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经济增长,究竟应该依靠什么行业?

浮云财经观


这个问题应该找个成功人士回答,我还没有成功,所以我的回答只能让看到的同志们给我多提提意见,多提提建议。

未来经济,感觉可能会更智能化,更人性化。制造业肯定跑不了,但我想强调的是更智能化更个性化的制造业;

还有农业,大规模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民,例如农业经济人辛苦;

心里辅导师之类的,我觉得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工作、生活,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专业辅导。

线上商场会更加火爆

线下服务会越来越激烈,拼的是更好的服务,更快,更便捷的服务

人工智能方面行业应该也会很吃香,家庭小机器人帮助照顾家人;工厂机器人帮助工人省心省力,更加优化工人的服务;消防机器人,减少人员伤亡等等等等

以后,未来真的应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我想应该还有好多好多,需要大家一起来探讨学习 希望留言共同进步[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Hongwen2020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先后经历了劳动力驱动(代加工、出口产业链)、资本驱动(基建、地产产业链)两个阶段,未来将进一步走向技术、生产效率和商业模式驱动(中高端制造、服务),具体原因包括:一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企业债务高位运行,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二是房地产资产价格已被推升至较高水平,并造成了资源的过度集中和贫富差距的加大。

三是新一轮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盛行,生产加工产业回流本国趋势明显,未来出口贸易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四是经过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基建有效需求下降,人力成本上升,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有效内部需求势在必行。

因此,未来的行业发展主线是两条,即中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各类服务性行业。在这两个主线下,相关行业将会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

1、教育、科研、产业化应用方面,为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2、通讯、信息、技术服务、商业、文化娱乐等,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第三产业将会持续向好,但因市场化程度高,竞争也会异常激烈。

3、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区块链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会加快融入各行各业,甚至对政府公共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例如智能制造、智慧化城市建设、产业链金融、远程医疗等。

4、养老产业长期看好,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未来“谁来养老”、“怎么养老”变成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国家可以实现政策基本托底,但更高层次的养老保障非得社会、家庭共同承担。

5、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尽管之前提过过度依赖可能造成诸多副作用,但满足人们美好生活向往有必须依靠这一行业,只不过从原来的“镀金时代”走向了“白银时代”,例如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的有序推进等。

6、投资行业,未来高新企业的融资需要更加多元化,依靠银行等间接融资不能有效满足各类融资需求,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找财产性收入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可见专业投资公司(基金、信托、证券)的前景十分美好。


时光的经纬度


1.基础制造业。这几年虽然一直都是互联网的大热潮,基础工业看似日薄西山,其实不然。人们所有的一切衣食住行,所有的生活产品需求都是工厂制造业造出来的,不可能凭空而来。说到根本,制造业才是国之根本。近几年的制造业越来越难做,是因为这是行业在洗牌,淘汰掉机制陈旧,没有创新没有核心技术的工厂。但是我相信,一旦洗牌结束,制造业会有一个喷井期。

2.文化产业。作为目前慢慢成为社会中层支柱的80后90后,其绝大多数的内心都是空虚的,精神上面是空洞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文化产业去塑造人的内心,去填补浮躁,沉淀心境。而且文化产业的付费化已经慢慢的深入人心,绝大多数80后90后都愿意为文化产业去买单。这个市场是空前巨大的。

3.教育行业。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是绝无仅有的。从出生到大学,人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而中国的教育情况,其实落差还是蛮大的,大城市跟三四线小城市,跟农村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现在的父母慢慢是80后90后,哪怕在中小城市,他们也希望子女可以受到大城市的教育水平,或者接近。他们也愿意花费这个钱来培养自己的孩子。所以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就由此诞生。

4.夕阳产业。中国的老年化非常严重,老龄人比重一直在持续上涨。现在的老年人,不再是以前了。现在的老年人也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围绕老龄人诞生的各种行业的市场也是空前巨大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我不吃菜我喝粥


