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治理蝗災?

第七位天使吹號


可以訓練雞🐔,鴨子,大鵝,鳥類,生物對生物的辦法,還有我們的廚師,油炸生煎,燒烤,多重做法,來多少,吃多少,



貓熊的熊貓


雞🐔鴨都可以很厲害👍以前新疆2000時候就是浙江飛機✈️運送過去了三萬鴨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鴨子成“抗蝗”英雄

救災場面很有看頭

我國蝗災治理主要通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並利用化學藥劑及時防治高密度的蝗蟲發生區。

生物防治法中,有一種是“招引粉紅椋鳥法”。上世紀80年代,新疆用人工堆放石巢、修建磚混鳥巢的辦法,招引粉紅椋鳥遷徙至此。2019年4月新疆多地發生蝗蟲災害,數以萬計的粉紅椋鳥發動“空襲”。一隻粉紅椋鳥一天能捕食120至180只蝗蟲。

除了粉紅椋鳥,雞鴨鵝鷹也能食蝗於成災之初。2000年媒體報道,浙江當時有3萬隻鴨子乘飛機趕往新疆吃蝗蟲。

據錢江晚報報道,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了特大蝗災,除採取化學藥物外,由一群群牧雞、牧鴨組成的“生物部隊”也在新疆的“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當時,經省農科院的牽線搭橋,長興縣林城鎮天平村養鴨大戶楊大元所養的3萬隻“鴨兵”作為滅蝗“戰士”分批登上飛機,空運至新疆災區。

有浙江鴨參與的十萬“鴨子大軍”在新疆草原投入戰鬥後,效果明顯。到當年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萬畝優質草原上地毯般覆蓋的蝗蟲被鴨子徹底殲滅。鴨子成了新疆“抗蝗救災”的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據當地牧民們介紹,鴨子吃蝗蟲的場面是很有看頭的。草場上,鴨掌踏過之處,蝗蟲紛紛跳起來,鴨子用它彈簧般靈活的脖頸在空中啄食,猶如武林高手用筷子夾蒼蠅般彈無虛發。

“鴨子每天進食兩次,早上四五點鐘,天剛露明,鴨子們就自己出去吃蝗蟲,幾個的小時就到附近的小河溝裡喝水、休息,下午7點多鴨子再次出動,直到晚上9點太陽落山時才回來。一隻鴨子一口氣能吃100多隻蝗蟲。第一次養鴨的牧民馬永剛對鴨子的守紀律性深感驚奇,他說“鴨子太自覺了,我幾乎不用費心,它們出去、回來全是分成幾個縱隊,每個隊中鴨子一隻跟著一隻,真像訓練有素的軍人




90後寶媽雪婷


我很榮幸可以回答“如何治理蝗災”這個問題。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也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一部分是人為因素。如果我們的土地都是山清水秀的,沒有那麼多裸露的土地,也就沒有了蝗蟲的生存空間了。

要治理蝗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農業防治:我們可以減少蝗蟲的食物源,很多蝗蟲都吃玉米、小麥、穀子等農作物,而蝗蟲卻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我們可以在蝗災的多發地多種一些蝗蟲不吃的農作物,從而防治蝗災的發生。

2.我們可以利用蝗蟲的天敵來消滅蝗蟲。蝗蟲的天敵有許多,包括青蛙、蜥蜴、鳥類它們大多以蝗蟲為食,自然界中鳥類吃蝗蟲是最為普遍的,在中國古代就有鳥吃蝗蟲的記載,比如唐代就有千萬白鳥取食蝗蟲,一晚上就將蝗蟲吃盡,莊稼免受其害的記載。我國吃蝗蟲的鳥有海鷗、灰鵲、喜鵲、椋鳥等18種鳥類。這些蝗蟲的天敵可以消滅很大一部分的蝗蟲,因些保護這些小動物和鳥類,對控制蝗蟲也有重要的作用。

