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芬战争苏联为何是惨胜?

于无声处34


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的确是惨胜,付出的代价很大,达到了自己的战争目的。在这场从1939年11月30日开始到1940年3月13日结束的战争中,苏军投入了120万人,阵亡48795人,受伤158836人,芬军投入40万人,阵亡18000人,受伤42000人。


关于苏芬战争双方伤亡的一些数字,来自于军科翻译的资料。

一开始苏联人建议和芬兰通过交换领土来调整两国的边境,本来曼纳海姆是主张答应这个协议的,曼纳海姆知道芬兰打不过苏联,到最后还是得答应苏联的条件,最后也证明了这一点,最后的结果是苏联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但是芬兰连当初能够得到的不毛之地都没有得到。

不过,芬兰方面是被迫答应了苏联方面提出的所有要求,割让了维堡、萨拉、雷巴契半岛,汉科半岛租给苏联30年,芬兰割让给苏联1.6万平方英里的土地,50万芬兰人被迫内迁,这50万人占芬兰总人口的12%,GDP占芬兰的11%。这样的损失对于芬兰也是巨大的。
苏芬战争的地图。


苏联在苏芬战争中损失巨大,而且损失了大量的军队,这个是有很多的原因,


苏军士兵被冻的了半死,随后芬兰人上来补一枪,这样苏军士兵就死透了。

一是本身作战地区属于亚极地地区,气候非常寒冷,当地的气温经常是零下30-40度,而且战争爆发的时间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苏联军队并没有足够的御寒装备,在对抗寒冷的气候方面远远不如芬军,因为冻伤损失的人员远远多于芬军。

二是苏军由于大清洗损失了大量的军官,这个就是当时的人民国防委员伏罗希洛夫对斯大林说的,我们最好的将军都被你杀了。被清洗的军官不一定完全适应现代战争,但是肯定比没有任何经验的人要强。

三是参战的苏军普遍都是新扩编的部队,没有经受过足够的训练,相当多的士兵都是新入伍的士兵,甚至还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就投入了战斗,这种情况在当时不少见,甚至在当时苏联和日军在蒙古进行的战争也有这种情况,苏军的第82步兵师有60%的人都是新入伍的,没有受过军事训练,这个并不奇怪,当时苏军本身也是处于大规模扩编的阶段,本身就缺军官,自己又杀了一批军官,军官和老兵就更不够了。
芬兰人充分利用的战区道路稀少,不利于苏军的摩托化部队机动的有利条件,大量使用滑雪部队,利用苏军暴露的侧翼,不断对只能够沿道路运动的苏军部队发动袭击,大量杀伤了苏军人员,苏军大量的人员伤亡都是由这些滑雪部队造成的,吃了这个亏以后,苏联人也组建了自己的化学部队,不过在苏芬战争中是用不上了,到了后来的苏德战争中倒是用上了。

四就是芬兰在当时的苏芬边境构筑了坚固的堡垒,虽说芬兰人和西方都说所谓的曼纳海姆防线并不坚固,但是从战争的进程来看,这条并不坚固的防线还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苏联人虽然通过战争达到了自己的战争目的,但是一方面是付出了道义上的巨大代价,同时也为后来芬兰加入德国阵营对苏联作战埋下了祸根,不过对于苏联人来说,通过苏芬战争,斯大林明白了苏军现有的实力非常弱,根本没有同德军较量的实力,于是苏联是把关在监狱里边的军官放了不少出来,同时极力避免同德国发生冲突,好给自己争取时间扩军备战。


红色手电筒


战争开始前,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刚刚经历无情的政治大清洗,一大批在内战时期成长起来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比如图哈切夫斯基等等)不是被秘密枪决,就是被送往西伯利亚的古拉格集中营,军队战斗指挥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而且斯大林也没把芬兰这样的小国放在眼里,战争初期严重轻敌,没有组织对战略战术详细研究,也没有进行像样的战争动员;

但是,芬兰方面不一样,身后就是自己的家,退一步家就没了,于是举国动员,全民抗苏热情非常高涨,拼死抵抗,就是败了也要让苏联知道疼;

最后,就是国际环境,也不利于苏联,自己是侵略国,主动侵占人家国土,国际道义上站不住脚,又是共产主义国家,被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重点防范,给予芬兰大量援助;

综上,这些内外因素导致战争开始时,芬兰在局部战役战斗中其实是打赢了,而斯大林为了挽回面子,又不得不硬着头皮接着打,开始国内动员,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最终芬兰战败,但在第三方(英美法等国)斡旋调停下,割让了部分国土,但却保住了大部分的领土主权,所以苏联只能算是惨胜;

不过,苏联也不是没有收获,个人认为主要有两大收获,一是在波罗的海方向掌握了一直魂牵梦绕的出海控制权,二是通过这次战争意识到军队指挥体系的问题,政治清洗的力度有所收敛,开始逐步恢复军队建设,一定程度上为后面的苏德战争赢得了十分宝贵的回旋余地。


CL031015


苏芬战争从1939年11月30日爆发,至1940年3月12日签订《莫斯科和平条约》,历时三个多月。芬兰只有440万人口,三万多常备陆军(战时扩充至12.7万),和少量重武器。而苏联以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武器,先后投入百万大军,却在芬兰军队顽强的意志、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抗击下,进展缓慢、损失惨重。后因芬兰过于弱小,实力不济,被迫签订和约。据战后统计,苏军伤亡70万余人,芬军伤亡7万余人,苏芬两军伤亡比为惊人的10:1。芬兰虽然战败,但虽败犹荣,赢得了国际声望,打出了军威。而苏联却在付出惨重的军事代价、失去国际声誉后,仅得到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且让德国看清了苏军的战斗力、坚定了入侵苏联的决心。所以说,苏芬战争中,苏联只是惨胜,虽胜犹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