个人觉得根据目前国家政策及当下形式情况觉得科技是未来黑马行业。例如科技里的芯片,5G。

5G相关领域

随着5G的逐步应用和发展,未来5年我国5G相关的产业肯定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此外,5G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会迎来投资的高峰期,5G网络覆盖会越来越广,其他5G相关的产业也会快速发展起来。

据《2019-2020全球5G产业发展与应用创新发展报告》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5G直接经济产出将达到4840亿元,间接经济产出将达到1.2万亿元

物联网

随着5G的快速推广和覆盖,2020年物联网的发展也会提速。现在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家庭的建设、智慧大学的建设等,都离不开物联网的支持。

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电网、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常见物联网落地场景将全面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和旅行方式,其中也蕴藏着无限商机。

据GSMA数据,2019-2022年物联网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1.65万亿元,到2022年,产业规模或将超过2万亿元

在线教育

当下,在线教育有着庞大的用户规模。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破2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1.9亿。其中,K12教育、语言教育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市场将迅速迎来爆发。

网络直播

如果觉得人工智能、物联网之类的太技术流、烧脑,想走文艺路线娱乐范的,那可以向网络直播看齐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直播行业日渐兴起,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预计将超5亿人。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将保持稳健发展,行业后续将持续围绕专业化及商业化展开激烈争夺。

望对你有所帮助


辉PH


未来几年行业比较有前景:

一、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

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

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我们预测:

1)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

2)SaaS层面:除重点关注以上几个细分领域,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二、大数据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数据+零售”、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大数据+医疗”、以搜房网为代表的“大数据+房地产”等等。该领域我们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三、虚拟现实

我们认为虚拟现实行业已经处在爆发前夜,从一个简单的逻辑来看,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2D画面和3D影像的服务。虚拟现实其实是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一个全景环境,让用户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下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去产生人机互动,给用户带来完美的沉浸感,同时用户可以在该环境里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去进行创造。

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我们认为:

1)短期内,能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厂商,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2)从长远来看,虚拟现实的内容将是行业灵魂存在,投资成熟内容产业厂商将充满机会。

四、人工智能

根据Tractica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内,2016年我们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

1)计算机视觉识别(以人脸识别为典型);

2)计算机自适应(以各类机器人为例);

3)各项细分底层技术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

五、3D技术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与此同时,Wohlers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70亿美金。如果应用市场能够打开,到2020年该市场有可能突破一千亿元甚至达到二千亿元,仅以医疗行业为例,预计到2015年仅该市场规模可达19亿美元。

接下来新一轮的3D技术的投资热点,包括:

1)3D打印专用材料及其工艺技术;

2)3D建模和个性化定制设计软件;

3)围绕3D打印技术出现的行业模式创新企业(即3D打印与教育、医疗和工业4.0等行业的结合)。

六、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该领域我们已经布局工业级无人机第一品牌易瓦特,亦会长期持续关注如下标的:

1)随着政策逐渐放开,百度、谷歌、宝马、奥迪等巨头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我们重点侧重汽车电子相关硬件、车联网相关软件、整车等各个领域领导企业;

2)无人机领域,我们将重点挖掘部件制造与总体设计细分领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七、机器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我们认为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1)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向更细分的领域和结构进行创新延伸;

2)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工作并且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各种领域,属于“跨界”的产物;

3)服务机器人则没有上限,具有远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潜力,我们认为助老和医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将领先发展。

八、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事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1)锂电池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巨大;

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5年实现井喷式发展,产销量均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0%,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3)超级电容在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较锂电池有明显优势,能够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石油钻探、港口机械等领域。

九、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随着基础化学、基础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新材料将成为数万亿产值的市场:

1)石墨烯的柔性、力学、光学、电学和微观量子特性与目前现有材料相比整体有明显优势,未来应用行业横跨电子、生物医疗、军工、精密制造业、化工等;

