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能不能獨立製造發動機?

用戶4655804909


現在中國渦扇發動機已經研製出來了,肯定是能造發動機,但問題是能造和使用可靠還有一段距離。比如美國和歐洲的發動機大修週期是10000到15000小時,中國甚至俄羅斯的發動機大修週期6000到8000小時,所以發動機可靠使用壽命長應該是中國工程師下一步要做的,還有一點就是推力的問題,如果推重比達到了14或者15的級別,估計殲20作戰能力又要上一個檔次了。這兩個問題是發動機目前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



至於下一代變循環自適應發動機,主要是用於六代機的,據說這款發動機研發進度並不比國外慢,所以網上很多人說的彎道超車未來都有可能實現的。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追趕,“心臟病”的問題也會慢慢解決的。


奇阡陌


當然能獨立製造發動機------這點是不用懷疑的,只是我們需要明白“自主發動機”和一線工業強國有差距即可。

時至今日,我們的課題已經變成了“如何製造世界一流的發動機”,這是進步,也是希望。先談談航天發動機-------畢竟這是我的本專業。


目前國內能稱之為“自主”的航空航天發動機,且為世人熟知的有三款:“崑崙”發動機、“秦嶺”發動機以及太行發動機。

(太行發動機)

我們講發動機的難題是什麼?是空氣動力學、熱力學、結構力學、燃燒傳熱、自動化科學、材料科學這些科學學科嗎?非也,是工程學。science是科學,engineering則是工程--------科學是無國界的,無私的;而工程學則是私有的、保密的。

發動機的原理從來都不是秘密,不管是活塞式還是燃氣渦輪還是衝壓發動機的原理,只要是本專業、或者是愛好者們都能查得到相關的科學信息,但是呢?如果讓科學“為己所用”?成為我們意志行為的工程(engineering)?最基礎的是如何讓發動機的可靠性、耐久性達到裝機標準;再次就是如何提高性能(輕量化、功率、體積等等),最後我們才談的是如何造出一流的發動機。


以太行發動機為例(渦扇10系列發動機),渦扇系列發動機中,尤其是渦扇10A,是為了“彎道超車”而配套的。因此,為了加快進度,我們依然是用“兩隻手幹活”的策略,即在引進國外的成熟科技的基礎上,進行逆向研發改進,從而“達到青出於藍”的效果-------談逆向研發大家不要笑。這是大家都經歷過的事情:一戰之前“德國製造”就是劣質的代名詞,而德國發到到今天,也不外乎是參照著英國人的發展路線,揚長避短而已。

我們的成績已然算的上優秀:最早能研製三代大推力發動機的就只有美國、俄國、歐盟和我們;時至今日,我們已經更新到第五代單座雙發隱形戰鬥機J-20了。

要知道,這還是我國基礎工業遠遠落後一線國家的“彎道超車”------當然,這不是鼓吹我們有多先進,但我們需要自我重視我們的成就,而非無腦噴。




最後談談汽車發動機。就汽車發動機的研發和航空發動機的研發的概念是不大相同的:

1.一個是國家有經濟、人才的扶持(航空);而汽車發動機只有某些企業有經濟扶持;

2.航空發動機可以說是軍工項目,而汽車是民工項目,後者更加依託依託基礎工業。


從這兩點上看,汽車發動機的自主研發之路可能比航空發動機更難走。舉個簡單的例子,國家很早就開始加強高品質的鑄鋁原材料的研發,但僅僅只用在航空需求,並沒有下探到汽車產業-------因此在原材料上,自主汽車業依然需要進口。

(我國目前已經跨入4.0基礎)

其次,汽車產業是量產化。這意味著我們不是說造一個頂級的發動機就夠了,而是需要如何在性能和經濟性上取得一個平衡----------500億是能造幾臺頂級發動機,但是改變不了我們國家的整個產業鏈:從金屬鑄造到機械加工,從裝配工藝再到橡膠、機械零部件,我們哪個環節不落後?要全面提高工程學需要的是時間和金錢。

所以麼,就算是奇瑞號稱自主研發的發動機,實際上也就是前端設計,後期還是依靠了AVL的發動機調校技術.....





總而言之,如果單純的說能不能完全自主研發一款汽車/航空發動機,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說是純自主研發一款“世界一流的航空/汽車發動機”,以目前的狀況是不現實的....



