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树园曾占地千亩,如今旧迹难寻 院内曾分六大区布局,奇花异木众多,楼阁台榭齐备

嘉树园曾占地千亩,如今旧迹难寻 院内曾分六大区布局,奇花异木众多,楼阁台榭齐备

旧址难觅过往踪迹。

半岛记者 刘静

冬日暖阳下,闲庭信步,从实验小学西侧顺着龙州路沿着河道一直向北走,结着薄冰的河水映照河边垂柳,两岸楼房、平房错落有致。住在这里的人们,鲜有人知道,五百多年以前,这里曾是闻名一时的名园——嘉树园。园内曾以布局别致、景色幽雅、规模宏大而远近闻名,可惜在1653年被当时驻胶总兵海时行一火焚之,成为废墟,嘉树园所在地如今旧迹难寻,唯有文字记载与留存下来“享堂”等名称见证着当时的辉煌。

三代人不懈努力,建成古胶州名园

500多年前,胶州有一座宏大的私家园林建筑,名叫嘉树园,以其布局别致,景色幽雅,为远近所闻名。嘉树园的大体位置在今胶州市中云街以北,濒临云溪河,东起现在的中云桥,西出响嘡门,北近现二里河,面积在千亩左右,园林面积规模之大,实属罕见。

嘉树园主人姓匡,据《匡氏衣冠谱》记载,胶州匡家始祖名匡福,本是莱州卫所副千户(从五品),明洪武十四年(1381)因抗击倭寇有奇功,升调胶州守御所正千户(正五品),封武德将军,此后十一代承袭此职。匡家子孙众多,学文中进士的先后有匡翼之、匡铎、匡延年、匡兰馨、匡兰兆、匡瑮、匡圣时、匡文炅、匡苞等9人,他们都在朝为官;考中举人、贡生、廪生、庠生而任县级官吏的有几十人。匡家习武者也大有人在,中武举、武生者多人,并有匡忠考中武进士。匡家文武官员齐备,门庭显赫,成为古胶州的名门宦家。

该园主人的七世孙匡范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撰写的《嘉树园记》和《嘉树园诗集》,它详尽地描述了园中景物的分布与使用,并告知部分建筑命名的含义。

匡范在《嘉树园序》中介绍,嘉树园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由担任过按察御史的匡翼之建享堂,用来祭祀始祖;后由其子允定加以扩建成花园;其孙匡铎曾历任知县、知府、兵科给事中、监察御史、按察司佥事等职,因年老有病,辞官回家,再对嘉树园进行精心建造。自嘉庆三十年(1551)到万历四十年(1612),前后用了60年的时间,终于建成古胶州的一座名园,因园内奇花异树甚多,故以“嘉树”名园。匡铎经常在园内召集故知好友,海内名士,弹琴下棋,饮酒赋诗,盛极一时,远近都知胶州有一嘉树园。

全园分六区,功能齐全各有特色

据记载,嘉树园北部多为树木,二里河水从园内穿过,为园中天然景色;园的南部多为建筑,全园略分为六个区,区内布局各有特色。厅堂书屋,楼台亭榭,名花异树,怪石假山,竹林池塘,各适其所,并各有名称,由海内名士书匾额和楹联。各区之间还有便门相通,以便往来。

嘉树园的正中区有享堂、台房、醉月台、雪净山房、云外阁等建筑。享堂是匡氏祭祀祖先的地方,现响嘡街即是原享堂的旧址,原名享堂街,后演化为响嘡街。

云外阁是“宴宾、饮酒赋诗”之处,宾主们“彼此唱和作为诗歌,童子按板,以致响彻云外”。正中区右面的右一区内筑有木末斋、千年聚、墨庄、别有天、心远亭。千年聚乃一座假山,由数千碎石结成,山下有一方池。右二区有雾隐堂、十七楼、暖鱼窝、团瓢。十七楼内“设白衣大士像,白玉削成,高三尺,鼻下天然一点红,即口辅。善才童女各高一尺,鹦鹉圣水瓶皆白玉。”团瓢是一幢圆形建筑,屋顶与门、窗都是圆的,屋内的几、机与其他所有器具都是圆形,且均为白色。右三区有杏园、醒心书院、槐荫书屋。醒心书院建于万历初年,“同姓弟子辈,异姓诸生徒聚学于斯”。槐荫书屋因“西南一槐,身大如屋半间,顶嵯峨如小山”而得名。正中区的左一区前边有一片竹林,竹林中有茅屋数间,曰:有竹居。林后有采菊轩、十间房、棲云洞、月岩。采菊轩内丛菊中“列五石作点缀,名响石,款样各别”,以石击之,铿然有声。而棲云洞与月岩的景色更奇妙而幽雅。棲云洞“地势颇高,即以池中土作广埠,抉藏剔幽,穹然如夏屋,双巨石倚为闬闳(即大门)。值风雨南来,坐洞中辄凄然暑消也。”月岩“广埠土云披拔地丈余透一圆窍,如大镜。旁副数窍较小,每月十五、六之期,月穿窍而明。”嘉树园最西的一区内南部有琴堂、藤花书屋、仙客馆、魁文阁,北部二里河的西岸有白云山房,这里有“碧牡丹一株,高出屋上”高宏图曾以诗咏之“金谷园中千样春,胭脂不惹绿珠唇。阳台一夕能多妬,樊素红绡碍妾身。”顺“东向河流有石桥跨南北,曰仙人桥”,桥北一片柳丝垂地,另成篱落,名又一村,内有匡氏三四家居住,并有染衣草堂。又一村的东面是一片桃园,直达右区。在右二区与右三区之间有一座桥,可从河北岸到南岸的团瓢。

由于嘉树园奇花异木甚多,楼阁台榭齐备,“故嘉树园之名最远”,“海内诸名公往来其间,饮酒赋诗”。明、清两代胶州之名人和“海内诸公”,如:曾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的高宏图,万历癸未进士、大理寺评事的赵任,嘉靖庚戌进士、后任御史的栾尚约,号称“扬州八怪”的高凤翰,历任江南安徽布政使的法若真,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的胡缵宗,兵部尚书刘应节,万历丁丑会元冯梦祯,礼部尚书董其昌等,都曾赋诗赞赏嘉树园。

名园被焚,如今旧迹难寻

嘉树园自嘉靖三十年(1551)成园起,历时百余年。顺治十年(1653),被驻胶州的总兵海时行举火焚毁,这件事《增修胶志》亦有记载。

海时行为何杀人烧园?根据《增修胶志》之记载与匡范的诗和自注来看,原因有二:一是海时行到胶后,暂借嘉树园的东园作衙署,垂涎园中景色,遂起夺园之意而不成;二是与匡兰馨(匡兰兆叔兄弟,官任太仆寺少卿)有宿怨,所以杀人烧园,将这古名园付之一炬。

嘉树园遭焚后,尚有部分遗址存在,匡范的《嘉树园记》和《嘉树园诗集》收录的诗篇可以证明。《增修胶志》也载:嘉树园被烧后,“其地夷为民居,然犹名花园,杨家园即嘉树园之遗址。”杨家园即杨家花园。

然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后,《嘉树园》所处位置如今物是人非,旧迹难寻。

《嘉树园记》的作者匡范,是匡铎七世孙,他在《嘉树园序》中说:自己16岁时曾随84岁的曾祖父匡元泰在园中玩耍,听曾祖父说,园被烧时他18岁,所以知道园中景物之高下位置,长短向背,楼台的结构,花卉的栽植,“范一一识之不忘”。年70岁写下《嘉树园记》并“证以诸公诗文(即《嘉树园诗集》)”留给子孙作纪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