3.農藥防治,目前用於防治蝗蟲的生物農藥有蝗蟲微孢子蟲和綠僵菌。蝗蟲吃了有微孢子蟲的食物,就會行動遲緩、不能飛行、產卵下降甚至死亡,這種病還有傳染作用,而且會長時間流傳於蝗蟲之間,從根本上扼殺了蝗蟲的數量,減少我們的損失。

我相信隨著祖國的不斷強大,祖國的農業和科技的發展,我們一定可以戰勝蝗災。






農人小濤子


第一、農業防治:農業防治主要方法可以歸結為三種:

1、減少蝗蟲的食物源。很多種蝗蟲都吃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穀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在蝗蟲發生地儘量多種植大豆、苜蓿、果樹和其它林木,則可以防治蝗蟲;

2、減少蝗蟲的生存地。有些蝗蟲發生地地勢較低,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地塊改造成池塘,養魚、養蝦,這樣可以使蝗蟲的生存地大大減少,也會較好地防治蝗蟲;

3、減少蝗蟲的產卵地。有些種類的蝗蟲,如東亞飛蝗,它喜歡在乾燥裸露的地塊產卵,我們要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數量,使植物覆蓋度達到70%以上,這樣的地塊就不適於蝗蟲產卵了,也就可以減輕蝗蟲的危害。

第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方法目前採用的主要有三種:(1)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控制蝗蟲;(2)採用生物農藥防治蝗蟲;(3)牧雞和牧鴨防治蝗蟲。

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 蝗蟲的天敵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鳥、真菌、病毒、線蟲、捕食性的甲蟲、寄生性的蜂類、寄生蠅類等。很多種青蛙或蛤蟆都可以吃蝗蟲,如澤蛙、金線蛙、林蛙、黑斑蛙還有黑眶蛤蟆、中華大蛤蟆等;黑斑蛙每天可以捕食蝗蝻135只以上。澤蛙每天可以捕食122多頭蝗蝻。蛤蟆每天可以捕食167頭蝗蝻。在自然界鳥吃蟲是普遍的常識。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鳥吃蝗蟲記載,如在唐代就記載有數千萬白鳥取食蝗蟲,一晚上就將蝗蟲吃盡,莊稼免於受害。我國記載吃蝗蟲的鳥有18種,包括海鷗、伯勞、灰喜鵲、喜鵲、草鷺、椋鳥等。我曾經在天津大港水庫東亞飛蝗發生基地,觀察到有大批海鷗飛到發生程度高的地塊捕食蝗蟲的情形。螞蟻、步甲、芫青、雛蜂虻、食蟲虻等都是蝗蟲的重要捕食性天敵昆蟲,在蝗蟲的發生地可以常見到它們捕食蝗蟲的情況。而蝗蟲的寄生蜂等又是蝗蟲的寄生性天敵昆蟲。

在自然界中他們可以消滅很大一部分蝗蟲,一般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災的爆發,除非由於某些原因,蝗蟲的天敵沒有能力控制下蝗蟲則大爆發。因此保護和利用好當地的蝗蟲天敵,對於控制蝗蟲有重要作用。

種植可以招引天敵的植物,如中華雛蜂虻和芫青的幼蟲捕食蝗蟲的卵,成蟲取食花蜜或花,因此可以在蝗蟲發生地種植開花植物,為天敵成蟲提供補充食物,提高天敵的數量,控制蝗蟲;

第三、農藥防治:目前用於防治蝗蟲的生物農藥有蝗蟲微孢子蟲、綠僵菌和印楝素。蝗蟲微孢子蟲是蝗蟲專性的、只有單個細胞的原生動物。

蝗蟲取食了有微孢子蟲的食物後,就可以引起蝗蟲得微孢


沉默84862248


防治蝗蟲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農業防治(生態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這些防治要達到的目標都是消滅蝗蟲,避免蝗蟲對莊稼的為害。

