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圓桌派》談愛--愛是給而不是得,而大部分人都搞反了

陳坤在《圓桌派》裡,簡單談了一段自己對愛的理解:大部分我國人民的常識,愛就是一起睡覺,愛一個人就是激情之愛,好像兩個人睡了以後就是愛了。其實真是世界往往是,睡了也壓根不愛,不走心的時候,性只是宣洩,性是愛這個語境裡,很小卻很重要的一部分。

陳坤《圓桌派》談愛--愛是給而不是得,而大部分人都搞反了


陳坤《圓桌派》談愛--愛是給而不是得,而大部分人都搞反了

大部分人認為我愛你,就要得到你。

一、得到是一種關係。

我們經常混淆了愛情和關係的界限。"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內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的情緒,一般來說,可以用另一種說法來表達,即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愛的藝術》

很多女生談戀愛時,收到男朋友的禮物價值不是心裡目標價時,就會鬧脾氣,認為男友不愛她。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得",如果男友下次的禮物還沒有達到目標價,女生就會痛苦,歸根結底,女生把愛當做了"關係"。在這段關係中,沒有得到她想要的,必然容易迷失。這當然不是讓女生完全忽略物質價值,畢竟好的戀情也不是"精神之戀"。

二、想得而不得會痛苦萬分。

最近微微在看的書《純真博物館》中男主就是想得而不得,最終痛苦萬分,和名媛女友解除婚約,最終也沒有找到心愛少女的愛情。

我把書中第97頁摘錄在這裡:"……我現在非常後悔。我非常後悔自己沒有好好待她,沒有千百次地對她說,她有多甜美,多可愛,多珍貴。她是一個謙卑、聰明還很漂亮的姑娘,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在她身上我沒有看到一點漂亮女人所擁有的驕傲,好像美麗是她們自己造就的一樣,她也沒有被嬌寵、希望不斷被誇獎的要求……因為我痛失了她,也因為我沒有好好地待她,所以今天我依然沉浸在痛苦之中。"

男人會陷入痛苦,女人同樣也會。大多數男人會因為得不到這個女人或者得不到這個女人的愛而痛苦,而女人往往會在"愛"的過程中,產生不對等價值而痛苦。

陳坤《圓桌派》談愛--愛是給而不是得,而大部分人都搞反了

到底什麼是"愛"

《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愛情,首先是一種本能,要麼生下來就會,要麼永遠都不會"。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微微一直以為,生死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我們不也常常聽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情比生和死還重要的呢?"這樣的話,但今天我看了曾奇峰老師的一段話,改變了我的看法。

曾奇峰老師:"自古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大困惑也許並非生死,而是男和女(愛情)。生死是上帝獨玩的遊戲,人類在其中只是被操控的對象,而男與女之間發生的故事,人類自己是主角。"

因為生與死我們不能掌控,所以男女之事才顯得如此重要。生,我們大部分人不能選擇,死,我們大部分人也不能選擇。我們可以自己做主角的,其實就是我們的情愛,我們的情緒,所以我們才會在情愛中如此熱衷,又容易迷失。

陳坤《圓桌派》談愛--愛是給而不是得,而大部分人都搞反了

愛一個人的良性表現

文章開頭《愛的藝術》一文中,強調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其實很好詮釋了一段良性關係的精髓所在。

如果你很愛一個人,首先是可以有能量去"給",自然而然的流露,你覺得你自己的內心富裕了,情感豐富了,需要去愛這個人,所以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

能"給"的人,有什麼特徵?

1、這個人,首先愛自己。

如果不愛自己或者缺乏對自己的愛和關心,表明這個人內心缺乏生命力,這種缺失,常常會使他感到空虛和失望。

在必要時,這個不幸和膽怯的人會通過各種其他的滿足來彌補他失去的幸福。

2、很多人在一段關係裡尋找的是安全感,而不是愛。

大部分人結婚,僅僅因為應該結婚了,所以去結婚。和別人談戀愛,也只是衝動了,所以簡愛了。這樣的關係中,很容易讓人誤認為"安全感"="愛",愛是縹緲的,也是需要你內心真正去感受的,但是關係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比如,很多人在婚姻中的感受也是,只要婚姻關係還在,她就覺得是安全的,至於愛或不愛,並不是最重要的。

愛是自己沒在情緒滿足後有餘力的付出,而不是毫無原則的縱容。你覺得自己身心能量都是足夠的,自然而然地給到你的愛人,而不是說為了討好或者吸引對方而過度委屈自己。

陳坤《圓桌派》談愛--愛是給而不是得,而大部分人都搞反了

結尾以《純真博物館》結束吧!

究竟什麼是"愛"?

"與芙頌相戀的那一個半月差兩天,我們共做愛44次。

從芙頌消失那天算起,339天后,我終於再次見到了她。

這之後的整整七年十個月,我為了看芙頌、吃晚飯去了楚庫爾主麻。其間一共是2864天,409個星期,去了她們家1593次。

我去芙頌家吃晚飯的八年時間裡,我積攢了芙頌的4213個菸頭。

我愛芙頌,也愛她愛過的,甚至觸碰過的一切。我悉數收集起那些鹽瓶、小狗擺設、頂針、筆、髮卡、菸灰缸、耳墜、紙牌、鑰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針…將它們放入了自己的博物館。

我建成了一座"純真博物館"。這裡就是我的家,能依戀這些浸透了深切情感和記憶的物件入眠,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呢?

"純真博物館"中所有物件的故事,就是我對芙頌的愛情故事。"

總結:

1、世人眼中的愛:一起睡覺,荷爾蒙衝動;

2、生死我們不能掌握,故男女之情才顯得尤為重要,在愛裡,我們是自己的主角,所以我們才會如此熱衷,又容易迷失;

3、愛一個人的表現首先是"給"而不是"得",給的前提是自己走能量;

4、"曾經擁有過"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管對方渣與否,這樣更容易放下,也很容易在感情中有一個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