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線|從羊城到江城:“羊家”五虎將,“逆行”赴荊楚

從1月28日到2月16日,短短半個多月,羊城晚報陸續向武漢、荊州、洪湖派出三批共5名記者。

1月28日下午,攝影記者湯銘明率先出發;2月5日下午,曾多次參加重大突發事件報道的“老將”溫建敏出發;2月11日,記者李鋼抵達荊州,同日,記者溫建敏從武漢輾轉赴荊州災情最嚴重的地區——洪湖;2月13日,兩名年輕記者張豪、李斯睿抵達武漢。

這支“羊家將”隊伍,個個都有勇氣、有擔當。5人中,4人為中共黨員,1人為入黨積極分子。

李鋼三次請纓終成行;溫建敏辭別家中妻小,輾轉武漢、荊州、洪湖三地;李斯睿剛剛援藏回來便請赴前線;張豪“剃頭上陣”;湯銘明數次深入高危“紅區”,冒著生命危險,用鏡頭講述抗疫最一線的真實故事……

我们在一线|从羊城到江城:“羊家”五虎将,“逆行”赴荆楚

羊城晚報記者湯銘明在漢口醫院隔離病區

【武漢】

20個日夜6赴“紅區”,他們記錄武漢的冷與暖

武漢,是這場“戰疫”最早打響的地方。

從春運開始,攝影記者湯銘明就一直關注著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這是他外公外婆出生長大的地方,是他沒有回過的故鄉。

1月24日,除夕夜,廣東100多名白衣戰士星夜馳援武漢,湯銘明拍攝、記錄下了出征畫面。作為一名有1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深受感染,主動向報社請戰:“我要在現場,忠實地用影像記錄下來,這是我的職責!”

1月28日,他被選為羊城晚報首個特派武漢記者,緊急出發赴武漢。抱著報社準備的防護服、口罩等物資,他以一種從未想過的方式,第一次來到了武漢。

剛下飛機,他就接到了武漢的姨媽打來的電話:“你回家了,但是家人卻不能與你相見。”

從此,他便進入了“戰場”。在武漢,湯銘明與廣東醫療隊員們同吃同住,並接受了嚴格的防護服穿脫培訓。

這20天裡,他冒著生命危險,6次進入感染風險最高的“紅區”,累計拍攝圖片數千張,影像資料200G。

我们在一线|从羊城到江城:“羊家”五虎将,“逆行”赴荆楚

羊城晚報記者湯銘明在高危“紅區”拍攝

他用鏡頭記錄下華南海鮮市場、漢口醫院隔離病房、漢口醫院發熱門診、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江漢方艙醫院、武漢市中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最真實的防疫一線畫面,也到社區、超市、藥店、街頭,用無人機拍下風雪中的武漢。

我们在一线|从羊城到江城:“羊家”五虎将,“逆行”赴荆楚

羊城晚報記者湯銘明在漢口醫院隔離病房採訪

第一次走進“紅區”是1月30日,在廣東醫療隊的幫助下,他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全副武裝進入武漢市漢口醫院隔離病房。在那裡,他拍了4個多小時,出來時已近虛脫。

“我當時也很忐忑。”湯銘明說,但在那裡,他第一次看到了疫情最真實的樣子。一位65歲的武漢阿姨對著他的鏡頭說:“謝謝廣東的醫療隊!你們辛苦了!”

這個畫面讓很多人淚目,在羊城晚報的抖音上,當天就收穫了約700萬的點擊。

我们在一线|从羊城到江城:“羊家”五虎将,“逆行”赴荆楚

羊城晚報記者湯銘明在高危“紅區”拍攝

疫情是冰冷的,人心之暖最讓人難忘。2月13日,他第三次進入江漢方艙醫院,從下午5點拍攝到深夜11點,雖然防護頭盔勒得他頭痛,雖然護目鏡裡都是水霧,他用屏幕取景,幾次淚水在眼眶中打轉,記錄下方艙中的“生命之光”。他的這組圖文報道,獲得了許多人的點贊:“在這裡,看見那個熱氣騰騰的武漢!”

