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帝王愁?来看看他们的诗句你或许就能了解

人生天地间,山水寄幽情。在布衣卿相看来,“清风明月无人管”,谁都可以欣赏,谁都寄托怀抱于山河日月。宋朝诗人杨万里有言:“江山长管古今愁”,这是“江山之愁”。不过,对“江山之愁”体会最深的是帝王,其中最长久、最痛苦的当然是丢失锦绣江山的亡国之君了。

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有两位,南唐后主李煜、北宋亡国之君赵佶。

千古江山帝王愁?来看看他们的诗句你或许就能了解

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三十九岁时降宋,锦绣江山从此易主,自己也从帝王沦为囚徒。昔日群臣环侍,常有歌舞之乐;如今却是待罪之身,深居简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这种“离愁”,最悲苦,而且根本无法言说。因为,一说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愁虽不能说,却与日俱增,不免想稍稍吐一吐。于是,自问自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滚滚而去,可见愁之长、之重、之深。或许是对江山的怀念,李煜喜欢以水喻愁。他曾万分感慨地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长恨”就是亡国的“愁恨”,如无穷无尽向东流去的长江水。

李煜之愁,千年以来引发代代喟叹。其实,后人多从文学角度来欣赏,于当时的他而言却是字字皆血泪,若非再无他物可寄托,何必沥血填词?我想,换作任何人,都不愿成为这样一个文学成就巨大的“李后主”。他那些令人称绝的词句里,是怎样的肝肠寸断啊!江山易主之后,他离别“三千里地山河”(《破陈子》),从此告别“车如流水马如龙”(《望江南》)的繁华故都,困居汴京门可罗雀,唯有“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锁在深院里的,何止是春秋,还有李煜的亡国之愁。锁就锁吧,偏偏还“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是啊,这种离愁滋味如何能剪断得了呢?不但剪不断,还“年年长相似”(《谢新恩》),“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

千古江山帝王愁?来看看他们的诗句你或许就能了解

李煜到底是细腻丰富之人,对“愁”的感受也是如此。庾信是愁如城、如门,李煜却是“愁如织”(《秋霁》),似乎是有人故意和他过不去。李煜之愁还有颜色,“乐鲜愁殷”(《昭惠周后诔》),恰如胸口流出的鲜血。李煜之愁深入肌体,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触目愁肠断”(《清平乐》)。李煜之愁独一无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恨”(《子夜歌》),人生在世谁都难免有愁有恨,却只他一人丧魂落魄愁恨无限。宋军攻破金陵后,李煜一家冒雨乘舟渡江,回首再望石头城(即金陵),涕泪纵横中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诗: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望着曾经属于自己的江南江北大好河山,经此巨变,三十年的繁华恰似大梦一场。吴苑宫闱、广陵台殿如今因为主人被驱逐而荒凉冷落,云雾笼罩远山,愁恨紧锁心头,雨打归舟更助凄凉,因愁因恨泪飞如雨。合家上下三百口,现在才开始细细思量,不觉得为时已晚吗?大宋皇帝会让李煜他们“闲坐细思量”吗?不会的。四十二岁那年,李煜被毒死,南唐的亡国之君从此只有冠绝古今的阙阙佳词流传于世。

千古江山帝王愁?来看看他们的诗句你或许就能了解

宋徽宗赵佶

谁也不曾想到,经济富庶、文化发达的北宋会亡于艺术才华极高的宋徽宗赵佶。一手好牌,硬是被他打坏了,输掉了锦绣江山。因为荒淫失国,他与其子宋钦宗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王朝覆灭,心情又是如何呢?正如他在《燕山亭》词中所写的:“愁苦”、“离恨重重”。一路北行,去国日远,“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夜阑人静,遥望苍穹,辗转反侧,“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漠北胡地,何处展才华?内心百折千回,离恨重重,肝肠断绝,万般愁苦似“春梦绕胡沙”(《眼儿媚》),也只能在梦中得到片刻的慰安。

梦醒时分,人最清醒,也最忧愁。曾经钟鸣鼎食的赵佶,如今远离故三千里,不见雕栏画栋,掩身简陋馆舍,漠北朔风凛冽,愁绪随风旋,题诗墙壁上: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赵佶毕竟是极富艺术才华之人,如此愁苦之际,知道借音乐寄托怀抱,“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中国历史上有四百多位皇帝,死于非命的不知多少!这些亡国之君被俘、被杀,其愁最苦。或许,世上最愁的是这些帝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