無聊到巔峰


國產發動機不論汽車還是航天領域早已不是空白了,先進動力不僅是在於內燃機還包括電機,這些先進技術只要不是選擇性無視總是看得到的。

國產汽車發動機知名度較高的機型一線品牌基本都有自主研發,比如:

比亞迪487、476系列,缸內直噴技術渦輪增壓動力,核心部件的垂直度超過90%這是很多進口合資品牌也做不到的,這臺機器足以說明國產汽車有擺脫供應商限制的能力;其次發動機機型儲備已經有V6、V8甚至W12,這些機器只是因為燃油時代的倒計時和品牌定位沒有量產的價值,但並不是沒有技術儲備。

長城哈弗4B15-1.5、4C20-2.0T直噴汽油發動機的表現也很強力,匹配的A+級車能輕鬆破10秒油耗也能控制在9~10L,這種水平合資發動機也不過日此;4D20T雙增壓柴油發動機以2.0升的排量做到了3.0T的動力,這種性能級別不僅不是空白而且相當領先。

其次如吉利的4G18T、江淮的HFC4GA3-4D、甚至研發費用高到離譜的紅旗的V6動力哪臺不是國產獨立製造的呢?區別無非是整機生產的垂直度,有些是採購配件有些是全數自己生產,即使是採購配件也沒有任何問題,因為看似高大上的某些進口車的發動機也不會是全數自主研發,如果自己開線生產的成本高於採購又有什麼必要呢?核心技術才是重中之重。

所以國產車早已不是技術上“一窮二白”的年代了,不僅發動機包括變速箱底盤懸架的設計都有優秀的產品和團隊,只是一般消費者對這些可能不感興趣而已。


電機方面國內一直遙遙領先,知名度最高的高鐵就是例子,水冷變流機組大功率交流異步牽引電機到目前為止還有絕對領先優勢。

汽車領域永磁同步電機、交流異步電機都有不錯的表現,其中永磁同步電機的佔有率幾乎碾壓合資機型;特斯拉被無數人吹捧,而且用其標榜技術先進的交流異步電機是臺灣富田生產,不能否認還是國產技術。

航空領域國產大飛機C919上的CL-1000AX點火成功已經進入測試階段,全球能生產大飛機引擎的國家加上中國有三家吧。戰鬥機引擎全球能生產的只有五個國家中國也是其中之一,比如殲11的AL31F、殲10的WS10A,殲31的渦扇19推力達到14噸已經超過逆向機型,這些進步是顯而易見的。


國產發動機在汽車領域進步的步伐稍微慢了一些但也有長足的進步,在航空航天和軌道交通領域有絕對優勢,供參考。



天和Auto


中國現在可以獨立製造發動機。但是重點是好不好用。

先說說民用方面。民用的重要一點就是商業化,低成本,效能高,大規模商業推廣,這是非常關鍵的。民用航空發動機中國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比如新舟600就是選用普拉特·惠特尼公司PW127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C919選用的LEAP-X1C發動機是由美國通用電氣與法國SNECMA(賽峰集團)合資的CFM國際公司研製的大型噴氣客機發動機。我們現在也在研製自己的民用發動機,CJ-1000AX核心機完成100%轉速測試,將來可以裝備在C919上。因此民用航空發動機方面還是尚需時日。但是民用汽車發動機經過很長時間的通過引進國外的生產技術以及仿製,早已實現了自主製造和使用。例如奇瑞多次奪得“沃德中國十佳發動機”稱號。

軍用方面:現在的主力戰機 殲-20剛服役沒有多久,還是首先採用俄羅斯AL31F以及渦扇10“太行”系列作為早期動力,最終將裝配渦扇15“峨眉”發動機。所以這方面中國不但能夠獨立製造還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大規模裝備使用。軍用方面的汽車發動機和坦克發動機也是可以獨立生產製造的。例如 99式主戰坦克採用WR703/150HB系列柴油機,這種發動機是從德國MTU公司MB870系列V型液冷柴油發動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猛士軍用越野車採用了東風康明斯四缸增壓中冷柴油機,雖然技術來自於別國,但是現在可以裝備使用。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歷史與現實的原因是我們與國外有了技術上的差距。發動機技術是涵蓋多領域的複雜技術,包括設計,產品優化,工藝加工,電控系統等等。但是隨著我們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在不久的將來還是會迎頭趕上。謝謝