我们在一线|从羊城到江城:“羊家”五虎将,“逆行”赴荆楚

羊城晚報記者張豪(左)、李斯睿(右)抵達武漢

2月13日,這支隊伍又擴大了。年輕記者張豪、李斯睿來到武漢,加入抗疫一線報道。

大年初四,李斯睿就報名請赴前線。就在兩週前,他才剛結束半年援藏期。“臨行前,家人為我剪短了兩鬢的頭髮,奶奶的眼眶溼潤了。”他說。

張豪是一名“90後”,雖然早早報了名,但接到出發命令的那一刻,他的雙手都在發抖。出發前,他寄養了貓,剃了頭髮,唯獨隱瞞了家人。“作為記者,逆行使命光榮。”他說。

【荊州】

三次“請纓”赴荊楚,輾轉三地助“戰疫”

2月11日凌晨,廣東首批108名醫療隊員抵達廣東對口支援的湖北荊州。荊州,成了廣東醫療隊在湖北的“第二戰場”。

隨著“戰場”一同轉移的,還有羊城晚報的前線記者。

羊城晚報記者溫建敏是前方報道隊中唯一一名輾轉武漢、荊州、洪湖三地的記者。

我们在一线|从羊城到江城:“羊家”五虎将,“逆行”赴荆楚

羊城晚報記者溫建敏在洪湖深入病區採訪

“湖北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身為一名記者,我想為前線、為‘戰疫’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這比在家裡待著有意義得多。”他說。

2月5日,他匆匆辭別妻兒,和幾名廣東媒體同行一起“逆行”赴武漢,並承擔起整個廣東在鄂報道組的領隊任務。

作為一名資深深度記者,溫建敏見過許多大場面。高鐵到達武漢站時,眼前的空空蕩蕩仍讓他覺得有些悲壯。

到了武漢,他馬上進入“戰鬥”狀態,次日,他就帶前方報道組做了兩場直播併發出一條當天稿,現場直擊武漢20多名患者通過中醫介入治療後出院。

每天,他還要幫報道組的同行協調住宿、吃飯、交通等瑣事,爭取一輛採訪車,就要打許多電話,每天晚上,他都很難在凌晨1點前入睡。

我们在一线|从羊城到江城:“羊家”五虎将,“逆行”赴荆楚

羊城晚報記者溫建敏在雷神山醫院,採訪雷神山建設者

在這種高速運轉狀態下,他突破萬難進入了雷神山醫院。最讓他觸動的還是那些普通人的面孔,2月9日,他寫了一條報道《航拍雷神山醫院,讓我們記住這些平凡的面孔》,讓我們看到了這些淳樸可愛的“基建狂魔”。

在武漢,他蒐集了許多求助信息。在報道之外,他還把這些信息直接反饋給了前方指揮部,希望能實實在在地幫到一些人。

2月10日,廣東確定對口支援荊州的消息傳來。2月11日,溫建敏便受命趕往荊州一線。剛進入荊州轄區,他就得到信息,荊州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在洪湖市,他直接更改目的地,到了洪湖。

我们在一线|从羊城到江城:“羊家”五虎将,“逆行”赴荆楚

羊城晚報記者李鋼在荊州採訪廣東醫療隊員

與溫建敏同日到達荊州的,還有羊城晚報記者李鋼。他這趟行程,是真正的“一波三折”。

實際上,他的“逆行”從大年初二就開始了。得知廣東派出醫療隊支援湖北,他第一時間報了名希望能到前線報道,立即驅車從上海一路開回廣州,1400多公里路,他開了三天。

“作為一個從業18年的新聞人來說,有大事發生的時候,能夠在現場作報道,已經成為一種職業習慣。”李鋼說,“如果不讓我來,我總會心癢。”

他報名報了三次,每一批有記者出發,他都要“請纓”一次。

2月10日晚,聽說廣東第一批赴荊州醫療隊出發,他或許有機會成為隨隊記者,李鋼馬上收拾行李奔赴機場。陰差陽錯之下未能成行,第二天,他又抱著行李出現在了機場,終於來到前線。

新冠肺炎疫情不同於地震、泥石流、洪災之類的自然災害,在這裡,他沒有看到遍地狼藉。採訪的時候,他第一次親眼見到危重病人就在距離自己幾米遠的地方,心中有了一絲莫名的觸動和緊張。

“這種狀態,你得自己馬上調整好,跟專家、醫生、護士等了解疫情的最新情況。”李鋼說,“作為一個新聞人,總要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赴鄂半月餘,雖未知歸期,這群“羊家”虎將們仍希望:“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再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