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一)史海鉤沉:中國繪畫藝術

  遠古時期我們的先民就在石壁上,在陶器上描繪人物、事物形象表現原始的圖騰和記錄日常的生活。在中國繪畫史的長廊中,從戰國為發端至清末,無數優秀繪畫散發著永恆的藝術魅力,畫家們以艱辛的勞動鐫刻下美的歷程,豐富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寶庫。

中華傳統文化|第十講(一)史海鉤沉:中國繪畫藝術

[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

  我們可以從長沙楚墓出土的兩千年以前的帛畫《龍鳳人物圖》《御龍圖》中領略早期人物畫的藝術特色。《龍鳳人物圖》內容為一婦人側立向前,髮髻高挽,衣袂飄舉,面對騰飛的龍鳳合掌祈禱,似在祝福平安;《御龍圖》畫的是死者御龍昇天,執韁繩駕馭巨龍,華蓋迎風飄浮,游魚飛鳥相隨,寄託對死者豐功之緬懷。這兩張圖中畫龍鳳的筆法極為簡練,幾乎接近裝飾性圖像,表現出對現實生活入微的觀察把握。魏晉南北朝時期,時代的動盪使士大夫們普遍追求無為放任的生活,他們積極參與畫事,繪畫論著也相繼問世並逐漸系統化,使人物畫重新尋找美學定位並建立系統的美學思想。這時期的代表畫家有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等。其中顧愷之更是我國古代全能的繪畫大師,理論與繪畫皆聞名,現存作品有《列女仁智圖卷》《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用線細勁如春蠶吐絲,產生飛動欲仙的藝術效果。魏晉南北朝畫家在人物的刻畫上追求“傳神”,與當時人物品藻相結合,傳達畫中人的秀骨清相和瀟灑風度,用色也偏重於墨色、冷灰,反映了追求灑脫的審美理想,與漢代繪畫所用紅、赭等熱烈的顏色不同。另外當時畫家大都受佛教繪畫影響並積極參與創作,為工筆人物畫開出新的天地。

中華傳統文化|第十講(一)史海鉤沉:中國繪畫藝術

[唐]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隋代繪畫兼簡淡與細麗的特點,屬於過渡時期的繪畫特色,展子虔《遊春圖》被視為是山水畫獨立的標誌。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生活安定,各文化藝術樣式競相發展,如繁星燦爛。工筆人物畫在這一時期極為興盛,出現了閻立本、吳道子、張萱、周昉等大畫家,吳道子更是以其卓越之才,在人物畫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被稱為“百代畫聖”。這一時期的歷史題材人物畫有閻立本的《步輦圖》《歷代帝王圖》《凌煙閣功臣圖》等;佛教人物畫有敦煌壁畫、吳道子的《地獄變相圖》等;仕女畫有周昉的 《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等。這些作品或精工,或灑脫,或富麗工巧,或清淡雅正,縝密、豔麗、大氣、恢宏是這些畫作總體特徵。它們如同歷史的一面鏡子,反映了當時社會萬象,凸顯出盛唐作為天朝大國,文化處於上升期,封建文化高度成熟的特徵。

中華傳統文化|第十講(一)史海鉤沉:中國繪畫藝術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

  五代人物畫繼承唐代畫風畫法,發展出了一種秀雅、疏朗的格調。代表作如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王齊翰的《勘書圖》,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等。花鳥畫已經開始成熟逐漸發展出以“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為特徵的兩大流派,對後來的宮廷花鳥畫和文人花鳥畫影響巨大。

  在宋代文人畫日漸成熟,隨著文人將繪畫視為抒情逸興之事,鄙視重彩雕琢,白描的表現力得以發揮,白描成了獨立的工筆繪畫形式,代表畫家為李公麟。宋代山水畫南、北畫派風格鮮明:北派畫家從北方大自然中提煉出一些表現北方大自然的皴法,如斧劈皴、釘頭皴為主;用墨多渾厚濃重,恰如其分地表現出北方山石的自然特質。北派畫家在藝術創作中著眼於北方高山峻嶺的氣勢,構圖雄壯飽滿,創立了全景式構圖的大山大水。南方山水畫派的重要審美特徵是平淡天真,畫面佈局平遠幽深,景象遼闊,構圖多橫向(左右)展開畫境。其山勢平緩如丘,筆墨手法柔和,皴山、點樹、染雲。山石無奇峭之筆,多用披麻、解索皴,樹木蔥鬱,多用溼筆點綴,筆性柔軟,用墨多用溼墨、淡墨,有一種淡雅、溫潤的情趣。山水畫家有范寬、李唐、李成、馬遠、夏圭、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等。花鳥畫最有代表性的則是宮廷畫院畫家的作品。

中華傳統文化|第十講(一)史海鉤沉:中國繪畫藝術

馬遠《踏歌圖》

  元代繪畫隱逸之風興盛,代表畫家有被後來奉為文人畫典範的趙孟頫、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等。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永樂宮道教壁畫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明代興起的繪畫流派如“浙派”“吳門畫派”都是繪畫樣式和理論積累豐富日趨成熟的體現。人物畫名家有被稱為“南陳北崔”的陳洪綬和崔子忠。清代前期的代表畫家是以“四王吳惲”,分別是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王翬、吳歷、惲壽平,另外有朱耷、石濤、髡殘、漸江並稱“四僧”。清代中後期商品經濟發達,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和“海派”等繪畫流派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松江、揚州、蘇州、廣州等地流行。

  中國近代美術始終貫徹著“中西融合”這條主線,中國的美術家從中國獨特的歷史國情出發,通過與外來文化的比較、借鑑、吸收、融合,從文化高度思考中國美術的命運走向及美學定位,探索中國美術發展的新路,近代中國的畫壇名家輩出如璀璨繁星,新的藝術樣式、藝術語言形式不斷湧現,藝術語言深度和表現題材也不斷拓展。徐悲鴻、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李可染、蔣兆和、黃胄、林風眠等畫家的不斷努力突破創新,中國畫發生的深刻變化,隨時代發展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