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尚书院
《十七帖》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已不知所踪,现传世版本是刻本。
此帖是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长达14年之久。
其书写水平自不必多言,它是学习小草的必学法帖。
但此帖奇怪的是,缺乏尺牍书式语词。一般寄送远方亲友的尺牍,起首处要写上日期,这是当时常用书式。比如下图《七月都下帖》。
也有不写日期的,或为省略所至,原因大抵和寄、收信人间的距离有关,若书信一两天可送到,可略而不写。
然而《十七帖》的情况反常,身处浙东的王羲之,寄信给远在西蜀的周抚,一封书信要走个把月,照理应该写上日期。
原因何在?有人推测,日期等应该是为后人所删。
有史料称,当年褚遂良等人编辑《十七帖》时,曾作为剪辑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作了三方面的统一处理:
1、在内容上,尽量选择非属“吊丧问疾”内容的书简,以避皇家之忌。
2、在形式上,为统一书式而将原有的尺牍书式语词悉数删去。
3、在书风上,所取尺牍皆为彼此草书字体风格极为相近者,或甚至于对字的大小、笔画的连属等也做了相应的统一整合或改动。
根据以上推测,《十七帖》诸帖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释了。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