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女兒,也是媽媽,更是社工人!

社區的同事們都有著一個或兩個小孩,為人父母,也為人子女。她們是女兒,也是媽媽,更是蕙蘭社區的一個個社工人。疫情磨不滅我們的煙火氣和生活味道。

我們愈發的團結和堅定。在危難面前,人就是靠著共同的目標和信念去克服很多困難。

不管我們多大,永遠是媽媽的孩子

因為擔心,黃葉萍的媽媽偷偷哭了好久。和她視頻的時候卻還是嘻嘻哈哈和她打起了岔,她知道女兒平時工作已經很辛苦了,不能再給她增加負擔。短暫的飯後視頻時間,想給女兒帶來點歡樂,能稍微放鬆下心情。

丁蘭“疫”線面孔 | 她們是女兒,也是媽媽,更是社工人!

網課抗疫齊兼顧,操碎了心

“你自己上一下媽媽的qq,有不會的自己問老師。“這是我第二次聽到燕子這麼囑咐自己的兒子了。”弄下網課,晚到一會“有兩個孩子的晶玉最近有些焦頭爛額。學校延遲復課,但課程不能落下,最近學校要求開始上網課了。總能聽到同事們和自己的孩子打電話,叮囑學習的事情。家裡老年人不會用電腦,她們出門前還要把孩子的網課,作業,都安排好,才能安心出門。工作和家庭平衡起來,她們都優先選擇了社工這個角色。

丁蘭“疫”線面孔 | 她們是女兒,也是媽媽,更是社工人!

媽媽不回家,是為了更多人能好好待在家裡

午休時聽高姐談起自己的兒子,這幾天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沒人做飯,只能吃泡麵,言語中盡是心疼。我見過幾次她與兒子的相處,是很細膩的陪伴和守護。她說兒子總在問她什麼時候回來,她說:”媽媽會回來的,媽媽現在不回家,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夠好好的待在家裡,遠離感染。“沒聊上幾句,她又穿上紅馬甲,奔向社區了,去統籌區志願者和社區志願者的工作。

還有像夏俊和老公都是公職人員,家裡的兩個孩子只能交給長輩照看。幾個男社工作為爸爸,何嘗不掛心自家的孩子。

丁蘭“疫”線面孔 | 她們是女兒,也是媽媽,更是社工人!

我們逆行在抗疫的這條路上,我們雖戰戰兢兢,但卻義無反顧,因為我們深信著每一步都是有價值的,深信著每一步都能帶著居民朋友們遠離疫情。

我們的內心其實也沒有那麼勇敢!只是作為社工的我們,心底有責任,有自己的堅守。小區的志願者們都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還在積極響應,我們社工,怎能退縮?

怕,誰都怕!但扛,一起扛!

大家都在一起就無所畏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