  在防治蝗蟲時我們強調要預防為主,因地因時制宜,採取簡便、經濟有效的方法。所謂的預防為主,就是要儘量在蝗蟲大發生之前,或在蝗蟲發生程度較低,蝗蟲還沒有給莊稼造成損失時,及時採取行動,將蝗蟲殺死。否則,在蝗蟲發生程度嚴重時採取行動,不但要使用更多的人力和金錢,而且也會給莊稼造成嚴重的損失。

  治理蝗災方法 :

  第一: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主要方法可以歸結為三種:

  1、減少蝗蟲的食物源。很多種蝗蟲都吃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穀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在蝗蟲發生地儘量多種植大豆、苜蓿、果樹和其它林木,則可以防治蝗蟲;

  2、減少蝗蟲的生存地。有些蝗蟲發生地地勢較低,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地塊改造成池塘,養魚、養蝦,這樣可以使蝗蟲的生存地大大減少,也會較好地防治蝗蟲;

  3、減少蝗蟲的產卵地。有些種類的蝗蟲,如東亞飛蝗,它喜歡在乾燥裸露的地塊產卵,我們要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數量,使植物覆蓋度達到70%以上,這樣的地塊就不適於蝗蟲產卵了,也就可以減輕蝗蟲的危害。

  第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目前採用的主要有三種:(1)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控制蝗蟲;(2)採用生物農藥防治蝗蟲;(3)牧雞和牧鴨防治蝗蟲。

  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 蝗蟲的天敵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鳥、真菌、病毒、線蟲、捕食性的甲蟲、寄生性的蜂類、寄生蠅類等。很多種青蛙或蛤蟆都可以吃蝗蟲,如澤蛙、金線蛙、林蛙、黑斑蛙還有黑眶蛤蟆、中華大蛤蟆等;黑斑蛙每天可以捕食蝗蝻135只以上。澤蛙每天可以捕食122多頭蝗蝻。蛤蟆每天可以捕食167頭蝗蝻。在自然界鳥吃蟲是普遍的常識。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鳥吃蝗蟲記載,如在唐代就記載有數千萬白鳥取食蝗蟲,一晚上就將蝗蟲吃盡,莊稼免於受害。我國記載吃蝗蟲的鳥有18種,包括海鷗、伯勞、灰喜鵲、喜鵲、草鷺、椋鳥等。我曾經在天津大港水庫東亞飛蝗發生基地,觀察到有大批海鷗飛到發生程度高的地塊捕食蝗蟲的情形。螞蟻、步甲、芫青、雛蜂虻、食蟲虻等都是蝗蟲的重要捕食性天敵昆蟲,在蝗蟲的發生地可以常見到它們捕食蝗蟲的情況。而蝗蟲的寄生蜂等又是蝗蟲的寄生性天敵昆蟲。

  在自然界中他們可以消滅很大一部分蝗蟲,一般可以有效。

災害物種:

蝗災的致災物種主要為蝗蟲。蝗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身體一般綠色或黃褐色,咀嚼式口器,後足大,適於跳躍,不完全變態。

其幼蟲稱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為食,種類很多,世界上共約有1萬餘種,在我國就有300餘種,如飛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農林業的主要害蟲。

蝗蟲在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蝗蟲就會改變原來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蝗蟲通常膽小、喜歡獨居,危害有限。但它們有時候會改變習性,喜歡群聚生活,最終大量聚集、集體遷飛,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對農業造成極大損害。






三峽表哥


1、環境保護

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

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汙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2、藥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藥,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燻殺。施藥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週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藥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溼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藥液中,浸沒8小時,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藥,該法殺蟲率高、滅殺範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影視藝術庫


消滅蝗蟲的方法如下:

1、在蝗災區,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藥,保護蝗區的捕食性天敵。也可在山坡放養雞、鴨、鵝等家禽防治。

