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当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的人最可悲,你认同吗?

农在天涯


首先,我们谈谈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贪图安逸,说明这个人没有追求,除去名利以外也没有自己感兴趣的正向的东西,只懂得如何轻松混日子,只会去享受现成的东西,没有东西可享受也不会去付出努力争取,这样的人无异于食物链里的纯消费者,对社会,对家庭无任何贡献。这个是能看出来的。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上辈子供养太舒服,就是我们所说的原生家庭太富足,留给他的一辈子也享用不尽;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的家庭状况或教育出了问题,是这个人养成这种人生态度,或者看不到希望,破罐子破摔,整天浑浑噩噩过日子,迟早连乞讨都不会,这是社会负面因子,亟待我们去改变他们。并且,就算这个人是上辈子留给他的物质条件足够富有,足够他享用一辈子,那我要问问,能够享用两倍甚至更多吗?我想,一个人从吃苦到享受,是很容易习惯的,而从享受到吃苦则非常难。就像司马光所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终有一天,没任何东西可贪图,他拿什么养自己、养家人,那什么传给下一代?没有什么比传给下一代优良的精神品质更重要。



其次,我谈谈淡泊名利、自命清高。淡泊名利是一种人生追求、人生态度,而自命清高,我认为不是人生态度人生追求,而是一个人的性格。两者不是一回事。淡泊名利的人也不一定会自命清高,也会有随和谦逊之人,而反过来,自命清高的人也不一定淡泊名利,有些人反而对名利看的很重,汲汲于名利。所以,这两者本身不是一类的;另外,淡泊名利也不等于绝对的不追求,只是对一切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但不等于不追求,只是能够在得与失之间拿捏的很恰当,得到不喜,失去不悲,可能就是那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态度。


第三,我们再来谈谈, “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与 “淡泊名利、自命清高。”即便是不追求淡薄一切功名利禄。但不等于不思进取,没有其它人生追求,世界有很多人,对一切功名利禄视作粪土,但他对世界作出不可替代和磨灭的贡献,我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居里夫人: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名利的人往往才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所以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如果一个人把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当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是最可悲的,只是在为自己的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找托词,不值得相信与同情。


木子悠格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因为勤奋,才从众多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所佩服的人。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浸在数学中,常常废寝忘食。法国作家福楼拜,他的窗口面对塞纳河,由于他经常勤奋钻研,通宵达旦,夜间航船的人们常把它当作航标灯。

他的学生莫泊桑,从20岁开始写作,到30岁才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在他的房间里可以看到草稿纸已有书桌那么高了。还有很多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但他们的人生经历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天才出于勤奋,成功来自勤奋!

我们的祖国之所以繁荣起来,和人民群众的勤奋是分不开的。曾几何时,人们一贯的唯我独尊,使中国有了上百年的耻辱。如今,人们觉悟了,勤奋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创造自己,改变自己,才使中国一步步走向成功。·


标峰理评论


你在这要的是,能力与欲望不成正比,且又装唯我独尊,自命不凡,孤高自傲,名不符实的一类人?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的能力大小,勤奋与懒惰,欲望与理智,内因与外因的机缘,天时地利的巧合与错位等等,都有一定的关糸。

我认为,人的能力是有三六九等之分,如何发掘自己,想要拔高,后天的勤奋非常重要,一步一个脚印,百折不挠,不怕失败,永不满足的人,他一定是个成功的人,平凡中的成功人士越多,社会越安定。

也有部分人,由于对自身的能力定位不切实际,条条道路通北京,别人能通自已就是通不了,缺乏自身客观的评判。导致事事碰壁,失去了奋斗的信心,转入人生短暂,抓住生命享受的追求。自命淡泊名利,实则是无力回天的妥协之举。

还有部分人,起初的原动力基因遗传,性格不成熟,偏极狭隘,一点之见即是理,不解一事的两面求证。外人说他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他还不服气,自命悟到人的仙骨真谛,鄙视旁人无知,傲视众生来掩盖自已的不足。这类人的价值观如影响到社会面过大,形成庸人招遥过世的"金字"标榜价值观,那是社会发展的悲哀。


银杏岁月


我认同。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与淡泊名利,为人清高(注意,是“为人”而不是“自命”),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懒汉思想行为,后者是贤哲人生境界。

前者浑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好吃懒做,得过且过,时过境迁,遂成枯落,悲受穷庐,既不会得名,也不会获利,清高也无从谈起,结局是很不美妙的。本来就没有名利,何谈名利上的淡泊?本来无所谓清高,清高怎可以自命?但他却偏偏要这样,就只能是一种“自慰。”自慰只能是做梦娶媳妇,久而久之,形销骨毁,死到临头都不知道,是最可悲的了。

