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智聚力显担当 “疫”路奋战筑防线

近日,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指导、中国人事报刊社主办的公众号“大国人才”刊发此篇文章,为成都市广大专家人才聚智聚力投身战“疫”点赞!

汇智聚力显担当 “疫”路奋战筑防线

成都市专家人才众志成城积极投身抗疫阻击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迅速响应、立即行动,积极发挥党委密切联系专家人才政治优势,引导全市广大专家人才积极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他们中,有坚守岗位、倾情奉献的“最美逆行者” 、有夜以继日、集中攻关的科研人才、有大爱无疆、心系疫情的企业家……

每一个鲜活的事例背后,都映照出新时代专家人才的家国情怀,凝聚起同舟共济战疫情的强大力量。

广泛动员 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

在市委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后,市人才办赓即发布《致全市广大专家人才的倡议书》,号召全市专家人才发挥智力、资源等优势投入疫情防控,在广大专家人才中凝聚起强大共识。

危难时刻践初心,牢记职责担使命,党徽在战“疫”路上熠熠生辉。市人才办指导成都市人才发展促进会,成立“蓉漂”党员专家科技志愿者服务团,发动专家人才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协助防疫工作、组织募集物资、科学决策咨询等方式,把初心使命落实到抗疫战场上,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一大批党员专家人才挺身而出、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带动各类人才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已有650名专家人才报名参与“蓉漂”党员专家科技志愿者服务团,累计捐款1077.9万元、捐献食品物资32.5吨。

汇智聚力显担当 “疫”路奋战筑防线

“蓉漂”党员专家人才科技志愿者服务团慰问基层一线抗疫工作者

唱响正面引导主旋律,奏响共同战“疫”最强音。市人才办在“蓉城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等“两微一抖”线上平台正面发声,每日转发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发布疫情动态、政策举措及防护指南,宣传在疫情防控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全方位弘扬传播正能量。

主动请缨 争当一线抗疫“逆行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封封点满红色指印的请战书、一双双被药水浸泡满是伤痕的手、一张张布满口罩压痕的脸……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医疗卫生专家人才不惧艰险、斗志昂扬,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为人民群众筑起防控疫情的钢铁长城。

汇智聚力显担当 “疫”路奋战筑防线

成都市疾控中心全力进行病毒检测工作

“抗击疫情,我们迎难而上,医者天职,我们自愿出征。”号角催征,不论生死,毅然“逆行”,全市医务专家人才纷纷请战、许下誓言,用行动佑护生命,用奉献点燃希望。疫情发生以来,163名成都市医护人员参加援鄂医疗队,毅然奔赴病毒肆虐的前方战场。这一群体中,有携手迎战、共剃光头的夫妻,有长辈去世、放弃守孝的90后青年,有推迟婚期、挥别亲友的准新郎新娘,有刚完成藏区任务、尚未休整的“杏林妙手”……他(她)们用报国之志、血肉之躯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人生信念,是最可敬的战“疫”先锋。

汇智聚力显担当 “疫”路奋战筑防线

温江区人民医院骨科护士长高龄产妇张丽萍坚守医护一线

“17年前,SARS疫情期间我就在现场,一穿白大褂、终身是斗士。”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副院长唐涛主动请战、带头带动,用令人动容、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他的医者仁心与必胜信念,也激励了全院近400名医护人员冲锋在前。

“能多做一点算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多出一点力,就为整个社会筑起了一道防御墙。”疫情发生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陈云凤立即加入核心专家组,在岗位上战斗了近一个月,积极参与了四川省首例治愈出院新冠肺炎患者的会诊治疗,以及《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的制定出台,充分展现了救死扶伤、专业敬业的时代风采。

“我对整个收治流程已经非常熟悉,如果换一个人又要重头来,不用担心,我能够坚持。”曾丽是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新冠肺炎应急队副队长,她原本身体不好,但仍然每天走进病房为患者做治疗和护理,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尽管鼻腔2次被面罩压得出血,双眼也经常布满血丝,但她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精神,坚持在战场的最前线救治患者。

成都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党支部组织委员范双凤虽然因伤导致韧带断裂、无法行走,但毅然拄拐杖加入一线防疫大军,克服了脚踝严重肿胀等困难,每天连续工作15-20个小时。