2、減少蝗蟲的生存地,有些蝗蟲發生地地勢較低,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地塊改造成池塘,養魚、養蝦,這樣可以使蝗蟲的生存地大大減少。

3、興修水利,做到旱澇無災。

4、減少蝗蟲的食物源,很多種蝗蟲都吃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穀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在蝗蟲發生地儘量多種植大豆、苜蓿、果樹和其它林木,則可以防治蝗蟲。


光頭佬的那些事兒


蝗災 旱災 水災並稱為人類三大自然災害。

蝗蟲真的是一個神奇的生物,雖然源起於東非,但是傳播的速度極其快,不到幾天的時間就越過了阿拉伯半島進入印度並且逼近中國。

蝗蟲究竟有多可怕?

此次蝗蟲的規模達世界之最,規模有4000億隻,全球才51億的人口,這個數目要比人類厲害,請注意這還只是東非跑過來的蟲子,全世界加起來就不止了。

你要問我這4000億隻蝗蟲是怎麼算出來的?人們用飛行器來去觀測,蝗蟲形成了一個長約60公里 寬40公里的蝗蟲群,覆蓋面積高達2000平方公里,如果每公里可以容納1.5億隻蝗蟲的話,那麼這個蝗蟲群可達4000億隻。

蝗蟲剛剛出生的時候是獨居 溫和 對環境危害不大的生物。一旦聚集起來成群的蝗蟲就會由綠色變成黃色,性格也會發生變化,變得十分暴躁 富有攻擊性,甚至開始積聚飛行威脅環境。

蝗蟲的厲害之處就在於:飛行速度快,繁殖能力強,食量驚人。

蝗蟲飛行的高度可達2000米的高空,可以輕而易舉地越過普通的山地和高原,就連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都有他的身影,比如我國著名的西藏蝗蟲。

蝗蟲的飛行速度還特別快,每天可以飛行200公里,也就是從一個市區到另外一個市區可以用一天的行程。蝗蟲飛的那麼快,還和風向有關,而且蝗蟲比較喜歡群居,一個沙漠蝗群每平方公里就容納1.5億隻,如果風速夠快,這些蝗蟲也就能夠飛到100到200多公里也不奇怪。

蝗蟲的繁殖能力強,生命週期達到了3到6個月的時間,不少的蝗蟲甚至在遷徙的時候就生下了兩代人。蝗蟲在繁殖的時候就把卵種在土壤裡面,土壤的安全性比較高,可以有效避開天敵。一支成年的蝗蟲可以3個月可以產下80到120只卵,真正成功的也許就十幾個,但是繁殖的能力依舊驚人。如果地面足夠鬆軟的話,蝗蟲可以在每平方米的土中產卵4000到5000個,每個卵塊有50到80個卵粒。

根據數據顯示,東非沙漠裡面還有不少的蝗蟲卵,如果這些蝗蟲卵能夠順利孵化的話,蝗蟲的數量可能達到200萬億隻,200萬億隻?這也太可怕了吧。

蝗蟲的食量還特別驚人,除了稻穀之外,蝗蟲幾乎是不挑食的,一隻普通的蝗蟲可以吃掉比自己大的經濟作物。平均一隻蝗蟲的體重是2克,4000億就是80萬噸,平均一天可以吃掉2700人的口糧,這食量可不可怕?

根據歷史記載,1958年的索馬里,有4億隻蝗蟲肆虐索馬里。這些蝗蟲一天就能夠吃掉8萬噸的口糧,這相當於40萬人一年的口糧,可見蝗蟲有多麼能吃?