德德說車


說到現代機械不得不提工業核心技術發動機技術,發動機做為現代工業的代表,特別是航空發動機技術屬於科研技術的巔峰,屬於體現一個國家完整工業實力的體現,而發動機技術的複雜程度超乎想象,裡面涉及到了精工機床加工技術,涉及到材料研發技術,涉及到各種複雜的綜合技術,並不是普通國家能完得起的。

在世界上能有自主能力研發航空發動機的國家不超過十個,而傳統的強國美國和英國有能力,俄羅斯也是這個俱樂部的一員,日本做為工業強國,在這幾年通過研究也能自主的研發發動機,畢竟日本的工業得到了美國的幫助,所以能研發發動機其實並不奇怪。

而德國做為工業強國之一,雖然沒有去研製發動機,但是說德國能研製發動機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會懷疑德國的能力,我們中國在最初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了最初的工業體系,從蘇聯身上獲得了不少的技術,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努力,我們自己的發動機研發在這些年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也能自主的研發生產發動機,屬於發動機技術中的一員。

我們的短板在於材料的耐高溫研究有一點問題,而且在精機床加工方面精度差一點,就是這些因素導致了我們的發動機技術受到了不小的阻撓,在發動機的穩定性和壽命以及推力上面存在一些短板,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慢慢的獲得了一些改變,這是我們航空發動機面臨的處境。

而在汽車發動機領域其實很多人都認為我們國內沒辦法研製汽車發動機,其實不竟然,汽車發動機的原理和技術其實我們國內完全有能力製造出來,缺點在於由於汽車發動機可以通過進口購買和合資獲得,所以很少有企業願意去投資大量的金錢去研製,當然我們國內自己研製發動機的困難其實也是在零件加工技術和材料的耐磨上面,根本問題就是很多企業喜歡投機取巧不願意去花費精力研發。

在過去有一個國內的汽車企業撥款五百億用於自主生產研發自己的汽車,裡面包括汽車發動機的研製,最後發動機的研發不了了之一點消息都沒有,而五百億的研發投入只獲得了汽車外形上面的一點點成果,而具體這筆錢花多少到汽車研發裡面讓人很難說清楚,反正一點成果都沒有,因為沒有人願意把錢真正的花到腳踏實地的研發裡面,所以讓人覺得我們沒有能力研製發動機,其實並不是不能而是由於長期的鑽牛角尖,心思放在其他方面使得我們沒有任何成果,並不是我們不行而是根本沒有做。


無法超越的足跡


我來說說汽車的發動機吧。

雖然我國的各大主機廠都有自己的發動機研發中心,發動機的關鍵技術還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比如標定。一般主機廠除了5C件需要自己加工生產,曲軸,連桿,缸體,缸蓋和凸輪軸。其餘發動機零部件都是主流供應商配套,活塞一般有馬勒和輝門等。主機廠掌握髮動機的邊界,由供應商來加工零部件,但是,發動機還有一些零部件是一般供應商做不出來的,比如雙質量飛輪等,目前做的好的有那麼幾家,還有增壓器。

要說獨立製造發動機,沒有哪一家主機廠會涉及每個零部件的加工製作,都是委外供應商來製作,但是主機廠都有自己的一套開發流程。所以目前,像國內的比亞迪奇瑞等都有自己的發動機研發技術,可以說能夠獨立製造發動機。


文車暢聊


豎子,為了0.53美分噴自己的國家,也要有專業素養,噴1000年,別人也不會施捨給你的。大清早就亡了,民國也成了歷史,中國再也不是工業界的侏儒,聯合國所有的國家和聯合體當中,中國是唯一一個具有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你覺得咱們中國是否可以獨立製造發動機否?

我們承認我們所做的不都是全世界第一,因為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否則就不會有國家區別了。可是儘管做不到樣樣世界第一,別人一旦制裁或者斷供的時候,自己可以挺得住,而不至於餓死。

很多人以為要做就做第一,那是白痴想法,你會把自己給累死的,這有點像咱們的很多孩子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學科都是天下第一,簡直就是胡扯,自己家裡的祖墳冒煙,也不可能完全做到。


獨立做一件事情不難,難就難在做到行業第一,畢竟入門容易,求精則難,需要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努力數代人,而不是跪著瞎噴。可我們的家長們,一方面抱怨自己國家的產品不如人,一方面讓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進入製造業,這就很流氓了哦!