汇智聚力显担当 “疫”路奋战筑防线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急先锋”又一次出诊

只争朝夕 勇攀科研战疫“最前沿”

高擎科研利剑,矢志战胜疫情。全市医药健康科研人才拿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精神状态,把专业专长书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主战场。“蓉漂计划”专家团队奋起领衔,全面吹响了疫情阻击战的冲锋号,在病毒检测、疫苗研制、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疫情不等人,时间不等人,打赢这场科技抗疫攻坚战是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为了应对这次疫情,公司基本全员到岗,在年前就组建攻关小组,争分夺秒启动了试剂盒的研发工作。”成都峰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宋旭带领团队快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投用后可将病毒检测时间缩短至1个小时左右。

汇智聚力显担当 “疫”路奋战筑防线

成都峰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实验

四川三叶草是一家全球性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长期致力于创新药、高端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产业化。公司创始人梁朋带领团队迅速完成病毒抗原S基因合成,并成功表达新冠病毒重组“S-三聚体”疫苗,证实多例康复病人抗体阳性。“这次研发突破,为下一步疫苗中试生产、动物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继而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和大规模GMP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将聚力攻关,力争成为开发病毒疫苗最快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

“基于公司拥有的核酸分子合成,高通量基因测序以及巨型化合物库筛选平台,成都先导可服务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以及新药研发工作,我们已经在行动,把先进的生物科技技术投入应用到抗击疫情的战役之中。”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李进博士的带领下,正全力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及相关研究,为医学检验所、诊断公司等机构提供新冠肺炎诊断、检查所需的引物、探针合成服务,并借助其国际领先的DNA编码化合物库的独特优势,展开全新广谱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小分子药物研发。

汇智聚力显担当 “疫”路奋战筑防线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及相关研究

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功、非常之策。赋智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和不仅与相关单位联合研发超敏感POC现场快速诊断技术、抗新冠肺炎病毒长效多肽,还全程参与华西医院、四川省CDC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报告与公众反馈体系制定,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完善疫情应对措施提供有力支撑。

勠力同心 汇聚共克时艰“正能量”

急难有情,情有馀兮。全市一大批专家人才及所在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全力以赴地开展捐钱捐物、物资生产等工作,一同扛起了后方抗疫的大旗、守护着生命的希望。

通威集团向武汉捐赠资金1000万元,新希望集团向武汉一线人员提供食品物资20吨……企业界的专家人才用行动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援助精神,为武汉抗疫提供坚实后盾。

“职工志愿者们坚持在第一线,比较容易感染。我们熬制这些中药,就是想为他们的身体健康多一份保障。”抚南堂76岁的老党员艾儒棣教授、“蓉漂计划”专家艾华父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每天熬制300份增强免疫力的“防感汤”,免费为防疫工作者送去关怀。金满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段丽丽、新希望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焦浩鹏、睿坤科技有限公司倪磊等专家人才捐赠蔬菜12.5吨、牛奶500件,慰问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环卫工人等。一次次慷慨解囊、一笔笔爱心善举的背后,如同涓涓细流汇聚凝成强大的正能量,坚定了疫情一线逆行者的信心决心,也彰显出风雨同舟战疫情的专家人才力量。

汇智聚力显担当 “疫”路奋战筑防线

成都抚南堂每天熬制“防感汤”,向抗疫一线工作者免费发放

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是抗击疫情的“军工厂”,多生产一件产品,就是对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多一重保护、多一道安全屏障。作为全球最大输液容器用组合盖专业制造商,占到全国市场份额40%的崇州君健塑胶有限公司,在“拔尖人才”赵立品的带领下,将日生产450万个输液容器用组合盖能力提至800万个,全力供给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汇智聚力显担当 “疫”路奋战筑防线

成都君健塑胶公司全力提升产量制造输液容器用组合盖,供给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成都正康药业公司经营管理人才朱淼带领员工,向武汉等城市生产发送了35万袋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疫情防控急需用药。“现在每天工作时间比平时延长了三四个小时,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我们也挺骄傲的”。

寒冬将殆尽,春晖已破晓。全市广大专家人才把责任勇担在肩、把情怀化为行动,凝聚起全力以赴、同舟共济的磅礴力量,必将战胜疫情、迎来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