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下無敵”的技術

炒股必學須好技術,但你必須看清技術的真相。技術是什麼,是神功?這是多數散戶的認識,散戶是唯技術論。 其實,純粹的技術是很單薄的東西,市場並沒有“天下無敵”的技術。更重要的是,技術的本質是多空利用的工具。​

​我們先看看散戶對技術的認識。​

​電腦屏上的K線走勢圖,這就是很多散戶朋友面對的技術,準確的講叫技術指標,很多人把技術指標當作技術系統。非常多的朋友,均是因為過不了“技術”這個關,而在股市中繞不出來,在技術中又轉不出去,難以提升自己的炒股水平,甚至把技術過於“神化”。​

​要學好技術,我們就必須對“技術”的本質進行一次深入的剖析。​

​技術系統含有“技術指標和技術戰術”兩大級別。​

​先說“技術指標”,很多朋友的技術其實就是技術指標,對技術的學習,我們必須從面入裡才能看到本質。​

​股市的本身是多空資金力量的博弈,是市場情緒的博弈,是人性的博弈。​

​從一個層面來看,炒股是一門科學,所以股票的走勢就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一些技術專家就把這些規律與概率進行統計分類和演算,設計出了很多指標。​


沒有“天下無敵”的技術


​所以,當這些指標在走勢完成後,返回來推算通常很準,為什麼?​

​這是需要理解的第一個重要的問題。​

​這是基於市場是科學的這個角度來設計,指標的走勢體現的一定是過去和當下已經發生的多空力量的博弈,是已經完成的較量,所以,所有指標在你看到時,都已經發生了或者在當下已經完成了。自然,返回去看他是完美的,是科學的。​

​但是,指標不能完全用於預測未來,為什麼?因為市場的另一面是人性,人性是情緒化的,情緒是捉摸不定的,是會突變的。所以,市場的未來是情緒化的。因此,雖然技術指標它反映的是一種可能性的趨勢,但是不能作為絕對的預測來用。​

​而且市場中的人性和時間的級別還有很大關係,時間越是短,它越是不穩定,情緒化越重。所以,用技術指標來預測走勢和決定買入就顯得太單薄,尤其在日線級別以下很難預測。這是需要認識清楚的第二個問題。​

​所以,結合兩個問題來看,技術指標在本質上就是一項工具,而且也只能是工具。​

​同時,很多散戶朋友把技術認為僅是一種技術指標或技術形態,對技術的理解比較窄,這也是炒不好股票的一個重要原因。​

​你要明白技術的全稱是“技術系統”,它是一套綜合性的工具,他不是單一的指標參數,是綜合性的系統工具,這套工具還包含有技戰術,比如,大家知道的潛伏股戰法、龍頭股戰法和超短打板戰法等。​

​其次,技術是不分角色的,不屬於多方也不屬於空方,由多空雙方共享。它可以是多方的寶刀,也可以是空方的利劍。​

​另外,根據資金量的不同,還存在一個技術角色定位的問題,指標級別的問題,不同資金量在技術的運用中,其方向和目標也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技術是“應境”而用的,就是說技術是要結合不同的環境而使用的。​

​比如:在牛市中什麼技術指標都有效,而在熊市初期所有技術指標多數沒有用。所以,學習技術,如果不把以上問題先搞清楚,就是空談 ,我們絕不能把技術過於“神化”。​

​“技術必須是工具、只能是工具,是武器”,世上沒有任何可以“打遍天下”的武器,也沒有任何可以“打遍天下”技術。技術是死的,但是人性是活的。​

​在市場中發揮作用的是人性,若你死守技術必死於技術。你必須依據活的人性而活用技術,這就是技術學習和運用的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