這次蝗蟲大規模的出現還是得益於氣候的劇烈變化,首先一場大雨導致沙漠的植被大批量生長,土壤下的蝗蟲卵得到了水分可以有效地孵化。

東非草原是撒哈拉沙漠和蘇非高原的交匯處,這裡非常乾旱容易產生蝗蟲。而氣候的乾旱又是來自於全球變暖,蝗蟲出現之後還大肆啃掉了不少非洲的植被,植被喪失會導致蝗蟲的天敵消失。天敵消失還離不開人類的隨意捕殺,在草原上百靈鳥是蝗蟲的天敵,人類大規模的捕殺百靈鳥,使得蝗蟲在草原上的數量急劇增加。

1875年,美國西部掀起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蝗蟲災害,大概有1萬億左右的蝗蟲席捲美國西部,覆蓋面積幾乎達到了整個加利福尼亞州,這次蝗災還被納入了世界吉尼斯紀錄。

中國歷史上也有不少的蝗災,比如秦漢時期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是1.6年,明清時期是2.8年,就連建國初期也出現了嚴重的蝗災。

中國人治理蝗災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門。

第一招就是天敵法,上個世紀80年代,人們用人工堆成的巢穴去吸引粉紅驚鳥,讓粉紅驚鳥去捕食蝗蟲,平均一隻鳥可以有效捕食120到180只蝗蟲。

第二招就是噴灑農藥。

1951年,為了治理蝗蟲,朱德元帥批准了人民空軍進行噴灑農藥的命令。當時治理蝗蟲的口號變成了“:依靠群眾,勤儉治蝗,改治並舉,根治蝗蟲。”截止1966年,全國不少的蝗區變成了“魚米之鄉”。

不過噴灑農藥是有副作用的,這種農藥被稱之為機磷農藥,噴灑農藥的同時也順帶將蝗蟲的天敵一起殺死,破壞了陸地上的生物鏈。而且蝗蟲還有一個特性,那就是特別耐藥。隨著用藥量的不算增加,蝗蟲體內的抗體一次比一次強,殘存在蝗蟲屍體內的毒藥還有可能汙染環境。

第三招就是吃蝗蟲。個人覺得這個招數比較難,中國人什麼都敢吃?什麼蟲子也包括在內,中國不少的地方就有吃蝗蟲的習慣。

中國人吃蝗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大人物吃蝗蟲的是唐玄宗。唐朝中年,蝗蟲在中原大地上“飛舞”,造成老百姓的莊稼顆粒無收。唐玄宗是一位愛民如子的皇帝,他見到自己的子民被蝗蟲肆虐,十分心痛。在視察前線的時候,唐玄宗抓起了一隻蝗蟲並說道“:你吃百姓的食物,就好像吃我的心肝脾肺腎。”唐玄宗立馬把蝗蟲放在嘴裡給吃掉了,不少老百姓紛紛仿效唐玄宗,吃蝗蟲就是從那個時候·流行開來的。

蝗蟲的營養還是比較高的,肉質也非常鮮美,被人譽為“飛蝦”,從營養學的角度,蝗蟲體內也是有非常高的蛋白質,連中醫也承認蝗蟲有較高的要用價值,還有人在戶外人工飼養蝗蟲。

蝗蟲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強大的,根據新聞報道現如今蝗蟲的數量是在3600億隻左右,6月份的話就增加到500倍,全球的人口只有51億,一人一天吃一隻的話也要2400天才能夠吃完,何況是所有人都有吃蝗蟲的習慣。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在蝗蟲大面積交配的季節,用誘殺雄性來去絕種,這種方法用在很多動物的身上也許比較耐用,用在蝗蟲的身上就大打折扣了。科學研究發現,一些蝗蟲的身上有單個雌性繁殖的現象,也就是說雌性不去交配的時候,也能夠繁殖後代。






歐好先生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1、環境保護

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

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汙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2、藥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藥,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燻殺。施藥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週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藥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溼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藥液中,浸沒8小時,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藥,該法殺蟲率高、滅殺範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路旁有花心中有歌


我覺得這裡蝗災做到以下幾點基本上能控:

1、環境保護

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

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汙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2、藥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藥,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燻殺。施藥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週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藥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溼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藥液中,浸沒8小時,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藥,該法殺蟲率高、滅殺範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