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擺鈕釦攤“吝嗇”老人的家國情懷

在重慶市萬盛經開區萬新農貿市場,有一個長年在這裡擺攤的老太太。主要販賣著紐扣、針線、鞋墊一類的小百貨用品。老人今年已經87歲,從年輕的時候便開始擺地攤做小生意,算得上是萬盛經開區最早做小生意的個體戶。老人與老伴育有五個子女,生活平淡且幸福。

三十多年前老伴去離世,好在五個子女都已經成家。但老人不想成為子女的負擔,堅持拒絕了子女的錢與合住請求。一直獨自租住在萬新社區的一個老舊門市內。子女們拗不過老人,只能同意老人獨住,並約定好定期去看看母親。老人一個人生活後,這個小小的紐扣攤就成了她主要經濟來源。


疫情之下:擺紐扣攤“吝嗇”老人的家國情懷

老人和她的紐扣攤

紐扣幾分幾角錢一顆、針線幾塊錢一盒、鞋墊一兩元一雙……。錢都是幾分幾毛的一點點積攢。所以老人對自己也是非常“吝嗇” 。捨不得為自己多花一分錢,多年來沒給自己買過新衣服,時刻都在省吃儉用。每天出攤做生意捨不得坐車,走路一個多小時去擺攤,就是想省下那兩塊錢公交錢。中午餓了的時候會在旁邊的麵館吃一碗小面,晚上的時候就用中午的麵湯泡飯吃。孩子們也常來勸老人,讓她不要這樣節儉,子女們家裡雖不是大富大貴,但總是不愁吃穿的。但老人說:“自己是過過苦日子的人,現在的生活可是比以前好太多了,更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疫情之下:擺紐扣攤“吝嗇”老人的家國情懷

老人的住處


老人雖然對自己“吝嗇”,但她是一個熱心人。對於需要幫助的人卻十分慷慨。平時看到周邊有意外受災的家庭或者有困難的人,都要三百五百的資助。老人還長期幫助一個流浪老人,不僅為他提供住處、買醫保,還給他找事做讓他自食其力。老人自己也記不清楚自己捐了多少次款,捐出了多少錢。


疫情之下:擺紐扣攤“吝嗇”老人的家國情懷

老人在租往的家中


春節新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老人不能外出擺攤了。她從社區幹部和鄰居們口中聽得最多的就是疫情。老人知道疫情苦了好多人。是她這輩子聽到的最嚴重的疫情。開始每個晚上都擔心得睡不著覺,總覺得應該做些什麼,但一把年紀了,也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2月10日上午,老人拎著一個紅袋子走進重慶市萬盛經開區萬盛街道萬新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向工作人員表明自己想捐款。因為社區最近接待了很多像老人一樣的熱心捐款民眾,所以也沒多想,就喊老人做下記錄,準備把捐款收下。


疫情之下:擺紐扣攤“吝嗇”老人的家國情懷

老人捐款現場1


當老人把一袋子現金擺在工作人員面前時,聽說是 20萬現金的時候大家震驚了。由於社區沒有接受過這麼大金額的捐助,工作人員緊急找來了社區領導。大家都認識老人,知道老人的熱心腸,經常捐助他人。但也知道老人收入微薄,這20萬應該是老人的一輩子積蓄。

社區領導和工作人員勸老人慎重考慮一下。老人卻很堅定地說:“我想為疫情防控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疫情發生後,老人每天都在關注疫情防控工作。自己在電視上看到武漢疫情有多嚴重,現在全國都有了。再看到各級各部門及廣大醫護人員衝鋒在前,積極防控疫情。全國各地的人們也都在積極的盡著自己的一份力量。老人深受感動,決定拿出所有積蓄,捐獻給疫情防控一線。

社區人員也拗不過,便詢問老人的兒子。老人的兒子說:“母親很辛苦,為了不給我們添麻煩,就一直一個人住。我們幾姊妹就定期去看她,很多時候看得大家都心疼。因為”母親對自己太“吝嗇”了,但也知道幫助過很多人,這次母親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作為子女,他們都很支持。


疫情之下:擺紐扣攤“吝嗇”老人的家國情懷

老人捐贈拍照

老人說這筆錢她攢了30多年,看著它們從少到多、從零到整,現在能捐給疫情防控前線,發揮最大價值,心裡覺得十分欣慰。

老人還說自己的哥哥是一名軍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壯烈犧牲。這幾天想到疫情,也想到了哥哥。自己年紀大了,子女也都成家了,而且對自己也很孝順。這些錢留著也沒用,想全部捐給需要的人。國家有難,不想做一個旁觀者!說到令她日日擔憂的疫情,老人眼眶溼潤。對於捐款,她不求回報,只希望眾志成城,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老人的捐款將第一時間交與區慈善會,並按照老人意願用於萬盛街道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之下:擺紐扣攤“吝嗇”老人的家國情懷

老人哥哥的烈士證明

老人雖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在她心中有著自己的家國情懷。她也是中國成長的見證者,

這位老人名叫倪素英,今年87歲。是一個擺攤賣紐扣的“吝嗇”老太太,也是一位為了疫情慷慨捐贈20萬善款的老太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