2)碳纤维是应用相对成熟的新兴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品质好,重量轻,未来需要在降低成本、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方面继续努力;

3)新型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锂电池等多个领域;

4)生物基材料,用于齿科、骨科等,可取代、修复人体组织器官功能。

十、医疗服务

2016年医疗服务行业的驱动因素来自于药品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以及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分级诊疗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借助民营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创造增量价。医疗服务业务为新技术提供了商业化的出口,而新技术给医疗服务业务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项目。我们投资逻辑是:

1)符合医院利益诉求、以医为本的商业模式,比如康复医疗、检验领域,以及高端医学影像领域;

2)具有一定门槛的连锁专科医院如妇儿、辅助生殖、眼科、骨科、医疗美容等;

3)连锁第三方服务如健康管理、第三方诊断等;

4)一线城市的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家资源的高端医院。

十一、生命技术与生命科学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其中阿达木单抗位居全球销量首位,年销售额达110亿美元;生命科学方面,全球范围内,基因测序市场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认为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无疑是大健康领域极为重要的投资方向,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先进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公司;

2)技术驱动型生物制剂公司;

3)与基因测序解读、个体化给药相结合的精准医疗公司;

4)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新型生物治疗方式,如CAR-T细胞免疫疗法等。

十二、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市场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1年至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73亿元增长至2556亿元,增长了近15倍,复合增速达到23%。但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低于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等一批政策的出台,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器械;

2)国产创新型医疗器械;

3)智能家用医疗器械;

4)现有成熟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产品。

十三、互联网医疗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各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也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机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时代。同时,中国医疗行业特有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低、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都有赖于凭借互联网技术加以改善。

同时也应看到,互联网医疗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传统医疗的改革必然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对该领域的投资应保持乐观但谨慎的态度。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医药类电商平台;

2)医疗大数据分析公司;

3)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在线平台;

4)智能及可穿戴式医疗设备。

十四、健康养老

健康养老产业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十分确定的发展机会。未来我国政府和个人将面对很大的养老压力,截止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亿,占总人口比重10.1%,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同时,养老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我们将沿着国家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挖掘投资机会:

1)涉足养老核心产业---康复医疗,并已具备可行性和连锁化潜力发展模式的企业;

2)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的企业。

十五、体育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各路巨头开始瞄准海外优质体育标的资产(尤其是赛事转播权和体育运营公司),渐渐向成熟体育盈利模式靠拢– 门票、媒体转播权、赞助和体育衍生品,如乐视购得香港英超和MLB三个赛季转播独家权益;万达购得盈方体育传媒和世界铁人三项公司(WTC)成为万达体育;阿里体育获得 NFL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转播权等等。因此,拥有优质赛事资源和广大受众的体育行业标的将会持续收到资本的追捧。

十六、娱乐

中国的2015年是投资圈和BAT们在文化娱乐领域进击的一年。消费升级使得国人的消费习惯逐渐向文化娱乐进行倾斜,消费人群和消费金额也越来越低龄化和增长化。2015年也是独立IP火热的一年,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等一大波影视剧热播,夏洛特烦恼、捉妖记、“囧”系列、鬼吹灯等不断刷新国内电影票房记录。此外,伴随游戏、动漫衍生而来的二次元文化兴起,生产数字化、碎片化、娱乐化内容的自媒体大爆发,都将聚集大量新一代年轻用户,引发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十七、教育

国内的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而在线教育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吸引了无数资本和创业者竞折腰。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洗礼,教育O2O(Online to Offline)举步维艰,不仅没有革了传统教育的命,还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不知所措。而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 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改革。此外,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教育行业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仍是一座金矿,但随着我们会重点关注如下领域:

1)顺应高考改革而生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优质线下培训机构;

2)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职业经验分享平台;

3)(性价比高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堂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公司(硬件+软件+内容);

4)专注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优质IP内容生产者。


不死鸟cy


经济增长最终还是要靠实体经济。十九大报告提出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经济的着力点。

实体经济是以生产产品、提供服务获利。从范围上讲,实体经济指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其核心是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外还要培育新增长点,要推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拒绝连载


未来的经济增长,究竟靠什么?经济增长的三大驱动,投资、消费、进出口。我们来分析下,未来谁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哪?