真正淡泊名利,为人清高的人,有崇高的理想和志向,并为这崇高的理想和志向,孜孜与求,艰苦努力,而且总有那么一方面的成就。名利与他其实是最贴进的,而他们却视名利为粪土,不顾也不屑,清高也是名至实归,并非自命。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放弃了名利,但他们都有万古流传的诗篇。不管是“挂冠而去”还是“散发弄舟,”都不是不思进取,贪图安逸,而是有比名利更高远的人生追求。

淡泊名利,为人清高,不苟合于世间鄙俗,不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卓而不群,超然物外,独立自坚,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高洁情操,其实是一种极积进取,砥励前行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令人仰慕的人生境界。

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是不能与淡泊名利,为人清高同日而语的。“把不思进敢,贪图安逸当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的人,”是把懒汉思想行为与贤哲人生境界,完全弄混淆了。这要不是自身的原因,就是受了人的蛊惑,糊里糊涂的画饼充饥,到头来就只有饿死,是最可悲的了。


竹林吟晓1


我很想回答你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话题。以下仅是我个人的看法。

我有80%认同你的想法。但是又有20%觉得不能完全认同。

我见过很多淡泊名利的人,但是他们不自命清高,他们有事业上的成功,如果把事业比喻成攀登一座山。那他们是攀登过一座座高峰的人。站在高峰上把山下的风景全部都看遍了。觉得人生一场,一切都是借来的,包括事业的成功,包括世人的赞誉,包括鲜花和美酒。不管你拥有的再多,走的时候还是赤裸裸的,什么也不带走。所以他们选择淡泊名利,小隐于市。那是看淡世间所有的繁华之后的一种淡泊。

如果一个人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把这种理由说成是淡泊名利。其说淡泊名利,不如说是没有出息,没上进心。人生来就是要争的。哪怕是到最后争来的东西,什么也带不走。

再来说说拿20%的人。有些人生来什么都有啊,原生家庭的差距,你没有办法。就比如说富二代王某某。

那他是可以选择淡泊名利的,他甚至可以退隐江湖。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一无所有,他还是不思进取,贪图安逸,那他就是没有出息。

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有了,他可以淡泊名利,贪图安逸,去周游世界,去想着怎么花钱。


式微式微


是人都会思进取的,把正常生活看作是贪图安逸是伪命题,什么又是淡泊名利,什么又是自命清高,人生活在社会中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而是你能怎么样才怎么样的,把简单的事搞复杂很简单,把复杂的事搞简单很复杂!不能一蹴而就,做到明事理,知进退也就很不容易了!


我是老火321


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自命清高,可以归为一类人。淡泊名利又是另一类。两类人不可能归为一类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自命清高,从根本上就不是淡泊各利。前一种人是懒人,又自命清高的人。是贱人,是自命的清高,不是清廉,高洁之意,是自命的,太无自知之明了。我们所说的淡泊名利,是不为名不为利奋斗的人,是好人,勤奋的人,是为国作贡献的人。支援武汉的大量医生护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支援武汉,他们就是淡泊名利的人,为国家作贡献的人!绝不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又自命清高的人。两相对比,巨人和小人就非常清楚了。


钟灵毓秀饶


但凡想人生出彩,则必须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遇见困难不消沉,遭到挫败不颓废,时刻谨记人生目标,哪怕是荆棘刺藜,也要奋勇前行。

唯有确定高远的志向和清晰的目标,人生前行的轨迹,才不会偏离方向。

可是,有些人,不思进取,随遇而安,贪图安逸,得过且过,这样的生活,因为缺乏长远目标而虚幻,因为没有切实行动而荒芜。这样的生活,没有生机,匮乏活力,人生的潜能没有挖掘,人生的精彩自然不会实现。

如果自以为是地将这样消极的人生态度视为淡泊名利,甚而还自命清高,那一定是误入歧途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张祜“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如此淡泊名利,成就自我,那是一种心灵的高洁,一种生命的豁达,岂是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可以相提并论。

有人追求活出人样,有人追求活出人味,不论哪一种,都需要积极进取向上向好的人生姿态。



西窗飞雨


把不思进取,贪图安乐,当做自命清高,淡泊名利的人也说不上可悲吧,可悲是我们认为的,他自己可能意识不到。他认为不可悲就好。林子这么大形形色色的人,不能都一样了吧,大多数人还是有进取心的。有人做诗这样评价自己看看可悲吗?
争名夺利人间事

邀功请赏自当先

文韬武略我皆有

穷苦潦倒才是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15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fd00000231e1806ccf\

刻在心上的誓言


不认同,每个人的生活不一样,不应该去评价别人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