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期间,学校要求学生在家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有无必要?

難得糊塗2012nj


个人感觉,民族情节是需要仪式感,同时是需要我们铭记的,但是在学校期间就应该做好,而并不一定在家要求穿校服参加,这样也许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

本来孩子们在家里呆的时间已经足够长,而且也会呆的心情烦躁,在这种情况下做这种要求还不如看看爱国影片或者类似阅兵仪式来的好。

我一个朋友是教师,她在上网课的时候每天会给孩子们播放一些为了抗疫情无私奉献的故事,这种内容性的东西个人感觉要比这种形式主义好。


你猜我是哪颗桃


朋友你好

看到此情此景,我想到的是内容重于形式

我的学校生活记忆里,在校学习期间,学生统一穿校服,这是钢铁纪律。那时候的晚自习只有班主任不值班,才敢偷偷放肆换个私服表示抗议。

校规纪律的出发点还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只是我现在才理解老班严防死守不让穿裙子带首饰化妆等等的良苦用心...

真心说一句,敬爱的老师们,您们辛苦咯,让您们费心了

升国旗奏国歌行注目礼,饱含每个人对国的爱和情怀,统一穿校服的深意大概是庄严和敬畏的意思。缺少了心悦诚服,拘泥于形式,那做或不做区别不大,穿着校服不代表任何意思。


心灵的果实


我们这里在今天星期一,也举行了升旗仪式,跟以往不同的是,学生是在家里参加学校举行的网上升旗仪式。

在疫情防控这样的特殊时期,学校不能集中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在网上举行,也许有人认为多此一举,还有人认为是形式主义。对于这两种观点,我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我坚定地认为,学校要求学生在家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非常有必要!

这并不是什么形式主义,更不是多此一举。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仪式感的。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10岁邀请亲朋好友为孩子庆生,在18岁为孩子举行成人礼。这些,都是仪式感。

孩子的10岁生日跟其他年头的生日有不同吗?没有,但,让孩子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庆生,举行一个仪式,那是不一样的。会给孩子心理上以隆重、郑重的冲击。

学校在疫情期间举行升旗仪式,让孩子在庄重的升旗仪式中,感受到现在虽然没有上学,但是,已经开学了。这个意识会深入孩子的心中。在升旗仪式过程中,接受到具有仪式感的教育。

我们且不说爱国主义教育,就说让孩子知道,虽然人在家中,但是,通过升旗仪式宣告,已经开学了,这对学生是绝对有好处的,这有什么不好呢?

人的一生,人在成长中,是需要仪式感的,家长朋友们,请记住!


当代师说


给外国人笑话做的事,打卡,回报上传图片,专门穿校服照一下脱下来,难道不校服就不爱国?,穿一件生活衣服会不爱国了?


心睛港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很是愧疚,愧疚自己没有这大胆创新的想法,真的很有必要,没有弊端只有好处的措施。

为什么说有必要呢?

第一、 最重要的一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磨练学生的意志,以及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因为一般我们是碰不到这样的机会。每个星期都会在学校升旗。

第二、 可以培养学生安排、部署、动手能力。升旗不仅是升旗,还有列队、唱国歌、升旗、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学生第一次在家自主升旗,他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安排部署,同时还可以激发创造力,学生自己写讲话稿,自己安排形式,这都会锻炼孩子,孩子必定有所收获,家长要积极配合。

第三、 在学校每周星期一的形式,就像是每星期开学上课的钟声,学生潜意识就知道上课时间到了,自主进入状态。这几天在线上课,在家自主升旗,也会给学生一种暗示,一种进入上课状态的警钟。

所以我佩服这位校长的谋略。

最近有的学生和家长出现厌烦在线上课的情况,这很正常,新事物永远都一个适应的过程。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是时代的步伐,任何人改变不了。学生也在适应,这就像网上购物一样,有的人喜欢网上购物,但是有的东西还需要去实体店买,在线上课也是一样,有的人说线上教育会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我觉得只是比去年快了一点。