投资:一个国家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时,投资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比如我国之前几十年的发展,就是靠投资驱动的。因为这时我国的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建设,国家城市化率很低,但是,当这些做的差不多时,还有什么好项目可以投资吗?没有了,所以,投资驱动只有在国家基础设施没有完善时才会成为主驱动力,后面只是个辅助而已。试想一下,国家的基础设施都建 的差不多了,总不能拆了重建吧,这不是浪费吗?

消费:消费是一个国家发展到成熟时期的主要驱动力,当然,这和这个国家的体量有关,只有当这个国家有足够的人口数量,且人们还要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时,消费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比如美国,高工资高消费,还有人口数量基础,消费就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驱动力。因此,高收入和高人口数量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基础。比如说欧洲国家,虽然收入也很高,但人口数量少,因此经济增长反而不如日本,这就是因为人口数量区别导致的差别。而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但收入上不去,同样,消费也成不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进出口:要想让进出口成为一个国家的主要驱动,这要看这个国家的能生产出什么商品,要么生产的商品成本低,在国际有价格优势,比如我国的大部分商品。要么具备稀缺性,各国发展都离不开自己还生产不了的商品,比如美国的芯片,日本的机床等,都具备稀缺性,世界各国发展都需要,但因为技术达不到,自己生产不出来。

但是,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随着国家的发展,都会逐步失去,所以,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进出口大国,靠的是比他国领先的技术,各国都需要,但自己生产不出来商品,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未来的进出口大国。

总结:未来什么行业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很明显,一是消费行业,二是进出口行业。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的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淡淡禅风


从2010年起,中国的GDP增长就开始疲软,从2010年的10.64%的增速,到2018年6.47%的增速,下滑了4.17个百分比,受短期周期性因素、中期产业竞争力因素及长期结构调整因素多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种减速不会在短期内轻易扭转。

下一步的经济增长更多的要靠技术创新、后工业升级,互联网金融中改善。


首先,从短期周期性因素来看,一个重要表现是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过去30多年,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平均在25%左右,而最近五年时间均增长速度则是5%左右,“也就是说出口增长速度从25%跌到5%,是导致今天经济活动疲软一个非常重要原因。


中国的出口还有多大的可能性恢复到过去的增长速度?如果美国、欧洲、日本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升,也就是说出现更加强劲的复苏,中国的出口可能增长速度会加快一点,但很难再回到平均20%-30%的速度,毕竟现在是大国经济,边际效应有限。


从长期因素来看,经济学者经常用“经济增长潜力”这个指标判断未来经济增长水平,所谓的“经济增长潜力”,就是在给定所有要素和技术的前提下,经济还能保持多快的增长速度。


过去30多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来看。消费一直相对疲软,出口和投资两个引擎一直是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现在的问题是,沿海地区产业碰到巨大挑战,劳动力已经从过剩走向短缺。民工工资过去10年每年平均上升15%,以前有竞争力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了没有竞争力,出口受到影响。


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投资占GDP的比重是25%左右,2009年上升到将近50%,促成了大宗商品市场的繁荣,这个繁荣不但支持了国内很多大宗商品行业,而且也支持了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的经济繁荣,像澳大利亚、拉美一些国家都从扩张当中收到了好处。现在增长速度放慢,投资率在下降,意味着我们对这些商品需求的增长速度会往下走。在国内的制造业当中,很明显的一个直接问题是过去支持投资的行业,目前经营状况也较差,平均产能过剩率达到了40%甚至更高。


