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抗疫群英谱|张国俊的“多情”与“无情”

当他一一回复完微信留言,想给6岁的儿子打个电话时,才意识到已是凌晨。

他和儿子的时间,似乎是两条平行线。白天儿子想他,他忙;夜里他忙完了,儿子也睡了;早晨6点多他又开始忙了,儿子还没醒。听到妻子说“儿子想爸爸都想哭了”,一丝愧疚瞬间涌上心头。

可这点愧疚之情又稍纵即逝,因为他的手机上又收到好多条信息,是CT片、检查单的照片。他知道,同行需要他会诊。时间紧迫,他更珍惜抗疫的每分每秒……

“不说家里的事儿了,说多了会伤感。”他主动掐断了这个话题。自1月30日,临危受命冲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以来,他一直没见过儿子。

对于家人,他有时多情,有时无情。作为河南省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危重症学科主任,张国俊现在满脑子都是疫情。

一线抗疫群英谱|张国俊的“多情”与“无情”

“我申请去信阳,守好河南的南大门!”

河南信阳与湖北接壤,人员来往密切,疫情形势更严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共产党员,有33年党龄,我申请去信阳,守好河南的南大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派出省级专家前往全省17个地市支援基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时,张国俊主动向组织立下了“军令状”。

这次,疫情的发展似乎快于他的脚步,信阳的疫情比他预判的还要严重,不仅每日确诊病例居全省首位,数字和第二名之间差距很大,而且危重症患者最多,救治难度极大。

他的手机24小时“备战”,对接当地卫生健康委;把自己的微信推送给信阳8县2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同行工作,推进诊断流程的同质化……他的到来,给当地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信阳圣德医院,面对一位有流行病学史、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办?当时国家下发的针对新冠肺炎治疗指南中也找不到答案,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左右为难。张国俊结合患者血象、胸部CT片和其他相关检查资料,果断建议:先隔离,进行第三次核酸检测。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这名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控制了新的传染源,减少扩散的可能性,当地医务人员大大松了一口气。

在信阳市光山县,他发现该县发病人数居信阳市第一位,但是诊断阳性率却仅为20%时,他立即着手收集信息,开展调研,综合研判后拿出了针对性建议:加强培训,取咽试子的方法要改进,取深度样本;取标本的人员要固定,规范操作;标本送检的时效性要加强;对高度疑似的患者,进行第三次核酸检测。调整后,诊断阳性率提高到了48%。

在定点救治医院,他制定了这样的管理方式——危重症患者进重症监护室,根据情况行体外膜肺氧合机或气管插管,专人护理;亚重症患者注意监测,并经鼻高流量吸氧;普通患者也要做好隔离,检测到位。这些精准的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情进展。

从谋一域到谋全局,他对河南省新冠肺炎整体救治是自信的,全省147家定点救治医院的治疗都非常规范,而且很多治疗手段都先于国家诊疗指南,如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使用、中西医协同机制的建立等。

一线抗疫群英谱|张国俊的“多情”与“无情”

“哎呀,提起来这件事我就高兴”

每天醒来,他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数据,全国、河南、信阳这三个地方的新增确诊病例、新增出院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症病例等,看了之后他还要在心里估算一下信阳各方面数据的占比。直到2月10日,他才不再特别关注这些数据。

一线抗疫群英谱|张国俊的“多情”与“无情”

“因为2月10日是个拐点。严谨地说,是河南联防联控工作的拐点,说明控制住了传染源。”张国俊说,那天他自己的心情别提多高兴了。

当然,他更清楚,现在还容不得丝毫松懈。所以,他的时间排得密不透隙。每晚凌晨1点前,他很难洗漱睡觉。在信阳一线战“疫”转眼十多天了,他患有糖尿病多年,而随身带的胰岛素都用完了……

曙光微现。2月8日,信阳第一例上体外膜肺氧合的患者成功撤机,这也是目前河南省第一例成功撤机的患者。2月12日,又1例危重患者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一对母子的平安闯关。

27岁的新冠肺炎产妇合并急性妊娠脂肪肝,1月31日紧急进行了剖宫产手术,分娩一男婴,随后婴儿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这个宝宝是目前河南省内已知最小的患者。经专家组会诊,一线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产妇成功撤掉了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从危重症病房转至普通病房,宝宝经治疗,状况平稳,但鉴于年龄太小,仍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护。

“2月6日拔的管子,她冲我们伸大拇指时还有气无力。第二天再会诊时,脸色红润了很多,手是一下子就高高举起的,母子平安了。哎呀,哎呀,提起来这件事我就高兴。”张国俊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张国俊的“多情”与“无情”

“想起来就高兴的,当然还有儿子。”张国俊说,他无意间在包里发现,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给他放了一张纸片,上面写着“爸爸,我永远爱你!”(白剑峰、李季、文晓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