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著急跟孩子分房睡的媽媽:遲早都會的事,請不要逼孩子

閨蜜這幾天正跟3歲的兒子鬧分床大戰,言談之間顯得有些疲憊、有點兒煩。


“我用了很多辦法,他都不肯去睡自己的小床,還跟我來一哭二鬧三裝可憐那一套,氣急的時候我真想把他塞回肚子裡!”


我聽完噗嗤一樂,“生都生了,哪裡還塞得回去?我覺得分床這件事不能急,我家多多,6歲時還跟我們一起睡呢!


閨蜜很驚訝,“育兒書上都說了,3歲以上的孩子應該分床睡啊,要不然容易導致性早熟、依賴性強不獨立,你不怕嗎?”


我怕,我怕的事情太多了,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每個月不擔驚受怕、提心吊膽個好幾回,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當了媽。


可是在分床睡這個問題上,我更希望能平和過渡,不會傷害到孩子的安全感。


分床的前提,

是不能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漸漸長大,到底需不需要和父母分床睡?


當然是要的,分床睡的好處不容置疑,一則可以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二則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堅強意志,三則父母和孩子各有獨立空間,夫妻生活質量不會被孩子影響。所以,當孩子長到三四歲,父母就應該培養孩子獨自睡覺的習慣。


在我的努力下,多多三歲時已經跟我們分床分房睡了。當時,我也是花了好大一番心思,才讓多多歡歡喜喜地搬進了自己的小房間。


多多睡上自己的小床,我心裡歡喜之餘也是有些悵然若失,懷著“老母親嫁女兒”的悲傷,擠出兩滴眼淚,關上了多多房間的門。當天夜裡,我還無數次夜襲多多的閨房。沒辦法,老母親就是不放心啊!


就在多多漸漸適應了分房睡的生活時,弟弟出生了。


看著弟弟每天被我抱在懷裡哄睡,多多吃醋了,也沒有安全感了,終於在我剛出月子的某一天晚上,她哭著鬧著,無論如何不肯回自己的小房間。

我把她哄睡之後,讓多多爸把她抱回房間,她也是沾床就醒,然後再哭著回來。


鬧了幾次,我看孩子實在傷心,就把多多的小床拉進主臥,拼一拼,一家人一起睡了。


這一睡,就是三年。


不能否認,多多跟我們同睡三年,的確給我們造成了很多不便,可為了保護多多的安全感,我願意承受這些不便,我不想多多太早被迫堅強,我不想隔斷我們母女之間的親密聯繫。

致著急跟孩子分房睡的媽媽:遲早都會的事,請不要逼孩子


安全感決定了孩子的社交質量


之前,馬伊琍的一則微博引起了網友的熱論,點贊數一天就達到了100000+,這條微博說的就是孩子分床睡的問題。

致著急跟孩子分房睡的媽媽:遲早都會的事,請不要逼孩子


為什麼這篇微博能得到網友的普遍認可?


因為大多數媽媽都曾經跌進“專家”的坑裡,而馬伊琍說的,都是從坑裡爬出來的血淚教訓。


“真正能讓孩子長大後獨立的,不是逼迫孩子分床睡,而是給予孩子充分的情感回應。”馬伊琍給出的答案,真是一針見血。


真是盡信書不如無書!


3歲左右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從父母身上獲取物質和情感的滿足,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對世界產生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而安全感和信任感,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社交質量。


我朋友小凱,從五線小城的農村走出來,一路品學兼優,考進了985,後來進了某著名外企,28歲就升職做了部門經理,堪稱是有才有貌、事業有成。


可小凱外表獨立,內心卻內向、敏感,和父母的感情也非常淡薄。


原來,小凱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了婚,小凱的爸爸去了外地打工,媽媽再嫁之後也把精力放在照料更小的孩子身上,沒人在乎小凱的感受。在母親的責罵下,她不得不按捺住心頭對黑暗的恐懼,一個人住進偏房,又迅速成長為家裡的半個勞動力。


小凱活得小心翼翼,不想給媽媽製造任何麻煩。有一次,她弄壞了同學的鉛筆盒,不得不賠錢息事寧人,她卻不敢也不願跟媽媽說,一個人獨自站在學校門口的大樹下,孤獨又惶恐。


等到天黑媽媽找到她時,她已經打算跟著一個路過的“爺爺”走了,因為爺爺答應她可以給她五元錢賠償同學,前提是要到他家裡去取。


媽媽罵走了那個“爺爺”,又扯著她的耳朵把她痛斥了一頓。


小凱最終從媽媽手中拿到了錢,可是從此之後她更加不敢“麻煩”媽媽了——她掙錢那麼難,有那麼多的事要忙,哪裡顧得上一個拖油瓶?


小凱工作後,媽媽對小凱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可童年時留下的心理創傷,哪有那麼容易彌補?


現在的小凱,在人際關係裡依然小心翼翼,不敢麻煩、依賴任何人。


你看,在童年期失去和父母良好關聯的孩子,可能一生都走不出安全感缺失的夢魘。

致著急跟孩子分房睡的媽媽:遲早都會的事,請不要逼孩子


多動腦筋不逼迫,

讓孩子逐漸適應分床期。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物質滿足,也要給予充分的情感關愛,當孩子的物質和情感同時得到滿足時,他們才會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這決定著他們將來的社交質量。


話說到這裡,或許就有媽媽問了,孩子肯定不願意分床睡啊,是不是就不讓孩子分床睡了?


並不是,跟孩子分床的原則是不逼迫,而不是不作為。


如果不是弟弟的出生影響到多多的心理狀態,多多現在已經是一名“3歲和爸媽分床睡”的資深獨立兒童。


養育孩子,就是一個和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

,說起當初哄多多分床獨睡的經歷,也是滿滿的套路。


多多3歲生日的前兩天,我早早佈置好客房,不允許任何人進去,多多非常好奇,我告訴她,3歲以上的人才能進客房,她不滿3歲,所以不能進去。


到了多多3歲生日的當天晚上,我打開了客房的門,在裡面給多多過生日。


多多看到屋裡佈置得好像公主的城堡,立即開心得又蹦又跳,“媽媽,這裡真好啊!我想住在這裡。”


我裝作很為難的樣子說,“不行啊,今晚我想在這裡讀書呢!”


多多說,“那你在這裡讀書,我在這裡睡覺!”


多多上當了!當晚我很順利地把多多哄到了床上,給她講了會兒故事,她睡得特別香。


就這樣過了幾天,多多習慣了我在客房給她講故事、哄她睡覺、然後工作的生活。後來雖然也在睡醒後鬧過幾次,可都被我很快地安撫好了。


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採用的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網上有教孩子分床的36計,你又看了那麼多宮鬥戲,好歹也懂幾招“攻心計”吧?騙不了老闆,你還哄不住孩子?


如果用了分床36計,還是招招失敗,也沒有關係,跟我一起舉起白旗,向熊孩子投降。多多分床失敗、迴歸主臥後,也是3年後才主動要求分床睡,或許是她自己感覺到,和父母睡在一起,晚上想躲在被窩裡玩玩具實在是不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