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裡殿前街道新老高殿人築起“銅牆鐵壁”加強管理助企業復工復產

湖裡殿前街道新老高殿人築起“銅牆鐵壁”加強管理助企業復工復產

陳鷺偉(右一)、陳濤(右二)把守寨上村口,詳細登記進村人員信息。

湖里殿前街道新老高殿人筑起“铜墙铁壁”加强管理助企业复工复产

高殿青年堅守在防疫一線,查驗進入社區的車輛及人員。

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陸曉鳳 通訊員 鍾慧珊 陳鑑武)昨日凌晨,高崎村口,返廈的務工人員拖著行李準備進村;下班的居民,行色匆匆,趕著回家……守在村口檢測體溫的志願者迎來了一天當中最忙碌的時段。

湖裡殿前街道高殿社區是廈門島內最大的“村改居”社區,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近15萬人,其中有13.8萬人左右的流動人口。這裡多為開放式地形,是外來務工人員的聚集地,也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

隨著轄區內企業陸續復工復產,防疫工作面臨著巨大考驗——不僅要排查人員車輛,還要幫助企業快速復工,為他們量身定製“24小時通行牌照”。關鍵時刻,上百名高殿青年挺身而出,發揚不怕苦不怕累、敢於奉獻的精神,衝鋒在防疫一線,為居民守好家園,為企業復工復產護航。“讓我們最自豪的是,在困難面前,最先站出來的、衝在最前面的是高殿的90後青年們!”高殿社區書記陳仁忠感慨道。

【故事1】

下班回家小夥兒接著“站崗”

大年初二,當多數同事還宅在家裡享受假期,陳東旭就已經奔走在防疫工作的路上了。社區發出倡議時,他立即響應,主動參與志願服務。負責疫情防控宣傳的他,挨家挨戶發放宣傳單,把宣傳橫幅掛到顯眼的位置,他日行2萬步,走遍全村大街小巷,每天一走就是7個小時,顧不上休息。

在村口懸掛宣傳橫幅時,陳東旭“盯”上了一個兩層樓高的圍牆,梯子不夠高,他就借來了垃圾車,把梯子搭在垃圾車上,再爬上去懸掛……除了宣傳,他還不停地打電話排查,守在村口測量進村人員的體溫。

“你好,這不是詐騙電話,我是高殿社區的工作人員,現在是特殊時期,請配合我們工作。”從大年初二至今,高殿社區郭駿琪通過電話開展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他說話不緊不慢、語氣柔和還很有耐心,時間一長,就成了高殿社區防疫宣傳“紅人”:大家一聽到郭駿琪的聲音,都十分配合排查工作。

“居民需要我們,我們不能退縮。”25歲的小夥兒陳濤和陳鷺偉從小在高殿長大,也是湖裡東部舊村改造青年突擊隊的成員。面對疫情,他們開啟“拼”的模式——白天衝在徵地拆遷一線,下班到家後,換好衣服就準時出現在高殿社區寨上社的出入口,參加疫情防控工作。

“把好進村的每一個路口,才能牢牢封鎖住病毒。”夜間溫度驟降,寒風中,陳濤與陳鷺偉沒有喊苦喊累,依然堅守在志願崗位上。

【故事2】

“高殿女兒”回孃家“戰疫”

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毫不猶豫投身“戰疫”一線……社區發起號召的第二天,90後黨員陳燕萍就主動報名參加,將年幼的孩子交給父母,放棄哺乳假,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關鍵時候寶寶很乖,吃飽喝足就不吵不鬧。”陳燕萍說。

在這個春節裡,每天一早陳燕萍就會準時出現在社區,主動承擔起進出人員的排查工作,“您好,我是社區的志願者,你們今年有回湖北老家嗎?現在……”沒等陳燕萍說完,電話就被掛斷了,她只好再次撥通電話,耐心解釋。

陳詩怡從小在高殿長大,現居住在集美杏林,得知社區需要人手防控疫情,她不顧辛苦,主動加入一線防疫工作,每天驅車“回孃家”站崗。

“請停車,你們是從什麼地方過來的呢?”除了問詢,陳詩怡還會查看進入社區車輛的行車記錄,確認其軌跡,細緻排查。適逢返程高峰,她忙得一刻也停不下來,但她依然每天按時報到,依舊堅持著自己負責的工作,“這是我們的家園,我的心始終跟大家在一起,要跟大家一起守護。”陳詩怡說。

【故事3】

一家三口輪流把守村口

在青年志願者中,28歲的喬琦聲音甜美、舉止文雅,令人印象深刻。她是土生土長的高殿人,大年初二,在黨支部的號召下,喬琦與父親喬生貴、母親林春梅一家齊出動,主動肩負起高崎村口的排查工作,高峰期會有上百人同時進村,她都要一一詳細登記,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程序執行。

口罩、護目鏡、手套……每天下午,換好防護裝備後,喬琦就會準時出現在村口。志願服務過程中,她滴水不沾,“一喝水就容易上廁所,會耽誤工作時間,進村的人一路過來要測量十幾次體溫,如果登記的速度慢下來,也會耽誤大家的時間。”她說,每天自己結束工作,父母就會接替她繼續上崗。

除了完成社區裡的防疫志願工作,作為一位學生託班的老師,除了佈置日常的作業,喬琦還利用線上工作群向孩子及家長宣傳防疫知識,囑咐他們不要輕易出門,“社區裡有很多長輩沒日沒夜地堅守在防疫一線,作為年輕人應該更懂得勇於擔當。”她說。

【記者手記】

這是我們的家要用心來守護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陸曉鳳

疫情當前,高殿社區的一群年輕人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衝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無畏“逆行”,守護一方平安。他們說,這是他們的家,要用心來守護。

於是,常年居住在外的“高殿女兒”放棄休假,回到“孃家”,堅守在防控一線;土生土長的高殿青年更是扛起重擔,白天工作,晚上擠出時間為社區疫情防控盡一份力;一家三口總動員,輪班輪崗,守在社區入口測量體溫……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情懷在高殿社區的每個人心中長久激盪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高殿青年衝鋒在一線,英勇無畏,抗擊敵人;建設高集海堤時,更有一大批高殿青年突破萬難,築起堤壩;由中青年組成的高殿義務消防隊,哪裡有困難就衝向哪裡,成為榜樣力量……這樣的“高殿精神”不斷得以傳承,他們鑄起的疫情防控銅牆鐵壁,將助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