發動機行業,國外是存在了200年左右,我國才數十年,基礎數據的採集以及人才的培養需要積澱,這是花錢多少都買不來的,別特釀地站著說話不腰疼,光合金比例方面的數據測試,就需要數百萬次試驗,每一次試驗不僅僅是花錢,更重要的是時間。


我們承認差距,我們奮起直追,不斷完善,我們進步的同時,別忘了,別人也在飛奔。打仗的時候,我們的坦克、飛機、火箭發動機,敵人會繼續賣給我們麼?自己可以製造,性能不足數量湊,這就是能耐了,別人打你就得掂量一下,看看值不值得。


我讓你與博爾特比短跑,與姚明比投籃,如果你輸了,恩准你自裁,你願意麼?噴子們,不在某個行業,就不要亂噴了,會讓人鄙視的。



諸葛小村姑


很多人有一種錯覺,認為德日機械電子、加工設備和加工工藝等工業技術世界領先,他們只要想生產什麼就能做到最好,沒有相應產品是受二戰失敗制約或者不想去做,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生產製造變得越來越複雜,以飛機為例,二戰期間的飛機沒有複雜的電子設備,也不涉及計算機控制,沒有衛星通訊,也不用什麼複合材料,有限的幾個工業門類就可以實現自主配套,對於那個時候已經實現工業化的國家而言,都具備自主生產能力,但是今天具備全面生產飛機能力的國家幾乎沒有了,要比較而言,中美俄也只能是自主化程度更高而已。德日都是一億左右的人口,產業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的人數是有限的,這兩個國家在國際分工與競爭中只能發展有比較優勢的機械加工設備、電子元器件和汽車製造等產業,不得不放棄象飛機制造等產業,而產業一但放棄再建立就難了,英法等國也是由於人口規模有限,也只能選擇優勢產業發展,只有中美具備足夠產業人口,去發現更復雜的、涉及更多產業配套的產品,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只有中美實現了隱形戰機自研自制並裝備服役的原因!


唐紅波819


認清差距

我認為作者應該不是在貶低咱們中國人的設計水平,應該是認清現有差距,認為中國工程師暫時無法做出高性能的發動機成品;

發動機硬件(圖1)

發動機屬於高度集成化的產品,有多達500個左右的不可拆解的零部件組成,發動機主要由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冷卻系統、潤滑系統、供給系統、起動系統、點火系統七大部分組成,就是常說的2大機構5大系統。發動機的每個部件都有核心的零部件,往往這些核心零部件都由發展更早的日本、德國等掌握,我們只能去逆向開發,同時還需要回規避其專利。發動機諸如噴油器、油泵等電控件一般都由德國、美國企業開發,國內大部分車企都會選擇使用上述國家的電控件。

發動機軟件(圖2)

發動機完成設計後,需要進行零部件及整機試驗驗證,這個過程及其複雜,而且大部分性能試驗檢測設備為國外廠商提供,我國只能進行一些可靠性試驗檢測設備的開發,同時發動機在進行試驗時也是基於發動機ECU數據的標定進度,然後發動機最終表現要放在整車上,這個過程就需要做三高試驗進行驗證,去測試最終的匹配效果。

展望

中國人是最聰明的人種,我們目前的差距只是暫時的,因為我國的發動機開始時間遠晚於歐美日等國家,不過咱們人種終究是有優勢的,未來中國人一定能開發出高性能的發動機應用於工業各個方面。現在另國人自豪的是動力電池這一塊,咱們中國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寧德時代、比亞迪的電池絕對是世界一流的。




汽車Power君


我就不明白那麼多國產車在路上跑,跑了也好多年了。包括我的榮威,都是國產發動機,好好的也不差,怎麼很多人就說中國造不好?你說逆向開放別人的。關鍵是也造出來啦,也不受別人限制啦。知識產權是自己的。天天跑,聲音很好。油耗中規中矩。你們好像多大的意見一樣?起碼我們有,還不差。別人不像光刻機那樣卡我們脖子。還整天問能不能造。你又在你工作領域做了多少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