我的想法就是这样,希望对你有用。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 一起来回答吧。


承诺是小孩子说的谎


防控疫情期间,学校要求学生在家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是很有必要的。因为:

升旗的目的是为了缅怀先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现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大量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前往武汉抗疫防控,她们放下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孩子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抗疫防线,就连年老体迈的钟南山都冲在一线了。

由于缺乏防护服,为了节省防护服,她们不敢喝水,还穿上了纸尿裤。为了方便许多女医生还剪掉了头发。我们戴上口罩大家都嫌不舒服,医护人员穿上一天的防护服那个难受劲可想而知。有很多医护人员为了治病救人,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倒在了工作岗位。她们的这种精神值学生学习,这种特殊时期的升旗更能使学生受到教育。

这种特殊的升旗将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让学生更能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明白“有国才有家”的道理。

疫情凝聚了国人的心,在抗疫期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学生、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明星、政企机关纷纷慷慨解囊援助灾区。7500人决战雷神山,10天建成了小汤小医院,连外国人都佩服不已。这些实例都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所以,这种特殊时期的升旗,更具有教育意义,更能让学生难忘。


教育黄金眼


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1.我认为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已经上升到众志成城,全抗“疫”的高度,医生冲上了前线,各地人民全力支援,全国人民一条心,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以此为契机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2.升旗仪式行国旗礼,也是很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我们学校在雨雪天气,不能在室外举行升旗仪式,也通过视频,广播等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

3.学生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有助于加强仪式感,仪式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时也很有帮助。

从行为层面看,不同类型的仪式对人的身体表现的要求是不同的。安静严肃的仪式如纪念、悼念仪式活动与开幕式、与欢庆的仪式,在参与者装束、姿态、言语、形体、活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仪式对身体表现的要求反过来又可以增进身体的行为品质,包括:秩序、规则、纪律、谦让等。

仪式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严谨程序,并包含切合的情境、语言、行为和活动。尤其是学生会按照仪式活动的要求,依次做出相应的举动,当这种仪式活动反复进行的时候,学生便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由内到外的秩序性。

从情感层面而言,仪式对获得情感体验十分重要。仪式作为一种经历,其承载和蕴含的情感丰富多样。

从精神层面来说,思想、精神与信仰不是自发可以形成的,它受到环境、教育、经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非常大。精神、信仰的“教育”,不是教人(给人)精神与信仰,而是创造机会帮助人找寻属于他自己的信仰,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适当的仪式恰恰可以满足儿童这种成长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的行为是当下社会正能量的杰出代表。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就应该朝气蓬勃,满怀爱国热情。

我认为延迟开学期间不仅仅可以通过升旗仪式,还可以通过学习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英勇事迹,增强爱国励志教育。

正如有句话说的心中有信仰,做事不迷惘。在这重要时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卫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非常必要且紧要的。

最后,孩子们向国旗敬礼的样子真的很帅!





云帆の 风


形式主义严重


香梓馨


首先得为这个学校点赞,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恰恰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疫情期间依然能采用方式升国旗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觉得也是值得推广的!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推迟了开学,为了不耽误学习各地也都推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搞的热火朝天,而很多学校恰恰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相比学校除了有这样的升旗仪式也会有相应的国旗下演讲,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和祖国一起共同成长。我想在这种特殊时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比平时进行一百次效果都要好,也必将成为这群孩子生命中难以忘记的时刻。另外这种时刻我们也需要把灾难当成教材,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生命科学知识,既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又可以学会如何科学的防护病毒,也能让孩子学会真爱生命,敬畏自然!

所以这个假期我们不要只记得让孩子学习课本知识,生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必须的,题主说的这种方式不仅合理也应该全国推广。孩子在这样的学校学习是幸福的!

最后愿疫情早日结束,孩子们早日回到校园。


80教书匠


仪式感这种东西,真的要从小培养!

爱国情怀更是要从小培养!

深植于心,爱国才会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深植于心,成年之后,才会用更加郑重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重要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