“什么样的产业可以带领中国经济走向下一步的中高速增长?其实经济当中很多新兴产业,比如5G工业、物联网、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等,包括大型机械装备等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正在不断形成,但总体来说它们的规模还不够大,没有形成气候,难以支撑整个中国经济增长。”黄益平认为,未来的竞争力应该更多依靠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主要是要从低端技术向高端技术走,从低附加值往高附加值走。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不是简单地说全球经济不行,所以我们不行;也不是说增长速度不断往下走是因为长期因素。这两个因素都很重要,更关键的是看中间因素,中间因素的核心就是要产业升级,产业要不断地变迁。


既然下一步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最重要的是依靠创新、产业升级,就意味着过去的很多做法很难持续下去,而创新和升级需要金融和技术的支持,比如目前的5G技术实现了物联网和催化了人工智能产业,消费升级等等。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和升级,除了我们说了消费行业,尤其在线消费的行业在今年的疫情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5G技术对制造业和科技行业来说,实现物物互联和人工智能,也培育出多个独角兽企业;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在创新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政策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青业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迎来工程师红利、城市化以及研发创新等三大新动力的支撑,而这些全部都是质量上的红利,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人口继续从农村和乡镇向城市转移,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与之相应,我们就无需保持高货币增速,19年以来的广义货币增速已经降至8%,仅为过去10年平均增速的一半左右。货币低增使得地产泡沫不再,19年的全国房价明显滞涨,同时企业的扩张速度也显著变慢。

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质量明显提升。虽然19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仅为6.3%,创下27年新低,但是同期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8%,19年以来沪深300指数上涨26.7%,这一表现在过去10年中也可以排到前两名。

我们相信,在三大新红利的支撑下,中国经济在未来5-10年有望保持在5-6%左右的中速增长,再加上每年物价温和上涨2-3%,中国GDP名义增速有望保持在每年7-8%左右。而中国的企业盈利也有望保持在类似增幅,再加上每年2%左右的股息率,中国股市有望每年提供10%左右的回报率。

在7-8%的经济名义增速之下,中国的企业债务融资利率有望降至5-6%,国债利率保持在3-4%左右,中国债市也可以提供4-5%左右的长期回报率。

与之相应,中国的资本市场或将取代房地产市场成为未来居民财富增值的主角。理由也很简单,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体现就是企业质量的提升,而股权和债权是与企业有关的两大核心资产,最能受益于企业质量改善,而房地产的受益程度则相对有限。


五花肚肚肉


金融的本质与行动的勇气

1、金融的本质

——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信息对称度,解决市场参与各方之间的信任问题。

→可追溯的复试记账+资产负债平衡表+基于两者的资产审计+基于三者之上的上市公司年报制度......都是为了让信息变得透明,透明、公开可以让市场参与者选择最优,投资最优,使市场资源不断向高效率部门倾斜,推动创新发生,推动社会效率提升,进而使投资与劳动获得更多的回报。

2、传统金融体系的问题

——为了保持信息透明度金融体系自身产生的成本,在时间上沉淀与累积,最终产生超级债务。

——最终,没有人、机构和企业愿意为这个沉淀的成本买单。

3、解决问题的关键

→把市场搬到天然可追溯的公共网络平台之上,使每个市场参与者都可以获得一定股权,股权固定产提货权。

→市场每个参与者直接用分到的提货权投资创新项目——配置市场资源。

→股权、提货权自成体系,100%可追溯,会很自然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个可追溯的公共网络系统的边际成本始终为零,不会再时间上产生成本沉淀,即不会产生债务。

4、经典,横亘在现在与未来之间的无边黑幕

→经典思考的起点:信息不对称是必然。

这就如同天圆地方认知是地理大发现的无边黑幕。古代中国人航海会一直沿着大陆的海岸线航行。

→这个起点会让西方经济学著作东拉西扯,却永远达不到问题的本质。

→西方经典的导师(比如,伯南克)沿着必然的海岸线转圈,带领中国学生和粉丝探索无限精彩。

但有什么卵用呢?信息还是不对称,下次还是会有经济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