行动、情理上的包容与理解等等。

所以,孝顺的过程最终就是爱和理解的过程。有了爱和理解,自然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孝”和“顺”。


儿童哲学启蒙


孝顺父母,古人在各个经典里都有论述,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经典名句,把孝父母分成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无后为不孝顺,第二个是啃老为不孝顺,第三个是父母言行错而不规劝为不孝顺。而顺是顺着父母的意思。这三点

上面的解释易懂,下面附有网搜截图。

现在父母农村城市,几乎在自己能动的情况,都是自己劳动创造,在农村七八十,前N年种田的多,而在城市有些是自己儿女发展好的供养,有的是退休工人,有的是保家卫国过的,而今养老之年,有的够吃,有的够紧张开支,他们经常去参加各种活动,领免费米面油,……总之他们在能劳动时,尽最大努力减轻儿女负担。真到了活动不了,也就离天近了。就这个时候需儿女去照顾了。需要儿女三顿热饭到口,换洗衣裤了。说细点,父母在耄耋之年之年时,早晚嘘寒问暖,三顿热饭到口,衣裤依天气情况几天换洗一次,或洗身。现在世人警醒,兴厚养薄藏。不管什么原因,在父母没能力时或生大病而无力行动时,尽孝尽顺在父母身边。如几兄妹,当然协调解决。


爱拼才會赢7


这个问题很严肃哦,我来给您解答一下吧

1.百善孝为先,孝顺要站在有后的基础上,也就是有儿子或则女儿,让老人觉得自己有后人了。这点很重要。

2.谁都想做一个孝顺的儿子或则女儿,至少100个有99个都是这样子的。常回家看看,工作在忙别忘记回家看看。回去不用买东西,就吃爸爸妈妈做的饭就行,让老人们感觉他不孤单。

3.如果经济不允许你常回家里,或则你很穷,那么你应该多打电话给父母,有机会就和父母团聚一下。

总结:没钱,我想大多数人都是穷人,对于孝顺有很多说法,但是我感觉,孝顺无非就是,有后人,常回家看看,寒嘘问暖。如果老人身体不舒服,你就应该守在边上。穷不影响你孝顺,如果实在没办法,你应该尽力而为。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意见,如果你不反对,点个赞哦。




相信未来一直都在


什么样的表现是孝顺父母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做为孩子需要给爸妈在任何时候都要争口气,所谓让父母走出去脸上有光,不辜负爸妈的期望,因为农村都会攀比。

2.尽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省一部分钱贴补家用,能挑起家里面的担子。

3.如果平时不在家住,经常打电话问候一下爸爸妈妈,毕竟他们年纪大了,时常会相念自己的孩子,空余时间也可以带小孙子回家看望一下他们,因为老人和我们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美食记阿东



我想,社会上大部分的子女对父母是孝敬的。但是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对父母的指点,甚至会认为对父母的指点是对父母好这种现象呢?


可能有的子女确实是为了父母好。比方说,社会上有一些不良机构和个人利用老人父母年龄大,不懂科学的弱点,骗取老人的信任,购买大量的保健品或是医疗器械,很多老人为此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和养老金。


父母已经被这些机构洗脑,只是相信机构的虚假宣传,子女对这样的事情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只能是靠发火,训斥来解决问题。


同时,也不排除一些子女对父母态度不好,即使父母没有错误,也动辄呵斥,甚至还会发生打骂的现象。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连父母给我们的头发皮肤,我们都不敢轻易损坏,何况父母本身。


在传统的孝道里,“父为子纲"就是指的子女要孝敬父母,对于父母要绝对服从,不能反抗。即使父母有过错,做子女的也不能指责父母,要小心劝导,不能让父母生气。


看见父母过错也不指出,也是不称职的子女。对父母的过错,不是一味的迁就,而是态度诚恳,声音柔和的指出来。


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样,我们就既不会失去孝道,也不会使父母难堪。


敬请关注,我是吸清风饮甘露食五谷的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